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下一个富人就是你
3652700000022

第22章 善罗织(2)

所以,任何一个获得巨大成功的精英人物,决不是单枪匹马,单纯依靠个人之力取得成功的。香港富豪李嘉诚说:“每天,我要处理的事情太多了,我又不是孙悟空,可以有三头六臂,我只是一个平凡人,所以如果没有许多人替我办事,我是无论如何不会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所以成就事业最关键的是要有人能够帮助你,乐意跟你工作,这就是我做生意成功的秘诀。”

一家评论杂志是这样评论李嘉诚的企业的:“李嘉诚这个内阁,既结合了老、中、青的优点,又兼备中西方色彩,是一个行之有效韵合作模式。”

李嘉诚还把麦理思、周千和、周年茂、霍建宁、马世民、洪小莲这些人笼络在自己身边,为自己出谋划策、共守江山。其中,周年茂、霍建宁都是30来岁的年轻人,但是他们有能力的人。李嘉诚的用人之道就是:不管你是年轻人、中年人,还是老年人;不管你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只要你有能力,我就用你。你为我工作,我一定会给你丰厚的回报。他敢于起用洋人,如麦理思、马世民等。李嘉诚财团之所以成为纵横东西的跨国公司,在很大程度上都有赖于这些洋人出谋献计,充当大使在前方冲锋陷阵。可见,在李嘉诚身边工作的人个个都是精英。有这样的团队,还有什么事做不成呢?

以上所有的例子让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良好的合作会加速你的成功。一个人想要在短时间里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没有别人帮忙是肯定行不通的。

西安金花企业集团总裁、金花股份董事长吴一坚说:“有人问我,在我非常富有以后我最珍视的是什么?我说最珍视的是朋友间的感情。这句话不是虚的,在我的生活中、事业上,朋友都起了很关键的作用。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朋友的帮助。我的朋友很多,什么样的朋友都有,我觉得是朋友就不应该分是什么人,我从没有刻意地去选择和分类。我觉得一个做大事业的人,就应该是一个有心胸的人。我的座右铭:上善若水,朋友之道也是一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对待人际关系,人们有两种态度:一种是“不是朋友的就是敌人”;一种是“不是敌人的就是朋友”。若人依此观点办事,路只会越走越窄,因为这样给自己树的对手就太多了。后一种人在社会中往往如鱼得水、事业有成。因为敌人毕竟是少的,帮他的人多了,做任何事都会顺风顺水。只要你的朋友多、朋友广,事业成功不是难事。

4.找到自己的交际圈

相声界有一个规矩:不是圈内的、没有拜过师的人登台说相声叫“玩票”,是不能要钱的。要想吃相声这碗饭,必须拜一位相声界的人为师,这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才能以相声为业。不仅在相声界,其余各行业都有类似的规矩,这是一种行业的自律和自保。就好像食肉动物一样,都有自己的狩猎圈,别的动物未经允许进入这个圈子,大家就会群起而攻之,将它赶出去,因为这个圈子是自己的生命线、饮食来源。所以,要想在某一行业发展,一定要先进入这个行业的圈子。

媒体上常讲的“圈内人”,也就相当于“自己人”的意思。不是自己人,打不进圈子内部,你就是浑身是胆,也只不过算个散兵游勇,很难大红大紫。但凡与“圈”沾上点边儿的,混了进去,“身份”立马就不同了。这说明你在“圈子”中已有了位置,获得了初步承认,从此就可以“圈内人”的身份出没于各种场合,说说道道、指指点点,甚至耀武扬威了。 人生在世,最忌单打独斗、孤立无援、受人排挤、遭人冷落。一个人想要在社会上立足,必须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圈子。越来越多的人已认识到:没有圈子,就只有一事无成一条路;而有了圈子,就能广结人缘,就能集圈内人的各种资源于一身,办事时自会事半功倍。某些成功人士正是有意无意地运用了圈子生存法则,才得以一步步止向成功的。

对于商人来说,圈子大致可分以下几类:

(1)乡党圈

中困人有着强烈的乡土观念,其表现之一就是对同乡人有一种天牛的热情,尤其是到外地上学或谋生之时,这种同乡感情就愈发强烈。共同的人文地理背景,使老乡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

在大学里,经常可以见到某地的学生组织有同乡会性质的“联谊会”,有人觉得这些人落后狭隘,后来发现有些教师也参加其活动,更感到不可思议。但后来的事实证明,他们那“抱成团”的宗旨确实给大多数同乡带去了“实惠”,解决了不少困难。阿后来,这种同乡会性质的团体几乎到处都能见到。它的形式虽是松散的,但“亲小亲,故乡人”这种同乡观念有一定的凝聚力,并在“对外”上保持着一致性。对内互相提携、互相帮助,对外则团结一致,抵御困难和外来的威胁。

中过历史上最成功的两大商帮——徽商和晋商不管走到哪里,都是老乡拉帮结派、成群结伙的。正是同乡之间互为犄角、互为支援,才成就了晋商和徽商的辉煌。很长一段时问内,在中国几乎所有商业繁盛之地,其最惹眼、最气派的建筑不是徽商会馆就是晋商会馆。会馆者,老乡交游约会之馆也。如今,一个人要外出创业,老乡众多仍然是最有利的条件之一。这也是近年来各地同乡会风起云涌的原因之一。

(2)同学圈

现在社会上很盛行同学会,仪在北京大学,各种各样的同学会就不下几十个。据说其中一个由金融投资进修班学员组成的同学会仅有200余人,但他们控制的资金却高达1200亿,殊为惊人。中国最好的工商管理学院之一的上海中欧工商管理学院,除了在上海本部有一个学友俱乐部外,在北京还有学友俱乐部分部。人大、北大、清华等名牌大学在北京、卜海、广州、深圳都有同学会或校友会分会。在这些地方,形形色色的同学会多如恒河沙数。在许多成功者的身后,都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们同学的身影,有的是少年时代的同学,有的是大学时代的同学,还有各种成人班级如进修班、研修班上的同学。这种同学关系使他们在感情上拉近后,更便于今后合作和共同投资,有时一句话或一件事都能让对方受益匪浅,所以很多商人都愿意花大钱来加入这种同学会,这就等于给自己找一个有助于事业的“圈子”。

赫赫有名的《福布斯》中国富豪南存辉和胡成中就是小学和中学时的同学,——一个是班长,一个是体育委员。后来两人合伙创业,在企业做大以后才分了家,分别成立正泰集团和德力西集团。

在泰国,同学关系与战友关系一起成为一个人出人头地的基本要素。而且,泰国讲究的同学关系是留学的同学关系,最好是剑桥、牛津、哈佛、耶鲁大学的同学。同样在日本,东京大学的优秀毕业生也把持了日本最重要的公务员岗位。

(3)职场圈

所谓职场圈,其实可以算做一个四位一体的圈子,即上司圈、同事圈、下属圈和客户圈的集合体。圈子不同,经营方式也略有不同。

在企业家圈子里,周成建和他八人组的友谊之深是出了名的:每隔2个月8个人都要选个地方聚一下,谈谈最近事业的发展情况,交流每人获得的最新信息,不带任何商业利益情绪,没有芥蒂,这个固定团聚的传统已经坚持了3年。

周成建的八人组成员算得上是一支企业家“梦之队”,他为美特斯·邦威的董事长;其他七个成员分别是:天正集团董事长高天乐、红蜻蜓集团董事长钱金波、报喜鸟集团董事长吴志泽、现任上海锦丽斯有限公司总裁杨介生、吴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敏、上海斯尔丽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邵联勤和上海凯泉集团董事长林凯文。这八位企业家都是温州商人,虽然每个人所处的行业不同,但其部分事业都在上海。正是因为这层关系,大家在同一场合巧遇的机会便多了起来,交情也逐渐升温。

职场的人际关系直接影响到你的事业和前程,所以是最直接的、最密切的、最重要的圈子资源,任何人都不能忽视其作用和地位。因此,职业圈子的经营显得尤为重要。

(4)会员圈

美国女记者亚历山德拉·罗宾斯在她的畅销书《坟墓的秘密:骷髅会、常春藤联盟及权力的秘密通道》中说,“骷髅会”控制了美国。她有一句话现在看来很有先见之明:“2004年的美国总统大选,很可能成为耶鲁大学‘骷髅会’会员的首次对决。那就是现任总统小布什(1968届会员)接受参议员克里(1966届会员)的挑战。”

经过172年的经营,从白宫、国会、最高法院到中央情报局,从金融银行、联邦储备委员会到美国三大基金会,“骷髅会”的成员几乎无所不在。由于“骷髅会”的成员基本上都是名门望族,包括布什家族、哈里曼家族、菲尔波茨家族、洛克菲勒家族、塔夫脱家族、古德伊尔家族等。所以,“骷髅会”的成员已逐渐控制了美国社会。

该会有一个主要宗旨,就是协助会员获得权力和财富。一旦成为会员,也就等于获得了进入美国上层社会的通行证。会员不仅会被传授如何跨进国家权力机构的知识,还能得到以往那些“骷髅会”兄弟们的名单。这一排排的名字简直就是通往权力和财富之路的“登天梯”。

圈子作为一种资源,不仅能在你需要时伸手扶你一把,而且在相互交往中能使你学到许多东西,从圈子中获得一种受益终身的“人生资源”。“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可以从圈中人身上学到他们的处世、思维、人生知识等,这些都是书本上学不到的“真金”。每个人总是在不断开发自己的人脉圈子,区别就在于成功的人总是比别人具有更庞大、有效的圈子。

5.开发通讯录中的财富

一个人在一生中会结交许多人,其中有的会成为你的至交,有的会持续交往,但有的也会中断。交往不妨采取有弹性的做法:不投缘的也不必再不往来,把这些在应酬场合中交过名片的人,依特点、专长、爱好、行业记人自己的通迅录中,不必刻意去结交,可借故去请教一两个问题。

百万富翁共有的特点是什么呢?《行销致富》的作者、乔治亚州立大学的史坦利教授对此进行研究后说:“答案是一本厚厚的名片簿,更重要的是他们广结人际网络的能力。这便是他们成功的原因。”在你的通讯录中,只要你善于开发,每一个人都会成为你的金矿。有很多人认为:有钱能使鬼推磨,只要有钱,没有办不成的事;钱自然也能够开发人际关系。确实,现实生活中不可否认地存在着这种现象,但是如果遇到任何事情都用钱来开路,有时还是行不通的。然而有了人缘就不同了,在没钱的情况下也能办成有钱人办不成的事。这时,人脉就有可能成为决定你成败的关键。你要想使自己的事业更上一层楼,就必须打造你的人脉,并从中发现你的财富。

我们先来看这样一个故事:数年前麦凯写了一本书叫《攻心为上》,曾被翻译成35种语言,在80多个国家销售。写完了这本书后,麦凯找了一家最大的出版社来出版发行。他先后跟出版社的社长、副社长、销售经理洽谈过,但经过多次交涉出版社总是犹豫不决。要知道:在美国,从来没有写过任何书籍的人,要想出一本书是很难的。麦凯写的是一本有关商业的书籍,出版社认为第一版能印1万本,麦凯则要求出版社第一版印10万本。出版社的人听到这个数字觉得不可思议,觉得麦凯先生是个疯子。出版社社长说:“麦凯先生,你认为你是谁呀!找到我们出版社,第一版就要求印10万本,我们这里可没有先例。”

这时麦凯从自己的大皮箱里拿出他所有认识人的名单来,摆在了社长的办公桌上——65000位朋友名单。这是他从18岁开始记录的所认识的每一个人。

然后他开始念他的名单:“可口可乐公司,15万名员工。他们跟我买信封;这些跟我买信封的人背景是什么,我都有记录。也许他们会读我的书《攻心为上》,然后把它分享给很多的员工。下一个是美国运通公司——7万5千名员工……美国福布斯公布的500强企业中,我都有朋友,这是我跟他们认识的每一个人名单,你们看看,也许他们会把这本书介绍给所有的人看。”然后麦凯拿了另一本档案,这是他时常旅游世界各地而记录的档案,他说:“在法国我跟他们有往来,也许他们会读我的书《攻心为上》,然后介绍给所有的人看。还有德国、西班牙、日本等等,靠我的这种人脉资源,我认为我的这本书也许会成为世界级的畅销书。”于是在3周内,出版社开过3次会议之后,决定第一版发行10万本。后来,这本书让麦凯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麦凯成功的例子告诉我们:人脉资源里隐藏着财富金矿,平时要注意搜集有用的关系,为自己建立个交往档案,以备不时之需。

建立“交往档案”可以遵循这样的步骤:

首先,把你在校时同学的资料整理出来,并做成记录。毕业数年后,你的同学可能会分散在全国各地,从事各种不同的行业,有的甚至已成为某一行业或某一领域的“重量级”人物。当有需要时,凭着老同学的关系,相信他们会给你某种程度上的帮忙。这种老同学关系可从大学向下延伸到中学、小学,如能加以掌握,这将是人生中一笔相当大的资源。当然要建立起这些同学关系,需要时常参加同学会、校友会,并随时注意他们的动态,这样效果才会更好。

其次,把你周围朋友的数据建立起来,对他们的专长也应有详细的记录。若他们的住所、工作有变动时,也要在你的数据上加以修正,以防必要时找不到人。要准确掌握这些变动的情形,则有赖于你平时和他们的联系。

同学和朋友的数据是最不应疏忽的,你还可以记下他们的生日,若不嫌麻烦,可在他们生日时写上一张生日贺卡或请吃个便饭,保证会使你们的关系突飞猛进。这些关系若能妥善维持,就算他们一时帮不上你的忙,也会介绍其朋友来助你一臂之力。

中国台湾有位著名的“通讯录管理大师”叫杨舜仁,他经过摸索建立了一套通讯录管理系统,可以在几秒内找出任何一个想要的人的资料,既方便又快捷。

他为什么要花时间去建立“通讯录管理系统”呢?让他想到开发这个系统的契机是自己2001年从原来公司辞职时发了3000多封电子邮件告知众亲友辞职的原因,同时感谢大家多年的照顾。没想到他却陆续收到300多封回信,其中竟然包括16个工作机会。他从这推荐的16个工作机会里,选择了一份赴中小企业讲演网际网络应用的工作。

“这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杨舜仁说,“如果当时是一一给朋友拨电话,可能打不到十个就停下了。”于是他开始进行通讯录管理的研究,有系统地将人脉资源资料输入计算机中,建立了完整的通讯录管理系统。他非常重视人脉的“保鲜”功夫,经常写封“嗨!我是舜仁,好久不见啦,最近过得好不好?”之类的短信,发给数百位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