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我们的故事
3425400000037

第37章 那一年,她十七岁

1971年2月,狂风卷过抚远荒原,发出凄厉的呼叫。雪借风势,漫天飞舞,遮天蔽日,眼前的世界一片苍茫。这时,10辆大卡车,正冲破风雪的迷蒙,向荒原深处进发。那插在车头上的红旗呼拉拉地飘,像吹起进军的号角。那旗上写着:向荒原进军!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珍宝岛打响,江对岸重兵压境,文革中经济停滞,粮食储备不足。根据备战备荒的需要,担负屯垦戍边任务的黑龙江建设兵团,又在抚远荒原组建六师。从已组建的五个师抽调的精兵强将,在七星河和勤得利集结,王少伯师长一声令下,开始了向荒原的伟大进军。

上面说到的10辆大卡车是从勤得利出发的队伍,他们正向浓江河进发,坐在第三辆车上的25个战士,是去建设27团41连的先遣队。队伍中有一个矮矮的个子胖胖的圆脸的小姑娘,她站在车的最前面,迎着扑面的风雪,在大声的歌唱:“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她叫刘克新,十七岁的哈尔滨知青,她和指导员陈长宪是这支队伍的最高首长,她任副连长。这一行人中,她年纪最小。身高只有1·57米。有人叫她“小土豆”,有人叫她“小大人”。

千万不要小瞧了刘克新,她可是很有资历的“老革命”。1969年她在哈尔滨60中读书时,已经是校红委会的副主任了。她和学校领导动员和组织的了第一批下乡知识青年,8月3日出发去兵团27团,本来她也报了名,要领着同学一起走的。可她被领导留下,再动员组织第二批同学下乡,到9月份政策有了变化,家庭有困难的可以留在本市的工厂。这时刘克新家,父亲和大姐去了清河干校,大哥去了泰来农场,二姐去了兵团25团,家里只剩下奶奶、母亲和她,学校决定把她安排到工厂。可是她还是找到了被奶奶藏起来的户口本,1969年9月5日,和第二批同学一起来到了27团的工程连,在五星山下的石河子,建设新团部,这一年她16岁。

当年我在兵团战士报当记者时曾到过这里。五星山并不高,从下向上望,透过密林可以看到山顶上那深褐色的石堆,好像是五角星。据说抗联的一支队伍曾被日军鬼子包围在这座山上,为了表示胜利的决心,他们在山上用石头堆起了五角星。后来他们都壮烈牺牲,为此我还写过长诗。而山下的石子河是一片毫无诗意的旧河滩,乱石纵横,荒草凄凄,在这里施工建设十分艰难。刘克新和战友们都住在帐篷里,每天的任务就是挖沟,抬石头,搬砖头,站在有冰碴的水里合泥,就像现在农民工干得最苦最累的活。这对十五六岁孩子,特别是女孩子,真是难以承受。但是他们都毫不动摇的干着,有时抬头看看那五星山的山头,默默地激励着自己。最难忍受是蚊虫的叮咬,蚊子、瞎蠓、小咬三班倒,每天24小时嗡嗡地围着你转,咬得你浑身都是大包,连女孩子的头缝里都盯起成串的包。过去几十年了,现在一想起还心有余悸!

刘克新回忆说,就在这样艰苦况下,我一点也没动摇地坚持着,抢着干,休息时还给大家读报,教战友们唱歌。晚上还爬在大通铺上还写诗写信。一个月后,我和同班同学姚艳茹被调到了连部,分别担任了文书和出纳。我们成了知青最早提拔的干部,虽然生活条件和大家一样,但总算脱离了艰苦的劳动。但我总是不安心,看到大家都在拼命干活,我在连部写材料,自己不好意思,常溜到工地上和大家一起干活。几个月后连长满足我的愿望,派我到4排当了副排长,我干得更来劲了。初冬时节,我领着大伙给新建成的大修厂厂房铺地面,不一会就满头是汗,我脱掉了棉衣,冷风一吹,觉得十分凉爽。活干得太累了回到宿舍,我倒头就睡。第二天早晨起来,我觉得右脸有些发麻,照镜子一看,自己吓了一跳,我们的嘴歪了,鼻子也歪了,右眼闭不上,嘴巴在流口水,说话也不清楚了!连里的同志马上把我送到卫生所,又转送到勤得利的团医院。理疗科诊断为“面部神经麻痹症”,马上安排她住院,开始针灸治疗。这时我很诅丧,每天默默地流泪,只因为不能和大家一起战斗!

1971年1月,开发抚远荒原的队伍开始集结,27团要建设10个新连队,大家都在报名。刘克新再也躺不住了。这时连里来了电话,新组建连队的名单里有她,不知她的身体能不能适应,她表示,一点问题也没有!其实她还很虚弱,走路时还在上喘!她说服了医院的医生,身上和脸上还埋着治疗的针和线,她就出了院。在团部召开的“向浓江河进军誓师大会”上,刚被任命为41连的副连长的刘克新代表全连讲话:“一颗红心两只手,自力更生样样有。迎着困难上,踏着苦字走,不向上级来伸手!苦干实干加巧干,誓让抚远山河变!为了埋藏帝修反,我们要做大贡献!”她小钢炮式的发言,激起全场一片欢呼!接着团领导送他们喝壮行酒,刘克新也是端起大碗一干而尽!她感觉胸膛有一股火向上燃烧。当夜她爬在老连队的大铺上,向党组织写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热血青年总是要在革命的浪潮中拼博。第二天,刘克新冒着风雪登上赴抚原的大卡车,她几乎是被大个儿的青年抱上车的,但当时的她的心中也充满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豪迈之气!

让我们的镜头再回到开始的那一幕。刘克新他们乘坐的大卡车,在荒原的风雪中奔波了两个多小时后,他们停在了一片房无一间地无一垅的白雪地里,马上卸下行李和帐篷,他们必须抢在天黑前安下营寨。陈指导员和小刘分别指挥大家,在冰冻的地下钉上钢钎,拉起帐篷,中间搭起间隔,两边分住男女生;两个瓦匠又砌起炉灶,搭起简易食堂。当硕大的红日就要沉入雪原时,41连的25个指战员们,终于在帐篷里端起了一碗热汤,吃下热气腾腾的馒头。帐篷里的那一缕炊烟,袅袅升起,标志着这片处女地命运的改变。

借着大油桶里熊熊燃烧的火光,小刘和陈指导员研究着这支队伍明天的战斗。火光中她那圆苹果似的红脸蛋,闪放着少女的美丽神采。第二天当曙光初现,小刘就起床了,她开始实施一个领导者的职责,她先到伙房安排早餐,饭后领着大家到附近的林子里伐木,准备盖房子的材料。陈指导员带领连里的三个老职工寻找打井的位置、规划开荒的土地。当春风吹得冰雪消融时分,他们开始打井,盖房、种菜。打井是很危险的活,在老职工的带领下,挖一层土马上用井坳木固定,然后再向下挖,一个月挖下去十多米,终于见到了清水,小刘一喝甜到了心里。盖房子,先由有经验的老职工立房架子,再搭檩子、椽子。全连动手挖地下的草伐子,一块块地垒墙,再在房顶苫上茅草,房子就盖成了。他们一共盖了男女两间宿舍和一间大食堂。住进了自己盖的房子,大家高兴地唱起来:“新盖的房,雪白的墙,墙上挂着毛主席的像……”

最壮观的拖拉机开地,成排的拖拉机像坦克似的轰轰地在荒原上滚过,身后便卷起黑色的浪花,那沉睡了亿万年的大地翻身了,你仿佛可以听见它的笑声。由于陈指导员和小刘副连长领导有方,41连建设得很快,受到营里表扬,还专门在他们连开了现场会。说实在的,最初连里的大知青并不服这个“小土豆”连长。可她身上总有使不完的劲,什么苦活累活都干在大家前面,从没见她因困难掉过泪、叹过气,处理什么问题都很公正。她的行动感动了大家,她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大家心悦诚服地接受她的领导了。

我也不能报喜不报忧。当然刘克新也干过蠢事,在北大荒女生上厕所是个难事,特别是新建连队的厕所既不遮风又不挡雨,战友刚一进去就跟着一大帮蚊子,咬得屁股上都是包。有一次战友们进去了,刘克新在外面薰蚊子,她在厕所外点了一把火,火越烧越大,把厕所也点着了,吓得青年们提着裤子向外跑,妈呀妈呀地叫!大家七手八脚把火扑灭了,刘克新脸都吓白了。她的这个故事传到了上面,女厕所的问题引起全兵团的注意,并发了文件要求连队的厕所要用砖盖、封闭式。青年都说,小连长为兵团的女青年立了大功!

这一年的4月24日,刚满十八岁的刘克新填写了入党志愿书。团组织股的武忠然股长来连队考查时,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后,他给刘克新总结出“三小三大”年纪小,志气大;能力小,干劲大;个头小,力气大。当欢庆十一国庆节的大红灯挂上天安门时,在遥远的抚远荒原的一座新盖的草房里,41连全体党员郑重地举起手一致同意接收刘克新这个十八岁的新党员。

刘克新说,这一年我们41连所种的小麦和大豆都获得了大丰收。我也饱偿了雨中捞麦的艰辛和被茁壮大豆秧刺破双手的痛苦,但是当年开荒、当年打粮和当年盈利的喜悦,化解我和战友经历的所有苦难。这一年她们我还参加了一次荒原的扑火战斗,面对熊熊的大火,我领战友们向火里冲,若不是有经验的指导员早一步把他们撤出火场,我们也会因窒息而葬身荒原。那我就成了烈士了,也就不能接受你的采访了!说着,她竟笑了起来。

1972年春节前夕,刘克新在下乡快四年的时候,她第一次探家。她背着一袋用自己种的小麦磨的面和两条大马哈鱼,登上火车。

“当时,我真是归心似箭,可一出哈尔滨火车站却转了向,怎么也找不到回家的方向。我好不容易找到了母亲所在的洗染厂第一门市部,我在门口喊了好几声,才被妈妈认出来,因为我长高了长壮了,成了大姑娘了。我们娘俩抱头痛哭,门市部的六个阿姨跟着我们一起哭,她们中也有好几位知青妈妈,大家关上了门哭得昏天黑地,我妈妈和好几位姐妹由于伤心过度,第二天都没法上班了。”说着,刘克新破涕为笑。

那天,五十多岁的刘克新和我讲起这一幕时,禁不住热泪长流,泣不成声,好长时间平静不下来。她大概为献给北大荒抚远荒原的十年最宝贵的青春而伤心难过。这次探家回连队后,刘克新又被派到更艰苦的新建的37连任副指导员。她在这个连队一干又是五年。1976年12月,她又被派到25团基本路线教育工作队当副队长,八个月的工作结束后留下来当了营的政治干事兼妇联主任。直到1978年12月,大批知青返城后,她回到了哈尔滨接了母亲的班,在哈尔滨洗染厂工作了二十六年。去年她退休回家了,最后拿在手里的是政工师证(中级职称)和每月700元的退休金。她长期在厂子里搞人事工作,改制时她还被选为哈染公司的董事。

在苦水中泡大的刘克新还经历了一次婚姻的失败。在她最困难的时候,当年的战友已担任哈尔滨海关副关长的姚艳茹,领着当年荒友来看望她们的老战友和她的女儿。她们为她送来粮食和衣物,还常请她们出去吃饭。1995年9月经厂党支部书记和商委工会主席介绍,认识了也是当年老知青的道里区理发总店的党支部书记耿林,他们组成了相知相爱的新家庭,他们一起奋斗,给老耿的两个孩子结婚成家,又把自己的女儿供到大学毕业,现在已当了中学老师。刘克新说,我正在写回忆录,我只想告诉现在的年轻人,我们那一代人的青春是怎么度过的,让她们知道珍惜现在每一天的好日子。

我想,无论刘克新怎么写,十七岁当副连长进军抚远荒原都是她人生的华彩乐章。我们先睹为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