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豪门兴衰
2418700000008

第8章 抢占上海南京路

先施、永安不仅在香港你追我赶,明争暗斗,还将战火引致千里之外的上海南京路。

1917年10月,先施在香港德辅道6层大楼竣工的时候,上海先施百货建成开业。郭氏兄弟也不甘寂寞,紧随其后,将永安百货开到上海南京路,与之咫尺之遥。这对冤家在十里洋场再次碰头。

上海最繁华的地段第一当属外滩,第二就是南京路。1910年代,这条黄浦江畔东西向的乡间小道早已发展为车水马龙的商业街,当日有一句民谣“北京的篷尘伦敦的雾,南京路上红木铺马路”专道南京路之金贵昌盛。这条街上银行、洋行、店铺、公司林立,几无立锥之地。

经过反复考察、勘测,马应彪选中南京路中段北侧紧邻日升楼的一块地皮,即今天上海南京路步行街与浙江中路、湖北路交汇的五岔路口一带。令人百思不解的是,当时,这里几乎是整个南京路最糟糕的路段,仅零星散布着一些茶楼、食铺和小商店,生意清冷寡淡。

自古商家开店都讲究热闹繁华,先施却反其道而行。问题是,把百货商店开在这样的地段能行吗?

马应彪似乎具有一种发现“价值洼地”的独到眼光,不与时俗同流合污,每每反其道而行,往往收获奇效,当初选址香港德辅道便是活生生的例子,这一次也是基于同样的理由——此地位处五岔路口,向北有电车直通上海火车站,大量行人旅客从此经过,消费需求巨大,南面则是上海富人区,存在大量潜在优质客户,因此大有发展为繁荣商业中心的资质。

当时,这块土地属于英国雷士德洋行的产业,马应彪以年租金3万两白银的价格,一次性租下648-700号20多间联排门面共计20余亩土地30年的使用权,投资兴建先施百货大楼[ 参见2007年第6期《上海企业家》杂志p31,《旧中国最早的百货公司》一文,作者周庆才。]。

此前马应彪已经于1912年在广州建成一座5层高的百货大楼,耗资40万港币。这一次进军上海,他专门拨款60万港币。后来为与永安竞争,大楼越建越高,所需资金也越来越多。不断在香港招股集资,最后建成竟然耗去200万港币之巨,整整是广州先施5倍。

郭氏兄弟也盯上了这个地段。

1915年7月,郭泉与四弟郭葵拍马赶到上海,行至南京路日升楼地段,同样认为这里最具开发潜力,但他们弄不清路南、路北那一侧人流多,郭泉想出一个办法,命两人一早开始分守南北两侧,过一个路人便取一粒豌豆放入口袋中,到晚上再统计数目,一连数日,最后统计发现路南人流大,于是选定南京路南侧开店。对面就是热火朝天的先施工地。

郭泉选定的这块地皮当时属于犹太籍地产商哈同(Silas Aaron Hardoon)的资产。哈同人称“地皮大王”,精明强干,看到郭氏兄弟对这块地皮情有独钟,哈同便有恃无恐,提出了异常苛刻的条件,比如两年内以十五万两白银建造房屋、并需在哈同指定的外国建筑师监督管理下建造、建成后向哈同认可的保险公司缴纳水火保险,租约期满后土地与其上房屋建筑一并收回等等[ 转引自《安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9年第一期(P42-P61)摘录的王有枚、缪林生所著《上海永安公司史料》一书。]。

按照哈同的报价,这片地皮每年的租金高达5万两白银,比先施高出近一倍。但永安公司显然也看中了这里的发展潜力,不希望先施百货一家独占。为了占据地利之便,郭泉大笔一挥,签订了30年的租约,从1916年4月1日算起,到1946年4月1日终止[ 转引自《安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9年第一期(P42-P61)摘录的王有枚、缪林生所著《上海永安公司史料》一书。据该书介绍,1946年3月租期满后,永安支付给哈同120.5万美元,出资买下这块土地和其上建筑。而据《上海经济史话》第一辑(1963年11月上海人民出版社)P42,赵懿翔所撰《哈同与哈同花园》一文记录,哈同于1900年买进这块地皮时,仅花了1.8万英镑。]。

先施从1914年开始在南京路修建百货大楼,1915年听闻永安跟了过来,连忙派人打探消息,探知永安准备建造一栋6层的商业大厦,于是临时改变规划,从5层增建到7层。得知此事,郭氏兄弟遂决定加盖一层塔楼,比先施高出丈许,取名“绮云阁”。先施方面收到情报,又在楼顶紧急增建一层塔楼,命名“摩星楼”。由于无法继续加盖,这场高楼竞赛便以先施获胜告终。

1917年10月20日,先施百货大楼竣工,一举成为南京路上第一高楼,时称“中华百货第一楼”。

先施之前,上海已有四家英国人开办的百货公司——惠罗、福利、泰兴、汇司,不过它们都是面向洋人和富有华人,商品价格奇高,普通市民根本不敢问津。先施则是中国人创办的第一家百货公司,面向全体市民,“经营高、中档洋货”,共计万余种商品,此外还提供酒店、餐饮、娱乐等多样化服务,不仅“华人惊为此前未有之大观,即西人亦叹为观止”[ 引自先施公司官网所刊载的先施公司编撰《先施公司二十五周年纪念册》,民国十三年商务印书馆印刷工厂承印。]。

当日,先施开业典礼上,沪上名流士绅济济一堂,马应彪迎来送往、春风满面。郭氏兄弟作为同乡也受邀前来,亲眼目睹了上万民众对百货公司的热情。最后,他们的目光掠过汹涌的人流、流光溢彩的珠宝首饰、琳琅满目的商品百货,穿过玻璃橱窗,投向对面在建的永安大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