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和商制胜
3396400000007

第7章 市场有情(4)

绿色生产的5R原则:研究(Research),将环保纳入企业的决策要素中,重视研究企业的环境对策;消减(Reduce),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或消除有害废弃物的排放;再开发(Rediscover),变传统产品为环保产品;循环(Recycle),对废旧产品进行回收处理,循环利用;保护(Reserve),积极参与社区内的环境整洁活动,对员工和公众进行绿色宣传,树立绿色企业形象。

绿色产品的开发过程是企业履行环保义务的关键所在,也是绿色生产的支撑点。首先,企业在保证现有绿色产品生产规模的同时,还要积极进行新产品的绿色化,密切关注绿色新科技、绿色新工艺、绿色新材料、绿色新产品的发展动向,适时地引进和开发绿色新品。企业从绿色产品的设计、绿色资源的选择到绿色产品的生产、包装等各个环节都要充分体现绿色生产的理念,注重以节能、降耗、减污为目标,选用无公害的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采用无污染、少污染的新技术、新设备,实施生产过程污染控制,以使污染物的产量最小化。只有这样,企业才能使自已的绿色产品在市场上不断具有竞争力。例如,汽车业投巨资研制“绿色汽车”;通用汽车公司在新车七安装的催化转换器,能减少96%的一氧化碳和76%的氧化物的排放;德国BMw汽车公司推出全塑外壳轿车,报废时可100%回收处理;欧共体不少国家推广无铅汽油,监视汽车废气排放和新车安装催化滤清器;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及其德国的子公司欧宝公司推出了“氢动一号”燃料电池汽车;戴姆勒一克莱斯勒则推出了以奔驰A系列为基础的燃料电池车,即新能源5号;丰田汽车在上海车展上推出的FINE-S更是预示着这样一个事实——以氢能源为动力,不污染环境的“绿色汽车”已经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柯达公司的结构简单、86%的零件能重复使用的“绿色相机”,1991年已回收近100万架。松下电池工业公司生产低汞、无汞“绿色电池”,含汞量从百万分之二百五十降至百万分之一。欧美许多公司竞相制造非氟氯碳氢化合物制冷设备。

随着全球自由贸易程度不断提高,各种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以及贸易补贴受到国际自由贸易条约和协议的限定而逐渐淡化,“自愿出口限制”、数量限制、配额管理等措施也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而世界上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经济的起飞,在诸多领域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强劲的竞争对手。为了摆脱竞争,某些发达国家调整对外贸易政策,通过制定高于发展中国家的环境质量标准来推行新的贸易保护主义,即以环境标准作为准入条件,构筑起抵制他国产品进入的名副其实的“绿色贸易壁垒”。在这种情况下,全面认识绿色壁垒,充分运用各种手段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没,取得“绿色护照”,突破贸易壁垒,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急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加入国际贸易组织(WTO)以来,最大的压力不是来自国内企业间的竞争,而是来自国外的绿色壁垒。”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我国每年大约有74亿美元的出口产品因受到“绿色壁垒”的阻挡而出不去,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中国企业进军国际市场,必须有浓厚的环保观念,正视横亘在眼前的国际贸易“绿色壁垒”这道屏障,树立自己的绿色形象。

绿色消费

更多的人开始为下一代着想,开始为未来着想,对绿色消费的需求剧增。企业必须顺应消费者的绿色消费需求,开展绿色经营。

“绿色需求”是绿色消费诞生的基础。在推广企业产品的过程中应当重点宣传绿色消费理念,让消费者真正体会到绿色消费的必要性和利益所在。培育绿色消费需求,还要关注消费者的绿色精神需求。随着气候条件的恶化、水资源危机、矿产资源耗竭、土地退化、环境污染加重等,人们开始意识到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在精神上需要“绿色价值文化”的支撑。让消费者体会到,消费绿色产品将让“天更蓝,水更绿”。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呈现出较高的增长速度,但物质的空前丰富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例如大气污染、温室效应、酸雨蔓延、臭氧破坏、物种灭绝、水资源短缺、土壤污染、土地沙漠化和海洋污染等。环境危机的严重性迫使人们的环境意识觉醒和提高,人们开始认识到传统工业“高投入、高消耗、高产出、高污染”的生产模式是造成今天环境压力的主要原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进入了追求生活质量的阶段,其消费目标不再只是生存,而是健康、安全、舒适和协调发展。消费者自觉或不自觉地承担起了保护自身生存环境的责任,于是出现了以适度消费、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崇尚自然、返璞归真等为特征的新型绿色消费观。

据1990年的一份全球性的调查报告显示,40%的欧洲人喜欢购买绿色产品,其中,66%的英国消费者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购买绿色食品,80%的德国人和67%的荷兰人在购物时考虑环境问题,77%的美国消费者以环境保护者自居,愿意为无污染产品及能再循环使用的包装多付钱,而且这部分消费者的比例正在日益扩大。在我国,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SSIC)开展的一项有关绿色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的专题调查显示:有71.3%的人认为环保产业、开发绿色产品对改善环境状况有益处;有53.8%的人愿意使用绿色产品;还有37.9%的人表示购买过绿色产品,但在购买过绿色产品的消费者中,有15.2%的人认为中国的绿色产品品种还不够丰富,尚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可见,我国具有巨大的绿色消费市场。

1994年,农业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在上海举行的一次绿色食品展销会上推出180种绿色食品,8天展销销售总额超过400万元。广州市“花都”牌无公害蔬菜虽然在价格上比市价平均高出15%~20%,每天销售量仍达6万千克。2l世纪网在2001年做的“绿色消费”调查显示:在回答“您进行购物消费时考虑到的第一因素是什么”这个问题时,有54.8%的人选择了“绿色环保”。这些例子说明,我国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正在日益增强,尤其是在服装、饮食方面的消费,人们渴望回归自然。因此,面对消费者的“绿色意识”,企业必须转变观念,采用以产品对环境的影响为中心的绿色营销策略,适应消费者的需求。

绿色营销

绿色营销是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诉求。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减少已威胁到人类的生存。这促使人们重新审视过去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式,决定由粗放型经营转向集约型经营,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绿色营销正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文明价值目标在企业市场营销中的具体体现。

绿色营销就是指企业在充分满足消费者需求、争取适度利润和发展水平的同时,注重自然生态平衡,减少环境污染,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维护人类社会长远利益及其长久发展,将环境保护视为企业发展的条件和机会的一种新型营销规念和活动。

具体来说,绿色营销就是企业通过市场交换过程满足人们的绿色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和牛态的协调发展所进行的市场调查、产品开发、定价、分销和促销,以及售后服务等一系列的整体经营活动过程。绿色营销的宗旨是节约材料,保护地球的资源,防止生态污染和恶化;确保人们使用安全、卫生、方便的产品,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引导人们进行绿色消费,培养环境保护意识,优化生存空间。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绿色营销逐渐风靡全球,企业的营销策略也步入了集社会责任和企业利益于一体的新阶段。有人预测,绿色营销将成为2l世纪营销的主流。

日本精工爱普生集团自创立之初,便将绿色营销贯穿于企业经营之中,甚至将其视为生存之道。

“环境保护活动=创造利益”,这个看似简单的公式却是精工爱普生集团在60年企业经营活动中坚持不懈、重视环境保护的结晶。精工爱普生集团董事、地球环境室室长桥爪伸夫表示,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人类无法逃避,并且必须认真面对的重要问题之一。他们现在所从事的环境保护活动,已经超出精工爱普生一家公司的范畴,而是更具现实意义的一项社会性活动。他认为,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必须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不断地创造出利润。精工爱普生集团不使用一切禁止使用的物质,这不仅是一项环境保护活动,而且节能和节省空间,同时还是一项提高生产率的活动,比如说利用现有的工厂面积,生产出相当于时下两倍产量的打印机等,其本身也属于环境活动的一部分。通过对工厂和机器的节能及节省资源的活动,精工爱普生集团已经创造出了很多利润。这些经验充分说明,环境保护活动等同于创造利益。该集团宣布,其在中国的所有生产基地都已经达到零排放一级标准,即实现了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废弃物100%再资源化。这意味着爱普生向深入建立企业内部“资源利用一绿色生产一资源再生”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适应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又迈进了一步。

代表环境保护的绿色,无论是对于企业经营而言,还是对于企业的社会责任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色彩,“与自然为友,与区域共存”已成为精工爱普生集团最响亮的口号并付诸行动。

麦当劳也为绿色营销提供了绝好的样板。麦当劳以前将出售的可口可乐放在塑料袋中再装在纸箱里,而现在直接将运罐车上的饮料汁送入饭店的储藏罐中。这一改变每年可节约数以百万磅的包装。麦当劳店里用的餐巾、袋子、托盘都是再生纸制成的。麦当劳总部盛放饮料的托盘,甚至是大多数文具也是如此。对于像麦当劳这样规模的大企业来讲,极小的改变也会带来巨大的差异。例如,仅将吸管减轻20%就会为公司每年减少100万磅的废料。除了“绿化”自己的产品外,麦当劳还花掉l0亿美元购买原料重新装修店堂,这一举动也迫使其供应商提供并使用再生产品。

研制新产品需要不断创新。中国台湾一家工厂生产出一种环保碗,这种产品是以小麦糊原料经高温加压成型,不含任何化学物质及添加剂,不仅人可食用,而且在使用过后可以作为饲料或有机肥料。由于它质硬、耐热、卫生,盛装100℃的汤90分钟内也不会溶解,所以很受餐馆的欢迎,被称为“最佳环保餐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