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百年浙商
2958700000027

第27章 拓荒时代的英雄(5)

这次换股给了项松茂以充分的发展空间。经过一番精心筹划,他在南北通衢的福州路和河南路口开设新店址,推出不少新药品,这是他精心布置的一着棋。店里原先仅能配置一些中成药,他补充资金,增聘留学归来的技术人员,新添生产设备,推出了“人造自来血”这种新药。“人造自来血”色质鲜红,含有治疗贫血的配方,出品后得到中国政府和租界当局承认,一时大受欢迎。两三年中,该产品竟漂洋过海,先取得了美国旧金山国际博览会银奖,后又获得了日本东京大正博览会三等奖,真可谓旗开得胜,名声大噪。知名度带来了滚滚财源,五洲先后在天津、汉口等地都设立了分店。1920年,项松茂建起了五洲药厂,不久又盘下了原德商生产臭药水的亚林化学厂。他还“三顾茅庐”请来了留日专家李觐唐、留德博士叶汉丞、留美硕士徐佩璜,以及后来蜚声国际药学界的著名中国药物学家张辅忠等,共同研制新药,几年中推出了乙醚、硫酸低铁、纳夫他林、煤馏油醇、防疫臭药水、牛痘疫苗、痱子粉、花露水、良丹、十滴水等上百个新品种。五洲资本扩大到150万元,奠定了中国新药业的基础,把原来几乎是日本西药商后院的中国市场大部分夺了回来。

不久,项松茂又成功收购了德国人创办于上海的固本肥皂厂。从此,五洲药房更名为五洲固本皂药厂,分制药、制皂两大部分,成为上海滩上第一家使用蒸气动力、机械化生产肥皂和药物的现代工厂。五洲厂生产的肥皂质好价廉,供求旺盛,当时上海《申报》刊登了一则脍炙人口的广告:

五洲固本皂,人人都称道;

洗用来得省,又不伤衣料。

五洲固本皂问世之日,正是英商中国制皂公司的祥茂皂厂称霸中国市场之际。这是一家资本足、设备好、技术强、实力雄厚的老牌制皂企业。

起初,英商祥茂皂厂并没有把五洲固本皂药厂放在眼里。的确,和这家世界一流制皂厂一交手,五洲厂就铩羽而归,弄得亏损不小。由此引得祥茂皂厂摆出盛气凌人的姿态,放出风声说愿高价收购五洲固本皂药厂。

面对压力和诱惑,项松茂不为所动,但他却私下里琢磨着,

固本不敌祥茂的关键在哪里?于是,他派制皂部主任隐名埋姓混进祥茂皂厂当差,命他弄出个明白来。这位主任在英国工厂里一干9个月,把对方的技术奥秘摸了个透。回厂经反复试验,很快在各项技术指标上压倒对手。祥茂皂含脂肪酸40%,固本提高到55%。祥茂含水为48%,固本减少到34%。这样,固本皂就以去污垢力强等优势,在质量上一举压倒对方。

但祥茂皂原在上海、浙江、华南、华北、西北等地区有较强劲的销售网,面对固本皂咄咄逼人的挑战,它又新增寄售、放账、补价、赠奖等手段来对抗。正当两家紧锣密鼓,准备大战一场时,恰巧发生了英国捕头开枪打死中国市民的“五卅惨案”,导致了全中国人民的抵制外货大风潮。项松茂因势利导,全线出击,祥茂竟致一蹶不振,被迫停机停产。固本乘胜追击,相继推出了“高花香皂”、“玫瑰香皂”、“檀香皂”等新品种,彻底挫败了英商垄断中国皂业市场的企图。

“九一八”事变后,项松茂积极支持抗日救亡运动,担任上海抗日救国委员会委员,登报声明“不进日货”。他还参加发起了黑、吉、辽三省抗敌大捐款,同时对报界人士发表谈话,强烈谴责日本侵略者明火执仗的强盗行径。

不久,上海人民抗日义勇军组建成立,满腔热血的项松茂将自己企业内全体职工编组成义勇军第一营,自任营长,聘请军事教官严格训练,规定职工下班后军训一小时,积极备战。

“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中国军队前线伤亡很大。战斗打响的第二天,项松茂立即赶回厂内,亲自监督生产,日夜不停赶制药品,供应前线急需。

位于四川北路老靶子路的五洲第二支店,离战区仅一箭之遥,当时有11名店员留守。一天清晨,一队日本兵乘车经过店前,遭到隐蔽在弄堂里的中国抗日志士射击,有两名日军士兵被击中。次日,日军宪兵到店中搜查,搜出了五洲员工所穿的义勇军制服,于是捣毁店堂,抓走了里面的全部员工。

项松茂在总店听到消息后,明知日军残忍横暴,早已对他恨之入骨,但他仍不惜赴汤蹈火,慨然前往营救。项松茂一到日军宪兵队就被羁押,然后又被绑架到江湾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审讯。日军司令官亲自审讯,在审讯无果的情况下,恼羞成怒地下令将他杀害。先他被捕的11名五洲员工,也同时遇难。这一天,正是1932年1月31日。

项松茂被捕次日,上海《时报》以大字标题“项松茂失踪”予以报道。但真相直到数年后才揭开,黄炎培在一篇纪念项松茂的文章中透露:“先生一到分店立刻给敌方掳去。问他是谁,他很慷慨地答我便是项松茂……敌酋亲自鞠讯,怒声问敢藏军服么,敢抗我们么,谁抗我们就杀谁。项先生从容答:杀便杀,中国人不爱国爱什么?究竟是谁激起中国老百姓排斥日货呢?你们不怪自己倒怪我们!你自己清楚想一下……滔滔地大声斥责……先生亦到底不肯屈,凛然就义。十一个店员亦全被杀。”此文刊登于1947年1月25日《申报》。

后来,项松茂长子在清检父亲遗物时发现其手书对联一副,联曰:

平居宜寡欲养身,临大节则达生围命;

治家须量入为出,徇大义当芥视千金。

一友人曾送上挽联:“明哲保身,不抗日,不拒货,可以不死;不救人,不冒险,可以不死;对敌酋长跽乞怜,肯屈肯辱,可以不死。而项君竟以抗日,拒货,救人,冒险,不辱,不屈,死矣!”国民政府亦曾以“抗敌不屈,死事甚烈”予以褒扬。

1982年,项松茂罹难50周年之际,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德珩题写“制皂制药重科研,兴业兴华异众贾;抗敌救友尽忠诚,爱国殉身重千古”以示纪念。

“宁为玉碎”方液仙

在项松茂殉国8年之后,同样是在上海滩,又一位宁波老乡在此遇难,他就是中国日用化工之父、化学工业社创办人方液仙。一篇文章这样记述他的“离去”:

“日军侵占上海后,大汉奸陈公博派人前来游说,要他出任伪政府的实业部长,被严词拒绝。日伪见利诱不成,就屡加威胁,一时间恐吓信、警告信不断,方液仙不为所动,敌伪终于决定施以毒手。1940年7月25日上午,方液仙在去工厂途中,遭埋伏在住所附近的4名暴徒突然袭击,将他挟持到事先预备好的汽车里,向越界筑路方向逃去。事发后,方家起初以为遇到了强盗绑票。过了好几天,仍然音讯全无,下落不明。直到该暴徒因他案受审时,才知晓这是日伪精心策划的政治谋害案,方液仙已被日伪所杀害。遇害时年仅47岁……”

方液仙原籍浙江镇海,1893年生于上海一个商人家庭,年少时就读于教会学校中西书院,后拜师德国人窦伯烈学习化学。19岁时,方液仙在上海独资创办了中国化学工业社,资本1万元,开始少量生产牙膏、雪花膏等日用品。1920年,方液仙叔父入股投资,并改组为股份公司,公司发展得以提速,先后有“三星”牙膏、“三星”酱油精及调味粉等产品问世。1928年,方液仙又制造出了“三星”蚊香以及淀粉、酱色等。其中“三星”蚊香堪称中国化学工业社的拳头产品,围绕着“三星”的蚊香大战在上海可谓家喻户晓。

上世纪初,国内的蚊香市场以日本的“野猪”牌和“猴”牌最为畅销,几乎独霸了上海及东南沿海市场。面对日商的肆意掠夺,方液仙拍案而起,决计研制国产蚊香,与日货一决高下,挽回利权。

然而自制蚊香谈何容易?一无资料,二无技术,三无设备。由于日商严格保密,除蚊香原料为除虫菊外,一无所知。方液仙知难而上,以自己学得的化学知识,开始了蚊香成分及配料比例的研究。经过一段时间废寝忘食的钻研,蚊香成分比例终于验析出来了。随即,方液仙跨出了第二步,着手制作蚊香。先做了几段,用以试验效果,夜里点燃后,随着青烟散发,蚊子仓皇逃遁,但与日本的“野猪”牌和“猴”牌相比还逊色不少。

日本的这两款蚊香都是老牌产品,每盘燃点时间达到了5个小时。方液仙于是组织集中攻关,先后开发出了三种产品,燃点分别达到5、6、7个小时,一举解决了蚊香燃烧时间过短的问题。

方液仙还在销售渠道上下功夫。他利用宁波帮在上海的关系与网络,委托一批商号代理自己生产的“三星”蚊香批发业务,采取百货业传统的结算方法,每年阴历五月发货,到中秋节再结账,给经销商以宽裕的时间,这样大家都愿意代理。

“三星”蚊香的异军突起,使得日商既怕又恨,必将其扼杀而后快。他们倚仗资金雄厚、渠道广阔的优势,采取削价销售的惯用手法,意图一战挤垮“三星”。但方液仙早有所备,他巧妙利用“五卅”运动中各商号积极响应“抵制仇货,提倡国货”的势能,顺势打出“国人爱国,请用国货三星蚊香”的王牌,通过报纸、招贴等形式广为宣传,赢得了无以计数的顾客。在民众爱国热情支持下,“三星”不但未被挤垮,而且生意越做越兴隆,一时声名鹊起。

那时,中国尚无除虫菊种植,蚊香原料需从日本进口,方液仙也不例外。但自从“五卅”惨案发生后,方液仙激于民族义愤,决意停止收购日本除虫菊,改从美国进口,尽管价格要高出不少。可谁知,在美国运来的货箱中,竟发现了日文说明书。方液仙当即向美商提出质疑,对方答复说,美国也不种植除虫菊,他们供给中化社的原料,也是从日本进口的。方液仙的中国化学工业社遭到了美国佬的愚弄。当时世界上,除日本外只有欧洲和东非部分国家种植除虫菊,但花质却相差甚远,无法保证蚊香质量。难道要回头再向日本进货吗?方液仙思量再三,决定组织在国内种植。

1930年,方液仙在上海市郊购买了几块农田,聘请留日农学专家指导,试种除虫菊。三年过后,农田的除虫菊呈现一派丰收的景象,放眼望去,花白似雪,试种获得成功。方液仙随即在上海、温州、南通、临平等地扩大劝种,他与农户达成协议,由中国化学工业社提供种子,农民在自家田地里种植,成熟后由中化社悉数收购。这样,农民增加了收入,方液仙也实现了原料自给。

除了“三星”蚊香,方液仙的“三星”牙膏也大获成功。当时,国内牙膏产品90%以上出自于上海,“三星”牙膏既是上海最早的牙膏品牌,也是最知名的牙膏品牌之一。到方液仙去世前,中化社的牙膏约占上海市场的一半。方液仙因此也被誉为“牙膏大王”。

经历28年的艰难创业,方液仙将中国化学工业社从一家小作坊发展成了一个拥有8家制造厂和配套工厂的先进企业集团,成为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的翘楚。1933年,方液仙联合美亚织绸厂、华生电器厂等上海几家大厂联合开设了中国国货公司,方液仙任董事长兼总经理。1937年,又联合吴鼎昌等人创办中国国货联营公司。方液仙在国内各大城市先后设立国货公司,对抵制洋货、支持国货、扶持弱小的民族工业发挥了积极作用。

清操励俗宋汉章

大凡上海滩上的银行家,予人印象都是左右逢源、八面玲珑、上下通好、呼风唤雨、身段了得的,很难与“刚直不阿”这类词汇挂上钩来。却偏偏有一个“刚烈汉子”,特立独行,软硬不吃,反倒引来无数钦敬的眼光。这个“怪人”就是近代中国银行的大掌门人——宋汉章。

宋汉章(1872—1968),浙江余姚人,是中国银行在位时日最长的老总,1912年上海中国银行开业时就在其位,1935至1950年,宋汉章担任了中国银行总经理兼董事长,一生尽瘁于中国银行。全国解放后,仍被推为新生的中国银行董事。1968年在香港去世。

宋汉章一生在商言商,厌谈政治,忠于职守,不让权贵,在民国时期的大上海留下了诸多耐人寻味的故事。

宋汉章原先在大清银行当经理,大清银行结束设立中国银行后,宋就任中国银行上海分行经理,在金融界已是头角显露。时逢辛亥革命爆发,上海光复,沪军都督陈其美向在上海的各银行筹借军饷,其中也包括了中国银行。但宋汉章没有响应,让陈其美好生不悦,于是耿耿于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