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基于组织整合视角的新产品开发研究
3545700000008

第8章 文献综述(6)

2.4.2内部组织整合与新产品开发的研究

内部组织整合涉及各部门为达成组织目标而进行的诸多互动、合作。以往的文献都针对营销、研发两部门间的整合进行探讨或是针对新产品开发项目的整合机制的研究,后来扩大为探讨制造、营销、研发三者间的跨部门合作的影响。

过去20年间,许多研究者探求了研发与营销整合及其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的作用问题。Gupta,Raj和Wilemon(1986)提出一个研发与营销整合模型,他们认为企业面临的环境不确定性和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共同决定了企业需要达到的整合度,需要的整合和实际的整合之差影响新产品的成功开发。该研究结果显示,公司内外因素会影响部门的整合情形,当外部环境不确定性越高时,高层主管人员主观认知整合的需求越高,而当组织集权程度越低、组织正式化程度越低、人员参与决策程度越高、高层的研发与营销部门主管越鼓励创新行为或研发与营销部门彼此认同度越高,公司实际上部门间的整合程度越高;而新产品的成功与否则会受到部门整合情形的影响,当整合差距越小,则新产品成功的机会将越大。MarkE.Parry和X.MichaelSong(1993)在对日本高科技企业营销与研发整合研究中,从总体上验证了Gupta,Raj和Wilemon的模型,他们同时还认为在日本探索型公司(开发新产品和开拓新市场)比防守型公司(不注重新产品开发)需要更多的研发与营销整合整合。AbbieGriffin和JohnR.Hauser(1996)提出基于项目的研发与营销整合思想,他认为项目中需要的研发与营销整合的整合度取决于项目阶段和内部项目不确定性。Songetal.(1997)也提出部门间的整合是影响新产品开发成效的关键因素,新产品开发的目标包括提高产品质量、缩短产品设计周期、降低产品开发成本和项目利润、提高产量和市场占有率,而整合可以促进这些目标的完成,研究发现,通过组织内部力量:高层主管支持、实施部门间的联合奖酬系统和绩效程序可以提高部门间的整合程度,而组织外部的影响力量;如环境不确定性及竞争对手等的存在,则是促使部门间整合的另一外在因素。Likeretal.(1999)综观各家学者,在研发与制造整合理论的权变模式中,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促进研发与制造整合的机制包括:研发与制造部门人员工作轮调、扁平化组织层级、程控设计、CAD/CAM与电子数据库的使用、研发与制造部门基地合并、激励系统、与客户和供应商连结、同步工程的教育和训练。Rusinko(1992,1997,1999)在其研究研发与制造整合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文献中提到,研发与制造整合可以缩短新产品开发的周期并增加新产品的质量绩效目标,不同的整合活动或方法会对不同的目标产生不同的影响,即不同的整合机制对产品机动弹性及一致性弹性具正向影响。

国内的学者对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内部组织整合进行了理论与实证研究,官建成和张华胜(1999)在对北京地区高科技公司的实证研究中,发现采用强进攻型技术战略的企业比采用弱进攻型的企业更为重视组织结构因素。他们认为组织结构因素包括高层领导对界面管理的重视程度,利益分配,管理权限等一系列企业重要政策,因此该因素更能体现企业界面管理对企业战略选择的适应性。陈力,宣国良(2006)分析跨功能知识整合面临的结构性边界、亚文化边界、知识边界等三种边界,提出通过扩展个人和部门的范式来赢得共识、跨功能职位轮换进行知识整合、构建跨功能的产品团队、构建基于对等知识联网的柔性组织进行跨功能的知识整合、重新配置组织记忆来创造新的组织例规和知识等5种机制来促进知识整合,并论述这些机制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表2.5归纳了上述学者对内部组织整合与新产品开发的关系研究。

表2.5内部组织整合与新产品开发的关系

学者跨功能整合与新产品开发的关系

Gupta,Raj和Wilemon(1986)企业面临的环境不确定性和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共同决定了企业需要达到的整合度,需要的整合和实际的整合之差影响新产品的成功开发Hauser(1989)经由营销、研发、财务、生产四个领域的彼此支持与互动,将能使新产品开发有更高的成功率,并在产品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领域的功能扮演不同的角色SongandParry(1992,1993)通过有效的营销与研发整合能够增加产品创新成功的机会MarkE.Parry和X.MichaelSong(1993)在对日本高科技企业营销与研发整合研究中,从总体上验证了Gupta,Raj和Wilemon的模型,他们同时还认为在日本探索型公司(开发新产品和开拓新市场)比防守型公司(不注重新产品开发)需要更多的研发与营销整合整合。

AbbieGriffin和JohnR.Hauser(1996)提出基于项目研究研发与营销整合的思想,他认为项目中需要的研发与营销整合的整合度取决于项目阶段和内部项目不确定性。

Song(1996)信息交换与跨功能关系质量、激励结构之间有正向关系,意即跨功能关系质量为主要正向关联;而激励结构则为次要的正向关联Song(1997)墨西哥的300间高科技公司的研发、生产、营销主管外部力量(市场竞争程度、科技变化、竞争者反映时间、环境不确定性)对内部指标(绩效衡量、激励机制、高层支持程度)及跨功能整合的影响并不显着,内部指标比外部力量更能影响跨功能部门整合的绩效。

Szymanski(1999)如果只单一增加功能性整合并无法完全促进新产品成功;质量、集中程度与上市时机之间的整合更重要。

Likeretal.(1999)促进研发与制造整合的机制包括:研发与制造部门人员工作轮调、扁平化组织层级、程控设计、CAD/CAM与电子数据库的使用、研发与制造部门基地合并、激励系统、与客户和供应商连结、同步工程的教育和训练。

Rusinko(1992,1997,1999)在其研究研发与制造整合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文献中提到,研发与制造整合可以缩短新产品开发的周期并增加新产品的质量绩效目标,不同的整合活动或方法会对不同的目标产生不同的影响,即不同的整合机制对产品机动弹性及一致性弹性具正向影响。

Olson(2001)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跨功能合作的重要性将随着产品阶段的不同以及新产品创新的层次而有不同。

官建成和张华胜(1999)采用强进攻型技术战略的企业比采用弱进攻型的企业更为重视组织结构因素对界面管理的影响。他们认为组织结构因素包括高层领导对界面管理的重视程度,利益分配,管理权限等一系列企业重要政策,因此该因素更能体现企业界面管理对企业战略选择的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