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清明前,总会打电话给杭州翁家山上一位相熟的茶农,订购一些明前狮峰龙井,那是馈赠喜好喝茶的朋友们最好的礼物。今年到手的明前龙井,是第一天采栽下来的“莲芯”:黄绿色的茶叶豆香清芬,其形扁平饱满,宛如婴儿可爱娇憨的面庞。
想品味最上佳的龙井茶汤之美,特地找出那款已有几十年之龄的绿泥素身扁圆紫砂壶,此壶一向只作冲泡龙井之用;配上手中可得的农夫山泉,用陶壶煮水。一泡洗茶后,再出的茶汤,汤色清绿微黄,入口恍若淡淡无味,回思再品有龙井隽永独特的豆香,甘甜清润,真乃好茶。陆续左右送出,与朋友共享此等愉悦。不久手中本已不多的明前龙井,逐渐消失。心中倒也不急,毕竟四月中旬会去趟杭州,再次造访出产龙井的故乡。
山水烟树
在清凉的花园中散步是件美妙之事,听雨打帘蓬,风吹树梢,满眼是青碧的水绿。屋檐一角的风铃,在微风中缓缓敲击,隐约低微,泠泠轻音几不可闻。雨后的空气清朗明净,新鲜而又湿润。转瞬之间,细雨乍歇又起,绵绵不绝,弥漫着江南春天烟雨迷蒙的气息。
位于杭州西湖一隅的杭州国宾馆,藏身于城市背后,这里不息不止的只有簌簌的风声。隔着西子湖,一条长长的苏堤断开了尘世繁华,浓浓的绿荫之后,隐隐传来不断的市声笑语。杭州人惯称杭州国宾馆为刘庄,其实整个国宾馆是刘庄、康庄以及国民革命军中将韩宾礼所建之韩庄的结合体。刘庄原本是光绪年间进士刘学询的宅邸。刘因经营“官督民办”的“闱姓”斗彩业而成广东巨富。之后,政治野心炙热的刘投身于晚清大臣李鸿章的门下,成为其心腹幕僚;与此同时他又暗中积极支持孙中山的革命行动,以图有朝一日可获取最大政治利益。只是世事之变迁总未能尽如人意,刘在官场政界接连失意,灰心之余决意退步寄情于山水楼阁之间。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他在西湖之畔,背靠着丁家山,亲力亲为营造起一座占地540亩的私家园林“水竹居”,即老刘庄,园中的一亭一榭均蕴涵表现出旧时文人胸中的万千山水丘壑。
1920年,刘学询的政治宿敌康有为心慕“水竹居”之美,便在风景灵秀清逸的丁家山上建起一座占地三十余亩的“一天园”,又名“人天庐”,俗称康庄,与山下的老刘庄俯仰相对。康有为曾自题一“康庄”对联,暗抒心中的乾坤霸气:“割据湖山少许,操鸟兽草木之权,是亦为政;游戏世界无量,极泉石烟云之胜,聊乐我魂”。康庄内的主要建筑有人天庐、明瑟亭、饮幽亭、石老云荒馆等。位于丁家山之东的人天庐中的开天天室原乃康有为的书房。此处东南西北皆设窗,故又名四照阁。坐落于山石古树之间的四照阁回廊环绕,可俯瞰览尽烟波旖旎的西湖。上世纪五十年代之后,此地成为毛泽东在杭州最喜的读书之处。丁家山上至今尚有一巨石若屏,屏内有石桌石几。据说如在此抚琴,可赏清越奇古的琴音。现今丈许高的巨石上,依然留存镌刻着康有为当年亲书的“蕉石鸣琴”。此处现今乃钱塘十八景之一。
夜晚息灯坐在湖边水榭里,天上是一轮柔和的清月,水中只有月的闪烁波光,流动于暗黑的垂柳倒影之间。深夜梦见丁家山上笔直入天的松树,是春天里新翠欲滴的景象。山水之间,天地朗阔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