茶圣陆羽曾于唐贞元年间游历杭州,写下《天竺灵隐二寺记》。灵隐古寺建于东晋咸和三年(328年),天竺寺则建于咸和五年。陆羽在《茶经》一书中写道:“钱塘(茶)生天竺、灵隐二寺”。北宋诗人林逋曾有“白云峰下两枪新,腻绿长鲜谷雨春”之诗句。据南宋《咸淳临安志》记载:“钱塘宝云庵产者,名宝云茶;下天竺香林洞产者,名香林茶;上天竺白云庵产者,名白云茶。”
明人冯梦祯在《龙井寺复先朝赐田记》首次提及龙井出产好茶:“武林之龙井有二,旧龙井在凤篁岭之西,泉石幽奇,迥绝人境,盖辩才老人退院。所辟山顶,产茶特佳。相传盛时曾居千众。少游、东坡先后访辩才老人于此。”明嘉靖《浙江通志》上记载:“杭郡诸茶,总不及龙井之产,而雨前细芽,取其一旗一枪,方为珍品。”万历《钱塘县志》中言道:“茶出龙井者,作豆花香,色清味甘,与他山异。”
旧龙井在今胡公庙,始建于吴越乾佑年(949年)。明正统年间,龙井寺迁至三里之外的凤篁岭之龙井畔。清雍正九年,在原址之上建起一座纪念宋时杭州知府胡则的祠庙,后人称之为胡公庙,其上即龙井狮峰山麓。清雍正年间浙江巡抚李敏达在《西湖志》中称,“在胡公庙前,地不满一亩,岁产茶不及一斤,以贡上方。斯乃龙井之冢嫡,厥为无上之品。山僧言:是叶之尖,两面微缺,宛然如意头。叶厚味永,而色不浓。佳水瀹之,淡若无色。而入口香冽,回味极甘。”
由清至民国,龙井茶已按不同产地扩展区分为狮(峰)、龙(井)、云(栖)、虎(跑)四个字号,其中狮峰与龙井两地所产则被视为茶之珍品,每年明前雨前之上品茶,可得千余斤。“狮”字号产地以狮子峰为中心,包括胡公庙(老龙井)、龙井村、棋盘村、上天竺等地;“龙”之号产地为翁家山、杨梅岭、满觉陇、白鹤峰一带;“云”字号产地指云栖、五云山、梅家坞、琅王当岭西等地;“虎”乃包括虎跑、四眼井、赤山埠、三台山等处。这些产于西湖群山之上的龙井,又名为“本山龙井”,以区别产于西湖平地之上的“湖地龙井”与邻区所出的“四乡龙井”。
上世纪五十年代,“狮”、“龙”被合并为一而成“狮峰龙井”,“云”字号演变为“梅坞龙井”,其它则归属为“西湖龙井”。如今,最顶尖的龙井当出自“翁龙满杨”——即翁家山村、龙井村、满觉陇村以及杨梅岭村,当地人称之为“石屋四山”龙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