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文坛风云录
2686800000027

第27章 1982年(3)

克家说,无论写什么,不动感情光记事不行,特别是写诗,光有材料不行。当然首先在生活中,没生活就没有文艺。接着就是掌握和运用生活了,还有一点,你对生活的感受,爱什么,恨什么,光凭平平淡淡的材料是不行的。克家说,有一个女的,长得很漂亮,跳河死了,一个县长看她,“鸟窥眉上翠,鱼戏口旁珠”。有人大哭不止。可见对一件事有各种不同的感受。像巴金,回忆生活有很深的感情。回忆朋友,几十年不见,虽非云山相隔,世事两茫茫,自有感情在里头。他说,一切艺术,不完全凭事实,感情的掌握很重要。还有对生活的掌握,带着感情的回忆,会比当时发生的还生动。克家说:我写干校的诗,虽有人骂,但里边确有我的真实感情。离了干校,夜不能寐,火燃烧一样,照亮我的记忆,比当时的印象还深。接着,克家谈到艺术技巧,说农民一辈子生活了八十年,为什么无诗?没有表现能力。表现力很复杂,有文化传统、修养,学习得越深,表现得越好。但记住:技巧不能成为艺术,技巧是巧劲,艺术不等于技巧。克家说:生活越深,概括力越强;生活越深,表现力越强。打个比喻,在院子里见过十棵树,写树,到森林里看到一百、一千、一万棵树,不一样了。

这时,保姆送进来一包信。克家说,每天一大包信。克家拿出那本《诗与生活》,把书打开,给我们念内容介绍,还念到“艺术离不开技巧,但技巧不能成为艺术”。这是他坚持的一个观点。他说:我有八份报纸,订七份,送一份。信有千封万封,我回复不得。他说:我今年七十七岁了,心脏间有肝肿,心律不齐,人交往多。去年一律不回信,有一个鞍山青年没考上大学,要自杀,我不得不回信给他鼓励鼓励,

克家的客厅里,悬挂着俞平伯、叶圣陶、茅盾、老舍、何其芳、郑振铎、郭沫若、于立群、闻一多、冰心、唐弢、沈从文、冯至、曹靖华等人的字画,克家说,还有四五十轴没挂出来呢!老舍写的是:“学知不足,文如其人”。

克家说他身体不好,工作量太大,每天工作在十小时以上。

克家说到与刘镇关系很好,曾在《工人日报》上发表过评他诗的文章。说到与姚雪垠、单复的关系。说在上海办刊物,登单复的作品,那刊物全登大家的作品。他说文坛上想象不到的各种谣言,太多了,太复杂了,复杂到招架不住。评论拉圈子,互相捧场,不公正。有的打击别人,抬高自己,不择手段。他说程光锐、刘征是正派的好人。有的看风头,看哪边人多势力大。他说到家门上自己写的对联:“凌霄羽毛原无力,掷地金石自有声。”他加了两句在前面:“万类人间重与轻,难评高下做权衡。”他说这几句有象征意义,报纸不敢登。这句子属于真实,山东人说话直,得罪人。他说新诗每年都评奖不一定好,评出来的,登照片,有人骄傲。华君武的漫画《小猫屁股摸不得》。克家说:我也不是保守,两个“凡是”我是极端反对的。有人把毛主席骂得狗血喷头,我不赞成,我和毛主席有个人感情,恭敬他,我不会骂,工农兵不会骂。克家说,去年10月在中宣部召开的会上,《人民文学》副主编刘剑青发言,讲得很好,讲去农村的感受。我累了,没听完,后来请他到家里来讲,又看了他的讲稿。现在有些电影农民批评,说电影有三气:憋气、洋气、泄气。现在的电影人们不爱看,虚伪的爱情,廉价的惊险,异国的情调,装腔作势的表演……应强调民族形式和现实主义传统。

在这三个月里,克家给人写了十篇序。其中包括盲人周嘉堤、李学鳌等人的。

我们起身要告辞,克家叫我们再待一分钟!他说一天有多少拨客人来,与你们这是长谈,再来人只能短谈了,第三个来,就说不出话来了。

克家执意要送我们出门,我们再三推辞也不行。他把我们送出大门,一再挥手,然后扶门而入。

到红星胡同,晓凡在胡同口等我,我去李景峰家,看望了他和小刘。

我和晓凡一起参观了中央美术学院刘宇一画展,他的画中有许多文化名人像,如周扬、夏衍、丁玲、艾青……都是油画,每幅都有诗的构思。如画艾青,就有礁石和海浪,引人联想他的坎坷经历和他的坚韧性格。

在东风市场小吃部我们吃了午餐,然后分手。我到中国美术馆参观了韩默藏画展。韩默是一个石油家,富翁,喜欢收藏各国的优秀画作,如法国古斯塔夫·摩罗的《大卫王》,荷兰伦勃朗的《朱诺》,美国吉尔勃·史国华特的《华盛顿像》,美国安德鲁·怀茨的《白日的梦》,这后一幅是色胶画,画在木板上,画面上有两扇启开的窗子,可见裸女,隔着白色的透明纱缦。

拜访袁鹰,他的父母和弟弟田震和妹妹都在。他正伏案写信,他说过了“五一”就去杭州疗养,去一个月。我们谈了许多事,严阵来访,我便告辞。

又去看望姜德明,他谈到巴金老现在正在杭州休养,每年都去杭州十天。换换脑筋,休息休息。在那里,每天都写很多东西,不知疲倦。他给我讲了孙犁给田流写序的事,让我告诉《昆仑》杂志,换下给马金的。给田流的那篇将在《人民日报》上发。孙犁给姜德明写了信。

去看望董辰生,他说将给我画一幅令我满意的画留作纪念。

晚饭后去北太平庄,与张文苑副社长、中才、抒雁、步涛聚谈。

回京西宾馆,又与晓凡、朱春雨谈到吃夜宵。

1982年4月26日

上午,张少庭副部长召集各大军区、各军兵种的同志研究地方作家到部队采访、生活、写作的接待问题。我和一些同志的建议被采纳。

下午到洗印厂观看了苏联影片《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由人现场用汉语翻译。晚上接看《攻克柏林》。

1982年4月27日

三四组合并开会,吴强宣读了有关地方作家到部队采访、生活和写作的文件。会毕,一些诗人:梁上泉、王石祥、杨星火、纪鹏、程步涛和我,在一起畅谈一番。石祥说写诗有什么意思啊?他要转到小说上。梁上泉说他对诗是“死不改悔”啊!我认为自己诗还没写好,还能写得比现在好些,不想中断。

中午,到张志民的房间里拜望了他。

下午1点半,严格凭会议证入场。胡乔木同志和周扬同志到会并讲了话。乔木同志的演讲,平易近人,博学强记,令人震惊!他说无论军队的生活有什么样的特点,它也是不可能同人民的生活割断的。所以为了写好军事题材的作品,不能不要求作家有广阔的视野。有了这种广阔的视野,才能使读者真正懂得战争的意义,战争对于人民,对于国家、民族、社会的意义,懂得我们的军队在人民中占据的重要的地位。他说,有些作家感受外界事物的能力比较强,但无论怎样强,都不能说所谓走马观花的方法能够写出了不得的作品,这是不可能的!坐在我身边的缪俊杰说,乔木同志给《人民日报》寄诗稿来,直接附信,不走特殊渠道,不要特殊处理,不让放在显著位置,要求名字和诗的字号要与一般作者相同。几次改稿几次来信,从不靠秘书,都是自己亲自写信来。

大会散时,留下诗人们合影,参加合影的有魏巍、张志民、李瑛、梁上泉、柯原、杨星火、晓凡、王群生、雷铎、孟伟哉、张澄寰、纪鹏、王石祥和我,张澄寰把总政华楠副主任和刘白羽部长、胡可副部长,还有来向华楠副主任请示工作的《解放军报》副总编姚远方留下一起合影。李瑛几次说有事情,不照了,要走,我请他留下来了。晚饭后,李瑛把我叫到他身旁,同桌的有刘白羽、华楠等领导同志。李瑛对诗人们合影请领导参加,又摆椅子排座次,不很高兴。

杨星火今天给我讲了她家小三的情况,小三母亲双目失明,不知丈夫是谁。怀了孩子并把孩子拉扯到三岁就去世了。小三吃糌粑拌渠水,上山摘野果,吃了一肚子蛔虫,脸也肿了。巴桑书记怕他死了,给杨星火收养。小三在母亲去世前问母亲:“你死了我怎么办?”母亲说:“我死了你就跟共产党、解放军!”不少贫苦的翻身农奴把孩子送到内地去学习。巴桑骑马去看,孩子抱着巴桑的腿哭。巴桑问他:“你妈妈死了,你怎么办?”小三说:“我找解放军!”巴桑认得杨星火这个部队女干部,就在八一军民联欢会上交给了她。她给爱人拍了个电报:“准备带一个藏族儿子回来,同意否,速回电!”没接到回电,就带回家了。她小儿子说:“妈妈采访了一个弟弟回来!”小三很聪明,与家人感情很好,他叫雪兵。杨星火是建国前一天参军的,可以办离休。

中午,纪鹏和程步涛到我房间,看了我的长诗《雕像》。

晚上在宾馆礼堂观看了电影《少林寺》、《摩非的战争》,与李斌奎、祖慰左右邻座。

夜里赶抄苏策借给我的一份昆明军区政治部的打印材料《韦建勇烈士情况介绍》。我觉得这位牺牲了的爱好文学创作的勇士,可以与抗战时的诗人武工队长陈辉相比。

1982年4月28日

一早去中央广播电台文艺部送稿。

上午分组讨论乔木和周扬的讲话。

下午华楠副主任作报告。

晚上去看电影《蝴蝶》和《直捣东京》,邻座曲波。他认为后一个电影太差了。在回来的路上,张澄寰对我说,要把我调到总部来工作。我很感激他的好意,但坚决地表示不来。他问我为什么,我说主要是家庭生活已经安定了,刚安顿好,不想折腾。我将慢慢转入专业创作。另外我对总部工作不适应。他再三表示希望我来,做文艺评论方面的工作。

1982年4月29日

上午观看海明威作品改编的黑白影片《战地钟声》,据说解放前曾放映过,海明威小说的标题为《丧钟为谁而鸣》。

到《新观察》杂志社,见到石湾。六年前我在人民日报文艺部帮忙时,曾与他有联系,曾约他写过诗。

在宾馆,打电话向浩然、刘梦岚和宋世琦告别。给谢冕写信告别。

林雨、翟俊杰、雷铎等人送我们到宾馆楼前上了小车。我与杨大群、李云德、李占恒同行。谢真子回沙滩作协机关,也搭乘我们的车。

在火车上遇到了到八一厂办事的李英杰。

1982年6月11日

昨晚登车来京。松涛和晓桦到车站接我。住总政西直门招待所3号楼405号房间。

去赵堂子胡同看望克家。保姆认出我,说克家刚好一点,这是恢复健康的第二天,嘱我少说几句。我进到客厅里,克家很高兴,双手攥住我的两只手,很有劲,很有精神,不像大病一场的样子。他穿着白衬衫,让我坐下,我说只看一眼,请他休息。他不答应。我看见他的餐桌上有两只小碗,一只里有三片炸馒头片,一只里有一点点小菜,即几块豆腐泡和几片青菜叶,他还没吃东西。他说到他的《诗与生活》,香港《大公报》发了文章,说是“农民诗人臧克家的自述”,介绍了这本书,评价很高,他找出这篇文章给我念。他谈到在一个座谈会上,他写了发言稿,他虽不是党员,但他说党员作家首先应是党员,要想到党的事业和十亿人民的事业。他说他看不惯一些党员作家的行为。

克家告诉我,他昨天刚刚好,刚起了床,严辰、邹荻帆来看望过。他指着台历上记着的两件事,给我写了信,并题了字。他说晚上看电视上的球赛,看到10点半,太兴奋,今天又有些不好,疲劳了,脉搏有时不正常,停跳。我按他的脉,不停了,苍劲有力。他说,前些天,他爱人、儿子、儿媳、女儿,都请假守着他,耽误了工作。正说着,电话铃响了,他去接,是女儿打来的,不放心他。克家满脸痛苦的笑容,右手不住地从上往下抹着胸部,可能这样好受些。

说到艾青,克家说编《中国新诗选》时,他选了艾青七首,选自己四首。

老舍夫人请他为老舍诗选写序,河北出,现就放在他的床上,他家墙壁上有老舍题写的“健康为要”四个字。床头还有一堆信件,其中有些是约稿信。我拿出我珍藏的1947年版的《生命的零度》和《中国新诗选》,请他题签,他用钢笔写了,并盖了印。他说这印是中国第一金石家钱君匋所制。

我嘱他多多保重,千万不要过劳。他步出客厅,在院子里高扬手为我送别。

赶到月坛看浩然,他不在,他姐姐——一个农村妇女和红野、秋川、大海在。下午我赶到通县浩然的家。他显出异常高兴,唠起近况。《北京日报》是今年纪念“5·23”唯一一家约他写文章的报纸。他写了《永远追随的旗帜》,一千多字,种种原因没发出来。他去报社,田藏申出面说他的题太大了,发表有难处,请他给一篇作品发一下。《长城》将发他的《能人楚世杰》,《当代》将发他的《老人和树》,宝文堂出版他的《姑娘大了要出嫁》。谈到他主编的十人谈创作,出版社要拿掉晓凡和刘厚明。说到我下步的工作,他说千方百计到创作组,不能再犹豫了。

我与浩然到通县街上买菜,换啤酒,春水回来做菜,瑞林也回来了。

晚饭后和浩然到县委办公室,与人说麦收的事。

回到家里,浩然给我拿出一顶凉席,还沾湿毛巾一点点擦,给我铺床,给我拿出一叠子信,其中有魏巍和秦兆阳的。魏巍信中说:“现在来往于西山与解放饭店之间,去看你很方便,你回来时,可打个电话,我即去看你。”秦兆阳信中说:“大约起码有两年不见面了。有时从各地出版的刊物上看到你的作品目录,可惜事情太多,未能找来拜读。不过总算知道你一直在努力写作,这对我是个鞭策。最近从张志民同志处知道你常去通县等地生活,你北京地区熟,如鱼得水,令我羡慕。我有一年多极少管文学出版社和《当代》的事,但我还是要再一次恳切向你致意,希望你的作品在《当代》发表。只要你心里有这个事,迟早都可以。这是《当代》全体同志的希望。编辑部几乎每次谈到组稿的事都提到你。”

1982年6月12日

晨起,我悄悄起床,正欲留字条儿回北京,浩然起来了,给我冲奶粉,开启罐头。外面下起了大雨,雷声大作。浩然翻出了他的黄上衣让我套上,还给我一把雨伞。

回到招待所才知大事不妙,总政关于接待地方作家的会提前开了,找我几次没找到。我赶紧到总政文化部,伊增埙同志传达了开会的内容。要到部队访问的地方作家的报表,中国作协关木琴同志负责这个事,正在整理,待送到总政后,再造个计划,分成几路,时间相对集中。胡可副部长强调接待地方作家要热情细心周到,尽量满足其要求。他还谈到他自己到朝鲜战场的经历,他说他到朝鲜,大批作家之后去的,杨得志司令员单独在地图前讲了一个上午战争的态势。要把地方作家到部队来看成是对工作的促进,而不是添麻烦。

1982年6月23日

为接待地方作家到部队采访,6月18日总政而不是总政文化部下发了通知:“为了增进地方文艺界对我军的了解,增强军政、军民团结,加强军事宣传,繁荣军事题材文艺创作,总政决定:每年邀请一批军外作家、艺术家到部队参观、采访和体验生活……今年下半年,拟去你部的军外作家有张志民等八位同志……”军区政治部华山副主任、成泽民副主任、崔星权副主任和另两位副主任于昨天都作了批示。今天,刘振华副政委批示:同意接待方案,要热情接待,不要使人家有为难之事。

1982年6月25日

张志民、傅亚文夫妇从北京来沈,他们应总政邀请访问部队来我们军区。我与军区文化部李英华副部长到车站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