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领导必备知识全书
4079800000005

第5章 把握集权与授权的临界点(2)

分工分权、分权分责是一个组织在运行中必须遵守的原则,只有遵守这个原则,组织才能行而不乱,动而有序,才能保证组织结构始终处于合理和最佳状态,整个组织才能有所作为,实现整体功能的最大化,才能顺利实现其规定的目标。总之,对领导来说,权力不应是"守财奴"手中的金钱,而应是实现团队目标的工具。只有"穷汉"才需要亲自操作属全于自己的每一个工具,作为领导,应该找到合适的人,将权力这种"工具"放心地交给他们使用。从更高的现代领导艺术的要求来说,领导应让自己的每一位追随者都得到权力这种"工具",也就是说,让每一位下属成员具备"自我领导"的能力,这是提高团队领导力与竞争力的最佳途径。这就要求设定一个以团队共同利益为导向的目标,建立一种以"自我领导"为基础的团队核心文化,并通过学习,带出一支能"自我领导"的、具备超级行动能力的团队,以实现团队共同的愿望。

三、集权不能专权大权独揽、事必躬亲自然是领导的大忌,而过分分权,或者在分权中使某些下属的权力过重,有时候也会削弱组织的管理能力,甚至造成组织管理的混乱局面。

在权力分配中形成权力制衡关系是必要的,但这主要是为了防止某些人的个人专断和权力变异,而不是为了巩固上级领导的权力,更不是统治者所推崇的那种分权治下的权术。从一定意义上说,现代领导的分权也不是为了调节权力矛盾和利益矛盾,而是为了促进上下级之间和平级之间的分工合作,以便更加充分地发挥下属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 集权与分权

要灵活变通松下电器产业集团是日本六大独立企业集团之一,是目前日本最大的民用电器公司,号称"家电王国",有所谓"不知萧条的企业"的美称。

松下集团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在日本负有盛名,被誉为"日本电子工业之父"、"经营大王"和"经营之神"。1918年3月7日,他在大阪创办了一个家庭小作坊---松下电器制作所。然而就是这个小小的手工作坊,后来发展成了松下集团。

松下幸之助认为集权与分权的相辅相成是经营管理的要诀。针对家用电器行业产品种类繁杂、市场变化急剧的特点,他一直致力于探求一种在集中统一领导下实行分权管理、能够充分发挥下层机构与人员的主动性、提高竞争应变能力的管理制度。从1932年起,松下幸之助就实行"产品分类事业部"体制。当时,他按产品制造类别,设置了收音机、电灯、电池、变电器材、电热器等几个事业部,各事业部下辖工厂,并独立核算。这种事业部是今天经营组织的雏形。

松下公司的事业部,是权、责、利相统一的独立核算的经营单位。事业部的部长被授予公司总经理那样的大部分职权,在意义上是总经理的"分身"。每个事业部都有很大的经营管理自主权,各事业部的部长有权根据市场变化做出公司的决策,决定开发、生产什么产品,停止生产什么产品,而不受总公司的干预。除了财务部门外,事业部的各职能部门只对事业部部长负责。总公司的职能部门,也是为事业部的职能部门服务,以保证事业部有很大的主动性、灵活性和独立性。事业部部长对市场负责,使销售额不断增长;对利润负责,确保完成总公司下达的利润指标;对人才开发负责,搞好人才培养工作。这三条完成得不好,将被解除职务。

松下幸之助还随机应变,灵活运用分散与集中的管理办法。1945年~1952年,战后经济困难时期,他强调集中管理;1953年~1955年,竞争激烈时期,他又强调分权,促进各单位对新形势迅速做出灵活的反应。

1956年~1960年,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他又强调集中的办法,以利领国外市场。随着集团的扩大,他逐步扩大事业部制度,以免自己事必躬亲,反而管理不好。

灵活运用分权与集权的管理办法,是松下幸之助成功的秘诀之一。松下公司是世界上较早实行事业部制度的企业,但它又有显著的自身特点。

一是分散与集中结合得比较紧密。一方面松下公司的事业部,是权、责、利相统一的独立核算的经营单位。另一方面,事业部又要接受总公司的财务管理和严格考核。二是松下幸之助灵活地运用事业部制度,不断地根据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对集权和分权进行合理的调整。

在集权与分权方面,常常遇到的问题有:一是权力过分集中在上层,下级和基层处于无权状态,结果造成组织决策速度迟缓且极容易发生失 误。二是权力过分分散,下级和基层单位各行其是,造成力量分散,不能形成较大的合力,结果阻碍了事业的发展。三是在急剧膨胀的组织中,集 权和分权往往都显得不足,造成组织成长障碍等不良现象。正如松下幸之助认为的那样,分权与集权应当是相辅相成的。我们既不能片面强调集权的重要性,也不能忽视分权的重要意义,而应当像松下全公司那样把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同时,不管是偏重于集权还是倾向于分权,都要依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来灵活掌握。在这方面松下公司为领导者或管理者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科学分权还应避免分工不分权,即名义上给下属权力,却将实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令下属无法开展工作,遇到大小事还要请示报告,结果只能互相抱怨,产生内耗,影响工作正常开展。

2. 原则问题

必须权力集中中国古代的老子早就教导人们:邦之利器不可示人。权力的妙用在于"引而不发"。但是,在必要时领导必须果断行使强制权,而且用权一定要坚决。令不行、禁不止,权力就不存在了。

不敢坚决地行使强制权,是许多领导常犯的毛病。在管理活动中,总有那么一些领导或者出于恐惧、或者碍于情面、或者受亲情的困扰,特别是在面对各方面强大的压力下,不能够坚定不移地行使强制权。但如果在这个时候放弃了强制权,也就等于丧失了权力。而如果是对恶势力放弃使用强制权,实际上就等于纵容了恶势力的蔓延。一旦发生这种情况,邪气就会上升,正义和光明就不复存在。

3. 集分适度形成权力制衡

战国时期,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国力日渐充实,他尊称管仲为"仲父",还打算给予更大的权限,便向群臣说:"管仲的才能你们也是知道的,我打算给他更大的权限,赞成的人站到左边,反对的人站到右边。"

只有鲍叔牙这位臣子站在中间,桓公觉得很奇怪,就问其原因。鲍叔牙说:"陛下觉得管仲以他的智慧可以平定天下吗?"

桓公说:"当然可以。"

"管仲具备成大事的决断能力吗?"

"那还用说!"

鲍叔牙最后说:"既然陛下认为管仲具备能够平定天下的能力与成就大事的决断力,还不断增大他的权限,难道您不认为他也是一个危险的人物吗?"齐桓公沉默一会儿,最后点点头。于是齐桓公便任用鲍叔牙、田朋等人与管仲同列,牵制管仲。

齐桓公分权给管仲这件事深刻地揭示了这样的道理:分权,并不是说给下级的权力越多越好,而是要集分适度,即领导在分配权力时,既要保证下级能有充分的权力,尽职尽责、做好工作,又要保证自己在整体上的把握和宏观上的调控。

领导在分配权力的时候,一定要集、分适度,既不能全权独揽,事必躬亲,又不能大权旁落、无所用心,并尽可能在下属之间形成权力制衡关系。要做到这点很难,没有定规和公式可套用。领导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总结以往的经验和教训,才能针对各种情况对权力采取适度的分散和集中。

四、运用集权驾驭全局的六项技巧

不管在哪个组织中,适度地集权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是必要的。任何一个领导都不能寄希望于下属自己管自己,而必须通过一定的集权形式,牢牢掌握住控制全局的"方向舵"。因此,在向下属授权时,必须懂得控权的战术,如果光会授权不会控权,授出的权力就会犹如撒缰的野马,很难轻易收回来。同时,失控的权力还有可能造成一些不良的后果。如果能掌握以下控制权力的六项技巧,在实践工作中一般就能避免权力失控的问题。

1. 议大事,控全局

领导授权的全部目的,就在于激励下属为实现总目标而分担更多责任。现代的任何组织,无论是企业、事业单位、商店、学校、机关、团体还是军事单位,都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的有机整体,整体与局部、整体与环境、局部与局部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任何局部出现偏差都会妨碍整体领导目标的实现。

领导的根本任务是保证整体领导目标的实现。因此,授权以后的领,就要把精力主要放在议大事、掌握全局上,时时综观全局的各个过 程,及时掌握变化中的新情况,发现领导决策和执行中出现的偏差、矛盾和问题,并对出现偏离目标的局部现象进行协调、纠正。2.宽严相济,恩威并重

全宽严相济强调的是:领导在控制下级权力时,既不能过宽也不能过严,要宽严适度。既不能使下属轻举妄动,又不使下属束手束脚、顾虑重重。既能大胆放手,使下属有所作为,又能把握方向,宏观控制,使下属有所不为。

恩威并重强调的是:在实施控制时,既要施之以恩、施之以德,感化影响、说服指导,从而赢得部属的信赖;又要施之以威、施之以权,查验所为,奖优罚劣,使部属有敬畏之感。要做到施恩时宽宏大度,大公无私,不计前嫌;施威时正气凛然,号令如山,言必信行必果,令行禁止。

4. 致人于前,防患未然

兵法云:"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就是说,凡先到战场等待敌人的就安逸,后到战场奔走应战的就疲劳。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人,能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调动。李靖曾说:古代兵法千章万句,最重要的莫过于"致人不致于人"。

善于控制的领导,总是掌握主动权,致人不致于人。如何才能致人而不致于人呢?这就要求领导必须加强前馈控制,要加强这种控制,就需对权力运行于未来进行估计和预测,并针对预测的情况采取相关措施。要以虞待不虞,要未雨绸缪,要在"亡羊"之前做好可能"补牢"的准备,以便防患于未然。

4.放手不撒手领导的授权,是让下属分担责任,要放手让他们对各自职责范围内的事进行决策和处理,只有当下属无法协调或发生矛盾时,领导才出面解决。但授权不是让权,授权以后领导者仍然负有全部责任,不能撒手不管,任其自流。

如果领导授权是图省事,享清闲,自己当"甩手掌柜",那就错了。

领导在其位,就要谋其政,行其权,负其责。

5.对下属应多引导

下属有了职权之后,计划如何制订,工作如何安排,任务如何完成,派谁去完成,这些都是他们分内的事情,授权者不要过多地干涉。领导者要过问的是下属的目标能否如期或提前实现。

领导者要善于发挥导向作用,根据形势的发展,为下属提供切合实际的观点、方法和措施。要多协商,少强制;多发问,少命令。领导者不要强迫下属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要大力支持其工作。

当他们在工作中出现失误时,领导者应善意地加以引导和启发,帮助其改正,决不能多加指责。如果确实发现下属的工作有严重问题,不能履行其职责,领导者就要马上采取措施,或派人接管,或把权力收回。

6.权力制约之利弊

权力制约是领导控制权力的主要方法。它的最大优点在于可以限制权力的滥用,有利于克服腐败现象。即抑制权力的负向作用,保证权力的正向作用。

权力制约也有其局限性。这主要表现在:第一,权力制约若因领导者主观原因发生偏差,容易压制权力行使者的积极性、创造性,被控者有一种被动的、被强制的感觉,容易挫伤其自尊心,影响其积极性、创造性。

第二,权力制约易使一些领导者控制的民主性得不到充分发挥。权力制约不管被控者情愿与否、理解与否、认同与否而强使之服从,如果领导者对权力的控制是不正确的,甚至是不正当的,那么就会影响控制的科学性。

五、领导为什么要授权

1.授权是贯彻分层领导原则的需要

只有授权,才能贯彻分层领导的原则,实行科学领导。在任何单位的工作中,不仅有着各项重大任务,而且还有许多事务性工作。有些事情非常紧急,迫在眉睫,必须当机立断,及时去办;有些事情忽然来到,不办不行,必须妥善安排;有些事情必须上下结合,共同去办。作为领导者, 不可能也没有能力去总揽一切事务,必须把许多工作交由下属去办。领导者交给下属任务,同时也应相应授予下属一定的权力,做到明责 授权、事权分清,而且这也决定了必须建立合理的层次系列,并正确处理层次之间的关系,精心设计职位,再根据职位任职授权,实行分层领导。否则便会遇到矛盾绕着走,出现相互扯皮、相互推诿的不正常的现象,致全使任务很难完成。

2.授权是管理者抓大事管全局的需要

一个人的体力和精力是有限的,如果工作在本身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多数人就能够胜任工作,保证工作速度、做出成绩。一旦任务超出了本身能够承受的范围,工作起来往往有力不从心之感,经常会顾此失彼,甚至可能拾了芝麻丢了西瓜。所以,管理学家主张在同一时间内只做一件事。而事实上,需要领导者处理的问题很多很复杂,常见一些单位的管理者"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成了忙忙碌碌的事务主义者。

如何解决领导者工作任务多、工作时间少的矛盾呢?行之有效的办法是授权。管理者只对直接下级行使一定的权力,不包办或越级处理问题。

这样,管理者就能够节约一定的时间,用于了解情况、学习考察、联系群众、静心思考等一些大事。

事实也是如此,一个管理者要做到大事小事都办得很好,很不容易,也不可能。重要的是领导者要有全局观念和战略眼光,任何时候,大事面前不糊涂。"议大事、懂全局、管本行",这是一切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应该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能不能分清和正确处理大事与小事、有无勇气大胆授权,是领导工作有无成效或者成效大小的关键所在。

3.授权是调动起下属积极性的需要

随着现代化生产的发展,被管理者不再仅仅局限于从事生产的体力劳动者,而越来越多的具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脑力劳动者。体力劳动可以按照简单命令行事,劳动效果也容易考核。而脑力劳动者就不同了,他们主要是运用知识和智力进行工作,这些人的积极性不是靠简单的命令就可以调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