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老板《论语》释义
3451300000039

第39章 求为可知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论语·里仁第四》君子不会担心得不到理解,只希望能不断完善自我。美是由内而外的,得于心自然能形于体,别人自然也就知道了。

给老板的启示:为人处世要始终保持自我本色。

孔子曾经表扬他的学生子路时说:穿一身破旧的棉布衣服,和穿着华贵的裘皮的人站在一起,而丝毫不自惭形秽的,恐怕只有子路一个人吧!据说子路是“卞之野人”,从小就在农民家庭长大。乡人只要不饥不寒,就不会因非分之想而做出种种恶事的淳朴性格,再加之孔子的教育,使他形成了自尊自重自强的独立人格,这就是为人的本色和真性。《中庸》里说:

“只有天下至诚,才能称之为性,便能参天地的化育;能参天地的化育,便能参天参地了。”

所谓“物我一体~与天人一体”,就是为人必须的修养,它完全囊括在“尽其性”里面。做人要自己相信自己、自己尊重自己,重视自己与别人平等的人格,这样,不仅能不自轻自贱,而且能对他人做到“仁爱”,不嫉妒、不奉承,堂堂正正的立身于天地万物之间。

朱熹说:

“君子所具备的性,虽然大行却不添上没有的东西,虽然贫困却不会损伤自己。”

只要能得到为人的“本性”“真性”,又何必去添增损失呢?朱熹在这里又说:“正因为他的良心发现他的微妙之处,猛然觉醒提示,使自己的良心不糊涂,便是作功夫的本事。本事有了,自然不学而上达。如果不观察良心发现处,渺渺茫茫,终究难有下手的地方。”这就是要求人们在做人的时候,要善于发挥其本性,能发挥本性的“真”,就能发挥天地万物人我的真;能发挥本性的“善”,就能发挥天地万物人我的善;能发挥本性的“美”,就能发挥天地万物人我的美。所以,孟子这样赞美孔子:“孔夫子如同天地。”其实,只要人人都能尽其“真”、尽其“善”、尽其“美”,只要保持为人的本色,不仅孔夫子如同天地,世上的每个人都能如同天地。

做一个真实的自己。这是美国作曲家柏林给后期的作曲家格希文的忠告。柏林与格希文第一次会面时,柏林已经声誉卓著,而格希文还一个默默无闻的年轻作曲家。柏林很欣赏他的音乐天赋和才华,就以格希文能赚的三倍薪水请他做音乐秘书。可是柏林也诚恳的劝告格希文:“不要接受这份工作,如果你接受了,最多只能成为柏林第二。要是你坚持下去,一天,你会成为第一流的格希文。”格希文接受了柏林的忠告,并最终成为当代极有贡献的美国作曲家。就像大家都喜爱电影大师卓别林一样,当卓别林开始拍片的时候,导演要他模仿当时的著名影星,结果他一事无成,直到他开始成为他自己,才有今天人们看到的成功。

只有自己才能帮助自己。爱默生在他的短文《自我信赖》中说过:

“一个人总有一天会明白,嫉妒是无用的,而模仿他人无异于自杀。因为不论好坏,人只有自己才能帮助自己,只有耕种自己的田地,才能收获自家的玉米。”

“本性”是“情”的主体,而“情”又是“本性”的行动。做人应该“心体莹然,不是本真,”正如洪应明所说:“夸逞功业,炫耀文章,皆是靠外物做人。不知心体莹然,本来不失,即无寸功只字,亦自有堂堂正正做人处。”

诗人马洛奇有这样一首诗:

如果你不能成为山巅上一棵挺拔的松树,

就做一棵山谷的灌木吧!但要做一棵溪边最好的灌木。

孔子说: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论语·泰伯第八》

要求人们注意身份地位,不能超越自己的能力的限度去做事。在孔子看来,一个人坚定信念,持守正道,才能帮助君主治理国家。天下有了道德、政治开明的时候,那就出来做官,治理百姓;天下无道,黑暗残暴,那就闭门读自己的书,不为暴君出力。国家有道开明的时候,如果自己还是贫穷卑贱,那一定是自己没有尽力宣扬教化,传播文明,这是可耻的事情。国家没有道义,暗无天日,而自己反而富裕显贵,这一定是自己出卖灵魂,亵渎人类文明圣洁,这更是可耻啊。如果一个人有私心杂念、龌龊卑鄙、愚昧无知的特征,就说明这个人在某种程度上不能做到“适中”“适当”。所以孔子说:

“中庸之道之所以不能畅行,我知道其中的缘故了,聪明的人常常超过中庸之道,而愚笨的人又总是达不到;中庸之道之所以不能明晓于世,就是因为贤能的人常常超过它,而不肖的人又达不到。”

这是要求人们在立足自身的前提下,摈弃那些私心杂念、龌龊卑鄙、愚昧无知,在为人处世中切实实行“中庸之道”,做人做事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