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下一个富人就是你
3652700000015

第15章 出手狠(5)

1994年,59岁的单田芳来北京为北京电视台录电视评书节目。在这期间,他认识了一家报社的广告人员——肖建陆。两人都认为评书非常受大家欢迎,所以想合伙办一家专门录评书的公司。投进去大半辈子的积蓄,单田芳文化艺术传播公司成立了。他每天早上4点钟起床开始录评书,一年就录了1000集,磁带堆在仓库里像小山似的,但就是卖不出去。因为他们忽略了大家听他的评书是听电台播放的,白听可以,一收费就有麻烦了。录的带子卖不出去,而公司的工资、房租、水电费等却小能不支付。单田芳半辈子的积蓄就这么花光了,还欠了一屁股债,拿什么来还呢?后来,单田芳一咬牙,摆在前面的也只有一条路,就是把钱再挣回来。倔强的他经过一番反省,觉得靠评书挣钱是没戏了。听说电视剧挣钱,于是他就改行拍电视剧。四处借钱,八方化缘,他终于找到了投资方愿意出资拍电视剧。忙了半年多,电视剧终于拍完了,销售还是不行,根本卖不出去。虽然第一部电视剧没有成功,但单田芳哪肯轻易服输,他决定再接再厉接着干。投资方虽然有些不高兴,但为了翻本只好硬着头皮又拿出1000万投资拍成了第二部电视剧——由单田芳主笔改编的评书故事《山河泪》。让人想不到的足:跟上次相比,这次赔得更惨——拍完后没有几家电视台愿意播。

1997年,单田芳文化艺术传播公司已经名存实亡,员工也各奔东西,只留下孤家寡人的他。从没向磨难低过头的单田芳,怎么也不甘心创业失败的结局。他后来说:这算什么,再大的打击、痛苦跟他以前受的苦比起来都不算什么。痛定思痛以后,他决定招兵买马、重振旗鼓。他当时一刻也不闲着,操作公司之余还给北京电视台、辽宁电视台录评书,同时还挣着稿费。他用别的地方挣来的钱来补公司的窟窿,勉强维持着公司的运营。

后来肖建陆又重新回到公司,和单田芳一起制定新的经营方法:就是把录好的评书免费送给电台播放,然后换回广告时间自己经营。最开始,评书带子只在11家电台发行,后来发展到20多家、50多家、70多家电台,一直到100多家、300多家电台。现在,单田芳的评书带子已在近600家电台发行。随着评书影响力的增大,他的评书公司终于有了第一笔广告业务,真是让单田芳喜出望外。当年他和肖建陆一起通过河北邯郸的一个朋友认识了一家制药厂,与他们谈了一个广告,而广告费用一个月就是几十万块钱。就这样,单田芳公司的业务逐步走向好转,从亏损到略有盈余,直至成了现在的纳税大户。如今,已经73岁高龄的单田芳正在创作大型史传评书《二战演义》,打算借助这个全新的题材来打造公司新的赢利点。

科学家爱默生曾经说过:“伟大的高贵人物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他们坚定的意志,不管所处环境变化到如何恶劣的地步,他的初衷与希望仍然不会有一丝一毫的改变,他们最终会克服层层障碍,达到所希望的成功目的。”细数大多数成功者的足迹,会发现他们往往是跌倒了再勇敢地爬起来,在失败中迎接胜利的到来。章鹏飞就是一个由败转胜的人。

章鹏飞原本是学国画的,做艺术大师才是他的梦想。但是,在商潮涌动的20世纪80年代末,他突然觉得眼前道路飞舞,于是生出了制富的念头。他把近10万元积蓄全部投入,承包了杭州设计装潢厂亏损严重的门市部,改名为“四通建材经营部”。他经营四通9个月后就扭亏为盈,赚了2万多元。但是不久,正在喜气洋洋地给家人过生日的他被告知,隔壁棉花店的一场大火蔓延到他的门面,苦心经营一年多的四通转眼化为灰烬。闻讯后的章鹏飞一屁股坐在地上,那年他刚刚25岁。一阵悲痛过后,章鹏飞飞快地冲到火灾现场,四通已面目全非,几个员工在一旁哭泣。瞅着废墟上的几缕青烟、几团火星,章鹏飞突然咧嘴笑了——人说患难是成功的第一程,这也许正是上帝在考验他呢。只要基石还在,明天就有希望。章鹏飞很快振作起来,仅用两个月时问就在废墟上建起了新的店面。四通的外表比以前更气派,销售业绩比以前更壮观。到1990年,公司的年销售额已经达到485万元,数字增长之迅速令人惊讶。

在外人看来,一场大火没有伤及章鹏飞的元气,反倒助长了他的气势。章鹏飞说:“就算输到底,大不了我还是草根族。”他主张永远夹着尾巴做人,这使他成为为数不多第一代“长寿”企业家的典范。1996年之后他再也没有仆倒在地,也许再也不会了,因为草根意识让他把重心放得很低。拿破仑曾有句名言:“人生之光荣,不在永不失败,而在于能够屡仆屡起。”正是这种能伸能屈的大丈夫心态成就了章鹏飞。

跌倒了不算最终的失败,跌倒了站不起来才是永远的失败。对意志坚强的人来说,没有所谓的失败,无论成功是多么遥远,失败的次数是多么频繁,最后的胜利仍控制在强者的期待之中。

11.笑对危机,强者永存

一个人在创富过程中会碰到许多危机,如资金危机、产品危机、信誉危机、服务危机等。面对这些危机,首先是要冷静下来分析危机发生的原因,再去考虑解决的办法,并在考虑途中想一想能否把危机转化为商机,这才是一个富人应具备的素质。碰到危机,自己先垮了,这样的人一辈子也别想与成功结缘。

其实人生就是一个受磨难的过程,一时的困难与危机相对于长久的生命历程来说,只不过是暂时的绊脚石,大可不必为此劳心费神,踢不开就绕过去。也只有笑对困难的人才能享受到人生的乐趣,只有接受危机的人才能登上成功的顶峰。

危机是强者的机会,也是弱者的墓地。危机可以理解为险境降临,也可以理解为危境中的机会,当整个社会经济低落时,真正的英雄正好可以大显身手。诞生于明治时期的日本三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企业之一,在160多年的历史中经历了七次大的经济危机,至今屹立不倒。每一次危机到来,无数企业鬼哭狼嚎,三菱人却在欢呼,因为:“我们的敌人死了!”

只有在危机中看到商机,并欢迎越来越多危机出现的人,才能历经大风大浪,永立于潮头。“三润才”的老板邓显才笑对危机,并从危机中找到了财富。

初中还没毕业,邓显才就走向社会:做小工、当铁匠。1991年,他用仅有的300元钱买了一台快报废的机械打印机,办起了私营打印社。街巷深处的小店在他苦心经营下,从1个人发展到6个人,又陆续购置了电脑、复印机、胶印机,每个月的利润能达到1万多元。

1997年,邓显才遭遇创业后的第一次危机,合伙人要求将公司分拆。分拆后他才发现,所有债务都被分到了他所属的重庆经营部。邓显才躺在冰冷的水泥地上,怎么也想不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时来了一个河北客户,本来已经饿得发慌的邓显才却忽然来了精神。他领着客户去看唯一的那台坏机器,解释说没有机器了,“货到了我一定给您寄出去,就怕您交了钱不放心,要不您过阵子再来”。客户却说:“要是信不过你,我会跑几千里过来吗?”看着客户从鞋底掏出钱来,邓显才又有了东山再起的勇气。他用这笔钱作为定金,让厂里多发了几台机器,靠这种方式他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候,又重新建立起了信誉。

这个河北客户让邓显才发现了新的商机。他将经营部开到了被称为印刷之乡的河北保定,不仅获得了更大的利润空间,还有了辐射全国的能力。1998年,邓显才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自己开发印刷机。半年后,属于“三润才”自已的印刷机生产出来了。之后又陆续推出了十几个新产品,逐渐成为国产中小印刷机市场份额最大的企业。

后来,曾经在“三润才”服务多年的营销总经理和售后服务部主任相继辞职,他们掌握了公司所有的销售网络、客户资源等公司资料,还合伙开了公司,也经营起印刷机械。

面对这次危机,邓显才又重新抓营销。某个客户要购买新印刷机,往往是几家公司同时知道消息。邓显才常常是打听好客户的抵达时间,派员工去火车站、汽车站接站,即使是凌晨两三点也不例外。然后陪客户考察市场,以质量和优势的价格使客户满意地签下合同。半年后,公司的营销体系得以巩固。他又发现公司的主要销售量都在广州,就多方联系门面,并设计了一套调查问卷发给所有客户,询问他们对售后服务的意见,并对公司进行整合。3个月后,广州的销量相当于过去一年的总和。

在商界,危机与商机是一种事物的两个名字,看法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同。富人是欢迎危机的,因为危机能阻碍一些有贼心没贼胆的人。少了一些竞争对手,他们才能将危机轻松化为商机,这是他们的独特本领。面对危机时,你是否也能像富人一样看待呢?

有些人错过了好机会会自我解嘲:人生漫长,机会很多。机会虽然很多,可一旦有了这种消极心态,再多的机会到面前也变成了没机会。结果他就在自我感觉良好中背也驼了,发也白了,还没等醒悟就已变成相片挂在墙上了。

对于富人来说,不管是危机还是商机,每一次机会都是最好的机会,他们会不遗余力地抓住,这样才能聚沙成塔,踏进财富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