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智慧
3471100000011

第11章 导言 修齐治平从自身开始(9)

西汉成安人韩安国开始在梁孝王朝中担任中大史之职,由于他为人正直,品德高尚,得罪了孝王,被送进了监狱。狱中的牢头田甲为讨好梁孝王,对韩安国百般侮辱。韩安国认为,死灰不是不能复燃的。田甲冷冰冰地回答认为,假如死灰真的复燃了,我就用小便浇灭它。后来没过多长时间,梁王府缺少内使,梁王派使者将韩安国接出监狱,并设宴款待他,让他做了梁王内使。田甲听认为后连夜收拾行李逃跑了。韩安国认为,如果田甲不回来继续任职,被我抓住后将严惩不贷。田甲吓得赶紧回来了,并光着上身前来谢罪。韩安国笑着问田甲,死灰现在复燃了,你能用小便浇灭它吗?田甲早就惊呆了,哪里还敢作声。但韩安国后来一直待田甲很好。

唐代李吉甫最初任大常博士,他十分熟悉典章制度,所以李泌窦参都很器重他的才能,非常友好地对待他。陆贽怀疑他们几个人结党营私,便奏请皇帝,派李吉甫外出任明州长史。陆贽遭贬,被发配到忠州。当时的宰相想害死陆贽,他把李吉甫升为忠州刺史,让他去办理陆贽的案件,以便他心安理得地报复以前的一箭之仇。李吉甫到了忠州以后,却放下了个人恩怨,和陆贽结下了极好的关系。当时人都称道李吉甫的气量。

一个人应该懂得如何宽恕别人,不可以用仇恨、愤怒的态度与别人斤斤计较。那样做,只会增加别人对自己的敌意,损害身边人的感情,影响事业的发展。晋人庾悦在安帝时任江州刺史,刘毅任豫州都督。当年在京口时,刘毅的家庭十分贫困。一天,刘毅和几个朋友在东堂玩,后来庚悦来了。座悦当时是司徒长史,地位颇高,所以一来就抢占了刘毅几个人的地盘。朋友们纷纷躲开,只有刘毅挺立不动。庾悦的野餐特别丰盛,刘毅向庾悦讨点儿鹅汤喝,庾悦认为,今年还没有孵出小鹅来,哪里有鹅肉鹅汤施舍呢?从此,刘毅心里便记下了庾悦的仇。到后来庾悦任江州刺史时,刘毅便要求以豫州都督的身份兼督江州。晋安帝同意了刘毅的请求。刘毅又上奏皇帝,称江州是内地,安民是首要的任务,不应当在那里驻扎军队来耗费扰乱人民。皇帝准奏,于是把庾悦从江州刺史职上调至豫州刺史任上,临走,又不准庾悦带随从。庾悦府上文武300多人,尽纳入刘毅门下,庾悦因此怄气,不久就死了。这是一时不懂得宽恕,而为日后种下祸根的典型例子,值得老板借鉴。

十六、容忍不同意见

容忍是老板的一种发展方法。积极的容忍,决不意味着人格的渺小,自我的萎缩,只是将可贵的。独立的自我暂时隐藏起来,仍在默默地干自己想干的事,仍在悄悄地做自己想做的事。

古代的贤明君主,之所以对前来进谏的人都要礼拜,是因为他们对建言有无可无不可的胸怀;古代的仁人志士,之所以能杀身成仁舍身取义,是因为他们对生死有无可无不可的胸怀;古代的谦谦君子和德高望重之人,之所以遵循道义而天下闻名,是因为他们对名利有无可无不可的胸怀。

道义一刻也不能背离,正气一刻也不能丧失,这是人与禽兽最大的区别。一个人有了无可无不可的胸怀,他的客人之量就显露无遗。有容人之量的人心中都有个主宰,有个辨别。这个主宰、辨别,就是雅量。

唐史记载,娄师德生活在唐初出将入相的高宗、武则天时期,历任监察御史、左金吾将军、同凤阁台平章事等要职,参预政府机要,行使宰相职权。娄师德为人宽恕厚道,颇有容人之量。娄师德身居夏宫侍郎、同凤阁鸾名平章事时,由于身体肥胖,行事迟缓。有一次上朝参觐时,同行的李德昭在路上等得不耐烦了,便咒骂他是庄稼汉,娄师德则一笑置之,且不无风趣地以我不做庄稼汉,谁做庄稼汉之语轻轻带过。

娄师德曾和时任豫州刺史狄仁杰一起同朝治事,他十分赏识狄仁杰的才华,多次向武则天上表,屡称狄仁杰有宰相之才,武则才便转升狄仁杰为地官侍郎、判尚书。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以参掌政事,受宰相之职。狄仁杰也是一位雍容大度、颇具雅量之人。只是有时自负甚高,对娄师德的暗中相助又丝毫不知,始终以为自己是凭能力加官进爵的,并非因人推举而成。当娄师德入朝为相,与之共参国政时,狄仁杰对他颇有轻视之心,常常将娄师德排挤出朝,令他充使于外。对这种不公正待遇,娄师德并不在意,更不声张。武则天知道这件事后,便要狄仁杰谈一谈对娄师德的看法。狄仁杰与娄师德曾共事一时,以为自己对娄师德十分了解,便直言相告。在他看来,娄师德只不过是一介武夫,自身称不上贤才,又不能知人善任,充其量只能算个边镇大将。武则天于是如实道出娄师德力荐他为相的原委,并令人搬出存放臣民奏表的筐箧,将娄师德的十多份密荐表交给狄仁杰。深感惭愧的狄仁杰退朝后,在同僚中盛赞娄师德长期包容自己而丝毫不曾炫耀的高贵品德,感叹自己望之项背而不及。这以后的狄仁杰便以尽心为朝廷物色、推荐人才来弥补自己的这一过失,并倍加崇敬娄师德。

娄师德不仅为人宽厚谨慎,一生中也从不计较他人对自己的蔑视和冒犯,唾面自干。娄师德任宰相时,朝廷恰授其弟为代州刺史。对此娄师德深感不安,自己年少无才而备位公卿、参预政要,胞弟又出任州郡刺史,独挡一方,这在当时实可谓荣宠过盛。娄师德认为,树大招风,乃人所共嫉。你今后打算怎样对待世人的嫉妒呢?深受乃兄儒染的弟弟颇能领悟家兄的忧虑,便跪下来向兄长谦逊地表示,从今往后即使有人朝我脸上吐唾沫,我也只是轻轻擦去了事,绝不叫兄长为我担心。没料到娄师德却更为不安,他认为,这正是我为你所担忧的地方,人家向你的脸上吐唾沫,是因为他恨你。如果你将脸上的唾沫擦掉,岂不违背了那个吐唾沫的人的本意?你这种行为只会更加激起他人对你的痛恨。脸上的唾沫不擦也会自干,不如笑着接受为妙。弟弟当时就表态一定按兄长认为的去做。

当别人将唾沫吐到脸上不擦掉而让它自动风干,这种态度足见娄师德的宽容;笑着接受别人朝脸上吐的唾沫,这种态度足见娄师德的雅量。

唐史中还记载,武则天有一天对狄仁杰认为,听认为你在豫州的时候名声很好,政绩突出,但也有人揭你的短,你想知道是谁吗?狄仁杰回答,人家认为我的不好,如果确实是我的过错,我愿意改正。如果陛下已弄清不是我的过错,这是我的幸运。至于是谁在背后认为我的不是,我不想知道,这样大家可以相处得更好些。武则天听了,觉得狄仁杰气量大,胸襟宽,很有老板风范,更加赏识他,敬重他,尊称他为国老,这种不想知道是谁在背后诬陷自己的心态,就是一种雅量。

在中国,有所谓逆鳞之认为,据认为在龙的喉部以下,约直径一尺的部位上有逆鳞,如果不小心触摸到这一部位,必定会被激怒的龙所杀。不论高贵如老板,低贱如乞丐者,都有逆鳞存在。关键在于老板如何对待别人触犯逆鳞的行为,它反映了一个人气量的大小。

裴遐是晋代地方长官,他与东平将军周馥是十分要好的朋友。有一次,裴遐到周馥家中做客,周馥立即吩咐下人沏茶。落座不久,裴遐和人下起围棋来,周馥的家人前来敬酒,裴遐正玩在兴头上,全部精力都集中在棋盘上,所以,他将递过来的酒搁在一旁,没有及时喝下去。这可气坏了家人,他有意地顺手用力推了裴遐一下,裴遐一个没注意,硬生生地从椅子上跌下来倒在地上。裴遐若无其事地爬起来,仍旧回到座位上继续下棋,举止不变,神态安详,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王衍后来问裴遐,在当时那种情况下,为什么没有反应?裴遐回答认为,因为当时我很糊涂。

晋代兵司马谢万曾经和蔡系争抢一个座位,蔡系把谢万从位子上推了下去,弄得帽子和头巾都掉了。谢万站起来拍拍衣服,边回到座位边认为,你差点弄伤我的脸。蔡系认为,我本来就没有考虑到你的脸。两个人都没有把这件事挂在心上,当时人们都称赞他们的气量大。

一天,有人向北魏度支尚书宗如周投诉冤情。这个人以为宗如周曾经做过如州官,就认为,我有冤情向如州官投诉。宗如周认为,你是什么人,竟敢直呼我的名字?那个人回答,只认为如州官叫如周,不知道如州官本名如周。早知道如州官本名如周,就会把如州官喊成如周了。宗如周听了大笑,认为,本想让你自己做一个检讨,你反而进一步侮辱别人。大家都因此佩服宗如周的大量。

十七、化敌为友,商无不胜

大人不计小人过。老板要时时向人们显示自己的大度,尽可能原谅他们的过失,这也是一种重要的笼络技巧。可是有的老板在这些方面就做得有些过火,显得刻薄寡恩,不够容人之量。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扯起反秦大旗后,陈胜被义军推举为张楚王,设都在陈县。陈胜未起义之前,在家乡耕田种地,给地主阶级当雇工,结交了不少穷苦朋友。那时,大家在一起不分彼此,有认为有笑。自陈胜称王后,这些穷朋友陆续到陈县来找他。见到阔别多年的老友,陈胜十分高兴,热情地招待他们,并让他们坐自己的辇车一同回宫。走进宫殿,这群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汉总算长了见识,他们东摸摸墙壁,西动动帷幕,都异口同声地认为,陈胜,你做了大王,真了不起,好气派!接着,大家都随便起来,谈的话题都是陈胜种田雇工的旧事。这时,有人附在陈胜耳边认为,这班穷鬼愚昧无知,狗胆包天,竟然侮辱大王。陈胜本就不高兴,现在听了谗言,更加生气,一怒之下将这些过去在一起吃喝谈笑的朋友处以极刑。这之后,由于陈胜缺少容人之量,许多老友纷纷退去,注定他最后无法成功。

《尚书》中认为,一个人有包容的雅量,他的德行就伟大。一个老板只有客人之所不能容,忍人之所不能忍,恕人之所不能恕,忘人之所不能忘,才能理人之所不能理,为人之所不能为,成人之所不能成,达人之所不能达。

容得下几个小人,耐得住几桩逆事,过后感到心胸开阔,眉清目秀,有如咀嚼橄揽,虽然当时觉得酸涩,在回味时则满口清凉。范仲淹曾经在宋代担任过副宰相,心地仁厚,他曾认为,我一生所学惟‘忠恕’二字,但受用无穷,以致于在朝廷之中辅佐君主,招待幕僚、朋友、亲戚、家人等人人不曾有一刻离开过这两个字。范仲淹曾经告诫他的子弟们认为,人哪怕十分愚笨,指责别人时就会变得十分聪明;哪怕十分聪明,宽容自己时就会变得十分糊涂。你们只要常常用责备别人的思想来责备自己,用宽恕自己的心意来宽恕别人,不怕不可以成为圣贤的人。以容养量,以忍养气,以恕养性,以忘养心,这样做很少有不能达到宽容的境界的。

管好你的手脚

——行动管理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远大高尚的理想,不畏艰难的胆略,就是人生中最可贵的精神。

高明的老板原则是:任用别人不使用自己,关爱别人不疼爱自己,为人不为己。

一、老板是做出来的

庄子认为,什么是道?道有天道,有人道。无所作为而尊贵的是天道,有所作为而操劳的是人道。天道是主宰,人道是辅佐。天道与人道的距离很大,不可不明察这个道理。庄子又认为,帝王的德性,以天地为根本,以道德为准绳,以无为为常规。用无为来治理天下,就会轻松自如;用有为来治理天下,就会觉得紧张劳累。所以古人推崇无为而治。君主无为,大臣无为,这样就会上下同德,上下同德就没有大臣;大臣有为,君主有为,这样就会上下同道,上下同道就没有君主。君主必须以无为来掌管天下,大臣必须以无为来为天下操劳,这是永远不可改变的事实。所以古时候的君主,智慧能包罗天下,但自己不会思考;口才能辩驳一切,但自己很少认为话;才能虽然在海内无人与之匹配,但从不亲自过问工作。天不有意生产,而万物自然生长;地不生长万物,而万物自然成长;帝王无为,而天下自然太平。所以认为,帝王的道德合乎天地。这是掌握了自然规律,运用于万物之中,统治百姓的上策。

老板无为,就能使组织结构严密,运转灵活,就能使制度健全而权责分明,就能使部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能使全体人员各守其位,各安其职。

端正员工的名份,督促员工的责任,仔细地对他们进行考察,认真地审查他们的功过,赏罚分明。树立健全的制度和良好的风尚,员工就会无所不为。员工无所不为,老板自然能无为而治了。所以庄子认为,根本在于老板,枝节在于员工。简易在于君主,繁复在于大臣。庄子又认为,古时候精通大道的人,必须先弄清自然的顺序是什么,然后才能明白道德。明白道德,才能懂得仁义;懂得仁义,才能通晓职责;通晓职责,才能明辨是非;明辨是非,才能赏罚分明;赏罚分明,才能使贵贱之人各得其所,各居其位,各司其职。以此来管理百姓,以此来修养身心,不用智谋而将万事万物复归于自然,这就是太平,就是治理天下的法则。按照这些法则处事老板自然无为了。

庄子借无名氏回答天根提问如何治理天下时又认为,只要你心境恬静,意气淡泊,顺应事物的自然规律而排除私心杂念,天下就能得到治理了。这是千古帝王治国的方法,它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无为而治。所以庄子又认为,不要做名誉的载体,不要做谋略的智囊,不要做责任的承担者,不要做智慧的主人。领悟无穷无尽的大道,到虚无缥缈的境界中去邀游,去发挥,去享受上天所授予的一切,不要认为有什么得失,这样也不过是虚无吧!至人用心如镜,对万物的来去不欢迎不欢送,坦然面对,无所隐藏,所以能胜过一切,而不被外物伤害。因此,高明的老板原则是,任用别人不使用自己,关受别人不疼爱自己,为人不为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