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下一个富人就是你
3652700000014

第14章 出手狠(4)

谈到吃苦,不得不提一下现在的大学生和中学生们。他们自小养尊处优、家人呵护,长大了家长又给安排好了一切,根本没有吃苦的机会,就是有机会面对吃苦,他们也会选择逃避。这样的学生要作为中国的栋梁,实在让人担心。反观日本的、德国的、美国的教育,都包含有让学生吃苦的内容,父母也倡导他们自立、自强。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也希望中国的青少年能跟上这个制度,别输在人后。吃点苦是好事,因为温室内的花草是经不起风雨的。这不仅对学习有益,对未来的就业、创业也有莫大益处。

9.不惧困难,勇争上游

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有心人”其实就是那些做事情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发挥自己全部潜力把事情做成做好的人。反观一下我们在求富路上遇到的困难,很多都是由于自己没有尽到最大努力造成的。面对这些困难,先不要说难,而是先问一下自己我是否已竭尽全力了?“难”不是我们拒绝努力、说服自己的最好理由。

曾经为海军军官的卡特在见海曼·李科弗将军时,将军问他在海军学校成绩如何?卡特自豪地说:“将军,在820人的一个班中,我名列59名。”没想到将军皱了皱眉问:“你为什么不是第一名呢?你竭尽全力了吗?”此话使卡特大吃一惊,也影响了他的一生。此后,他事事尽力,后来当选了美国总统。

求富路上有许多困难,有的困难还很顽固,即使想了许多办法仍无法解决。有些人便认为无路可走了,就想放弃,觉得再努力也是白搭。然而,当你再经过一番努力战胜困难后,则会发现“难”只不过是自己的心灵桎梏而已。面对困难,先要问一句:“我竭尽全力了吗?”

美国行为学博士魏特利说:“在自然界中,包括人在内的任何动物,对于恐惧都本能的会产生三种反应:逃避、躲藏和反抗。人生中的挫折与失败也会给我们带来恐惧,如果你是一个勇敢者,既不能逃避,也不应躲藏,唯有反抗才能生存。”

刘彦钢是一名成功的老板。从3万元起家,到拥有300多万元固定资产;从昔日的下岗职工到今日的企业老板,刘彦钢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走过了11年不平凡的创业历程。

1996年,40岁的刘彦钢从江阳化工厂下岗了。在家呆了半个月后,他意识到:自己要出去谋生了。从不言败的刘彦钢到省城一家私营企业打工。自学的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科知识,使他在这家私企如鱼得水、如虎添翼。凭着精湛的技术和吃苦耐劳、诚实正直的品质,刘彦钢脱颖而出,老板决定聘用他负责生产流水线的设计和工程安装。工资多少都没讲,刘彦钢就干了起来。半个多月后,满手水泡的他竟然一个人完成了简易玩具流水线的设计和安装,老板很快就提升他为管理生产的组长,月薪1500元。可是由于股东的原因,这个玩具工厂不久就关闭了。不过,这段经历给了刘彦钢从无到有开办企业的宝贵经验。后来,他和朋友们合伙开办了美容美发用具专卖店。对于诡异莫测的商场,他深知除了要有“该出手时就出手”的果敢外,还必须在专业领域里做自己熟悉的事。

2000年底,刘彦钢投资20万元在现代装饰城开了一家高档散热器店。虽然经营状况一直良好,但那颗躁动的心始终不能满足于一个平滑的轨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品牌生意”成为刘彦钢当时一个总体的经营思路。刚开始经营时,虽举步维艰,但心血没有白花,他一年下来净赚了5万元。经过6年的奋斗,刘彦钢的事业壮大了,成为两个名牌产品的山西总代理。年收入30万余元的他手头宽裕了,打拼的劲头也更足了,一心想着扩大经营。为了及时掌握市场信息,他又购买了电脑,利用网络做起了生意。从下岗到打工,到现在成为拥有两家分公司名牌产品总代理权的老板,刘彦钢说:“是苦难锤炼了我的意志,给了我永不向困难低头的执著精神,这是我下岗再就业的人生感悟。”

面对困难,有人看成是阻路石,有人看成是进身阶。人只有历经困难、挫折,才能得到经验、提升能力,找到更好的出路。

中国太平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裁严介和说过:“经商,以我的感悟来说还是不容易的,我说我们每天都在收获着梦想,同样又在播种着希望,才真的发现一切辉煌是代表过去,未来永远是空白。所以我们在不断地自我否定中自我超越,在不断地自己打倒自己中不被别人而打倒。凡事积极主动,以终为始,我们想是壮志凌云,做又是脚踏实地。向往着自己的目标,站着是一座山,倒下也是一座碑。所以我们更懂得脚不能到达的地方,眼睛可以到达;眼睛不能到达的地方,心灵可以到达。我们不断总结着美好的未来,我们执着,我们拼搏。我们不断散播着,不断从优秀走向卓越。我们不是对未来真正的慷慨,而是把所有给予现在——这才是真正面对困难的态度。”

对待困难,人们有两种态度:一种是主动接受,一种是被动忍受。主动接受困难的人,会把困难当成磨刀石,使自己更加坚强;而被动忍受的人,只会哀声叹气、怨天尤人。经历困难如同经过黑夜,坚持下去定会迎来朝阳。作为创富者,你应该知道的是:商场如战场,商业竞争是非常残酷的。因此,在商业竞争中决不能盲目轻敌,否则最终被击垮的就是你。但也不要因怕竞争残酷而心生惧意,要学会不惧困难,在竞争中成熟、壮大。

20世纪80年代初期,日本一家占地数百平方千米的大型天然鹿场,为了确保区域内的鹿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鹿场请人一举消灭了所有生活在这里的狼。没有了天敌的鹿群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中悠闲地生活着,但不久就出现了肥胖症,随后各种常见病开始蔓延,种群开始退化。

眼看着鹿场一天天衰败,心急如焚的牧场主只好求教于动物学家。动物学家到鹿场仔细观察现场并详细了解情况后告知:导致鹿场衰败的原因就是因为没有了狼。牧场主虽将信将疑却无可奈何,只好到国外空运了一批狼。长期处于养尊处优状态的鹿群见到天敌从天而降,先是一阵恐慌,随后鹿群中的老、弱、病、残先后都成了狼之美餐。然而令牧场主惊喜的是,虽然鹿群惨遭损失,但幸存者却在求生的奔跑中变得身强体壮,鹿场也在狼的介入下渐渐焕发了生机。

对这种与天敌共存且共荣的现象,动物学家称之为“狼鹿效应”。“狼鹿效应”的实质就是:在没有竞争的环境里,任何动物(包括人)都可能丧失斗志,不利乃至险恶的客观条件却能成为激发人(或动物)为改变生存环境而前仆后继的动力。

“狼鹿效应”不仅可促进人类的进步,同样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和产业的兴旺。20世纪80年代,某省两县各有一家品牌相同的酒厂。为了占领市场,双方都竭力宣传自己是正宗品牌而大肆攻击对手,激烈的竞争长达数年之久,但酒的质量和销量却在持续的商战中逐年上升。后来在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下,两厂合并组建了酒业集团。“品牌”之争烟消云散,酒的质量却如江河日下,最终落得个被消费者遗弃的惨痛下场。

中国加入WTO,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引狼人室”,迫使国内企业在“与狼共舞”中求得发展壮大。我国有许多民营企业在管理变革中引进了职业经理人,其目的绝不仅仅是强化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的水平,而是利用经理人给创业元老们造成压力,让他们产生危机感,迫使他们迅速提高自身素质,参与竞争,以形成有效制衡。运用好了“狼鹿效应”,对企业和个人来说都是一件能提升“战斗力”的好事。希望在中外的商海大战中,中国企业能愈战愈强,不蹈“黄海大战”的覆辙。

10.不甘失败,屡败屡战

您是否了解自己能够变得多么坚强吗?麻省理工学院进行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用铁圈将一个小南瓜整个箍住,以观察当南瓜逐渐长大时,这个铁圈对其产生的压力有多大。最初他们估计南瓜最大能够承受大约500磅(226千克)的压力。最后研究结束时,却发现整个南瓜承受了超过5000磅(2260千克)的压力瓜皮才破裂。他们打开南瓜,发现它中间充满了坚韧牢固的层层纤维。为了吸收充分的养分,以突破限制自己成长的铁圈,它根部延展的范围令人吃惊:所有的根往不同的方向全方位伸展着,最后这个南瓜竟独自接管、控制了整个花园的土壤与资源。

南瓜尚且能够承受如此庞大的外力,那么人类在相同的环境下又能够承受多少压力呢?只要敢于在充满荆棘的道路上奋进,大多数人都能够承受超过自身所认为的压力。一个人如果没有遭遇过一次、两次甚至更多次的失败,就不会发现自己真正的能力;若不曾经历过很大的挫折,没有碰到过对他们生命本质的打击,就不可能知道怎么样去唤醒内心贮藏的巨大能量。我们来看看评书大师单田芳是如何不甘失败、屡败屡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