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回宿舍,心也在慌跳着,好似仍在往水里下陷。浩然陪我在房间说话,他说,如果出了事,就有预兆了,你三天来一直要往深水去,奔那个目标!前天就说,昨天也说,今天又说去深水。而且上午改好了一组诗,又一定要在游泳前合照一张相……
大难不死!晚上招待所所长陈剑刚加了菜,又拿出了散装酒,浩然拿出了他从北京带来的一瓶顺义县的酒和大半瓶凤城老窖,为我压惊庆幸。笔会的作家大哥们,一一与我碰杯,浩然和林斤澜和我碰了两次,连彭荆风、单超、祝兴义也来碰,我一连喝了十二盅酒,我想反正没淹死,不会喝死的!我向吴文泮敬了三杯感激救命之恩的酒。
酒后,浩然、金河、祝乃杰、修玉祥和恩人吴文泮陪我又一次去那个差点要了我的命的海边,我心有余悸,他们说,一定要顶回去!把这个事顶回去。金河陪我在海水里练踩水。
回到宿舍前,坐在台阶上又说到后怕,浩然嘱我不要告诉家人。老祝说,一旦出了事,浩然、金河和他三人无法回去见惠娟了!
许维刚是招待所的战士,我专门找到他向他道谢,还有王志超,我在他们那里唠到夜11点才回。
回来一宿未睡,直到天亮,中间几次开灯看书,想来想去都无法入睡。
1981年7月26日
星期天。早饭前,吴文泮又与我谈起昨天的危险情景。王栋和浩然走来。王栋说:“横事(祸事)不能老是降临到善良人的头上。”这句话似千斤的重砣,使人的心一下落了底。浩然换了布鞋,怕塑料鞋磨脚。我与他在去县城的路上,浩然还说:“王老弟这句话说得再好不过了。是一件事的总结。我听了心里更踏实了。”我们走了不远的路,就搭上了去县城的大解放车。
在新华书店买书。这县城竟有《浩然儿童故事选》、《山水情》、《花朵集》。售书员听说浩然来,拿出《山水情》,翻到最后几页,问罗小山这段话怎么回事,浩然笑而不答,他说:“我也不清楚,你们看,自己想去。”他买了五本《浩然儿童故事选》,两本《山水情》和两本《林斤澜短篇小说选》。
我和浩然一起到县招待所的二楼,看望了方冰同志,方冰要乘船去海洋岛。
走到街口,幸运地又碰到了来时搭乘的大解放车,等于我们的“专车”了!我们站在车厢板上,驾驶员让浩然进驾驶楼,他不去。
回到宿舍,浩然看我的《小岛散诗》。
浩然说,他在酝酿一个短篇,《残迹》在这儿搞不完,环境不静,心情不佳,搞出来反而不好,留待以后搞。短篇是想写一个小姑娘给妈妈找“伴儿”的故事,托“我”到岛上找……他说,以前我最会配合政治了,但今天不再配合了。抨击又不敢,也不必要,也没有那个笔力;歌颂又看不准。海边拾贝拾了那么多年,这回在马路上捡废铜烂铁,可是哪有那么多的废铜烂铁呢?说什么身体条件、环境条件不好,都是遁词,主要是没有想通。
浩然看我的诗稿看得很仔细,而且提的意见很具体。他说我的短诗问题是浅尝辄止,没有深入的联想。《雾中巡逻》里,“一行移动的绿树”,就好,印象深。他建议把两个“珠”字改一个,韵脚同一个字,且离得太近。他说《夜海笛声》,听到笛声有什么联想?这个哨兵是从哪儿来的?从草原或别的什么地方……越具体反而能引起更大的共鸣。他说《杏儿熟了》结尾很俏皮,但也觉得不够丰富,比如这个山过去是没有杏的。“别丢了杏核儿”,不要只是怕卡了孩子的嗓子,还有别的……这里有小叙事诗的成分,两句就把它勾勒出来了。将来,满山都是杏儿的时候,就会怎么样了,孩子长大了,山也富了……《赶鸡》,他建议把“叨”字改成“叼”;《小蟹》中,“尚未开始”,“文”了,改成“还没开始”为好;《水》还可以写得更深远些,像一幅水彩画,看了,好像才开个头,好像还有话没说呢。“浅得露了底”,就没法挑了,还给群众留什么?这东西需要别致一点,别一般了。下雨,叶儿就不卷了。战士爱菜,但更爱老百姓的水。盼不行,不要写下疾雨,还写旱,留给群众吃,我们翻山;《海滨小憩》,捕捞海参,表面现象,生活画面,诗意不浓,缺乏诗味。这组诗诗意最浓的是《雾中巡逻》、《小蟹》,也有幽默、诙谐的情趣;《夜海笛声》、《雾中巡逻》、《杏儿熟了》会改好的。《海上日出》没有你个人看日出时的独特感受。
浩然说,平时用笔记录下来这些东西是可以的,必要的,但一定要提炼出属于你的东西。他听我读了一些哲理小诗,觉得好些。对《关于海与岩石之思》,他说,岩石不这样怎么办呢?你不用感叹,不要侥幸,在这儿都“在劫难逃”,没办法。这就是出新。不要歌颂海的耐心、伟力,也不要责备岩石,这样就与人不同了。浩然说,哲理诗,除追求表达包含的深邃思想之外,要注意语言的含蓄和美。古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就不牵强和外露。哲理诗既要明快,又要含蓄,要有味,不要怕别人不明白,赤裸裸地端出来。
我谈了我想除写诗之外,搞点诗评的想法,特别是搞本地区和部队诗人的诗评。浩然很赞同,他让我要有计划,有两种:一是知识性,指导性的,给初学写诗的人看;二是对诗人和诗作的评论。浩然说,你很可能写得很好,连人带诗,连评别人带出自己的心得,结识了他的人,读得了他的诗,给人们留下点史料性的东西。他说,可以写两批人:一是老诗人,在文学史上有一定地位的;二是新成长起来的诗人。东北的老诗人,如方冰、公木或者加上沙鸥。方冰有《二小放牛郎》,公木有军歌,这都奠定了他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方冰这老头多好,连小战士柳沄的诗都看。他说,别人的诗集出版后,有计划地写《诗人与诗》,二流的诗人也可评,研究,分析,学习他们的诗。有的人的诗可能以后站不住,站住站不住无所谓,主要是借题发挥写自己对诗的认识和感受。这种文章积少成多,就成阵势了。浩然说,我家里有《清诗话》、《诗人玉屑》等谈诗的书,古文,不好懂,可以慢慢读,弄上几年,这一段干什么,下一段干什么,有个规划。大诗人的评论,你一年写上两个人,给老诗人积累点东西,如方冰,他被冷落,不公平,你可把写作意图告诉他。沈阳、辽宁诗坛就够你写一年了,用最准确的语言把诗人勾勒出来,用散文、散文诗的语言,要有诗情,当然最好也有画意。一下子撒出去,会产生影响的。
接着,浩然谈他写“寸草”的设想,主人公名字用假的。我仍建议他用“梁金广”,他说不好,想用赵宝蓟,赵是唐山赵各庄,他的出生地,宝是宝坻,他的祖籍,蓟是蓟县,他生长的地方。合起来一个人名,真真假假,迷迷离离,包括写到江青等人,自传体小说,搞上下两卷,六十万字就可以了。浩然说他的几个孩子,秋川最有心,经常问他又写了什么,又发表了什么,偷偷登记。这对爸爸无疑是个压力。这么大热天,在北京放假,不出来,在家整理书目。
浩然又谈起王栋早晨那句话,横事怎么能随便找到善良人的头上?不可能的!他说:王老弟一句随便的话,把我的一切后悔、一切不安、一切余悸都扫除了,没了,说得多好啊!
浩然让我回沈阳时,把《书迷》给《鸭绿江》,把《两个小蝌蚪》给《芒种》。
午饭后,下了点小雨,王栋、金河,特别是浩然坚持去游泳,我不大想去,他说,那干什么呀?去!吴文泮、祝乃杰也去了。程树臻后去的。今天大落潮,还没涨上来,大船搁了浅。绿色的海菜一片一片地裸露出来了。我们先脱了衣服,穿鞋走到石子滩,慢慢往水里走,走了好远好远还没有没胸口。金河捧着我的头,教我仰泳。
浩然来我房间,我请他帮忙,带头写作家寄语,这是我们军区办的小开本刊物《前进文艺》的一个设想。他应允了,非常认真。我让他午饭前写完,他说得好好考虑考虑。
晚饭后,我找来柳沄,约浩然一起散步,边走在宁静的小岛公路上边谈,共走了一个小时。浩然谈到立志须高,不能满足于发表作品,不能满足于与别人齐肩,要有远大抱负和追求。一般发表几篇小说,出几本书,评几个奖,并不是难事。但要在文学事业上有所建树,在文学史上能留下东西就不那么容易了。谈到诗,其中谈到朦胧诗,他主张不去管它,不要捧它,也不要压它,让它自然生长。浩然说他自己喜欢在一个幽静的角落里写东西。
路上遇到海洋守备团李政委,走过后,柳沄说,李政委这么年轻,却有心脏病,精神压力很大。浩然说,太不必了,杨沫患心脏病,休假在家,写出了《青春之歌》,又过了这么多年,也没事儿,又写出了《东方欲晓》,纯脑力劳动,也没怎么样。浩然说,我不怕病,不怕死,就怕又活着,又不能干事情。这两个月就是这样。
浩然应我约,给我们《前进文艺》写了一篇六百字的寄语。
晚上,与浩然到王栋、长弓、金河处,祝乃杰和韩义成追到。拿出酒和黄瓜,小聚一下便告辞了。王栋和长弓急着写东西,金河耳朵里插了个塞儿,听广播呢!
在外面,浩然说,这么多天在一起,我们从来没有接触这么多,谈这么多,比在北京和沈阳谈得都多。
遇张笑天,他动员我向小说转。
1981年7月27日
从昨夜开始下雨,到今早也没停。
冒雨送柳沄离岛,浩然签赠他一本《浩然儿童故事选》,他如获至宝。
我约几位作家写“作家写寄语”,在浩然帮助下,都交了卷。邓友梅、彭荆风一早就交了,到晚上,林斤澜交来,写得短且美。浩然说,这个寄语百花齐放。
中午,浩然拿来他的一个短篇《六月的田野》给我看,共二十六页。我午睡前看完了,觉得有点平,激动人心处少。午睡后,浩然来我房间,从两点半谈到吃晚饭——6点钟,无所不谈,真正地尽兴。他细致地谈到杨啸、张长弓、王栋、李学鳌等人,也谈到林斤澜、邓友梅等人,许多往事,许多印象,永是难忘。
浩然谈到他的文学回忆录,叫“寸草”还是叫“沃土”好,还是拿不准。他想把《残迹》搞完,一般的小东西就不搞了,全力写回忆录,集中时间,三至五年,到长城脚下的肖永顺的一个地方,让肖做饭,他写,每年回来几次,即使去王栋那里,也让他找个地方静下心写这个。我说需要决断,并要有保证措施。这是一生创作生涯的一个战略性的大动作。这个东西交出去了,许多愿望也就还了,而且一定能引起大的反响。浩然说,他准备再读高尔基的《我的童年》、《我的大学》、《在人间》三部曲,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约翰·克利斯朵夫》等一些自传体和与自传体有关的著作,并且到赵各庄、宝坻等生活过的地方去一下,为写回忆录做好准备,不是从明年3月25日开始,早点开始,3月25日写第一页稿纸。如果时间、精力集中,情绪好,不要太长时间,一年多到两年就可以拉出来。用第一人称写,“我”看到、听到、经历过的,比写其他作品要有味,因为是在写他自己。关于主人公的名字,我再次建议他仍用梁金广,不要化名,弄得不真不假,猜疑,不信任不好。他欣然接受,写到后来就出“浩然”了,并把文学回忆录要写的一些人巴人、萧也牧、叶圣陶、冰心、柳青、郭小川等都穿起来。当代文学史上鲜见这样的自传体长篇小说,老作家精力不行了,青年作家的经历还不够。他说,我有五百万字的文学基础,肯定可以写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