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解放长沙
3655600000035

第35章 走不出的死亡线(1)

四野百万大军进入湘赣两月有余,各先头部队均与桂系军队有过接触,从指挥员到战斗员,不适应的逐步开始适应,不习惯的也逐步开始习惯,所以彻底歼灭新桂系的战斗也开始迫近了。

诱敌深入并于湘中决战的计划,已经不可能实现了,陈明仁的起义部队,也按部就班地开到了湘东进行改编,酷暑天气眼看也要过去,四野百万大军进入湘赣两月有余,各先头部队均与桂系军队有过接触,从指挥员到战斗员,不适应的逐步开始适应,不习惯的也逐步开始习惯,所以彻底歼灭新桂系的战斗也开始迫近了。8月30日,四野林彪等首长向军委报告了下一步行动的想法:“因病和恢复疲劳,8月份大部分时间休整是十分必要的,我们意见整个行动最好推到9月半左右,其利有三:一,天气凉些,发病可减少。二,现有病人,可以大部医好,体力弱的可以得到恢复或大部恢复。三,秋收已毕,民夫好动员些。”

9月中旬,南下大军围歼桂系军队的大幕,徐徐拉开了。

一、向前向前

“向前!向前!”军歌嘹亮,撼天动地。“向前!向前!”铁流滚滚,摧枯拉朽。

三湘大地彻底解放的日子,已经为时不远。是呀,故乡的父老乡亲的确盼得太久了。清水塘那盏油灯,油尽灯灭了多少个漫漫长夜;“一切权力归农会”的呐喊,早已是变得那么陌生。湘江水,潮涨潮落又多少个春秋,你是否还记得那当年中流击水的身影?那通向罗霄山脉去的小路,日晒冰封了又多少个酷暑寒冬,你是否还记得那一队衣衫破旧的士兵,还有他们顶在头上的用粗布剪成的五星?当一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老倌子,为珍藏一面农会的旗帜,失去了一家老少的生命,他是否真的相信这一天一定能够重来,他是否真的相信这一天终于又重来的时候,能够再次高举着这面大旗,把土豪劣绅再次地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再一次把他的名字写进另册,再一次宣布他永世不得翻身?

啊,毛泽东,与打着绑腿的历史携手走进了北平,那苦难而又善良的乡亲们惊喜之余,不禁也要小心翼翼地打听一声,这是不是也叫作登基?

这里是毛泽东的故乡,从将军到士兵,一踏上这片曾给了毛泽东生命的土地,肩上也就多了一分责任,战斗中也就多了一分勇猛。

这两个月没有白过

南下大军到了南方已经两个多月了,是山太高?是天太热?是蛇太多?还是大米不好吃?

毛泽东和历史一起告诉过所有的共产党人和他们的军队,一切人为的条件都是可以创造的,一切客观的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

40军军党委于9月5日给第12兵团和第四野战军首长的一份电报,总结和检讨了7、8月份进入湘境以后的战斗和工作,从中可以看出南下部队的全貌。

“兵团党委并前委:7、8月处于南下进军途中,主要的作战任务在行动中,思想情况和群众纪律,军政近日将召开全军政工会议进行总结另行报告,兹将南下以来,可以消灭的敌人而未有消灭的检讨,及今后解决主要战术思想问题,扼要报告,作为向上级7、8两月份之综合报告。

“一,南下以来所遇到的具体地形条件下,我们所犯的毛病:1、南下中道路有限,我们部队拥挤(通城到长寿街只有一条路),由此往南多半是翻山越岭,又是森林地带。敌人正利用此种有利地形,逐次抵抗,迟滞我军前进。敌人所用兵力不大,少则十余人附机枪,多则一个团,如九岭山,上下共40余里;敌人边打边跑,我们用了30余小时,先头团才打下山去。这是敌人山地防御比较熟练的—套。桂系亦是如此作法。2、我们本身对山地作战思想认识不足,不敢实行大胆迂回包围的一点两面战术,对山地防御敌人,初期采取的是尖刀式的攻击。最典型的例子是25团进攻九岭时派出一个营,营派出一个连,连则派出一个排,而排则派出一个班附机枪小跑进入战斗,其他部队堆在后面,走一会停一会,结果全师在山上露营。进攻九岭是打的笨仗。自己消耗不少,俘敌只十余人,且增加部队疲劳,前进受阻。这是说明当时敌人特点没有摸到,地形没有很好调查研究。如果当时能认识到九岭山中间当有很多山坡(民称九岭十三坡),为了迅速击破敌人夺路南进,在攻九岭时,凡遇到抵抗,逐次用小包围而驱逐敌人,并不惜一切困难派轻装部队,有路走路,没路钻树林,实行较大迂回,抢占主峰,断敌退路,打破敌人防御计划,则我们前进可快一天。3、过去在东北较长时期平原作战,到山地后,因地形复杂,顾虑大。尤其担任迂回的部队,遇到小情况;容易形成分兵,结果突击力量减少。某些顾虑是应该而没有学会和大胆利用少数兵力控制要点,集中主力。如19团,准备迂回官渡时遇到情况,兵力分散,对突击方向已无力发展。4、下层比较普遍存在轻敌麻痹。对警戒、筑工事,很不注意。此次27团由丫江桥向攸县前进中,有一个连不侦察、搜索,遭敌突然袭击,伤亡30余人,死者连枪口帽都未取下。对桂系作战如不注意搜索、侦察还会吃亏。

“二,可以消灭的敌人而没有消灭的基本检讨。1、此次南下,我们在长寿街、古港共消灭敌人两个营外,在花桥(浏阳北)我1]9师356团与由于江南退之敌暂1师遭遇,并将其退路截断后,派355团配合歼灭该敌时,行动迟缓,加之到后又停止做饭及反复看地形等,没有正确掌握‘三种情况三种打法’之原则,把要退却之敌,看成防御的敌人,致失掉战机未能歼灭一部。118师于天窑铺与南进之敌226师尾遇,亦是动作迟缓,迂回部队与正面攻击部队配合不好,也失去消灭敌人一部的机会。而主要是120师,浏阳东北战斗没有消灭敌人是很可惜的,我们以此为典型召开全军团以上干部研究五天,结果是:(1)当时情况为304师约两个团不足三千,加上195师一个团千余人,据守角西湖、汉江口、溪江(浏阳东北)一带,东面有河不能渡涉。为截断消灭该敌,当以120师为主力(正面只留一个营),由古港附近插到敌人侧后之基甘坳并控制望夫尖,将敌通浏阳之路截断。(2)这个部署是正确的,并已成功了。但因27团副团长带1营到达望夫尖山脚下,尖兵俘敌7个人,询问俘虏称增加一个兵团,先头一个师到了两个团(实际上226师为掩护南退,派了一个团轻装汽车运浏阳东北)。这位副团长对此情况不加分析和追究,发生恐惧和害怕,决心动摇,将部队停止不敢前进,并擅自脱离部队跑回团部,而任务又不交给营。后来该营用照明弹发现敌人退却,营长按兵不动,见敌不打、不追,右倾保命,怕受损失,使敌四个团安然撤走。(3)错误可以挽救的而没有挽救,是27团主要干部要负责任。首先对抢占望夫尖之营派出后不闻不问,不去主动联络和检查(相距6里),当那位副团长回团报告此一假的情况后,明知没有占望夫尖,不作积极处理,只生气而已。第二梯队团已发现敌人撤退时,第一梯队团还不相信,这是干部政治责任心和作战积极性的问题,是官僚主义的指挥和领导,除已有那位副团长和那位营长宣布撤职外,27团干部给予严厉批评并责成其写一份检讨书印发营以上干部,作为学习材料。2、此次南下没有打好仗。没有消灭敌人,不是下面不敢打和怕打。自南下以来部队情况基本上是好的,对将革命进行到底,消灭白匪,解放江南,敌人退到哪里追到哪里,此任务已经明确,求战立功极为普遍。而干部思想毛病较多。主要怕苦、怕困难、怕病,比战斗伤亡威胁大。根据19团连排干部思想检讨,畏惧艰苦(认为爬山走小路天热粮食不够生活差病号多不用打仗就垮了)比较普遍。干部中存在对南方对立情绪,愿在北方不到南方,到南方不如死了好。由于这些思想存在,干部对战斗和工作积极性远不如北方。表现松懈、怕困难、盲目轻敌麻痹,产生战争急躁,快打完好回北方的思想。因思想上缺乏积极政治因素,很明显表现于战斗积极性不高,怕困难。到新环境自己不注意学习,不去领会林司令员一点两面、四快一慢、三种情况三种打法的正确原则适应于新环境,反而对上级发怨言甚至不满。(个别师团干部)由于南下中对山地作战思想没有计划进行学习。作战中不能按新的情况(敌情地形),正确运用上级战术原则,没有大胆迂回包围。这是军事上没有打好仗的主因。时下干部对运动战是生疏了,因此产生作战上有毛病,主要表现行动迟缓,不迅速果敢。

“三,根据南方敌情、地形的特点,提出如下两点:1、根据林司令员战术原则与南方现实情况结合。今后为了争取对敌围歼,必须实行大胆的迂回包围,切断敌人的退路。这是今后山地作战中消灭敌人的先决条件之一。2、白匪战术动作上有许多特点,我们必须防止及如何应付敌人的袭击、反击和伏击,克服轻敌麻痹,严密战斗组织与侦察、搜索、警戒,方可避免吃亏。3、为了贯彻上级战术思想,各连正召开连以上军事干部会议,专门检讨行动以来作战思想及研究今后打桂系的战术。主要解决大胆迂回、包围的战术思想为主要内容。估计经过这个会后,大体上可以解决山地战中克服困难、枪炮上肩、官兵步行,大胆对敌人迂回包围之思想。并打破过去所存在的盲目轻敌。同时认识到,对桂系战术上不能轻视,但同时又要大胆作战,防止对桂系恐惧、畏缩现象。”

报告中几乎全是说的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唯有这样的部队才是打胜仗的部队。

毛泽东不改初衷

大战在即,9月9日,林彪调整了部分部队的隶属,目的是加强中路兵团的力量。当日林彪等四野首长发给各兵团的电报中指出:“(1)40、4l、45、46、49五个军,统归12兵团首长指挥,担任进攻宝庆和准备截击湘乡路,歼灭湘乡以南地区之71军,及其他各零散敌人。各部目前行军道路的区分,由12兵团首长具体规定之。(2)我40、41、45军皆应于9月15日自现地出发,向湘乡永丰之线前进,到后依情况再定具体作战行动。40军准备从衡山以北湘潭以南地区西进。(3)49军及46军不必全部参加作战,而应留出足够力量分散剿匪,维持治安,掩护群众工作,其具体兵力分配,由12兵团首长规定之。”

同日,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了给林彪、邓子恢的电报,对四野兵分三路,最后歼灭白崇禧集团、解放湖南和两广的战斗,作了详尽而具体的部署:

“一、陈赓、邓华两兵团,第一步进占韶关、翁源地区,第二步直取广州,第三步邓兵团留粤,陈兵团入桂,包抄白崇禧后路。陈兵团不派任何部队入湖南境,即不派部去郴州、宜章等处。

“二、程子华兵团除留一个军于常德地区,另一个军已到安化地区外,主力两个军,取道沅陵、芷江,直下柳州。

“三、另以三千军,经湘潭、湘乡,攻歼宝庆之黄杰匪部,与程子华出芷江的两个军,摆在相隔不远的一线上。对衡阳地区之白崇禧部,只派部队监视,而不作任何其他攻歼的部署和动作。

“四、这样一来,白崇禧部非迅速向桂林撤退不可,而这就是我们的目的。判断白部在湖南境内决不会和我们作战,而在广西境内则将被迫和我们作战。因此,陈赓兵团不要派部出郴、宜。现在茶陵、攸县之我军,亦不要作攻歼衡阳白匪之部署。而应两路齐出芷江、宝庆,位于白匪西侧。然后以芷江之两个军,先期突然出柳州,在柳州地区建立根据地。估计白匪三个军(第7军、第46军、第48军)和鲁道源之58军,在我主力威胁面前,不敢过早分散其主力。李品仙防御柳州一带之兵力,必不甚多,我军(两个军)可能在柳州以西,以北区域,即融县、罗城、天河、宜山、思恩、宜北区域建立根据地,并切断柳州通贵阳的铁道线。陈赓兵团,则于占领广州后,即经梧州向宾阳、南宁地区前进,位于广西南部。我在宝庆之三个军(主力),则于白匪向桂林撤退时,尾敌南进。

“五、以上三路我军(共八个军),在进入广西后,第一步不是寻找白匪主力作战,而是立稳脚根,查明情况,联系群众,和结合我在广西境内游击部队(桂南、桂北均有)。第二步,再各个歼灭白匪主力。白崇禧是中国境内的第一个狡猾阴险的军阀,我们认为非用上述方法,不能消灭他。

“六、白崇禧的最后一条退路是云南。他以回云南的口号拉住了鲁道源,故在白、鲁退入广西后,可能即令鲁道源军或配一部分桂军入云南。如果是这样,那时,我们应考虑从陈赓兵团先抽一部(例如一个军)出云南,配合我在云南的游击队在云南先建立根据地。”

毛泽东这一部署,与7月17日的部署的整个战略思想是一致的。不管白崇禧那里有什么新的变化,也不管林彪这里出现什么新的情况,毛泽东不改初衷,那就是:一,“白崇禧本钱小,极机灵、非万不得已决不会和我决战”;二,“最后迫使他不得不和我们在广西境内作战”。

当然,毛泽东是从最困难条件下考虑的,即,无论在战场上出现什么新的情况,只要按照这兵分三路,远距离包围的办法,白崇禧的桂系部队就逃不脱被歼灭的命运。事实上,毛泽东还是有点高看了白崇禧。实际上白崇禧没有那么狡滑,也没有那样经打。

坚决执行“最高指示”

毛泽东的指示是最高指示,此时此地,没有人会不这样认为。

9月10日9时,林彪等四野首长给军委回电,表明态度:“(1)9月9日电示攻击布置,我们完全同意。已令程子华率两个半军(38军、39军和47军两个师),13日出发,向芷江前进,歼灭黄杰,而后入柳州。已令肖劲光率三个完整军(40军、41军、45军)及46、49两个军之各一部进占宝庆,拟于15日出发。陈赓、邓华两部行动,亦完全同意军委指示,当即去电示其直向韶关、翁源前进,不要派兵入惠州,亦不该派兵到郴、宜。(2)进攻宝庆的兵力,依现实该地的情况,三个军已足。但因46、49两军已在湘潭一带,准备顺便以一部参加,但,届时如果仍无参加必要,则仍不参加。”

此电中关于“程子华率两个半军13日出发”的这个“13日”,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衡宝战役的开始时间。但是,林彪的这个“两个半军”实际上就是13兵团的三个军,这与毛泽东的“两个军”出芷江的指示略走了点样,所以当日毛泽东又回电说:“以三个军向沅陵、芷江前进很好,但未知你们以什么兵力驻守常德?”毛泽东首先是同意了你的部署,然后才提出疑问,这样听起来显得很客气。林彪等接到毛泽东这封电报,当然不能怠慢,于当日17时立即进行了报告:“我以38、39两军歼灭黄杰部与出柳州兵力已够,因此我们考虑,47军仍按原计划留湘西。必要时亦可抽出一个师在38、39两军后推进。此点已去电征求程子华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