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左手管理右手领导
4125200000026

第26章 借力使力,让企业达到最大效益(2)

首先,作为一名领导者,要做到与人为善,以诚相待。任何一个领导者,都希望能有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希望能得道多助。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做到与人为善,以诚相待。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当你用真诚的心对待别人,就会使人感化,就能汇聚同级的力。

其次,跟同级领导相处时,要注意不能越权。同级之间,矛盾的焦点往往是因小事而起:不是他多说了几句话,我少说了几句话,他表态快了些,我表态慢了些,他权力大些,我权力小些。实践证明,要处理好同级间的关系,要认识到自己的角色定位,正确对待自己、对待权力,要拥有良好的品德修养。

最后,配合是很重要的一点。领导者要积极与同级配合,互相补力。不越权不代表老死不相往来。领导者与同级之间要多加强沟通。企业是一台大机器,各部门相当于机器的零件,只有各个零件凝聚成一股力量,才能保证机器正常运转,完成工作。工作是一种团队合作产品,成绩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只有得到同级的认可,汇聚了所有的力,才能让工作变得得心应手。

领导者还要学会借下属的力。有道是 "士为知己者死"。知己不仅是上司,也同样可以是下属。领导者充分信任下属,下属就能受到激励和感动,就会自觉维护你的利益。与上级领导者相比,下属的力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但是事实上并非如此。孟尝君的门客虽然三教九流的都有,但是他们为孟尝君所展现的力不容小觑。作为领导者的助手,下属是执行者。领导者能汇聚执行者的力,便能如虎添翼,工作就等于干好了一半。但要真正汇聚到下属的力,领导者必须先放权。只有当执行者有了必要的权利时,才方便执行工作,他们的才干也才能得到激发。

领导者要为下属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当下属在工作中有过失时,作为领导者,要主动揽过,承担责任,让下属能放松地执行剩下的任务。但是,领导者放权不等于放任,下属有了过失,领导者要积极帮助其查找原因、总结经验,避免以后发生同类错误,把挫折转化为新的动力。

孟子云:"上君集人之智。"意思是说,优秀的领导善于集中众人的智慧。企业领导者必须先集众人之智,汇聚一切可以借助的力,才具有让企业达到最大效益的资本。

了解每一股力的强度领导者的用人之道,最重要的就在于善于发现、发掘、发挥他们的一技之长,了解每一股力的强度,才能为随后的借力做准备。

韩愈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虽然我们每个人都在强调 "天生我材必有用",然而事实上,更多的时候我们看到的却是更多的人因为得不动物园里的小骆驼问妈妈:"妈妈,为什么我们的睫毛这么长?"骆驼妈妈说:"每当遇到风沙的时候,我们这长长的睫毛就可以让我们在风暴中得到方向。"小骆驼又问:"妈妈,为什么我们的背那么驼?难看死了!"骆驼妈妈说:"这个叫驼峰,能帮我们储存大量的水和养分,让我们能在沙漠里忍受十几天的无水无食的艰苦条件。"小骆驼又问:"妈妈,为什么我们的脚掌这么厚?"骆驼妈妈说:"那是因为它可以帮我们支撑重重的身子,不至于陷在软软的沙子里,方便我们长途跋涉啊!"小骆驼高兴坏了:"太好了,妈妈,原来我们这么厉害啊!"

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再好的千里马也要得到伯乐的赏识才有发挥的余地,好的领导者要有充当伯乐的才能。然而,人无完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不可能是全才。

这其中有一个典故。

甘戊出使齐国,渡过一条大河。船夫说:"河水只是个小的困难,你都不能自己渡过去,还有能力到君主那里去游说吗?"

甘戊回答说:"这你就错了。你不了解,事物各有它的长处。那种谨慎老实、诚恳厚道的臣子可以侍奉君主,却不可以叫他们带兵打仗;骐骥鲁尔这样的好马,能够日行千里,而如果把它们放到屋子里,让它们捕老鼠,却还赶不上一只小野猫;干将可算是锋利的宝剑,天下闻名,可是木匠用它做木工活,还比不上一把普通的斧头。现在用船桨划船,让船顺着水势起伏漂流,我不如你;然而游说各个大国小国的君主,你就不如我了。"

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位置,都有属于自己的才能,但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优势,就要看他们的协调能力。领导者汇聚了一切可以借助的力后,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了解每一股力的强度。用人之道最重要的,是要善于发现、发掘、发挥他们的一技之长。发挥长处,弥补不足,才能使企业长远地发展而不至于出现漏洞。

《淮南子道应训》记载,楚将子发特别喜欢结交有一技之长的人,并把他们招揽到麾下。有个其貌不扬,号称 "神偷"的人,也被子发奉为上宾。有一次,齐国进犯楚国,子发率军迎敌。交战三次,楚军三次败北。子发旗下不乏智谋之士、勇悍之将,但在强大的齐军面前,简直无计可施了。

这时神偷主动请战。他在夜幕的掩护下,将齐军主帅的睡帐偷了回来。第二天,子发派使者将睡帐送还给齐军主帅,并对他说:"我们出去打柴的士兵捡到您的帷帐,特地赶来奉还。"当天晚上,神偷又去将齐军主帅的枕头偷来,再由子发派人送还。

第三天晚上,神偷连齐军主帅头上的发簪子都偷来了,子发照样派人送还。齐军上下听说此事,甚为恐惧,主帅惊骇地对幕僚们说:"如果再不撤退,恐怕子发要派人来取我的人头了。"于是,齐军不战而退。

用人不当,事倍功半;用人得当,事半功倍。试想,一个领导如果拥有各式各样的人才,虽然不是每个人都很出色,但是也不可能每一方面都很差劲,再逊的人也总有一技之长。领导者要善于了解每一股力的强度,洞悉人性、了解员工的内心世界和需求并善加运用,在适当的时候让适当的力去 "迎战",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领导者汇聚的力,绝大多数都还是来自于员工。对于员工,领导者只有管理好他们,让我们对企业具有向心力,愿意服从你,你才有机会借他们的力。

常听到领导者说一句话,那就是:"我对他们都是一视同仁。"这话听起来颇为公平、公正,然而事实却非如此。因为一个企业员工多则上万,少则几位,无论人数是多少,也没有任何两个是 "一个模子"制造出来的,因而会存在许多差异。

从看得到的方面来说,他们性别不同、身高不同、肤色不同、讲话语速与腔调不同等;从看不到的地方来说,他们的教养、成长过程、价值取向、教育程度、反应速度、个性敏感度、对事物的认知等均不一样,面对种种的不一样,领导者又如何简单地用 "一视同仁"四个字来概括呢?

领导者要了解员工的差异与差异的取舍。了解员工,了解自己汇聚的力,不仅要了解其外表的差异,更要了解其个体行为。

员工价值观是了解员工态度、认知、性格和用何种激励可以产生作用的基础。一个人可能有很多种态度,包括工作满足、工作投入以及组织认同等。而价值观不同,价值观则更为宽泛。如果某一位员工的价值观与你并不相同,并不一定就是针对你个人而来,其实这仅是员工个人价值观的一致性而已。

古人云:"明其视,则举不失德;广其听,则野无遗贤。"

这一段话的意思就是说,言行最能反映一个人的思想、品德、才学和见识。身为领导者,只有识人准确,才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领导者在了解所汇聚的每一股力的强度时,要从各个方面入手。俗话说:行能传神,言为心声。言行是人的思想和性格特征的具体体现。有一句成语叫做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在了解人才时,不能仅凭某一方面就下结论。只有全面的观察才能真正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一个人。基本上,领导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了解。

首先,听其言,观其色。领导者可以选择与对象直接面谈,从而窥视他的思想水平,见识的多少。当然,在听的时候要注意抛开他的表面语言,抓住问题的本质。在谈话前还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比如掌握他的背景资料,掌握谈话的主动性,然后才能从他的谈话中去观其次,用工作成绩说话。不管对方是什么职位的人,都不能离开一个铁打的准则,那就是他的工作成绩。这是一个硬性指标,如果对方的工作成绩很差,无论他语言多么冠冕堂皇也不能掩饰。当然,这并不代表他就没有了利用价值。

再次,注意平时的观察。工作中,领导者要多注意对身边的人的观察,观察他们是否言行一致,如果有问题要及时警惕,为借力做准备。

最后,要注意从侧面了解对方,毕竟一个人的看法总是不全面的,难免掺着些主观性,"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当你得到的信息越多,你对对方的了解就越透彻。

其实,领导者要想真正了解每一股力的强度,利用 "走动式"的管理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美国麦当劳快餐店创始人雷.克罗克,是美国有影响力的大企业家之一,他就很不喜欢整天坐在办公室里,大部分时间他都在 "走动式"地 "体察民情",即到所属的各公司、各部门走走、看看、听听、问问。公司曾有一段时间陷入了亏损的危机,克罗克在 "走动式"的管理中,发现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公司各职能部门的经理官僚主义突出,大多习惯躺在舒服的椅背上对下属指手画脚,把许多宝贵的时间耗费在抽烟和闲聊上。于是克罗克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他让人将所有经理的椅子靠背都锯掉。一开始,有很多人都觉得克罗克是个疯子,然而不久之后,人们就发现了这样的好处。大家纷纷走出办公室,开展 "走动式"管理,及时了解情况,现场解决问题,终于使公司扭亏为盈,有力地促进了公司的生存和发展。

韩非说过,"上君尽人之智,中君尽人之力,下君尽己之能。"一句话,一名优秀的领导者,必然善于借助别人的力量成就自己的事业。当领导者借助到了一切可以借助的力之后,要做的事情就是了解每一股力的强度,为随后的借力做准备。

做好协调工作,等待时机

成熟领导者做好协调工作,等待时机成熟,并紧紧抓住机会借力使力,才能让企业达到最大效益。

等待不是怯懦,而是寻找更好的机会。人生要有等待的耐心才行。

古时候,有个急性子的农夫,他种下一片稻田后,就期望能早一天收成。于是他天天到田里去看稻苗的生长情况。可是稻苗的生长怎么可能随他所想,是要遵循自然规律的。他每天去看稻苗,可是稻苗长得依然那么缓慢。他等不及了,越来越不耐烦,心想:怎样才能让稻苗长得高、长得快呢?他想了又想,终于有了个 "好办法",就是将稻苗拔高几分。经过一番辛苦,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终于满意地回家休息了。心想:明天稻苗长得一定更高了。第二天,天还没亮,他就迫不及待地跑到稻田里去欣赏自己的成果了。结果,他跑到稻田时,看到的却是所有的稻苗都枯萎的画面。

自然界每一个事物都有着自然的生长规律。植物需要眼光、空气、水分以及土壤才能逐渐成长。农夫也必须天天辛勤地浇灌、耕耘等,才能获得成果。许多人一味地莽撞,不懂得掌握等待的奥妙,反而欲速则不达,最终只能像农夫一样吞下失败的苦果。

等待时机成熟,并紧紧抓住,就是为成功奠基。地中海东岸的沙漠里生长着一种蒲公英,它的生长与一般的蒲公英不同。它并不按季节来舒展生命。由于它们生长在干燥的沙漠地区,如果没有雨水的滋润,它一生一世都不会开花。但是只要有一场雨,哪怕只是很小很小的一场,而且不论这场雨什么时候落下,它们都会抓住这难得的机会,迅速开出花朵,并抢在雨水蒸发掉之前,做完受孕、结籽、传播等所有的工序。

很多时候,长久的等待是为了一次绚烂的绽放。犹太人就拥有这样的风格。他们在向穷人表示感激时,会送上一株沙漠蒲公英作为礼物。他们认为,在这个世界上,穷人发展自己,提升自己的机会就像沙漠蒲公英遇上雨水一样稀少,但是他们一旦拥有了沙漠蒲公英的品性,坚韧地生长,耐心地等待,当机会来临时,勇敢地抓住,并利用一切条件向上努力,就一定能成功!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 企其所不能。"每个人都有愿望和理想,而所有今天的付出和汗水 达正是在为未来努力。今天和未来之间还有一段不小的差距,为了 到缩短差距,除了努力,就只有等待。只有时间才能证明我们今天 大所储备的力量。努力和等待,都是在为成功奠基。

作为一名优秀的领导者,在等待时机成熟时,必须做好协调的工作。所谓协调,就是利用协商、说服、调解、指示等多种方式或手段来调节上下、左右及内外的关系,使组织内部达成共识、相互配合、化解矛盾,形成良好和谐的工作环境,共同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领导者汇聚了所有的力,了解了每一股力的强度,如果没有协调好每一股力,任由每一股力自由发展,那副作用比没有汇聚任何力更大。协调是领导者的主要职责之一,也是一门重要的领导艺术。领导者要想做好协调工作,必须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统筹协调处理有关各方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