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基于组织整合视角的新产品开发研究
3545700000007

第7章 文献综述(5)

2.3.5组织学习理论

组织学习理论认为,组织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组织通过创造、取得与分享知识,并且由于新知识的获得而改变行为(Stata,1989;Senge,1990;Garvin,1993)。这些新知识可能来自组织内部或是组织外部,这些知识如果能使组织的行为发生改变,并产生组织绩效,就是组织创新(Damanpour,1991;Garvin,1993)。因此,在探讨内外部组织整合时,可以通过组织学习理论的相关研究来分析。Garvin(1993)认为组织学习可以通过下列五种方式来进行:(1)系统地解决问题;(2)实验;(3)从经验中学习;(4)向他人学习;(5)传播知识。为了让经验可以累积与分享,组织也须训练成员建立共同语言,以及包括问题解决、经验分享与知识整合等的规则。KleinerandRoth(1997)指出,项目团队的成功或失败经验可以整理出许多有价值的知识,这种知识须通过系统机制来提取。Brown(1991)指出,创新来自组织内的所有成员,而不是少数研发人员,组织学习的一项重点在建立所有成员具备更宽广的共同知识,使得创新或是新知识能在这样的基础下快速传播,并使分散的知识容易整合。Brown(1991)强调企业与客户整合是建立竞争优势的重要做法,因为企业能从客户的需求中寻找创新的方向,并且企业如果能协助客户发掘潜在需求,提高其持续创新能力,结果也将有助于企业自身的创新。跨组织合作,包括企业与客户、供应商、竞争者合作,可以增加企业学习的范围,使企业取得并内化合作伙伴的知识与能力,甚至取得与合作伙伴有关系的第三者的知识与信息,以建立新的整合的知识,结果有助于企业的创新(Hamel,1991;GrantandBaden-Fuller,1995;Scott,2000;Nonaka,etal.,2001)组织的创新绩效来自组织学习的效果,当来自合作伙伴的知识能与组织原有知识整合之前,知识必须扩散到组织的成员中,这种知识扩散即是通过组织学习来实现。Bastos(2001)指出,在市场不确定的情况下,成功的企业总是尝试创新以响应市场需求,因此企业倾向投资研发以创新产品或改进技术与流程,但是有些研发投资系重复其它企业的努力,从经济的角度来看,不去利用其他企业现有的资源而重复进行这些投资,便相对地耗成本或耗时。这便引发企业进行整合的动机,通过相互学习,并整合彼此互补的技术,不仅减少成本与时间的消耗,企业与伙伴互相帮助对方达成自己无法或需耗时独立完成的工作,加快创新的效率。创新依赖知识的创造或整合应用,因此必须耗费成本与时间,通过组织间整合,企业与伙伴可以相互取得对方的知识,经过整合应用后产生的结果,将有助于所有伙伴提升自己的创新绩效。从知识的传递特质来看,显性知识的公共物品性质,使得其在市场机制中交易后,除了少数受知识产权保护之外,第三者可能将很轻易地花较少成本便能取得,使得这类知识的跨公司流通只能在具有信任基础的跨公司合作中进行;而隐性知识的不易传递特性,也使得这类知识的跨组织流动只能在长期互动的组织间整合进行(Mowyer,etal.,1996;Nonaka,etal.,2001)。

从组织学习理论的角度来看,企业的内外部组织整合是一个知识获取的过程,组织内部特性如企业文化、组织结构、高层管理者、信息技术等都影响了组织学习的效果。组织间的互动关系也对组织间的学习具有重要影响。Scott(2000)与CurrallandInkpen(2002)均指出伙伴间缺乏相互信任,将是跨组织学习的最大障碍。跨组织合作的伙伴间必须要有高度的信任关系,才能维系合作伙伴渡过组织学习的漫漫长路,使伙伴愿意提供对方有益的知识或经验(InkpenandRoss,2001)。

2.4组织整合与新产品开发的相关研究

学者们对于组织整合与新产品开发的研究大体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外部组织整与新产品开发的关系,包括供应商与客户参与新产品开发的研究;第二类是跨部门整合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

2.4.1外部组织整合与新产品开发的研究

在供应商参与新产品开发的研究方面,许多学者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见表2.3。LikerandKamath(1994)在1992与1993年所做的研究中,深入访问丰田、日产、马自达等企业与当地十几家汽车零组件供应商。将供应商与客户间的关系分为四种长期合作的关系,即供应商的四种角色:合伙者、熟练者、跟随者与承包者。Hartleyetal(1997)调研了79家公司的产品开发工程师,发现供应商早期参与新产品开发、增加供应商的设计责任、加强与供应商的沟通都能够提高新产品开发绩效。

WastiandLiker(1997)衡量供应商涉入设计工作对绩效的改善,从两个维度加以衡量:(1)供应商对设计改良的影响:因为供应商在新产品开发时所扮演不同的角色,导致供应商对产品设计改良影响的程度。(2)为制造而设计的改善:产品设计者在构想发展与原型建立阶段考虑可制造性的程度。Handfieldetal.(1999)提出了整合供应商进入新产品开发项目的程序,指出买方在新产品开发时选择供应商参与时需要考虑的以下关键因素:(1)以前的合作经验与在业界的声誉;(2)供应商技术路线与买方公司的技术路径的一致性;(3)供应商的技术能力;(4)技术的变化。LaBahnandKrapfel(2000)以问卷方式对全美422家企业进行调查,并以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其研究假设,研究结果发现有四项变量会对供应商涉入意愿有正向的影响,分别是:(1)客户承诺、(2)相互依赖程度、(3)客户技术创新、(4)供应商技术能力。也发现客户对供应商承诺的程度较高与客户愈遵守协议时,供应商会较有意愿早期涉入客户新产品开发项目中,同时研究结果也发现供应商的意愿对供应商整合具有正面的影响。AmeliaSCarr&;JohnNPearson(2002)认为,供应商涉入新产品开发对新产品开发绩效能够产生显着的正向影响。

国内的学者对供应商参与新产品开发的研究主要有:郑玉光(2005)以饮料行业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供应商与零售商互动关系对供应商新产品开发活动的影响,认为良好的互动关系有利于提高新产品开发绩效。叶飞,李怡娜,徐学军(2006)供应商早期参与新产品开发可以使整条供应链受益,并从供应商的角度出发,识别出包括竞争压力、构建合作伙伴关系、提高创新能力、制造商承诺、提高产品质量、供应商技术能力、进入新市场和利益分配机制等八大促使供应商参与新产品开发的重要动机。黄俊,刘静,李传昭(2007)以汽车行业为实证研究对象,提出了制造商有效实施供应商早期参与新产品开发的关键组成因素包括交流合作机制、共享合作机制、公平合作机制。侯亮等(2007)认为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并根据企业产品开发的需求确定其合适的参与时机和参与程度,是跨企业产品协同开发中供应商选择的关键问题。产品结构特征、企业资源和供应商资源的分类及其之间的关系是影响供应商参与时机和参与程度的重要因素。

供应商参与新产品开发的研究

学者主要观点

LikerandKamath(1994)在1992与1993年所做的研究中,深入访问丰田、日产、马自达等企业与当地十几家汽车零组件供应商。将供应商与客户间的关系分为四种长期合作的关系,即供应商的四种角色:合伙者、熟练者、跟随者与承包者。

Hartleyetal(1997)调研了79家公司的产品开发工程师,发现供应商早期参与新产品开发、增加供应商的设计责任、加强与供应商的沟通都能够提高新产品开发绩效。

WastiandLiker(1997)衡量供应商涉入设计工作对绩效的改善,从两个维度加以衡量:(1)供应商对设计改良的影响;(2)为制造而设计的改善:产品设计者在构想发展与原型建立阶段考虑可制造性的程度。

Handfieldetal.(1999)提出了整合供应商进入新产品开发项目的程序,指出买方在新产品开发时选择供应商参与时需要考虑的以前的合作经验与在业界的声誉,供应商技术路线与买方公司的技术路径的一致性,供应商的技术能力以及技术的变化。

WynstraandPierick(2000)提出了一个供应商涉入组合模式以作为供应商参新产品开发时的决策参考。该供应商涉入组合是包括两个维度:(1)供应商所担负的开发责任的程度;(2)产品开发的风险程度。

LaBahnandKrapfel(2000)影响供应商参与新产品开发的主要因素包括:(1)客户承诺、(2)相互依赖程度、(3)客户技术创新、(4)供应商技术能力AmeliaSCarr&;JohnNPearson(2002)供应商涉入新产品开发为对新产品开发绩效能够产生极为显着的正向影响。

郑玉光(2005)以饮料行业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供应商与零售商互动关系对供应商新产品开发活动的影响。

叶飞,李怡娜,徐学军(2006)竞争压力、构建合作伙伴关系、提高创新能力、制造商承诺、提高产品质量、供应商技术能力、进入新市场和利益分配机制等八大因素促使供应商参与新产品开发黄俊,刘静,李传昭(2007)以汽车行业为实证研究对象,提出了制造商有效实施供应商早期参与新产品开发的关键组成因素包括交流合作机制、共享合作机制、公平合作机制。

侯亮等(2007)产品结构特征、企业资源和供应商资源的分类及其之间的关系是影响供应商参与时机和参与程度的重要因素。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

在客户参与新产品开发方面,vonHippel(1986)提出了“用户是创新者”的革命性观点。为支持该观点,许多学者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见表2.4。Parkinson(1981,1982,1985)采用一个特别的研究设计,从客户认知去衡量客户互动,分析了16个英国和德国的机械工具机制造商和129个他们的客户,最后推论出在德国,较高层次的客户互动、较多的客户需求与更具创新性的客户,决定了德国机械工具机产业的成功。CooperandKleinschmidt(1987)的研究指出,在新产品尚未实际开发出来前,如果能够明确地定义目标市场、客户需求、欲望及偏好、产品概念、以及产品规格与需求,将是新产品开放的关键要素。因此,与客户共同开发应该会增进企业对客户新产品需要的了解。GalesandMansour-Cole(1995)验证了用户参与创新项目与创新项目的成功率有显着的正相关关系,并且强调用户参与的程度必须和项目的不确定性程度以及环境相匹配。Lee(1996)也证实,在日本机械工具创新中用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SchraderandGopfert(1998)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公司与与客户合作开发新产品时,可能会因为客户的专业知识受限,而导致新产品开发的无效率。Lüthje(2003)对外科手术设备和户外运动消费品领域的创新活动进行调查后发现,用户在创新中起着发明者的作用。Lettl(2006)等人分析了领先用户在突破性创新中的作用。制造商通过与领先用户密切合作能获取突破性的新产品概念,产生突破性创新产品。从领先用户那里选择最有市场前景的突破性产品原型,能减少新产品的开发时间和开发成本,提高创新效率。通过与创新用户的联系能获取新的技术能力,了解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扩展技术联系网络,与领先技术研究机构建立密切的联系。国内学者陈力,宣国良(2007)对顾客知识整合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进行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和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发现市场环境的动态性、企业所研发新产品的技术成熟度以及顾客的特性都会影响新产品开发的绩效。研究结果表明,并不是所有的顾客知识都能促进新产品开发,企业应该在不同的条件下选择恰当的顾客进行知识整合。

客户参与新产品开发的相关研究

学者主要观点

Parkinson(1981,1982,1985)分析16个英国和德国的机械工具机制造商和129个他们的客户,最后推论出在德国,较高层次的客户互动、较多的客户需求与更具创新性的客户,决定了德国机械工具机产业的成功。

CooperandKleinschmidt(1987)指出在新产品尚未实际发展出来前,若能够明确地定义目标市场、客户需求、欲望及偏好、产品概念、以及产品规格与需求,将是新产品开发的关键要素。因此,与客户共同开发应该会增进企业对客户新产品需要的了解。

GalesandMansour-Cole(1995)验证了用户参与创新项目与创新项目的成功率有显着的正相关关系,并且强调用户参与的程度必须和项目的不确定性程度以及环境相匹配。

SchraderandGopfert(1998)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公司与与客户合作开发新产品时,可能会因为客户的专业知识受限,而导致新产品开发的无效率。

Lüthje(2003)对外科手术设备和户外运动消费品领域的创新活动进行调查后发现,用户在创新中起着发明者的作用。

Lettl(2006)分析了领先用户在突破性创新中的作用。制造商通过与领先用户密切合作能获取突破性的新产品概念,产生突破性创新产品。从领先用户那里选择最有市场前景的突破性产品原型,能减少新产品的开发时间和开发成本,提高创新效率。

陈力,宣国良(2007)对顾客知识整合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进行研究,发现市场环境的动态性、企业所研发新产品的技术成熟度以及顾客的特性都会影响新产品开发的绩效。研究结果表明,并不是所有的顾客知识都能促进新产品开发,企业应该在不同的条件下选择恰当的顾客进行知识整合。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