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解放长沙
3655600000036

第36章 走不出的死亡线(2)

9月11日。林彪等四野首长电告第12、第13、第14、第15、第4兵团;“根据军委9日电示及本部10日对各兵团作战指示,为协同动作及统一步调,作如下规定:(1)保证13兵团指挥之两个军主力,应在本月底到达芷江地区,如该区无大的战斗时,应速派出一个师占领靖县、通道,截断敌人可能退贵州之捷道。同时集中工兵,并使用其他可能力量(民工及步兵协助),修理前进路上之公路。其余部队即分别进黔阳、会同、靖县、通道(二野5兵团11月须由芷江通过,该处粮食不要吃空),尔后准备突然出柳州地区。(2)12兵团指挥之三个军,应于13兵团先头到达芷江时,由湘乡、永丰线出动,向宝庆进攻。为麻痹衡阳方面之白匪,及利于13兵团确实控制芷江、靖县一线,12兵团不宜过早进到战役集结位置(湘乡、永丰线),最好是在本月26日行动,28日进到战役位置(我部湘乡、永丰集结,敌人一定发觉)。如白匪主力向广西撤退,即尾追,进占祁阳、永州、东安、全州一线,尔后的行动须看l3兵团向柳州的进展,或视其情况决定之。(3)48军在白匪撤退时进占衡阳,尔后向西绪进归还建制。46军待白匪撤退时应进占耒阳、乐昌一线,消灭该地之敌两个保安旅、郴州专署及各地方部队和在铁道两侧活动之特务部队(唐纵部);(4)由12兵团考虑,可否派姜亚勋部或由主力派出精干部队,于主力进攻宝庆时破坏祁阳、永州铁路,以延迟白匪之撤退。”

9月11日,林彪等四野首长把四野的部署通报给了二野刘伯承、邓小平等首长:“(1)我四野本月底拟以38、39两军攻占黔阳、芷江。该两军尔后即向柳州地区前进。以40、41、45三个军同时攻占宝庆,我47军留在常德及其以西地带。(2)白崇禧主力现在衡阳、末阳一带,目前尚无退贵阳的征候。如月底白崇禧由衡州经宝庆退贵阳,则届时退路已被我截断。(3)对二野除要求陈赓兵团配合两广作战外,目前尚不感觉其他配合的需要。(4)二野在长沙不致与四野拥挤。但在宝庆地区可能发生拥挤。但届时白崇禧已退广西,则我军必向南推进,这样亦不致发生拥挤。如那时在宝庆地区发生拥挤,则依当时的情况再定避免拥挤的办法。(5)二野通过华中地区,大约不致发生联合作战的情况,故无须统一指挥。我们各地已组织了支援二野西进的委员会,一切供应工作皆已布置。”

9月13日,西路13兵团的38军、39军两军的先头师开始行动。47军一个师跟进,拟到芷江以后展开以掩护地方的工作。中路40、41、45、46、49军为避免敌人过早的发觉,仍位于原地未动,林彪等四野首长指示他们在21至25日先后西渡湘江,稍事集结,即以宝庆为目标攻击前进。

9月18日,西路38军112师先头团于当日占领沅陵;守敌西逃,39军进至常德、临澧一线。中路41军开始渡湘江西进;45军133师已进至醴陵,主力继续西进。

9月19日,中路40军开始从攸县地区向湘潭、湘乡移动。

9月21日,西路38军112师一部占领泸溪。

9月23日,林彪等电告12兵团肖劲光等:“广西作战在白匪集中的情况下,有可能形成大规模的作战。为统一三路的指挥,野司拟在占领衡州后进驻衡州,专心致于作战指挥。待广西作战完成后,再回武汉。”

9月23日,西路38军112师先头于当日16时占领麻阳东北一线,该军主力当日位辰溪及附近地区;39军进至沅陵东。中路41军进至宁乡;40军进至攸县东北之龙潭桥、鸭塘铺一线。军先头25日可开始在乌门渡江;45军已进至株洲、湘潭、醴陵一线。

9月29日,战局发生了变化,林彪等迅速修正了中路进军的路线,将原计划三个军直取宝庆改为向衡宝之间前进。当日,林彪等四野首长电令12兵团肖劲光等:“(1)密息张淦本日令46军开乐昌,48军开耒阳,58军开衡州以东,97军由郴县开回衡阳并向宝庆前进。(2)盼你们第一线部队仍按原计划于明后日分别前进向敌佯攻,如少敌则歼灭之,但在湘江以西的部队,则应以穿插与迂回动作抓住一股敌人,等主力到后歼灭之。(3)41、45、40三个军则直接向宝庆、衡阳之间及其以南前进,设法抓住一股敌人并断其退路。”

就是林彪这个“向宝庆、衡阳之间及其以南前进”和“设法抓住一股敌人并断其退路”的命令,使整个围歼白崇禧桂系部队的计划出现了转折。本来自崇禧是无意在湘南和林彪作战的,毛泽东也是这么判断的,但是到了9月底,白崇禧仍无向广西或贵州撤退的大动作,这就给林彪了一个在衡宝之间狠揍他一顿的机会。似乎是青树坪失利仗以后,林彪若不在湖南和白崇禧交交手,他是有些不甘罢休的。所以林彪的这个命令,才算衡宝战役的真正开始。这样的结果不仅没有打乱中央军委原定的广西作战的部署,而且是一举歼灭了桂系的主力中的主力,完全打掉了白崇禧的自信和等待美援以便反攻的幻想,大大加快了解放广西及西南的步伐。

敌情通报16号

9月29日,四野司令部发出“敌情通报第16号。”为各部队提供了详细的当面之敌的情况。

“各军转各师、各兵团、二野,江西、湖北、河南并报军委:据现有材料将华中地区敌军序列及兵力通报如下,与过去材料有不符之处皆以此材料为准。目前华中地区敌正规军共29个军79个师,共约38万人。(一)华中公署:白崇禧直辖11个军30个师,约16万人。(1)1兵团黄杰,辖71军熊新民,87师吴涛,88师倪仲纯,约1万人。14军成刚,辖10师张秀风,62师夏日长,63师残部,约1万2干人。97军蒋当翊,辖33师黄虑世,82师唐甫,约1万4千人。该军暂归10兵团指挥。(2)3兵团张淦,辖48军张文鸿,138师英彦,175师李映,176师李祖霖,约2万1千人。7军李本一,辖171师莫敌,172师刘月鉴,224师刘昆阳,约3万2千人。(3)1 0兵团徐启明,辖126军张湘泽,304师韦介伯,305师郭鉴泰(待征),约1万人。46军谭何易,辖174师苏武扬,188师李芳西,236师王佐文,约2万人。该军暂归3兵团指挥。56军马拔萃,辖229师杨谷,329师戈鸣,330师秦国祥,约2万人。(4)11兵团鲁道源,辖58军,鲁道源兼,辖183师王光伦,226师王少才,265师段经,暂1师陈绍桂,暂2师(不详),共约2万6千人。(5)17兵团刘嘉树,辖100军杜鼎,19师残部,497残部,约3千人。103军王中桂,辖234师王学臣,347师潘汉逵,约1万人。(二)川湘鄂绥署:宋希濂(现归西南公署直辖,仍归白崇禧指挥)辖7个军18个师,共约9万人。(以下略)(三)广州绥署(该绥署已撤销,现正由余汉谋筹组华南长官公署),余汉谋目前指挥11个军31个师,共约12万5千人。(以下略)”

两军对阵,到9月底衡宝前线的敌我态势已开始明朗化了。当我东路军第4、第15两兵团直逼广州,西路军]3兵团两个军向湘桂边界挺进时,我中路12兵团六个军(多一个18军)的主力即开始秘密地向白崇禧正面运动:

41军于9月15日沿山间小路向金井线前进,18日至22日经过长沙,西渡湘江,随后分为两路向宝庆方向平行开进。9月23日的行军途中,该军军党委向全军党员发出了公开信,要求每个党员,认真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解放全中国的命令,发扬在东北、华北的光荣,与兄弟军比赛,争取打响南征的第一炮。4l军,这支英雄的部队,著名的塔山阻击战是他们,首先开进北平的也是他们。9月30日该军到达娄底以北地区集结,进行战役的最后准备,当日接到12兵团首长关于向衡阳、宝庆中间地区攻击前进的命令。45军于19日自萍乡隐蔽前进,在25日至30日全军渡过湘江,然后在湘潭、湘乡一线进入战役集结。40军由攸县北之三门渡过湘江后,向白果、渣江等地发展。原在湘江西侧之49军则对敌实施严密的警戒,保证中路主力于10月1日前顺利地渡过湘江,隐蔽地完成集结和攻击准备。于此同时,协同中路作战之部队,也进到了集结位置,46军和二野18军均抵达安仁地区,随时可以前出到衡阳、耒阳之间。

白崇禧这个时候,也该有所感觉了。我想,起码他是没有多少心思再开什么运动会了吧。

二、这条路

还是这条路。白氏健生,对这条路是再熟悉不过了。大半辈子玩枪弄炮,统兵率马,多少次从这条路上杀将出来,逐鹿中原,直指幽燕,又多少次旗倒兵败,逃得活命的八桂子弟,意惶惶如丧家之犬,急切切似漏网之鱼,也是纷纷从这条路上,寻得一条缝隙,回到故里以苟延残喘,然后再卷土重来。

历史有时会表现出惊人的相似之处,可历史也从来不是简单的重复。这一次似从前又不是从前,这一次要是回去了,天知道还有没有再出来的那一天呢?

白崇禧的第二次衡阳会议

9月28日,林彪的三路大军进展神速,东西两路已摆出了钳形态势,中路主力大部已完成战役集结。正是这个时候,白崇禧于衡阳又一次召开了高级军事会议,讨论如何应付当前的严峻局势。

是晚8时,会议开始,首先由参谋处长林一枝向大家报告当面敌情及情况判断,然后各位将领自己发表意见。意见大致仍是两种,以夏威为首的,坚决主张退,退得越早越好,越快越好。还有一种是要继续顶住,顶一天是一天,机会还是有的。但是如果要退,往哪个方向退?这是个老大难问题,还是因为上面的老蒋和德邻意见就不统一。不过这个时候和8月初已经有所不同了,那个时候如果果断一点,从湖南直接入贵州再退四川,还是可能的。现在不行了,要去贵州也只能先退到广西以后再从桂黔边界过去。至于往海南岛退,走广州显然是舍近求远了,也还是得先退到广西。还是有不少人既不同意退云贵川,也不同意退海南岛,一心一意地想退到越南去。对这一意见还是徐启明和黄杰主张最力。黄杰开玩笑地说:“我们过去以后,把帽子一换就成了安南军,打胡志明,保护保大。”徐启明也说:“我们过去后,如果法国人阻挡我们,连法国人也打。他们兵力少,我们有几十万人,他谁也抵挡不住。”其他的人发言中,谁也难以说定到底是该退安南还是海南或云南,不过退是一定是要退的。7军副军长凌云上说:“根据新化以北的敌情来判断,连日以来敌人挺进非常勇猛迅速,毫无顾虑。从战例上来看,先头部队的后边必有强大的部队继续推进,毫无疑义,这一部队必系敌人右翼包围的大部队,待其包围部队到达宝庆后,衡阳正面敌人的主力部队必将展开主力进攻。我的意见,衡阳系一个突出部,指挥所在此,极为不利,应速撤到东安,并以有力部队据守武冈,以固广西北边门户,一切要积极行动来应付当前情况。至于兵力如何部署,因不了解全部情况,我不能发表意见。”

到会的人全都发表意见以后,最后当然还是得听白健生的。他说:宝庆方面,要黄杰集中优势兵力拒止敌人于宝庆以北地区;命令宋希濂兵团由桃源、安化间向长沙进攻;衡阳方面,凑足5个军,由衡山、永丰间地区向长沙进攻。至于华中长官部的位置虽属不利,但不能轻易移动,因移动了会影响国际观瞻,因正在交涉美援接收问题及接收地点,所以应暂缓撤退。白崇禧最后说:“前次青树坪役的胜利收获很大。这一胜利证明了共产党的军队是可以打败的,也足以证明我们的部队是有战斗力量的。所以青树坪一战之后,美国就相信我们,愿意用大量的美援供给我们。所以魏德迈说,10个师的美械装备,可以迅速交拨。我们打算装备西北的军队15个师,其余的全部装备我们华中的部队。”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这是最基本的作战常识,可是这个时候,白崇禧却忘在了脑后。从他上面的一席谈话和对部队的部署,可见他对共军的情况完全不了解。特别是中路6个军(包括18军)的行动,他仿佛一点都没有察觉,要不然,他还会有向长沙进攻的妄想吗?当然,白崇禧不可能有林彪那样的“密息”。虽然是不断地派飞机昼夜侦察,可是那从天上划拉一圈,比走马观花强不了多少,能侦察出什么有价值的情况?由此可见,林彪当初诱敌深入于湘中决战,也不是没有一点根据的。如果真是这样,那也就省劲多了,也就不用再跑到广西才解决他了。

历史的重影

虽然新桂系每次卷土重来,少不了要走这条路,但衡阳对白崇禧来说并不是什么福地。

历史有时会惊人地相似。1930年5月,新桂系联合张发奎,响应阎锡山、冯玉祥的反蒋通电,兵发湖南。过衡阳时,何键的湘军不堪一击,新桂系轻而易举拿下了衡阳,接着又很快占领了长沙,可是好景不长,便又被蒋介石打败,往衡阳方向败退。那一次和这一回有点相似,也是从长沙方向兵败到了这里的。所不同的是,那一次对手是蒋介石,这一回的敌人是共产党。还有一点不同的是,那一次,桂系从长沙退下来时,衡阳已经被粤军蔡廷锴、蒋光鼐、李扬敬先期占领,等于切断了新桂系和后续部队以及广西老巢的联系。当时李宗仁和张发奎都有心乘广东空虚,不如挥师直取广州。部队撤到耒阳后,白崇禧作为前敌总指挥,没有得到上级给他的命令,便开始指挥警卫团攻击衡阳了。他先打的是湘江东岸的一个小镇。这个小镇右翼靠着湘江,左翼是一片沼泽地,易守难攻,而且守军已先构筑了防御工事,铁丝网、散兵壕、机关枪阵地、炮兵阵地都采用纵深配备。白崇禧把警卫团赶上去,结果损失了一半,也没能动摇敌人的阵地。后来张发奎到前线看了看,下令停止攻击。第二天李宗仁在洪桥召集紧急军事会议,讨论何去何从的问题。因为当初新桂系挥师入湘之前,曾在一次军事会议上,作出过这样的决定,就是破釜沉舟、义无反顾,纵然失败,也不再回广西。所以李宗仁一开始便反对攻坚战,认为夺取衡阳没有意义,要直取广州,如果因此而把衡阳的敌人引出来了,那就好打得多子。可是白崇禧说:“去广东是可以的,但衡阳的敌人始终是我们的后患。如果我们向广东前进的当中,敌人与广州军事当局取得联系,固守韶关,待我们进得相当的距离,他们从衡阳出来拖起我们的尾巴,到那时前进不能,后退不可,岂不是要腹背受敌?不如在衡阳地区将他们消灭,免除后患,就可以开着正步走向广州了,他们是无力抗拒的。所以我主张先攻取衡阳。”但是,当时新桂系的军权还没到白崇禧一个人说了算的程度,攻不攻打衡阳,也便没有个结果。其实后来,没等他们去攻打衡阳,粤军主动出击,大败桂军,白崇禧他们才不得不仓皇退回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