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戴维·帕卡德在一位工厂经理的陪同下巡视车间,他们看到一位机械技工正在磨光一个塑胶模具,于是停下了脚步看。那个机械技工已经花了相当长的时间来磨光它,正在准备做最后的修整。戴维不假思索地伸出手,用手指去摸那只模具,机械工马上呵斥道:“把你手指头拿开,别碰我的模子!”陪同的经理上前斥责他:“你知道这个人是谁吗?”厂机械技工生气地答道:“我管他是谁。”然而,戴维一点儿都不介意,戴维告诉那个技工,他是对的,他有一份重要的工作,他应该以他的工作为荣。
信任,是惠普成功的另外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管理者们深知,对员工的信任能够让员工愿意担负更多的责任,从而能充分发扬公司的团队合作精神。要完成公司的目标,就必须得到公司各层员工的理解和支持,相信他们,允许他们在致力于自己或公司目标的实现中有充分的灵活性,从而帮助公司制定出最适于其运作和组织的行事方式和计划。
在惠普,存放电气和机械零件的实验室备品库是全面开放的。这种全面开放不仅允许工程师在工作中任意取用,而且实际上还鼓励他们拿回家供个人使用。惠普认为,不管工程师们拿这些零件做的事是否与其工作有关,总之只要他们摆弄这些玩艺儿就总能学到点东西。
许多公司规定,雇员一旦离开公司,他们将再也没有资格得到重新雇用。在惠普却例外。多年来,惠普也有一些人因为觉得其它地方似乎有更大的机会让其发展而离去,随后却发现并非如此而想再次回到惠普。对于这种情况,惠普始终认为,只要他们没有为一家直接的竞争对手工作,只要他们有良好的工作表现,就欢迎他们回来。因为他们了解公司,不需要再培训,而且通常由于有了这种额外的经历而有着更愉快、更好的工作动机。
清华大学93级毕业生小李为人正直、直率,工作努力肯干,生活上乐意助人,可是同事却都敬而远之。究其原因,主要源于小李过分耿直,遇事爱发表个人见解,又不分场合,好钻“牛角尖”,喜欢和人据理力争,不管大事小情非当场弄个水落石出不可,常常弄得别人下不来台,别人自然会变相令他难堪。于是他常觉得委屈,好像别人故意和他作对,而周围的人也觉得他不好交往。他的过失在于总是站在自己的位置和立场上考虑问题,只是想让别人接受他的意见。后来他读了卡耐基的处世哲学,悟出了“欲与人愉快共处,需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要给别人足够的面子”的道理,逐渐改变了自己的行为方式,即使确信别人有错,也注意场合和表达自己意见时尽量婉转,大家不但乐于接受他的意见,也不再把他排除在交往圈以外。
人人都要面子,领导的面子更比员工的值钱,因为他时刻代表着一个单位或一个部门。尊重领导已经是公司里一种不用写在制度中的规则。
人人都要面子:当领导突然来到你的办公桌前与你谈话时,你必须立即站起来回答问话,以表示对领导的恭敬;对他所询问的事情,要快速而准确地给以回答;对需要出示文件加以说明问题时,应把文件拿到领导面前查阅,要与领导站在同一方向,不要背对或面对领导。这是一个员工必须养成和遵守的习惯。
在领导问话时,你熟视无睹,继续坐在座位上,对领导的问话,不加重视,必会造成领导对你的不满。但在特殊情况下就另当别论了,如果你正在电脑上做着公司的统计表或公司的财务分析,应站起来说明你已注意到了领导的存在,然后再坐在计算机前,边演示边加以说明即可。根据不同的情况可采取不同的应对方法,不可一概而论。
作为领导,也希望下属对他表示尊重,服从他的管理,对他的决议能够不折不扣地执行。因此,有时他乐意与下属建立一种朋友关系或讲究哥们义气,但决不允许超越他们之间上下级的关系,这就要求员工和领导要保持一定的间隙和距离。其实领导也不愿意与下属建立太过密切的关系。因为他要考虑公司内职员的看法,要照顾每个人的情绪,重视在公司引起的影响。上下级的友谊一旦过了头,你可能会知道你不应该知道的领导的私人秘密、或其不愿使人窥探的隐私,这样就有可能影响或终止上下级之间的友谊。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对领导要敬而近之。
你可以与领导在业务上、信息上有一定的沟通,对他的工作作风、个人性格、习惯爱好有所了解,以便在工作中积极配合,友好相处。另外,需要与他交谈时,要注意选择时间、地点和场合。在适当的场合或他心情良好时可多谈一些工作上的设想或生活琐事。但在公开场合所谈内容要有所选择和避讳,不可不分场合地信口开河。在与领导交谈时,不可一味地重复别人的意见,要表明自己的见解,让他明白你是一位有能力有才干的人,要让他觉得你可以作为他的左右手,公司缺你不可,这才是与领导相处的根本。
俗话说:“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与他人相处时,给别人留足面子,就等于给自己留了条后路。
谦让走遍天下
在现实生活中,谦让对你是很有益处的。不论是什么人,在面对你的谦让,他们都会对你心存感激和敬重的。因此,你的影响力就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谦让是人际交往的重中之重,把别人的一切错误和过失,都放在谦让中软化。
一位从年轻时就帮人按摩的盲眼老太太,一直住在小镇的郊外。有一天她带着积蓄到镇里找水电行的企业家问道:“企业家,可不可以在我家门前的路上装几盏路灯?”
水电行企业家感到非常吃惊,说:“您的眼睛看不见,装路灯干什么?”
“以前,我常常碰到一些人戏弄我,他们把我领到有石头的路上专门让我摔跟头。对此,我很伤心。现在我家门外的路已经坑洼不平,为了让他们走路方便,就请帮忙装几盏灯吧!”老太太说。
企业家听后很受感动,只收了工本费就为老太太装上了路灯。盲眼老太太装路灯的消息第二天就传遍了全镇。所有戏弄过老太太的人都被老太太的谦让精神所感动,主动来参加装灯行动,大家纷纷捐钱,热烈的程度超乎想像。因为每个人都心里想着:“一个盲人能谦让,何况我们这些眼睛好的人呢?”
结果,盲眼老太太门外的路灯不但装了起来,马路也修宽了,老太太再也不会摔跟头了,而且每当她走到石头跟前时,总有人主动为她引路。
只是因为老太太的谦让,唤起了别人对她的谦让与尊敬,就像路灯一样,不但照亮了自己,也照亮了别人。
那些谦让大度的人永远都是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榜样,他们这种崇高精神,良好道德,将会流芳百世。同时也会唤醒那些平时装模做样,背后嫉妒和斤斤计较的小人的一些良知。
谦虚适应于你与客户之间,本来你的货没有出现质量问题或者是小问题,如果你去同客户讲理,辩明是非,那么你就很可能与客户因互不相让争吵起来,最终不仅浪费了时间,而且也会让客户感到你是一个斤斤计较的人,不值得做生意,从而失去客户,给公司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克洛里是纽约泰勒木材公司的一名推销员,十几年来总结出一条经验,那就是与那些趾高气扬的木材检验员讲理是没有用的,不仅没给自己带来好处,而且常常碰壁,口舌上的争斗是无用的。只有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懂得容忍谦让,才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法。
一天早晨,克洛里办公室的电话响了。一位客户在电话那头愤慨地说:“你们的木材根本不符合我们的要求。货还没有卸完,请你们马上派人来把木材运回去。”在木材卸下25%之后,购货商说:“我的检验员报告说55%不合规定。发生如此的事,我可不能接受。”
克洛里放下电话,去请示销售部经理。经理说,你拿上我们的质检报告先去核对一下,看是不是对方的检验不准确?克洛里激动地说:“不行的,那些家伙就像裁判员一样,一经认定,绝不肯更改。”销售部经理最后决定:“那就按你的意见去处理吧。”
克洛里只好硬着头皮立即起身去了对方的工厂。途中,他一直想如果不容忍对方,不主动承认错误,讲理也是无用的,只有谦让才能圆满地完成任务。
到了那家工厂,对方的购料主任和检验员早已准备出一副等着抬杠的架式。他跟他们一起到卸货的卡车上核查,发现他们的质量根本没有问题,原来是对方检查得太严格了,而且把检验规格弄错了。那些木材是白松,显而易见,那个检验员对白松的知识了解不够,经验太少,而白松又是泰勒公司拿得出手的木材。
但是,克洛里面带微笑,谦虚地说:“都是我们一时的疏忽,真对不起,不行我们先拉回去?”
对方看到克洛里谦虚的样子,态度和善了许多。
于是克洛里紧接着说:“来时我没有带车,我打电话叫一辆车来把这些木材拉回去,下次决不会再犯这种错误了。”
对方觉得克洛里不但很谦虚,还能容忍他们的严格要求,于是决定把所有的木料全部收下,并把这批货款一次性付清。
当货款到手后,克洛里非常庆幸,自己能圆满地完成任务,全靠运用了容忍谦让这个为人处事的原则。
第二天,对方厂家打来电话,非常坦诚地表示:“我们的检验人员缺乏对白松的检验经验,造成了误会,向贵公司及克洛里表示最真诚的道歉!”
从此,泰勒公司和这家购货商建立了良好的供需关系,有时出现些许差错,购货商也能够表示谅解。克洛里因业务突出,被公司提拔为市场部经理。
克洛里运用容忍谦让的为人处事原则,勇于主动承认错误,不仅为公司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同时也使自己由一个小小的推销员晋升为市场部经理。
和商决定去留
美国有一家公司的厂长,他的名字叫彼得。这个人在学校里的时候,调皮捣蛋得不得了,读到高二年级时,被学校开除了,家里也断了对他的生活支援。
这样一个行为乖张的年轻人,按说是不适合到工商界谋职的。以他当时的学历,除了做工之外,根本很难找到其他的工作。
他的第一个工作是在一家小厂当装配工人,干了不到3个月,跟工头吵架,被厂方开除了。
说起来,只是为了一件很小的事。有一天用晚餐,彼得是最后一个离开餐厅的,工头发现有几条餐巾掉在地上,要他回来把餐巾拾起来。
彼得回头望了望,爱理不理地说:“我不捡,要捡你自己捡吧。”工头的脸色一下子变得非常难看,不过,他还是把这口气忍了下来,笑笑说:“如果你太累了,我来捡也没有关系。”
工头把餐巾捡起来,然后追随彼得到休息室,很客气地对他说:“彼得,你认为你刚才的态度是否过分了一点?”
“我没有感觉到,”彼得态度傲慢地说,“这本来就不该是我做的事。”
“难道应该是我做的事吗?”
“你愿意这样做,我管不着。”
“如果我们都不做,”工头很耐心地说,“该谁来做呢?”
“谁把它们弄到地板上,就由谁来捡。”
“你知道是谁吗?”
“不知道。”
“如果大家都不知道,难道就把它们放在地上不捡了吗?”
“这是你的事,我管不着,”彼得换好衣服,不耐烦地说,“我要下班了,没有精神在这里跟你穷蘑菇。”
他走出休息室门口时,听到工头喝道:“慢点!”
彼得停住脚,慢慢地调转过身子,心里已有戒备,他认为工头要跟他动武:“还有什么指教?”
“你明天不必上班了,”工头说,“除非你带一份悔过书来。”
彼得瞪了工头一眼,掉头甩开大步走了。
当然他没有再回到这家工厂去,因为他自觉无过可悔。可是,几年之后,彼得谈起这件事来,却悔恨不已,因为在工作的磨炼中,他体会到这种“冲动”是非常幼稚的。
在第二家工厂,他遇到了一个工头叫尼可,脾气暴躁,动不动就骂人。但他也有一项长处,从来不主动辞退工人,骂过就算了,他常说:“去留的事由工人们自己决定,他们认为受得了,就干下去,受不了就走路。”
彼得进去的第一天就被他痛骂了一顿,这是尼可惯用的“下马威”。他的理由是:“如果一开始他就受不了,不如早走路,免得在这里耽误时间。”
彼得当时真想不干了,第一天就触了霉头,再干下去有什么意思。但老同事们劝他,忍下吧,这个人就是喜欢叫,实际上他待人倒是不错的。
彼得听了别人的劝,待了下去,一干干了15年,而且升到了厂长。
你可能有这样的经验:在宴会上,有些人特别能制造热闹的气氛,只要有他在,决不会有冷场,总是能使宾主尽欢。
你别小看这种能力,能使宴会没有冷场的尴尬,不使大家低着头吃“闷”饭,决不是短时间内能够修炼成的。因为在这种场合,话太多了不好,不说也不好,在多少之间,如何能拿捏得恰到好处,在最适当的时机,说些最得体的话,这的确是一门大学问。
彼得是个不善于言辞的人,可是在尼可的开导下,再加上自己平时肯细心去体会、观察,后来竟变得亲切可人,终于使他由一个普通工人升到了厂长。
在就任厂长的酒会上,他说了几句肺腑之言:“我相信,在这里能力比我强的人很多,学历比我好的人也不少,我之所以能侥幸获得晋升,是因为这些人都是我的好朋友,他们相信帮助我就如同帮助他们自己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