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解放长沙
3655600000033

第33章 兵家寻常事(8)

虚张声势还是小题大作

要说白崇禧完全不知道自己处境的险恶,恐怕也不至于此。关于青树坪战斗,不管他是虚张声势还是小题大作,其目的无非是自己给自己打气罢了。形势已发展到这一地步,要挽回败局,是很难的了,但并不是没有一点可能。这种可能不在蒋公那里,也不在德公那里,当然也不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希望在哪里?希望在美国。只要能争取到美国更多的援助,不管这种援助以何种方式方法,运来大批先进的武器装备、出兵直接干预、发动世界大战等等,都是可能的。但是这得要时间和时机,需要耐心地等待。能顶住一个月就顶住一个月,能拖一天就拖一天。但这些都少不了一条,那就是士气。部队的士气是很重要的,没有士气的军队,不用敌人来打,自己就倒下了。那么部队的士气哪里来,一是要不断地打胜仗,二是要看长官们的精神状态。所以青树坪战斗正好给他一个鼓气的机会。他不会不知道自己在青树坪战斗投入了多少作战部队。三个师。三个师在一天之内能把林彪的一个军又一个师吃掉?要是这么容易,国军何至会到这一地步?老蒋在东北投进去那么多精锐,何至于没剩下一兵一卒?但这些东西不能让部队太清楚了。下面部队如果对什么都清楚了,那这仗就更没法打了。而这首先要求自己得撑着,绝不能因为自己的精神不振而影响到部队的情绪。我想,这样来看白崇禧,这样来看他在青树坪战斗上的虚张声势和小题大作,就不难理解了。

自己给自己打气,这对每个人在困难的时候都是必要的。一切军事家都懂得其中的道理和奥妙。毛泽东所说的,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以及胜利往往存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等等,也是这个道理。白健生当然是很明白的了。不过明白归明白,明白以后,白崇禧来的都是虚的,就像青树坪战斗一样。一次,白崇禧把自己委任的湘桂边绥靖司令曹茂琮叫到衡阳,并在秘密作战室接待了他,手里拿着指挥棒,在墙上挂着的军用地图上的湘桂边境划了一个大圈,说:“你看这个地区,万山重叠,岗峦起伏,地形险要,山路崎岖,林彪兵虽多,将虽勇,在这里又如何摆布得开?更何况东北部队南下,必定不服水土,不谙人情,不熟地形,只要我们能善于捕捉战机,在这个地方出奇制胜,积小胜为大胜,歼灭他一大部,就能打出一个相持局面来。这对争取美援有很大价值。现在争取时间要紧,那时国际上必然起巨大的变化,美援也就很快到来。德公正在进行争取美援的事。”从这一席话中,不难看出白崇禧当时的心态来。

为了迟滞共军的行动,以争取时间,除了军事上做最后的努力和在战场上真真假假地闹腾外,白崇禧在湘桂边界采取了严厉的“空室清野”政策,并由李品仙亲自督办。清野范围,湘桂边界(桂境内100华里纵深)的公路、大道两边25华里以内。凡在其内的人口、粮食、牲畜,一律转移,不留一人一粮。甚至将碾米用的舂、磨等,都要彻底损坏或埋藏。使湘桂边界的主要路线纵深100里(桂省内)宽50里的地区,变成一无所有的真空地带。这一手真比他当年对付日本鬼子还狠。只可惜他看错了对象,共产党可不是日本人。而且他根本想象不到共产党军队和老百姓的那种关系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别的不说,共军里面就有不少广西人。说远一点,当年邓小平领导的红7军(天下就有这么巧的事,又是一个7军)就是在广西大地上起的家,那里面大部分也是八桂子弟;说近一点,广西地界上的共产党地下组织和地下武装,也是和别的地方一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你白健生也别以为广西就是你新桂系的广西,你那对付小鬼子的一套,到了共产党这里只有稍息了。

军事家终是被政治给累了

白健生于国军中素有“小诸葛”之称,他军事上的造诣,在国军那么多高级将领中,可以说是凤毛麟角,是不多见的。他在统一广西和几次重建桂系军队中,已经充分体现了他在军事方面的才能。抗战初期,他著的《游击战纲要》一书,曾作为国军军事学校研讨游击战之教本与实施游击战之依据。在抗战刚胜利的时候,白氏又著《现代陆军军事教育之趋势》一书,总结了他当八年副参谋总长兼军训部长视察学校与部队所得意见。书中说:“为将之道。要能带兵,要能练兵,要能用兵。开诚布公,信赏惩罚,此带兵之道;技艺纯熟,指臂相使,此练兵之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此为用兵之道。”像白崇禧这么一个既有建军和带兵打仗的经验,又有—定的军事理论修养,是有条件成为一各优秀的军事家的,然而……

一位叫向隅的老先生,原来在白崇禧衡阳华中长官公署任职,用他自己的话讲,他是“漏网之鱼,几经艰险,潜抵香港。幸而转来台湾”。40年后。仍对桂系当年在“西南告终的一幕,毕生难忘”。还可以说他是对国民党在大陆的失败,耿耿于怀,甚至死不瞑目。就是这位向老先生,在评价白健生本人和桂系以及华中部队之全军覆没的因由时,其言其语是耐人寻味的:

“论白崇禧先生资望的崇高,统驭的能力,用兵的胆识,指挥的机智,以及朝野各方仰赖的殷切,在国内各将领中,实无出其右者,连共军上下,初期亦心存惮畏,不敢轻视(桂林弃守后对方渐无顾虑)。以这种优势条件,本应有所作为,何至未经决战而一败涂地?笔者体察其中最大原因,应是外务太繁,压力太大,顾虑太多。在军情紧急中,他时而广州重庆,时而南宁海口,东奔西驰,协调政争,以致心烦意乱,未能专注于战场指挥,不但影响斗志和决策,并且失误了若干战阵中的主动。历史上在逆势中而能扭转或稳定战局的名将,应是在一个英明领导者下,心无旁骛,专搞本行本职,才能驰骋疆场,决胜千里。惜白氏未能注重及此,纵令当时处境有不能置身事外之苦,却又不能壮士断腕,毅然排除,良深浩叹!”

说简单点,这位向先生认为白氏最终的失败,是被政治拖累的了。虽然让人感到这老先生是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但毕竟道出了一个事实,即白崇禧未能在“一个英明领导者下”,“专注于战场指挥”。说来说去,责任又到蒋公那里了,如果蒋公是“一个英明领导者”,白氏不是可以“专搞本职本行”了吗?事实上,蒋介石什么时候也不是“一个英明的领导者”,可白健生也从来没有“专搞本职本行”过,他们之间在政治舞台上的争权夺利,从来也没有过停歇的时候,甚至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情况也屡有发生,这些都是天下人有目共睹的。恐怕,国军中那么多的高级将领,像白氏这种情况也不是一个两个人,要不然,蒋家王朝也不会垮得那么迅速。所以,在蒋公这么一个并不英明的领导者之下,出不了真正的军事家,只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掌握着军队的政治家和阴谋家(人们通常称这些人为军阀),也是并不奇怪的了。相比之下,在共产党那边正好恰恰相反。共军当时在前线作战的高级将领,哪个不是在“一个英明的领导者下”,专心于战场指挥?连后来北京的开国大典,毛泽东都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连程潜等都潇潇洒洒地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出现在了毛泽东的左右,然而,还有多少的开国元勋此刻正沙场上醉卧、马背上颠簸?他们才无愧于军事家的称号。我想这是没有什么异议的了。这样想来,他白健生不是更可悲了吗?

六、军情如火

由于146师在青树坪的失利,和敌人当时进攻态势,林彪等判断白崇禧可能会“乘胜”北上湘乡、湘潭,宋希濂部又可能会从湘鄂边南下常德、桃源,于是,我四野部队迅速调整部署,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把敌华中部队主力一举歼灭在湘中地区。

反攻乎决战乎

8月19日,是林彪等四野首长非常紧张和繁忙的一天,在这一天,除了上边说过的,四野司令部向军委以及四野中路先遣部队和程潜、陈明仁发出的叛军已逃出包围,各部立即停止追击的三封电报后,又连续发出了五封关于和敌在湘中决战的命令。

8月19日林彪等给47、39军的命令:“1、顷获密息,宋希濂以三个军正向常德前进,以127军、47军进占秭归、兴山,一部向当阳、宜昌前进,其124军在江南配合行动。2、我常德方面兵力单薄,已令38军及13兵团直属队向农安转移,诱敌进常德以便尔后歼灭之。3、我47军应立即准备作战并派出一个团的兵力向巴东方向前进,遇敌进攻即节节抗击之,军主力应在现地迅速进行作战动员,准备依情况歼灭进攻之敌一部。如敌第2军及其他部亦向我47军压迫时,则可机动退至宜昌、宜都以东地区。目前应搜集大批船只,以便能应付两种情况。4、我39军应即在沙市一带广泛搜集船只,并进行作战动员待命行动。”

8月19日林彪等给12兵团和46军及136师、137师的命令:“1、白崇禧部将主力渡过湘江以西,集中在衡阳、宝庆之线及其以北,有相机向湘乡方向我突出部队压迫的可能。2、你军应以136、137师继续向耒阳、衡州之中间地区前进,准备能随时插至常宁、祁阳威胁敌退路。3、为便于部队机动,我46军应在长沙、湘潭经常注意搜集大批船只,随时准备供给部队机动之用。”

8月19日林彪等给陈明仁的电报:“1、白崇禧部乘我湘江西岸兵力单薄,已开始向湘江西岸反攻。昨日已占永丰;2、我军决诱敌于湘乡、湘潭以北及常德以南地区,歼灭敌人于湘中境内而不使其逃回广西。3、盼速令贵军各部立即出发,分别在株洲以北、靖港以南地区渡湘江,在东岸进行休整。4、已进至宝庆附近之贵部,如来不及转移时,则在宝庆、新化及其以南地区打游击,我军有两个军(缺一个师)亦留在该地区动作。”

8月19日林彪等给49军军;师及第12、第13兵团首长的命令:“1、顷获密息,敌向湘江西岸我军反击,宋希濂以三个军向常德前进,白崇禧部则向湘乡、湘潭前进。2、我军决诱敌深入,以便尔后包围歼灭之。3、我49军直属队,即强行军向湘潭。长沙之间前进,渡湘江并在沿江一带搜集全部船只,供给陈明仁及我军渡江之用。4、145师、146师,即进至湘乡,尔后以顽强之运动防御抗击追敌,掩护陈明仁部向湘江以东转移,待完成掩护任务以后,该两师亦应渡湘江以东。5、为钳制敌人;使敌不敢冒险向湘乡以北压迫,决以我147师采取勇敢灵活之游击战,应向宝庆、永丰之线前进,拖住敌人后尾,使敌不敢冒险向湘乡以北前进,待完成掩护我49军主力及陈明仁各部渡过湘江以后,则147师即可向宝庆,新化以西广大地区自由活动。”

8月19日晚23时,林彪给46军及136师、137师首长的命令:“1,白崇禧集全力向我湘江以西反攻。2、为威胁敌后路,我136、137两师,应迅速向耒阳及其以北前进,并渡江向常宁、湘桂路前进。3、汽车、大车均可留在现地区。”

到了8月20日,情况似乎更紧迫了一些,从当晚的几封急电中即可以看出。

8月20日晚21时,林彪等给第12、15兵团及各军、师的命令:“1、白崇禧、宋希濂、鲁道源等部,企图乘我兵力分散之际,进攻我军,白部正在北进中,宋部正在南进中。2、我40、41、45、43、44军均应开始进行行军作战准备,待情况进一步明了后再作具体行止的规定。”

8月20日晚22时,林彪等给13兵团及38、39、47、49军的命令;“你们应即准备在石门、慈利及其以北歼灭宋匪。”

8月20日晚23时,林彪等给136师的命令:“1、在目前情况下,能抓住敌48军不西退,对我是有利的,因此你们暂不必攻击他和迂回他,而应与其对峙。2、两个师的指挥以先到师任统一指挥,盼你们即将此电抄给54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