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女人心经
22015800000004

第4章 女经之三:自信女人

尽管未成年时命运已经一无所求,可人们还是不肯将我放过,还是让我难堪。那夜里,我开始意识到,悲哀与不幸迎不来别人真诚的怜悯与同情,而只有自强,别人才不能对斜视。我睁着一只眼睛仰望苍开发誓:我要成功。

28自信改变了不幸的人生

小时候,母亲总说我身子骨柔弱,因而家里的农话一点也不让我沾手。就是偶尔跟伙伴一道放牛或割草,母亲也很是心痛。

那一年年腊月三十下午,趁家人忙于准备晚饭,我和几个小伙伴牵了条牛,偷偷跑到筑好不久的乡道上。那段路是下坡,很陡,又碰巧一辆吐着浓烟的拖拉机“啪……啪……啪”地上来了。或许是这条大公牛从未见过又吼又闹的怪物,它受惊狂奔起来。我被缰绳牵扯着,提头栽下去,伙伴们惊慌地将我扶起,发觉我左眼角流着不黄不红的东西,便立即找了赤脚医生。医生不慌不忙地拈起棉珠擦去黄水,再用蒸馏水冲净,说,明早就好。

然而,我的左眼已不能自由睁开,且黄水仍不停流淌。父亲背起我就往乡医院赶。

那晚冷得怕人。我在父亲背上颠簸着,忍着剧痛。午夜赶到乡医院,大门已闭得严严的。父亲叫门,直到哀怜的声音近于哭泣,才有人叽叽咕咕地出来。医生又用冷水冲洗了几遍,然后叫我们找个地方住下,继续观察。此时迎春的鞭炮声已四面响起,再过两个小时就天明了。然而我更加疼痛。父亲只好借钱搭上进城的车。

那是我第一次进城。我只能用右眼看城里的高楼大厦,眼科医生说,由于拖得太久,保护眼球的黄水流失过多;前两位医生用冷水冲洗,加速了黄水的流出,从而导致眼球的急剧萎缩。下午又做了4个小时的缝合手术,但也于事无补了。

从医院回来时,我的境遇已远近皆知。父母和老师们用我的事例来教育调皮的孩子,小孩子则用我来诅咒对方。我已无脸出家门了。开学时,老师来家里再三劝导,我方才惆怅地去学校。在同学友好或不友好的目光中我总是低着头,总是挑最不起眼的位置坐。同学与我似乎被墙隔开。快乐是他们的,而我什么也没有。

熬过初中,极想逃去一个很远的地方一个人生活,但又不想离开父母。无可奈何之下,父亲又托人送我去了镇里的高中。一个学期后,我那颓伤的世界终于被一件小事改变了。

那时,睡我上床的同学是班里的尖子。一天晚上他下床去厕所时摔在地上。爬起来后,他却朝我破口大骂,骂我“独眼龙”,说我一辈子没出息。他唠唠叨叨没完没了。我只好缄默。那夜我未能入睡,我想了许多。尽管在众人嘲笑声中我不愿意承认残疾或缺陷,但我知道我的自尊心比普通人更强。

尽管未成年时命运已经一无所求,可人们还是不肯将我放过,还是让我难堪。那夜里,我开始意识到,悲哀与不幸迎不来别人真诚的怜悯与同情,而只有自强,别人才不能对斜视。我睁着一只眼睛仰望苍开发誓:我要成功。

苦读两年,我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被一所重点大学破例录取。老师说我是学校第一个状元,同学说我真幸运。然而,我并不怎么兴奋,因为我不是活给别人看的。为了那瞬间嬉戏的代价,我得用去一辈子的时间。

走进大学,我似乎感受到友谊与尊重,也获得众口交赞的成绩。同学们都深感惊讶。其实,他们并不知道我为此付出的代价。若没有少年时代的厄运,或许我会是另外的模样,或许我正在荒山脊土里匍匐——我得感谢不幸。

童年时候,晚饭后我总爱搬个小凳子坐在门口看那轮挂在山巅的月亮。月圆时我眼睛睁得老大;半月时我爱闭上一只眼;月黑时我害怕得闭上双眼。那时,父母觉得有些怪异。但到后来的世界关上一半时,他们才觉得是凶兆。然而现在,我却钟爱那残缺的月亮,也爱那茫茫的黑夜。

噢,我的半月亮。

在我看来,对于主持人主持节目而言,最大的考验莫过于如何恰当地处理“服从规范”与“追求自由”之间的矛盾。规范是必须服从的,因为没有这种必要的规范,我们的节目主持人就不可能进入自觉和自由的高度。

29自信能消灭任何危机

央视心连心艺术团在抚顺举行的一场慰问演出上,主持人董卿在介绍演员时说错了话,引来观众的笑声,对央视主持人频并的口误现象,华商晨报在演出结束后对她进行了采访。董卿表示,“不管是央视的主持人还是其他主持人,主持春晚还是别的节目都难免出错,希望观众朋友们宽宏大量,我们在台上很紧张”,并透露自己在央视“时时刻刻有危机感”,为了避免口误,在主持节目前就要“准备准备再准备”。

“危机感”说明了我们的主持人开始居安思危,由此可见央视针对主持人“走穴”而进行的“严打”工作颇有成效,从过去的马马虎虎到现在的认认真真,主持人终于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所以他们也开始注重平时加强学习,节目前要做充分准备,否则就有可能被淘汰。

倘若是一个普通的主持人,比如说业余的主持人,仰或说是节目主持爱好者,有理由享受“随便”主持节目的快乐,比如说我们业余举办的活动,群众担任的“主持人”并非专业的主持人,自然也很难有上眼的章法,即便说错了话也无关紧要,顶多算是给自己一个锻炼的机会,也不会有观众追究“主持人”的责任。但是作为央视这样一个国家的主流或门户媒体的主持人,就不能随心所欲了。

要知道,一个认真和负责的主持人,必须努力摆脱举动和言行上的漫不经心的随意以急放弃蹈虚凌空的自由,作为央视的主持人,其一言一行代表着国家官方媒体的发言,然不得不慎重从事。按照一般的理解,作为一个主流媒体的主持人,尤其像央视这样的官方媒体的主持人是不容出错的,全世界的观众都盯着主持人的一言一行,一旦出错,就难免会成为流行一时的“新闻话题”。

优秀的主持人的节目主持,不说是无可挑剔但至少应该是较为完美的,“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这句话用在我们的主持人这里恰到好处,我认为一位优秀主持人主持的节目,就意味着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含和成熟的思辨能力,是一种渊博的知识和在广泛的阅读经验支持下的复杂判断。它要求主持人具备丰富的阅读积累,具备广泛的阅读经验和丰富的知识积累,只有这样你才会拥有开阔的精神视野,你才能形成可靠的鉴别能力和可靠的判断能力。这是作为优秀主持人最基本的要素,但是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优秀的节目主持人,最终决定于一种更为内在的东西,也就是说,这个决定于他是否具有真正优秀的主持人的精神气质。

我们都知道,主持人站在台上面对的是亿万观众,或者说他们宽泛意义上的任何言论,是要说明一种事象或一个道理的,因此在节目前一定要有充分的材料,努力使自己在主持节目的过程中具有自洽的逻辑性和缜密的论析,而我们有些著名主持人一上台便把握不住自己,表现得很随意性,那种任意的判断和妄加的评论,似乎根本没有可靠的分析。

当然,作为主持人固然有独辟蹊径的主持风格的自由,但这种自由应该服从节目主持的基本规范的制约,也就是说,主持人主持节目的自由也像其他任何自由一样,有自己不能随意越出的边界,在这个“边界”以内的个性发挥,我们谓之风格上的“自由创造”,但是越出“边界”的大胆妄为,我们谓之胡闹。

那么究竟有没有节目主持人的基本规范的制约?肯定有,否则,央视也不会为了疲于应付主持人的各种“口误”而修订《播音员主持人管理办法》,这里的“主持人管理办法”,在某种意义上来讲也就是给主持人制定的基本规范,只要你是主持人就必须要服从这个规范,而这个规范就是为了防止主持人“走穴”。

在我看来,对于主持人主持节目而言,最大的考验莫过于如何恰当地处理“服从规范”与“追求自由”之间的矛盾。规范是必须服从的,因为没有这种必要的规范,我们的节目主持人就不可能进入自觉和自由的高度。

当然有些观众也许会担心过于强调规范的制约,会导致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方法上的陈陈相因,甚至会导致节目变得枯燥乏味,而事实上这种担心有些多余,主持人追求的自由绝对不是闹出像“懒汉门”这样的事件,与“枯燥乏味”相反的节目效果也绝对不是闹出像“家父门”这样的笑话,所以说,规范固然会给主持人设限,但是它也有助于主持人进入真正自由的主持状态,甚至有助于主持人创造并形成更好更新的经验。

总之,主持节目是一种非常重要又极其高级的精神创造活动,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搞的,何以见得?我以为,主持才能是一种稀有的因而受到崇高评价的才能,有人认为主持人这一门行业是大家或多或少都能轻而易举做到的,那就大错特错了。

主持人的才能是稀有的,而且他的道路是崎岖坎坷的,事实上从一方面说来,该有多少条件汇合在这个才能卓越的人的身上:才智的客观性、严格的多方面的研究、对艺术的热烈爱以及深刻的感觉——这是公正无私的态度的源泉,不受外界诱引的本领,而从另一方面说来,这样的主持人担当的责任又是多么崇高。

条件太好,名气大太,在男人是喜剧,在女人就往往是悲剧了。却不曾想到这个女人居然如童话小说里描写的一般:初相遇,一见钟情;再见,难舍难分;到第三天,就答应了结婚。

30对情感自信而不自负

当李厚霖“我从未和秦海璐谈过恋爱”那句话被诸多事实推翻后,他不得不面对媒体承认道,“我和秦海璐确实相恋过”。而昨日他在接受采访时对他和秦海璐分手的时间再一次地说出了第二个版本,“我和秦海璐因性格不和,于五月分手。”

事实面前,李厚霖承认和秦海璐相恋过,真相大白这件事情到此也就该结束了。

“多事”的记者在文末偏偏又一语双关的加上一句:采访《骊姬传奇》剧组的相关人士时,他们都力证,六月初他们都目睹了李厚霖给秦海璐送花。

五月分手,六月送花。

让人看得瞠目结舌,直呼这是百年不遇,做不了情人做朋友的典范啊!

钻石李的气度和怜香之情,由此换来李湘的:“经历这样的事,无论对我,还是对他,都是考验,现在我反而觉得我们这份感情非常真实,我现在觉得特别特别幸福。”也就见怪不怪了。

不管钻石李是不是传说中的男版结婚狂,事件女主角之一已经表态:她觉得发生一些波折也是甜蜜且幸福的。旁人再多说难免有挑拨是非之嫌。

记忆尤新的是,李湘男友刚刚浮出水面的时候,引起办公室惊叫一片,李钻石年纪轻轻,学历又高,事业成绩有目共睹,目前管理着某钻石机构旗下的亚洲超大规模的恒信钻石宫殿,并直接参与该钻石机构在中国的业绩发展和扩张。这样名副其实的钻石王老五,谁见谁不想嫁?

话再说得庸俗些罢,有几个女人不想结婚的,只是没有遇到她认为值得的人,确定要和一个人结婚并不需要多长时间的,林青霞和秦汉恋爱用了多长时间,和邢李源确定结婚又用了多长时间?

曾一度以为李湘结婚会在三十岁以后。

条件太好,名气大太,在男人是喜剧,在女人就往往是悲剧了。却不曾想到这个女人居然如童话小说里描写的一般:初相遇,一见钟情;再见,难舍难分;到第三天,就答应了结婚。

以前不能理解为什么文艺圈那些美丽的女人不继续坐在那里优雅地美丽着充当大家心中的女神而要四处捞钱,拼命要挤进上流社会,和有钱人交朋友,觉得可惜,现在是理解了。

三天定终生,就是很好的例子。对于女人,只有钱和爱是真的,给你保护与温暖。爱有定数,不能强求,那就尽力挣钱——理论上说,名声可以变钱,问题是这种自动兑现机器在这个社会并不常有,那还得自己动手。如果爱和钱能同时拥有,再高傲的公主也会心旷神怡,恨不得利马嫁人给自己那位贴上“此人已婚,生人请勿靠近”标签。难怪秦海璐会被一车车的鲜花“攻陷”,李湘也心甘情愿的被一颗颗好看又值钱的“小石头”砸得头昏转向。

不是不嫁是时候未到。如果不能嫁给他,分手之后还能时不时的送送花表示问候,在不勾起人家伤心往事,花也不会被扔进垃圾桶的情况下,美化一下环境也是可以的。怕的是分手后左手向旧爱送花表衷心,右手牵着新欢谈婚嫁,“幸福”二字怎可言?

名人似乎有在性方面放纵的特权,享受着别的“一般人”不能享受的道德豁免权,而饶颖自己也因为甘愿为满足“名人”的刺激做出牺牲,也成为道德高尚和人格完美的人。

31埋怨只能埋葬自己的自信

央视著名主持人赵忠祥“自费数万元”,“精心策划”了“2007年赵忠祥精美挂历”。据悉,这本新年挂历由北京一家正规出版社出版,不公开发行也不对外销售,赵忠祥准备在新年来到之前,全部赠送给亲朋好友、以及部分热心观众。就是企业的赞助他也不要了,“坚持自已出资数万元出版了这本挂历”。这个时候赵忠祥破天荒地自费出挂历,所为何事?在我看来,这无非就是“收买”人心,而且“收买”的也太“明目张胆”了,在岗位上47年也没见什么时候这么慷慨大方过,怎么就偏偏在这个时候“大放血”?这事儿多少有点“蹊跷”。

也太难为老赵了,被一个女人整天纠缠着,头不大脖子也大了,如果再不对一些关键的人有所“表示”,那他的名誉和形象最终会被毁在女人手上。这个时候赵忠祥除了讨好妻子张美珠,其次就是把妻子抬出来避谣。眼看着老伴“晚节不保”,张美珠能不为出版挂历出谋划策么?就连赵忠祥都有意识地表态他依然能为央视卖力,以此来换得央视对他“网开一面”,他说自己“干到70岁都没问题”,并信誓旦旦地说:“我一切都听央视领导的,让我什么时候退我就退!”……(见2006年12月06日《华西都市报》)

可见饶颖最近接二连三的攻势确实让他有些难以招架。饶颖和张钰不同,张钰一系列惊人的举动无非就是想出名想发财,这对于身在娱乐圈里的她实在是一个很好的捷径,而饶颖其来有自的仇恨是来自她自己亲手创造的难以忘却的凌辱记忆和伤害体验,她自称自己是最为不幸的受害者,她生活在深刻的仇恨之中,尽管她可以在公众面前讲述和赵忠祥的那些事儿,体验着报复的快感;而赵忠祥所付出的代价就是给自己精神和生活上带来的双重折磨,全是因为他这个名人和一个普通女人的那点事儿。

当时29岁的饶颖虽然很普通,但却是能将一个央视著名主持人赵忠祥迷得神魂颠倒的女人,尽管我很怀疑这个事情的真实性,但还是相信了饶颖的一小部分所说;尽管赵忠祥一再强调他“不认识饶颖”姑娘。这件事总的来说很龌龊,我认为,饶颖和赵忠祥有那回事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是绝对不是像饶颖所说的那样“精彩”,就单从她的日记而言,我感觉是存在了极大水分的。再说,男女之间的这种事你能怪谁?都说一只巴掌拍不响,我真的搞不明白赵忠祥非得如此做的充分的性格依据和内在必然性。

看看饶颖描述的她同赵忠祥发生恋情的过程,竟然都随意和简单得如同儿戏,见了一次面留了一张名片,两个月后又是幽灵般的纠缠在了一起,吃了一顿饭就对老赵产生了“如沐春风”的好感;后来她被赵忠祥的“一包三明治”再一次感动,觉得他“这样一个大男人如此细心”;再后来她被赵忠祥“慈祥的目光”迷住了,变得如此顺存,赵忠祥叫她去哪里她就能乖乖地去哪里,叫他去办公室她就去了,叫她去他家里他也去了,叫他进另一个房间她也进了……这说明什么?她在自己的博客公开了被赵忠祥“虐待”的细节:“他推了我一下,我站立不住,倒在了床上,他顺势上来抱住我,压在我身上……我想反抗,可全身无力”,“完事后,他起身把我扶了起来”,“一个我敬重的男人竟然干出这样的事,完事后感到非常气愤,拿了衣服就要离开……”(见2006年11月21日《东方早报》娱乐版《饶颖开博客爆被赵忠祥性虐待种种细节》)

我们随处都可以看到这种愤怒,以及与这种愤怒如影随形的不满和绝望,却很少看到包含着成熟的道德意识和可信赖的道德判断的思想。

最不可信的是饶颖给自己“嫁”赵忠祥找的理由,竟然是“被他这样‘温柔’所迷惑,被他的这些‘细心’蒙蔽”,“就这样心甘情愿和他在一起”,她似乎是个完全没有女性意识的人。她把自己当做一般人,认为赵忠祥和一般人不一样,“因为他是‘名人’,不可能和我结婚,但是他能够这么说,我已经很开心,而且我也不奢望和他有什么结果,心里暗暗下了决心,只要他一直这样对我,我就这样当他一辈子‘背后的女人’”,虽然她的这番话让老赵变得“得寸进尺”,但在她的理解中,名人似乎有在性方面放纵的特权,享受着别的“一般人”不能享受的道德豁免权,而饶颖自己也因为甘愿为满足“名人”的刺激做出牺牲,也成为道德高尚和人格完美的人。

在她的笔下,赵忠祥是一个破碎和苍白而虚假的人物,他并不可爱也不值得尊敬更不值得崇拜;他给人留下的印象,除了被饶颖无限夸大的名气,还有就是缺乏教养,喜欢说粗话。(见2006年11月21日《东方早报》娱乐版)

虽然饶颖如歌如泣的下了她与他之间的“血泪日记”,但给我一种虽哭不哀的滑稽感;她总是生活在一个男人的背后;赵忠祥虽为著名的节目主持人,但是我在饶颖的日记里实在平常得可怜,如果说这就是著名主持人,恐怕你也不敢相信吧?

饶颖对性的理解是有害的,她对性行为的渲染也是夸张的、病态的甚至还有流于粗俗的情况,她叙述了许多赵忠祥对她令人难以置信的变态行为,如“他用刀割我的手臂”、“用针沾了他的唾沫扎我的阴部”、“赵忠祥虐待成性,即使我在经期,他也要与我发生关系。我不愿意,他就骂我打我,迫使我屈服”……(见2006年11月21日《东方早报》娱乐版《饶颖开博客爆被赵忠祥性虐待种种细节》)

在这里赵忠祥把她变成了“性奴”。她怀疑固有的道德秩序并对它充满仇恨和敌意,在饶颖的文字中,我们常常会看到无耻的肮脏的场面,看到的是阴郁而黑暗的精神图景,任性和放纵是两个显著特征。要么肯定要么否定,要么生要么死,饶颖总是在两个极点之间做选择,她缺乏一种中和的、宽容的、辩证的态度和思维方式,她大都有一刀切断客观事实,一棒子打死赵忠祥,她试图通过为她这样的“弱者”说话,为“弱者”呐喊来确立一套全新的“道德”体系,将自己打造成一个前所未有的“女性维权”的“领导”者,看来饶颖还是一个很“野心”的女人。

赵忠祥的挂历出版的那一天,也将是饶颖的博客日记出版的那一天,他们的目的都是为了“答谢”支持他们的人;唯一不同的是,赵忠祥的挂历不公开发行不公开销售,而饶颖的书却要公开发行公开销售,你说,这事儿多新鲜啊?

我按照自己的推测把这个故事写出来,是希望对曾经的一切能够释怀并忘记。可我知道,有些刻在生命里的痕迹,是永远抹不去的。比如某种且苦且甜的酒,我这一生,都不会再喝。

32永远抹不去的痕迹

少女的心事

是从三月里冒出来的

嫩绿儿

一下子

挂满了柳树的枝头

借柔柔的风

在湖面上

打出哑语

——题记

第一次去那家科罗娜酒吧,是蒹葭带我去的。蒹葭是我的网友。在胡杨林看了她的几篇文章后,我认定她是我的同类,便一次次给她回帖并发信,于是,见面。于是,成了莫逆之交。

那天,赶到酒吧时,已近午夜。蒹葭要了三支科罗娜,见我询问的眼神,便羞笑着说:“等一下,我让你见一个人。”我正要揶揄她几句,就见蒹葭忽然一脸灿烂地站起来,朝酒吧门口的方向招了招手。

我转过头,看见一个着黑衣、留长发的瘦高男子正向我们走来——他长得很帅,一张白皙、清秀的脸上,挂着天真而邪恶的笑容——是的,他的笑容就是那样的,天真而邪恶。

我听见蒹葭介绍说:“草儿,这位也是我的网友,叫虫子。”

虫子?好像在哪里见过?却见那张帅气的脸忽然绽出惊喜的笑容,他伸出颀长、干净的手指,用力握住我的手说:“草儿?你是青青草?我们聊过的,我就是那个要吃你的虫子啊。”

哦,想起来了。那还是在“指间缘”聊天的时候吧,我常常与一群网友们在BBS上疯狂地比赛对诗,这个虫子便是那时的对手“诗人”之一,每次当一旁看热闹的裁判们喊着“一、二、三……虫子输了!”的时候,他便会开了小窗,说:“青青草,我要吃你!”

蒹葭见我们“认识”,很高兴地又要了六支科罗娜。我第一次喝这种酒,入口有清爽的感觉,细品,有一丝丝苦和一点点甘——我忽然觉得这样的味道很奇妙,像极了一种东西,可是,到底像什么呢?

蒹葭去卫生间的时候,问我要不要同去,我摇摇头——我想我已经喝醉了。半醉半醒之间,我忽然听见虫子的声音,他说:“草儿,我以为,我永远不会有机会认识你……

清晨醒来,脑子仍然混沌着。某种笑容、声音和味道,支离破碎而又重重叠叠。

电话铃声骤起,是蒹葭。蒹葭说:“你昨天怎么啦,只喝了那么一点点酒,怎么就醉了?幸亏虫子在,开车把你送回来,要是只我一个人,可惨啦。”

我说:“是么?真的很抱歉,可能是喝不惯这种酒吧。”

蒹葭忽然问我:“你觉得虫子这个人怎么样?”

虫子——天真而邪恶的笑容。低着嗓子的声音。

我说我对他并不熟悉,不知道该怎么评价他。于是蒹葭告诉我,虫子本是学声乐的,现在却经营着一家电脑公司,业余的时候则喜欢飙车——看似毫不搭界的东西,在他身上不可思议地得到了揉合。

我说:“你们见面有多久了?”

蒹葭说:“有好几个月了吧,但我们很少在一起……虽然他说他喜欢我,可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是感到他离我既远又近,心里很不踏实。”

我笑着说:“蒹葭,你该不会是真的爱上他了吧?”

蒹葭说:“只怕是呢。”

接到虫子的电话时,我正在“胡杨林”里回帖。他只匆匆地说了一句“草儿,我在科罗娜等你”便放下了电话。

足足有五分钟的时间,我的大脑中是一片空白。

还是上次的那个座位,虫子背对着我在喝酒。黑衣,长发。一个人。

见了我,虫子落寞地一笑。他说:“我以为你不来了。”

我无声地坐下,无声地喝酒。虫子目光灼灼地看着我,说:“草儿……”

我把食指放在唇边:“嘘,什么都不要说。”

虫子拿开我的手指,一个字一个字地说:“不,我要你知道,我喜欢你。”

我笑了,我想我的笑容里有刺痛他的东西。因为,我看到,他的脸色一下子变了。

我歪着头说:“可是,你也喜欢蒹葭吧——千万别告诉我,喜欢和喜欢不同哦。”

虫子再没有说话。他沉默着喝酒,沉默着送我回来。

关上房门的那一刻,有泪水轻轻滑落。站在窗前,我看到虫子的黑色本田还停在楼下,黑暗的驾驶室里,有烟火明明灭灭。

他为什么还不走?他没有理由不走啊,就像我的泪,同样毫无理由。

电话。我的心一哆嗦,我知道是谁打来的。他低着嗓子说:“下来好吗?求你。”

我就那样流着泪,忘情地奔向他。他紧紧地抱住我。他的泪流到了我的脸上,与我的泪一起奔涌。他吻我的泪,我的唇。我尝到了咸咸的味道。

可我最终还是挣脱了他的怀抱,我说:“对不起,我不能和你在一起……”

虫子在这个赛季拔了飚车的头筹——蒹葭兴高采烈地在电话里告诉我这个消息,并说虫子要她找我到科罗娜一起庆祝。我犹豫了一下,说,好吧。

打车到了那里,恰好那张桌子是空的。刚刚坐下,便看到虫子和蒹葭手拉手走了进来。

“嗨。”我轻轻地向他们打着招呼,心中有隐隐的痛——我已经好久没见到虫子了,但听蒹葭说,他们最近进展得很顺利。

“嗨!”虫子放开蒹葭的手,向我挥了挥。他的笑容一如我第一次见到的,天真而邪恶。

蒹葭很兴奋的样子,要了好多酒,说要喝个一醉方休。我被蒹葭的快乐所感染,频频举着酒瓶,大口地喝酒,大声地说笑。

蒹葭说要唱一首歌。蒹葭起身之后,我也站了起来——我不知道应该去哪,我只是害怕和虫子单独坐在一起——可是,虫子突然抓住了我的手。

“别走,草儿。”他语无伦次地说:“让我告诉她吧,我喜欢的是你……我给了自己时间与她相处,可我还是想见你……我知道你是喜欢我的,别骗自己了好不好?”

蒹葭的歌声在这个时候响起来,是那首我们都喜欢的《红豆》。

我使劲挣脱了虫子的手。我说:“虫子,你错了,爱你的是蒹葭,而不是我,希望你好好地对她。”

虫子再次抓住我的手,几乎是低吼着:“你骗我,如果不爱我,那天晚上,你为什么会哭?你说啊……”

音乐不知道什么时候停了。蒹葭呆愣在那里望着我们。然后,转身跑了出去……

我摔开虫子的手,说:“快去追她啊!”

虫子跺了跺脚,随后跟了出去。

蒹葭再也不肯理我。她不接我的电话,我发给她的邮件也不回,我想我是永远地失去她了。

虫子也没有再来找我。回想起在科罗娜酒吧里发生的一切,仿佛就是一场梦。

一个月以后,我最后一次坐在科罗娜酒吧里等蒹葭的时候,酒吧里的歌手正在唱那首《红豆》。我相信蒹葭会来的。我已经发了短信息给她,这将是我在这座城市停留的最后一晚。

“还没好好地感受,雪花绽放的气候,我们一起颤抖,会更明白什么是温柔。还没跟你牵着手,走过荒芜的沙丘,可能从此以后,学会珍惜天长和地久。有时候,有时候,我会相信一切有尽头,相聚离开,都有时候,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可是我,有时候,宁愿选择留恋不放手,等到风景都看透,也许你会陪我,看细水长流……”

在这熟悉的音乐里,我的泪静静地流下来。然后,我看到了蒹葭。我们无声地拥抱在一起,无声地流泪。

“虫子好吗?”我鼓足了勇气问她。

蒹葭看着我,不解地问:“他没有和你在一起么?我想她喜欢的还是你吧。”

我告诉她,那晚,虫子跑出去追她了,而我再也没有见到他。

蒹葭的脸“刷”地一下白了。我们都隐约地感到,虫子出事了。

蒹葭立即打了虫子的手机,不通。蒹葭又拨打了虫子家的电话……

原来,就在那天晚上,虫子开车去追蒹葭的时候,由于车速太快,在拐弯处与一辆汽车相撞,当场车毁人亡……

蒹葭一直喃喃地说:“怎么可能呢?他的车技是最棒的啊。”

我们都知道,如果不是心神错乱,虫子是不会出事的。

是我们,我和蒹葭,害死了虫子。

那一夜,我和蒹葭不停地喝着科罗娜,直到天明。我们哭一阵说一阵。我虽然只见了虫子三次,可我记得和他在一起的每一个细节。

天快亮的时候,我吃吃地笑着,对蒹葭说:我一直觉得科罗娜的味道有点怪,像一种什么东西……现在我终于知道了,这种充满了矛盾和挣扎的,苦中有甘的味道,多像爱情啊,尤其像虫子的爱情——他就是一个矛盾的组合,你见过别人有他那样的笑容么,天真而邪恶的——你能说他爱你多一点还是爱我多一点么,我们都不知道,只怕他自己也不知道……

我是蒹葭。

青青草在那天的黎明去了另一个城市。

那已是两年前的事了。

我按照自己的推测把这个故事写出来,是希望对曾经的一切能够释怀并忘记。

可我知道,有些刻在生命里的痕迹,是永远抹不去的。

比如某种且苦且甜的酒,我这一生,都不会再喝。

这仿佛是一个没有光明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缺乏行动力量的人物像鬼影一样出现,然后消失;所有的声音产生于黑暗之中,复又沉寂于黑暗深处。我似乎看到了生物意义上的人,却看不到人性意义上的人。

33为什么说“佳人命薄”?

高挑亮丽的王祖贤正应了古人那句“佳人命薄”的话,自从攀上了富商林公子便依然地别了齐公子,结束了他与齐公子那些浪漫美丽的岁月。也许真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那林家是豪门,岂能进得容易,祖贤果然被林家人百般刁难,终日以泪洗面,黯然伤神,最终不堪痛苦的王祖贤远离娱乐圈,林栖谷隐在加拿大。

看过一期节目,主持人问她当年与林建岳相恋的感觉,王祖贤淡淡一笑答道:“总之每个片段都值得回忆!”主持人又问她“有否感到纯情的形象受损?”她说走自己的路未必是坏事,与林建岳的日子令自己成长,给了自己一段人生经历。祖贤坦言当时很伤感,但都是美丽回忆。她仿佛在告诉大家,不要讨厌那些人,更不要恨他们,因为他们之所为固然不雅,但他们并不知道这一点;她似乎在告诉所有的人,我们应该活得更健康一些更高尚一些更诚实一些更美好一些。

这段访谈让我想起了林建岳,相继又想起了王祖贤和齐秦,齐秦在她心中的位置依然如故,提到齐秦她甜丝丝地说“他是永远都能依靠的一个人”,他们原本是有一生令人羡慕的姻缘,只叹息两位有情人未能成为眷属,因此为祖贤惜指失掌而感到深深的惋惜。在一个性质特殊的市场经济时代面对复杂混乱的现实,许多演员和艺人都陷入了一种尴尬的境地,这个被爱金钱的利欲和爱享乐的奢欲主宰着的时代,人心所以耗损殆尽全是由于心灵的冷漠,除了少数明星和艺人外,大多数有点名气的艺人都似乎已经选择好了要在冷漠中虚度一生,她们不追求所谓的真爱,只想傍人篱落,嫁给一个拥有亿万家财的富翁,来度过自己一生锦衣玉食的生活,或者为自己的前景和未来搭造一条通途大道,此后她们既不奋发有为更无雄心壮志,她们就是为了博人赞美和追求享乐。当年王祖贤就是为了和林建岳在一起而和齐秦分手,她触斗蛮争全都是为了得到林建岳,而且那种执而不化的精神令人叹服,那个时候她就是背负着“狐狸精”的骂名也是充耳不闻,且显得大大落落,这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致使她的演艺事业日落千丈。(见2006年10月13日《北京晚报》)

后来,不幸很快就降临到祖贤的头上。林建岳这厮是有了老婆的,而且他的老婆谢玲玲曾经也是一位美丽漂亮的女演员,虽然不能沉鱼落雁,但美貌绝不亚于王祖贤,不仅于此,她在婚后还为林建岳生了5个小孩。林建岳的孩子和家人始终不渝地支持着谢玲玲,而对王祖贤他们则鄙于不屑,嫉恨到了极点。

谁说王祖贤只是一个没有尊严的“狐狸精”?一心想投奔林家,却被林家人这一句话令王祖贤感受到了奇耻大辱,于是她头也不不回,死心踏地远离了香港及香港人,当时她毅然决然地解除所有的片约跑到加拿大隐居,从此收山引退,一个痴心女子,一段流水落花,无不让人扼腕长叹。为了追求物质财富下的幸福生活,就意味着无辜者的牺牲不可避免,王祖贤上了林建岳的当,这位林公子并没有给她一个家,也没有给她应有的名份。我并不怀疑林建岳对王祖贤的爱,也许王祖贤才是林建岳真正爱过的女人,只是林建岳迫于家庭的压力才万般无奈地放弃了王祖贤,所以者何?他是把所有仇恨都堆积到了棒打鸳鸯的谢玲玲身上。他最终还是和谢玲玲离婚了。虽然林建岳和谢玲玲别鹤离鸾,但林家还是耿耿不忘把谢玲玲当自己人,平时谢玲玲在林家来去自如,据说林建岳的父亲去世,她还作为家庭重要成员出席了追悼会。不知道林建岳的家人为何就单单看不起王祖贤,是因为王祖贤作风或品德出了问题?

很多美丽的艺人都纷纷落入豪门家,在情感和欲望的两极对立中,她们总是将选择的重心倾斜到欲望一边,仿佛不这么做就不够先锋和前卫,就不能安慰自己的身体,就不能安妥自己的灵魂;在客观性和主观性的思想之间她们更乐意选择后者,仿佛只有凭借以我役物的任性才足以显示自己的无可限量的价值;在光明和黑暗之间她们更喜欢沉湎于后者,似乎只有在没有光明的地方,只有在黑暗心灵的舞蹈中才能强烈地体验到残酷的激情。

在林建岳的家人眼里,王祖贤一无所有,没有钱也没有权利,甚至没有尊严,飘茵落溷,所有一切的丑恶的东西都可以在她那里安全地扎根,并且潇洒地开花从容地结果。不知林建岳的家人具体是哪些人,他们对王祖贤的理解和判断是那么简单和恶毒,仇恨和敌意瓦解了林建岳的家人的理智,给了他们宣泄偏见的激情和勇气。王祖贤纵然有千般不是,也仍然是大多数人所喜欢的艺人,至少她还没有坏到像魔鬼一样可怕的程度。林建岳的家人怀着一腔怨毒之气,这显然是对常识和事实的蔑视和歪曲,除了让人视之为随意发泄的漫骂和侮蔑,我实在无从置喙或者再有别的解释。

他们把冷漠和对于善和爱的怀疑当做一种时髦,他们通过丧失目标的反讽、失去分寸感的夸张和违情悖理的变形,来嘲弄蔑视和挖苦王祖贤。这些豪门富家总是冷如冰霜的,面对被损害的、需要同情的王祖贤,他们的态度是超然的和冷漠的。他们被一种简单的道德态度和一种狭隘的观察角度所限制,因此他们也看不到王祖贤眼中的泪光,听不到王祖贤无声的哭泣,王祖贤被想象成这样一种人——她堕落,是因为她自愿地选择了堕落。

这仿佛是一个没有光明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缺乏行动力量的人物像鬼影一样出现,然后消失;所有的声音产生于黑暗之中,复又沉寂于黑暗深处。我似乎看到了生物意义上的人,却看不到人性意义上的人。在这个世界里人的行为大都是本能性的,而不是精神性的或道德性的。现实主义已经成了一个垃圾桶,再也没有了它的庄重、严肃和深刻。林建岳仿佛只是一棵会行走的树,仿佛只是一块会行动的石头,他以这种消极的方式酹祭与心爱的祖贤那段美好的日子。

实在是难以置信,身在娱乐圈,王祖贤什么风浪没有经历过?但却因为一句话而收山隐居,这也算是香港娱圈史上绝无仅有的事。本以为从林家落荒而逃便对爱情死了心,没想到事情有了戏剧性的转变,内心伤痕累累的王祖贤想起齐秦的好,俩人又旧情复燃。那年王祖贤都计划跟齐秦返回台湾结婚了。没想到事情又有了难以预料的变化,突然杀出一个女子,向传媒公开她曾和齐秦同居多年,并有了一个已经十岁的儿子……(见2009-07-08《长江商报》)王祖贤再一次伤心绝望,又花遮柳隐地去加拿大了。

王祖贤表现出一种冷冰冰的我行我素式的放任和孤傲,充满了矛盾困惑、犹疑疲惫、不安不满又无力无奈的心理,深切地反映了因精神困境而陷入情感生活困境的王祖贤,步入了一个非常消极的生命状态。她白如寒月冰肌玉骨,一身寒气轻盈而飘忽,她很少说话,只是有些叹息和幽咽,她仿佛是沉默的女神,往往从出场到香消玉殒没有一句自己的台词,或者只有几个字,仿佛俗世的语言于她是不相宜的,会亵渎了她的美,所以她只有保持金子般的沉默。

难道她的痛苦和不幸就应该被静悄悄地掩埋在时间的尘埃里?而我认为,在岁月的车轮轰然响过之后的漫长的沉寂中,王祖贤实在不应该满足于在遗忘和麻木中快乐度日,而是应该为被呼啸而过的巨轮碾伤的自己包扎伤口,把自己的苦难转化为生存的智慧和精神的力量。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的还要继续,希望她能振作起来,微笑着度过生命中的每一天。无论如何,我都盼望着王祖贤能复出,为她的演艺生涯再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也许由于虚荣心,看到别人灯红酒绿,花枝招展,心中不能平静;而靠自己奋斗,过程太艰难,需要持久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捷径就是靠自己的资本去获取并不属于自己的生活……愈堕落愈快乐在渴望荣华的背后,心中燃烧的是一团火,烧毁了最初的誓言,也点燃了别人的欲望。这世界是不是还需要认真?

34不想强求也不该回避

在某大学的一个“博士论坛”上,一学生提问:目前我校学风不正,学生厌学,精神正日益被物质所侵蚀,你对此有何看法?讲坛上的那位博士没有回避,而是历数他看到的校内种种丑陋现象,在谈到学校舞厅散场后若干女生随大款名车绝尘而去时,拍案言道:“某大,你不该如此堕落!”话音未了,掌声雷动。

我所提到的这类人在高校学子中也许只是极少的一部分,但影响却不小。这是理想色彩最为淡薄而个性色彩最为浓厚的一代人。这代人不用“愤怒的呐喊”来表现自己,而选择从当下的日常行为和消费方式中追求个人生存的价值。他们崇尚另类,“酷”是其典型的存在话语,“炫酷”成为这个圈子里最有效的社交方式。他们喜欢名牌,但更注重个人品味;他们也许缺乏足够的耐心,总想在短短的时间内了解一切、获得一切,因为他们觉得快乐才是第一的。

每当走在路上,看到那些青春美丽的女大学生亲密地挽着看不出年纪的老外的时候,我就感到说不出的滋味。我知道这样的想法有些狭隘,可我也知道确实在部分女孩子眼里,出国高于一切,不惜用自己的尊严去换取。眼下市场经济的潮流是尽情享受生活的美好。菁菁校园中出现了那些号称新新人类的群体,其中女生更成为炫目的风景。她们开始不约而同地喜欢在夜晚出现,泡吧,迷失在PARTY里,当勇敢而脆弱的第三者或者情人。在公开场合,她们不约而同地流露出这样的愿望:遇到有钱又懂艺术的男人,爱她们,并能供她们无忧无虑地生活。

一次,到某电影学院去找同学,在校门口看到,停靠的一辆辆豪华轿车旁,不时闪现出神采奕奕的长者身影。当然,他们身边还有一两位漂亮的女学生。

同学告诉我,在艺术院校,尤其像他们学表演的,如果不是特别有才,几乎没有什么参加演出的机会,更别说成名成星了。所以就有一部分同学跟随那些有权有势的老板或者导演,这已经成了公开的秘密。

类似的事情,我在其他高校也听说过。也许由于虚荣心,看到别人灯红酒绿,花枝招展,心中不能平静;而靠自己奋斗,过程太艰难,需要持久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捷径就是靠自己的资本去获取并不属于自己的生活……愈堕落愈快乐在渴望荣华的背后,心中燃烧的是一团火,烧毁了最初的誓言,也点燃了别人的欲望。这世界是不是还需要认真?

我又想起孔庆东博士在一篇文章中提到的话:“现在的大款都爱找大学生,没病又便宜,何乐而不为。”

她沉醉在他的臂弯里,却保持着一半清醒,不断告诉自己这只是游戏。她很矛盾但坚持着,以为这就是现代化的生活,这就是新时代的美妙……这是我在某艺术院校的一个朋友的生活。我想知道她心中到底怎么想。她悠然地说,这只是一种生理需要而已,为什么要压抑呢?如果在满足需要的同时还能得到其他的东西,不是更好么?这有什么不对?我一时哑然,无以应对。

有这样一则调查,有趣而发人深省。手包是女孩子的半个世界。不同性格、不同环境、不同年龄的女孩子手包中的东西各不相同。以下是分别来自4所高校各10个女孩子手包中的内容:

一、A大学女生的手包中有:TOFEL和GRE书籍共9本,高等数学辅导1本,金属工艺学1本,计算器2个,随身听4个,其中放有3盘英语磁带,1盘音乐磁带(翻录),卫生纸2包,小化妆盒1个,BP机1个,文胸1个,眼镜盒6个。

二、B大学女生手包中有:TOFEL和GRE书籍共4本,国际金融2本,外贸英语1本,时装杂志2本,发型设计1本,随身听1个,激光唱机1个,BP机2个,手机1个,化妆盒9个,其中7个为进口高档品,口红16枚,眉毛夹2个,太阳镜2个,卫生巾8包,避孕用品3个。

三、C大学女生的手包中有:TOFEL和GRE书籍共2本,西班牙语书1本,日语1本,随身听1个,BP机5个,手机4个,其中1个为国外注册,化妆盒8个,全部为进口品牌,长筒袜1双,卫生巾5包,避孕用品6个。

四、D大学女生手包中有:礼仪类书籍2本,毛衣编织1本,烹调技术1本,时装杂志2本,随身听3个,其中全部为流行歌曲磁带,化妆盒6个,其中3个为进口品牌,口红7枚,卫生巾4包,编织了一半的围巾1条,BP机4个。

事实摆在眼前,任何解释都是多余的。

在互联网上,我试图了解其他人对此事的看法。一名自称“水栀子”的网友说,社会大环境如此,不必强求。

其实,我也不想强求,只是觉得不该回避。当有限的目光集中在横流的物欲上时,精神和理想的偏废就不可避免了。在校园,人文学科讲座日益稀少,而充斥其中的是形形色色的商业讲座,以及各种各样的促销。舞厅的灯火彻夜通明,性、爱、浮躁、郁闷、紧身衣、黄头发、PMP、MM、OOL、HOT。

信仰缺席,诸神退位。青春的热血,梦一样的自由,飞一样的宣泄。在这个社会还有校园中,是一群追求动感、刺激、好玩、享乐的年轻人。

就算我们不去做什么伟人和圣人,但人还是要做的;下跪实在是一件珍贵的事,人在困境中趴下了还可以在原地站起来,但是人一旦向某人真正地跪下了,还能再“站”起来么?

35女人更不能给男人下跪

看到一则“娱乐圈九大下跪事件”的八卦,图文并茂。因为没有在现场看到明星们卑躬屈膝的整个事件过程,所以也不好仅凭几段文字或几张图片就“断章取义”地舐皮论骨。不过看了到也觉得有趣,心里生出许多感想来。俗话说的好:跪天跪地跪父母。向来有点骨气的人是不会轻易向谁下跪的,可是今天看到的这些“下跪”的事,全是当下大名鼎鼎的明星们所为,真不明白是不是真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否则他们为什么要下跪?“跪”在我们看来是多么神圣的事情,跪天是因为我们敬重天,跪地是因为我们敬重地,跪父母是因为我们尊重父母,但是随随便便就跪别人,这就让人匪夷所思了。

据说“80后”女主持人谢楠在主持《明星BIGSTAR》时向蔡康永下跪,原因是“为了节目的完整性,就该跪着唱”,这一跪付出的“代价”不小,引来骂声一片,谢楠被指责“丧失了人格尊严”,小小女子不学好,竟然也学会了在众目睽睽之下低声下气、拍马溜须,摧眉折腰、奴颜媚骨;谢楠大喊冤枉,自己不过“因为尊重一个京剧表演的传统”,观众将口水全吐到了她的脸上,你说这冤还是不冤?其实观众的口水也不是没有道理,当一个时代的爱金钱的利欲、爱享乐的奢欲、爱权力的权欲成为普遍而难以治愈的痼疾的时候,人的灵魂的腐败和艺术的堕落就会成为在在可见的景象,谁看到这种无聊的场面都会觉得厌恶,毕竟也是面对公众的电视节目,岂能为了引起轰动而将其降低为庸俗的内容?电视节目是为人提供精神食粮的艺术园地,按照一般的观念,这是人们都追求的一种特别高尚的人类精神活动,因此绝对不允许电视台或节目主持人使用一些能让观众“陶醉和享受”的庸俗手段来娱乐大众。

为了收视率,有些主持人乐于作出一些惊人的举动,因为往往他们把这些观众一般在电视画面上看不到的举动,视为一种纯粹给人们带来“陶醉和激动”的手段,可是作为观众是不会领情的,既然是电视节目,那就赋予了电视本身和主持人自身的高尚风格和崇高精神,人们在对电视节目的专注中领会了电视节目的艺术的诸价值,这些价值深入到我们的内心之中并且创造了一种幸福的形式,而这种幸福形式不论在程度上还是种类上,都与所有那些给我们带来“陶醉和激动”的平庸手段有着天壤之别。我们看到了,在一种被商业原则和享乐原则主宰的生活场景里,艺人和艺术的精神旗帜降到了最低点,严肃的电视节目也被嬉皮士式的胡闹所取代,油滑的市侩骑到了伟大的崇高的头上,民众对“色情”的追求十分普遍,时尚本身的这种性质已使人们日趋粗鄙无聊;这一跪,跪掉了庄严和崇高,失去价值和意义。

顺子的下跪就不同了,她下跪的地方并不是一个很“正规”的地方,至少不像谢楠是在电视访谈节目现场。顺子是为许飞庆祝生日,“下跪合唱生日歌”,“下跪献礼、多次拥抱”,这让“许飞十分感动”。说起来也有点滑稽,许飞说顺子一直都是看着她成为“超女”的,称顺子为“恩师”,可是这天下竟然也有老师给学生下跪的咄咄怪事,这种“反其道而行之”的事我只在历史上见过,情况也大不相同,自古帝王都是有帝师的,尽管如此,但帝师在帝王面前还是臣子,哪有天子向臣子下跪的道理?所以说帝师跪帝王行的是君臣之礼,那是古代的封建制度和礼教,如果这事出现在现代当代,那不成了天下奇闻么?这顺子作为许飞的老师,却向自己的学生许飞下跪,这行的是哪门子礼?很明显这是顺子跟老外学的。大家还记得在第63届威尼斯电影节上,那个老外亲自迎接并为章子怡下跪,堂堂主席大人向一个女演员行如此大礼,让人吃惊不小。老外为何要向章子怡下跪?据说是因为章子怡被评选为影后,主席之所以把如此大礼给了章子怡,是对章子怡演艺才能的肯定和赞赏。

那么顺子给她的学生许飞下跪,是不是也有这一层意思呢?无论顺子处于什么目的,她的做法都欠妥当,中国人把下跪这种事看得和自己的生命一样重要,并不是见谁都能跪的;中国的传统美德和一些美好的传统礼节还是要求人们去尊重和恪守的,诸如顺子这种反传统礼节、反意义的倾向应该被看作一种精神病症,这种病症的本质就是一种寻找不到意义的心灵痛苦,有什么意义?愈来愈蔓延的无意义感是正是当下我们时代人的普遍的精神病症。

即便有人说顺子跪许飞是表达师生情谊,这也太离谱了,表达的方式很多,总不至于到了非要下跪的地步;这和那个何洁的下跪如出一辙,何洁跪在地上接受媒体采访据说是“因为话筒线不够长,她主动配合采访就委屈了自己”,就是宁愿委屈自己也要配合采访,话筒线不够长那就不能委屈一下话筒线?

如此说来,顺子、何洁等人的心中缺乏固有的信仰,她们不崇拜神圣的东西和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她们站不起来,似乎只有下跪……可见物质主义的享乐倾向和商业主义的拜金倾向,使80后原本就很脆弱的精神原则几乎在一夜之间趋于瓦解,商业化的利益原则取代了超功利的价值原则,某些明星丧失了价值观,造成了文化相对论和道德相对主义的泛滥,到处可见的是一种更内在更普遍的无道德、无希望、反常态和玩世不恭甚至肉体的病变;这一跪,跪掉了人格和尊严,失去了气节和精神。

“2006超级女声”厉娜在舞台上做出了向其支持者下跪的惊人举动,据说“厉娜下跪的那一瞬间,台下所有的雪梨也跪下了”,我怀疑这个厉娜当时是不是喝醉了,把不住自己才做出这样的举动?这种壮观的景象并不多见,道一声“对不起”,需要用双膝跪地来表达么?

如果说“真情流露”,当属主持人汪涵,人家汪涵跪倒在美人脚下只是为了求婚,而下跪求婚是西方公认的一种普遍的求婚方式,也是一种表示对爱人对爱情忠诚的举动,这几乎已经成为全世界通用的一种方式了,向自己所爱的人下跪求婚,这才叫做真情的流露,终身大事何其珍贵,爱情无价,就是跪上一跪也可以理解;汪涵为情而跪也不是头一个,世界上跪地求婚的人很多。为情而跪的还有齐秦,据说齐秦北京首体举行的演唱会中,乐手黄建福跌下舞台被送进了医院抢救,齐秦在医院下跪为好友祈祷,他的虔诚并没有感动上帝,好友还是走了,不过齐秦的深情还是深深感动了每一个人,这一跪才是“真情的流露”。

无论一个人处在何种被名利、诱惑笼罩下的环境,无论“名利”的威胁有多么可怕,人都不应该丧失做人的信心,就是应该把这些“诱惑”和“威胁”当做确证自己的人性的高贵和尊严的挑战,越是在“诱惑”中,我们就要越经得住诱惑,越是在“威胁”中,我们越要意识到自己是人,越要把自己当成一个具有人格尊严和道德品质的人,就算我们不去做什么伟人和圣人,但人还是要做的;下跪实在是一件珍贵的事,人在困境中趴下了还可以在原地站起来,但是人一旦向某人真正地跪下了,还能再“站”起来么?

使无意识的性的迷恋升华,使人在精神上摆脱贬低人的尊严的性淫欲的奴役,这是伦理学的基本要求,“升华”就是要将性提升到爱和道德的高度,培养对性的健康的诗性的态度,要节制、平衡、和谐,而不是放纵、失衡、极端,否则这种滥情到滥性再到乱伦的过程与禽兽何异?

36要有美和丑的区别能力

李银河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是博士生导师,又是博士、博士后,是中国中国最著名的社会性学家。作为一名“性专家”,她的话自然是最具权威的。李银河的“性学说”是常常引发争议的,这是一个不简单的女人,近年来一直在为“中国性解放”孜孜不倦地奔走呼号,据说她日前再次向全国政协会议转交了同性婚姻法提案,成为全国两会期间的热点话题。在中国当代,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一代是非常感激这位“性教母”,她是“性权威”,她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当代年轻人的思想和成长,因为她的想象和观念过于张扬和狂妄,虽然反驳的声音也是不绝于耳,不过总会在“挺李派”的聒噪中销声匿迹。

李银河在网上发表文章道:“我们已经进入了现代,不是中世纪了。你不得不习惯于这个世界上有跟自己价值观不一样的人了,你不得不容忍这个世界上有跟自己性取向、生活方式不一样的人了,你不得不逐渐习惯于对一些事有权利做却不去做的现代新秩序了”。以李银河的意思,“性解放”是这个时代的必然趋势或结果,俨然已经成为“现代新秩序”,暂且不论这个时代是不是存在这个“现代新秩序”,不过我突然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李银河是著名作家王小波的妻子,这一点至关重要。

我觉得有必要提及王小波这个人,因为他对他的妻子李银河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其实不难看出李银河在接着走丈夫未走完的路,她继承并发扬着王小波的文化思想,但是她确实没有能力驾驭王小波的思想,或者说并没有按照王小波的本意来继承和发扬他的思想。

被誉为“文化寓言”的随笔作品《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是王小波留下的影响巨大的代表作,这已经成为包括王小波在内的一部分人的“文化图腾”,王小波的反抗秩序的僭越和非理性的边缘文化姿态得到了当代大多数年轻人的追捧,原因大概是王小波宣扬着一种人生的自由,人应该活在没有一切束缚的自由的理想国里,人要挣脱一切捆绑着“人身自由”的绳索才能显示出他的完美。我并不赞同王小波文章表达的这种思想,因为人是有个人的独立思想的,人的头脑不会简单到像一头猪,人是最危险最可怕的动物,一旦将套在他脖子上的绳索放开,那也许就是无法无天了,他带来的麻烦远比一头跑出圈的猪带来的麻烦要大的多,如果这个社会没有道德对人进行约束,没有制度和法律对人进行管制,真的不好说这个人类社会还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王小波的这篇文章将这只“特立独行的猪”抬到了自由的高度,这只猪通过反抗,摆脱了人类为它设置的生活获得了自由,最终成了野猪。天,这有什么好自豪的?这难道值得提倡么?代表着文明的更高层次的绝不是一头野猪,实在不知道一头野猪比一头家猪好在哪里。

而李银河“呼吁国人宽容对待换妻和一夜情行为”正是企图将人变成一头“特立独行的猪”,继而变成一头野猪,理由是“我们已经进入了现代,不是中世纪了”,所以人人都有权利去进行“婚前性活动、同性性活动、虐恋、一夜情、换偶”,她提倡人人都去这么做,人人都应该有这样的自由,只要你乐意你就可以这么去做,这并不是犯罪,这与道德无关,这样做是正确,是“现代文明”和“现代新秩序”的进步的体现。

李银河大概有自己的“道德经”,她大概忘记了她是炎黄子孙,她忘记了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和华夏文明,她忘记了我们中国有自己的文明和文化,有自己的传统美德和礼教,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像西方国家那样追求“最高的自由”,中国有中国的国情,难道“性解放”就是人人都追求的最完美最理想的自由生活?对一个不理想政府的反抗应该是建立一个理想政府,而不是无政府。所以,变为野猪实际上是与王小波的民主科学的现代理念相违背的,特立独行不是获得自由的有效途径,其实也不构成一种有意义的人生哲学,更不代表一种价值,仅仅特立独行是远远不够的,我认为是否值得推崇一种特立独行的思想和行为方式,要看它对个人和社会所产生的建设性力量。

其实权利和自由并不矛盾,李银河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当人们的自由被某项制度、法律或者社会公约所限制的时候,其实就是为了获取更大的自由。为什么要有法律?法律就是为了维护和平,就是为了让人能更大限度地自由和平地生活,如果没有了法律的管制,人人都自由了,但这是真正的自由吗?能自由多久?人会自觉地尊重社会秩序吗?如果照着李银河的意思,把“婚前性活动”、“同性性活动”、“虐恋”、“一夜情”、“换偶”等“权利”彻底下放给人,这种权利将无限扩大,甚至会一发不可收拾,也许乱伦也合法了,吸毒也合法了,卖淫嫖娼都将合法了,那由此而产生出的其他的不安因素又将如何处置?

李银河的这些混乱的思想是极为有害的,李银河的“学说”是反“伦理学”的“学说”,它缺乏道德上的正确性和深刻性,这些思想就如门罗·恩格尔所说的,是“一个多么幼稚的、无政府主义的梦想!”、“这种梦想是公然违反事实的,是不成熟的”;这不仅丧失了所有一切礼节、文雅和高尚风度,而且重新陷入进化的变形过程中,回复到原始社会的原生质的丑陋的交媾状态。李银河说的好,和“人有吃饭的权利”一样,“人有性的权利”,但是这个权利应该建立在良好的道德规范上。要知道,使无意识的性的迷恋升华,使人在精神上摆脱贬低人的尊严的性淫欲的奴役,这是伦理学的基本要求,“升华”就是要将性提升到爱和道德的高度,培养对性的健康的诗性的态度,要节制、平衡、和谐,而不是放纵、失衡、极端,否则这种滥情到滥性再到乱伦的过程与禽兽何异?

王小波的作品大都说明了他的“边缘文化”的内在危机,而这种“内在危机”深深地影响着李银河,并在李银河的继承和发展中演变成为当前新的内在危机,就拿王小波的《东宫西宫》和《黄金时代》来说,也最能体现王小波的意识危机和价值主张,《东宫西宫》是一部同性恋作品,因为它打破了同性恋和异性恋两种文化之间的游戏规则,“彼此的忍让与宽容”突破了同性恋和异性恋两种文化之间的底线,从而表现出一种文化上的僭越,王小波以同性恋文化的扩张来嘲弄公众,也标志了自己文化上的胜利,他在为同性恋者唱赞歌的同时也使自己体验到了恣意作恶的快感;这种恣意作恶的快感觉现在也彰显在李银河身上,她继续努力张扬着丈夫的“遗愿”,说白了就是让大众认可丈夫王小波的文化思想,她努力为丈夫在中国文化这块广袤的土地上竖立起一块里程碑。

我为什么一定要说李银河在走着王小波的老路?因为李银河的研究和诸多著作宣扬的思想和王小波的著作所宣扬的如出一辙。可以看看王小波的另一部代表作《黄金时代》,“以自轻自贱来达到一种反抗,以自甘下贱来完成一种自卫,以放弃尊严来获得一种尊严”——对下贱的自由或者说对虐恋的张扬的肯定,王小波这种对主流文化的挑衅和戏弄依然是表现在对受虐的迷恋,什么叫作颠覆和嘲讽既定价值?我认为就是这种类似于酒里撒尿的行径,这里有“卑贱者最聪明”式的得意,还有游戏主义和犬儒主义的玩世不恭。

我不是怀疑王小波和李银河的批判动机,他们的批判动机是完全正确的,但是他们所表达的思想带着先天的缺陷,尤其是李银河,在我看来还似乎有点变态。变态绝不是对抗常态中的文化缺陷的最佳办法。王小波最可贵的还是他的文化姿态,他那“以受虐来消解权力”和“从家猪变成野猪”的统一路线,致使他成为一个有愤怒和有反抗的著名作家,但是同时也成为一名毫无建树的思想家;而李银河沿着王小波的路线,她虽然是著名的社会性学家,但永远也不能成为一个有建树的思想家,这不能不说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

王小波实在是坦率得可爱,“走在寂静里,走在天上,而阴茎倒挂下来。”——记得这就是王小波所写一首题为《三十而立》的短诗;李银河实在是勇敢得可笑,却对这首短诗大加赞赏:“我认为这是一首很不错的诗”。真的么?我怎么也搞不明白,是谁在天上“走”着?那玩意“倒挂下来”要做什么?博雅的李银河何以信口开河?这就是所谓的“很不错”的诗吗?那么请问,还有没有雅和俗的差异?还有没有美和丑的区别?还有没有诗和非诗的界线?

长期以来,李银河以自己的方式塑造着一位“另类王小波”,她通过失去理性的炒作让自己的丈夫王小波死后备享哀荣,我终于看到了一个由李银河和出版商、媒体以及从众的心态加在一起共同打造出来的、扭曲而怪异的“王小波”,王小波时代的王小波是自由的、平民化的,而李银河时代的王小波不再自由也不再平民化了,李银河信口开河是对王小波莫大的羞辱,我觉得还是要用一颗平常心来看待王小波:把他看成他本来所是的样子才是对他的人格的尊重;而李银河自己呢?作为一个性学专家,应该引导人们在不违反道德伦理的情况下怎么去合情合理地享受性,而不是没完没了信口开河地教人们怎么去变着花样去当禽兽,其实禽兽都比有些人做的好,至少禽兽不会不知羞耻地去“换妻”或“换偶”。

一个人死亡了,但死亡的是他的肉体而不是他的精神,无论拥有多少物质或物质上的享受,都无法让人类的肉体永世长存,而能够不朽的也只是人的精神,因为谁都无法扑灭精神的火焰,谁也无法遮蔽心灵的光芒。

37想做真正的自己就去做吧

陈晓旭和其丈夫郝彤剃度出家成为近日媒介争论的焦点,尤其是在电视剧《红楼梦》中饰演林黛玉的陈晓旭,她因何出家成了人们竞相猜测的疑谜。不过现在看来,对于她出家的原因似乎已经不再是个谜了,无论说她“因病出家”、“被情所伤”,还是“看破红尘”,这些我觉得都是“小因”,而真正的“大因”正是她潜心向佛,所谓的“机缘”已到,真正的原因就是她赋予人生另一种真诚而丰富的情感,赋予“爱”以宗教的神圣感。

这是一种丰富的“爱”,其中既有博爱精神也有泛爱情怀,她总是用充满爱意和悲悯的眼光看是界,仿佛所有人的痛苦和幸福都与他息息相关。所以,世邦公司发言人吴小姐说,陈晓旭出家的目的是要“学习佛法,专事讲经说法,做一个多元文化的义务教育工作者”。慈悲即菩萨,有情便是佛,在陈晓旭这里,我看到的是菩萨的慈悲,是佛陀的柔情,是一颗真诚而善良的心。

“直到有一天,我突然发现,父亲母亲不知何时开始衰老、虚弱了,好像随时都有离开我的可能。而我给了他们什么呢?这一切他们又能带走什么呢?”陈晓旭如是说。弃影从商后陈晓旭通过努力赚了很多钱,目的就是为了让父母过上更好的生活,也许是天意,至于从何而来的这些空灵玄妙的想法,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个事实就是她顿然开“悟”了:“这种心痛使我从喧闹中安静下来。”

她豁然明白,一个人死亡了,但死亡的是他的肉体而不是他的精神,无论拥有多少物质或物质上的享受,都无法让人类的肉体永世长存,而能够不朽的也只是人的精神,因为谁都无法扑灭精神的火焰,谁也无法遮蔽心灵的光芒。陈晓旭出家不是我们一般所认为的寻求“解脱”,因为她有亿万财产,在个人生活中并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捆绑”住她,虽说膝下无子,但她也有幸福的家庭,也没有什么原因迫使她遁入空门;也许是“与佛有缘”吧,“机缘”是佛家的话,我不敢妄言,总之既然“机缘”到了,那就“一了百了”。

对于这一对夫妻出家的原因,郝彤在回答媒体对此举的疑惑时说:“这是我们两个的人生理想。”陈晓旭剃度,法号“妙真”;郝彤出家,法号“开诚”。剃度出家并不意味着他们就不是一名“艺人”,而事实却是他们由一位“小艺人”变成了一名“大艺人”,我向来都认为佛祖释加牟尼就是一位真正的大艺术家,他掏出燃烧的心给人们带路,让我们懂得真诚和善良,懂得爱己和爱人,懂得邪恶和美好,所以郝彤说:“在我们看来,佛法不是宗教,而是教育。”也许是知其难为而又不可不为,妙真法师要云游四海,潜心修佛,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从事自己多元化的教育事业,这并不是空洞无物的大话,而确实是一盏优秀的人格之灯发出灿烂光芒,因为情感和人格上的根本特点全都见之于一个“真”字上:说真话,求真理,表真情,做真人,其实这才是人们所尊奉的最基本的人生信条和道德命令。

陈晓旭从艺以来虽然只饰演过两个人物,但这两个人物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一是在电视剧《红楼梦》中饰演林黛玉,另一个是在电视剧《家春秋》中饰演梅表姐,陈晓旭在当时名声大振,不亚于当今任何一位知名演员,而且,鱼龙混杂的影视界或娱乐圈,也数她最冰清玉粹了,安静的让人难以置信,她赢得了观众的尊重,而陈晓旭之所以能赢得普遍的尊敬,还因为她的人格境界,我认为,与一个艺人的作品比起来,他的人格更为重要,这是一个简单而朴素的真理,因为优秀的作品是靠优秀的人格支撑起来的,只有优秀的人格不一定会有优秀的作品,但是优秀的作品必然出自优秀的人格。

据悉,陈晓旭出家前已把财产做了合理安排,把财产分为三份,一部分交给家人,一部分用于佛教,另有一部分将用于慈善事业。在陈晓旭看来,向佛就是心灵的事业,是与人的爱、同情、救助等善良的情感密切相关的,为什么要向佛?因为需要它来扫除人们心灵中的垃圾,需要它给人们带来希望、勇气和力量。

这与当今很多的女艺人不同,在她们看来,冷漠和残酷似乎离艺术和人生更近,而爱和善念则几乎是一些反艺术、人生的落后而可笑的原始情感,她们没有真正爱心,也没有真正的善念,偶尔有的话大多也是负心违愿的;也别把削发为尼看作是一件绝对消极的事,因为我们并没有看到陈晓旭出家时带着丝毫的悲伤,反而看到她的从容自若,襟怀洒落,因此,从陈晓旭抛弃亿万财产剃度出家得到这样的启示,艺人对艺术和人生具有首要意义的不是所谓的才华和美色以及名利,而是对艺术和人生是否有真诚而丰富的情感。

皈依佛门净地,不为世俗玷污,这是得天意而顺其自然;一朝出家入道,四大皆空,对于她缘何要一心向佛,这就“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佛是大智慧,其中玄之又玄,不是人用语言能表达清楚的,所以不必再去旁求博考;此一时彼一时,昔日的陈晓旭已经不再是今日的妙真,既然已岂悟修行,超凡出世成为佛的弟子,那么我们这些浊骨凡胎就不可说,也不能说了。

该怎样形容这样的心理思维?在迷乱中麻木度日是在在可见的人生景观,内在的理想和激情的光芒,被外在的功利主义和享乐主义的黑云吞没,导致了市侩哲学和犬儒主义思想的泛滥,面此情势,依然存有理想追求和人格自觉的人的内心体验和生存境况,可想而知。贾静雯试图挣扎、捍卫自己的生活理念和人格尊严,但最终的命运却不过是幻灭而已……

38嫁给豪宅还是嫁给爱情?

贾静雯是喜欢安静的女明星,给我的印象总是异常的坚强,她有女人特有的气质:温柔、贤惠、善良。无论在影视剧中还是在现时中的任何场合,她总是给人留下优雅、细腻、明晰的感觉,甚至她的说话,都具有澄澈的理性感和适度的分寸感,尤为宁静、平和、克制,充满以理服人的事实感和有条不紊的明晰感,显示出一种镇定、沉健、大气的特点。尽管她的婚姻屡次出现一些似是而非的“挫折”,但是从她的脸庞上看不出一丝忧郁和伤感,她是一位乐观的女人。

贾静雯也是一个值得同情和尊重的女人。别的我不想说,首先昭然若揭的事实是,贾静雯的爱情与其他明星的爱情一样可怜可悲,明星的爱情在中国当代娱乐媒体的境遇并不好——它先是被凌辱被损害,后是被嘲笑被践踏。仿佛明星是没有真正的爱情的。谁说明星没有爱情?谁说明星的爱情就一定不是真正的爱情?但是,在我们的媒体面前,明星的爱情则是一个个没完没了的、滑稽可笑的成人游戏。如今的娱乐媒体已经有了“质”的改变和飞跃,有一些丧失价值观的媒体带来的是一种更内在更普遍的无欢乐和失败感、反常态和无道德、无希望和玩世不恭甚至肉体的病变。

因此贾静雯同样不断遭受着媒体的戏弄与欺凌,自从贾静雯与孙志浩的恋情公开后,我们的大部分媒体就没饶过,一度对她的婚姻抛出种种的猜测和流言式的曝光,各种传闻源源不断:未婚生女、孙志浩酒后载美眉、婆婆嫌弃贾静雯低学历等不利传言,即使在她结婚生子后,还曾传出了与老公发生口角,离家出走的消息。面对这些,贾静雯毅然决然地挺了下来,昨天是她结婚生子以后首次在上海公开出席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她再次面对媒体毅然决然地否认婚变传闻。现场所见贾静雯削瘦了许多,“婚前丰满的身材‘缩水’不少”。相关媒体和不少的人都把此时的贾静雯又与孙志浩联系起来,大概是怀疑,她如今这副模样像是受尽了婚姻家庭的折磨和虐待,那孙先生是该怎样将她整成这般景况的。贾静雯依然桃花依旧,她笑着解释说:“因为之前在南京拍摄《悲伤时唱首歌》压力太大,瘦了8斤,现在只有44公斤。”虽然如此,但这个“解释”与之前她在台湾接受采访时的说法有很大出入,当时她对媒体说:“因为被女儿折磨得晚上无法入睡才导致人越来越瘦。”媒体也跟着发问:“究竟为何她会突然消瘦?”后来据她身边的人透露:“主要还是受到婚变传闻的困扰。”

又是被传闻摧残得如此憔悴不堪的女人,她的内心将承受着怎样的压力和痛苦?那些传言就如可怕的血刃一样扎在她的心口,仿佛贾静雯嫁入豪门后生活得就惨不忍睹。我想,媒体的想象和常人一样是搅拌着猎奇的心理因素,把她想的那么凄惨也是一种心理上的报复:谁让你嫁给豪门的?谁让你嫌贫爱富的?如今没有了好果子,这就是活该。市侩的功利主义和粗俗的享乐主义也是在许多媒体报道文章中流行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明星的“爱”受到了尖锐的嘲笑,明星的“同情”受到了不屑的奚落,那些对我们来讲至关重要的价值体系和生活原则被连根拔起,我们听到的是明星们接连不断的恶耗:包养、遗弃、自杀、堕落、疯癫……好象明星们一但嫁了有钱人都如掉进了火坑,一个个都在水深火热之中,一个个都遭遇着巨大的灾难。事情果真如此么?

贾静雯在上海对媒体说,她现在连拍戏也暂时放到一边,媒体便说这是“一入豪门深似海”,意思是贾静雯完全丧失了自主权,丧失了自由自在的生活,就是她的演艺事业也面临着巨大的威胁,孙先生是不允许她去抛头露面的,孙家已经把她牢牢纂在手心,老老实实做孙家的好媳妇。对于这样的臆想,我是不能赞同的。贾静雯并没有因为婚姻和家庭束缚,她生了孩子,就说明她也渴望着一个平静安详的生活,她也需要家庭的温馨,并不是她所处的豪门对她有什么限制。一个简单的道理,就算栓住一个人,那你还能拴住她的心么?这么显而易见的道理,身为豪门贵族的孙家不会连这个都不知道吧?那还存在什么限制不限制,还存在什么虐待不虐待?如果真是那样,贾静雯怎么又能现身上海。结婚了,女人的一半要给丈夫,一半要给孩子,一半还要给家庭,这是不容置疑的,那么贾静雯的“消瘦”,怎么会完全是因为“婚变”造成的呢?

说贾静雯遭遇“婚变”,那更是无稽之谈。贾静雯不是因为“婚变”而消瘦,而是因为“婚变传闻”而消瘦的,这些可恶的传闻,犹如恶毒的流言损害着她的精神,她承受着舆论的巨大的压力,并且这种恶意的舆论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了她的生活,她不得不为此烦恼和忧伤。据媒体最新的报道,“贾静雯身份证上的配偶栏竟然还是空白”,这是在怀疑贾静雯和孙志浩去年底在美国拉斯维加斯注册结婚之后,没有在台湾补办结婚登记。就是说,孙先生和贾静雯还不是合法的夫妻,贾静雯在孙家还没有正式的名份。对此报道,贾静雯昨天在上海出席的活动中公开承认,她在台湾的确没有补办结婚登记,因为她“觉得在美国注册过,已经算是合法夫妻,在台湾仅是履行手续而已,实在是没有必要,所以她和丈夫商量后决定不再登记”,至于配偶栏空白一说,她觉得很莫名其妙,她坦然自若:“我不明白媒体为何这么传,我和老公目前很恩爱,谢谢媒体的关心,虽然我以前很霸道,但是结婚以后我们都学会了忍让,学会退一步,我们很开心。”

该怎样形容这样的心理思维?在迷乱中麻木度日是在在可见的人生景观,内在的理想和激情的光芒,被外在的功利主义和享乐主义的黑云吞没,导致了市侩哲学和犬儒主义思想的泛滥,面此情势,依然存有理想追求和人格自觉的人的内心体验和生存境况,可想而知。贾静雯试图挣扎、捍卫自己的生活理念和人格尊严,但最终的命运却不过是幻灭而已,媒体当然不会轻信她的话,因为媒体确实已经看到了她日益“消瘦”的脸,这张脸不得不让媒体产生很多怀疑,贾静雯是不是在说谎?她是不是嫁入豪门后经历着无数次悲惨遭遇?她的捍卫是苍白无力的,因为她成为了明星,就已经注定要承受媒体种种宰割的命运。

贾静雯没有说谎。说谎的是那些乐于撒播“传闻”的媒体,是他们一次又一次地损害着贾静雯的心灵,杀伤着贾静雯的精神,是他们一次又一次地羞辱和搅扰着贾静雯的生活。没完没了的婚变传闻,已经使贾静雯变得麻木和无奈。她遭遇着和王菲一样的灾难,永远都是那种无奈的,苍白的乞求声:“希望媒体不要再追问此事,让我安静地生活。”

贾静雯表示,“从下半年开始除了接一些广告和代言,今年将不再拍戏。”这就被媒体猜测成是她被“婚变”所困扰,无法再进入拍戏。而善良的贾静雯则说:“一方面是贾妈妈要做手术需要照顾,另一方面则是她希望多陪在老公和女儿身边,不要让婚变传闻影响到自己的正常生活。”作为艺人,同时也作为一个孩子的母亲,她最终还是说出了憋在心中那些久违的话:“我现在需要创造一个快乐的环境让女儿正常成长,同时还要灌输正常的人生观,不希望女儿受到负面影响。”艺人再一次向媒体提出了可怕的“负面影响”,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自己的孩子。这样的请求和告白,王菲和李亚鹏曾经也不止一次地说过,而我们的媒体听进去一句了吗?

我不止一次地说过,媒体需要找回良知,媒体报道是向外部世界打开的新闻艺术,是向他者伸展的新闻艺术,它最忌讳的不仅是视野的狭窄和心灵的幽闭,而且还有情感上的冷漠和自私。它要求娱乐记者和媒体都要克服自己身上的利己主义倾向。因为这种仅仅是市场化的利己主义不仅是“不道德”的,而且还必然导致明星或艺人的内心的封闭,导致读者和观众心灵的麻木,更会导致明星和艺人的快乐和幸福的减少甚至丧失。真正的新闻,从来就不是怨毒的私有形态的媒体报道,从来就不是把占有和毁灭当做快乐的新闻,也不是通过对他人的诅咒和仇恨、蔑视和亵渎来安妥自己灵魂的新闻,恰恰相反,它因为其精神的博大和情感的健康,而具有普遍的人类性和无私的公有性,而克服了地域、时代、种族、信仰、性别、年龄等因素的阻隔,从而对读者和观众的内心生活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贾静雯嫁入豪门后经历的悲惨遭遇,并不是她的婚姻和家庭造成的,也不是传闻中的婚变,而是媒体不断抛出的“婚变”的传闻所造成的。她的悲惨遭遇就是那些流言和八卦所带来的精神杀伤,她是在娱乐媒体中受到伤害的艺人之一。无论如何,我都希望贾静雯的悲惨遭遇能到此为止,也希望这样的悲惨遭遇永远也不要再降临到明星和艺人的头上。我们还是呼吁媒体能再度体察自己的良知,还明星或那些艺人一个平静的生活,少给她们一些精神上的伤害,多给她们一些关怀和温暖。

因为这些,芒儿有了很长一段时间思考很多严肃的问题,知道了一些自己原来并不清楚的,自己要遵守的原则,看世界看人眼睛似乎亮了许多,芒儿发觉时间是那么快,有那么多的东西要学,有那么多问题要思考,有那么多快乐要品尝。

39女人更要遵守自己的原则

既然是跳跃的河流

就不该没有波涛

既然是东方的朝霞

就不该有夕阳的悲哀

既然你是生命的航船

就不该停泊在平静的港湾

——题记

认识阿冲正是在十七岁那年的初秋,芒儿独自离开家乡,到北京上大学,而阿冲正是她的同班同学。

在班里30个男生中,阿冲应该是芒儿认识的第一个,那是因为芒儿掌管班里的信箱。刚开学没几天就有给阿冲的信,有人遥指了一下站在教室最后的阿冲,芒儿抬头望去,一个皮肤黝黑的男孩,神色忧郁地独自站在课桌前,眼睛很黑,却不知道他在看什么,芒儿壮了壮胆子,走过去小声说:“你的信。”,阿冲的眼睛似乎并没有向芒儿看一眼,只是接过去,用同样小的声音说谢谢。芒儿转回身,心想:这个男生挺特别的,于是记住了阿冲这个名字。

接下来的日子里,在芒儿眼中看到的阿冲总是沉默着,不止是不跟女生打交道,跟男生在一起似乎也是不怎么合群的,即使是下了课,他也只是象芒儿第一次见到时一样一个人站在那里,象头孤独的豹子,好象身体里压制着强大的力量,这使得别人都不敢接近他,自然,好几个月芒儿都不曾跟他说过任何话。芒儿在享受她完全崭新的生活,结识那么多可爱的同学,去那么多可爱的地方,没有人约束,她的每天都那么的快乐。

期中考试快到了,第一次大学的考试,谁不重视呢?大家都想拿个好成绩,证明一下自己的水平。所以,象芒儿这样的懒人,也不得不拿起书本,破天荒去教室自习去了。巧了,阿冲这晚就坐在芒儿的前面,书看到一半,阿冲突然回过头来问了芒儿一个单词,芒儿回答了,也不知怎么回事,两个人就这么开始说起话来。那间小教室里人很少,两个人又坐在最前面,倒也不用担心会影响别人,不过这场谈话还是莫名其妙地夹杂了好多笔谈。

阿冲跟芒儿讲的事情是芒儿一点都不了解的,谁也不明白阿冲怎么会跟一个并不熟悉的女生谈这些,阿冲失恋了,他的女友是他中学的同学,两个人大概感情好得很,阿冲絮絮叨叨的,全是他们怎么一起复习功课,怎么跟老师作对,搞得老师也不得不承认他们的恋爱,怎么在班里制造种种趣事……阿冲的女朋友不喜欢写作文,阿冲帮她写了交上去,被老师揪出去问他怎么回事,连作文都替女朋友写,老师也没办法;阿冲的女朋友吃西瓜只爱吃瓜心,每瓣西瓜都只吃那么几口,剩下的就归阿冲吃,连女朋友的妈妈都给阿冲抱不平,阿冲却笑嘻嘻地全吃掉;阿冲给他女朋友一把家里的钥匙,有时候他女朋友就跑去他家里一边复习功课一边等他回家,然后两个人一起复习,累了就一起做饭吃东西看电视……可是,进了大学好象什么都变了,阿冲的女朋友就这么么一下子不理阿冲了,跟他分手了,阿冲想不明白,阿冲忘不了,所以阿冲很痛苦。阿冲跟芒儿这样讲着,有时候拿着笔写出来,芒儿没怎么说话,常常是中间问了一两句,或者写上自己的看法,对于阿冲的感觉,芒儿是几乎一点都不能体会的,因为芒儿呵,是那么单纯,她还没经历过这种青春悸动呢,可是芒儿却被阿冲深深地感动了,阿冲是那么痴情,那么温柔,那么坦白,那么容易受伤,那么默默地承担痛苦,芒儿记得阿冲写的一句话,“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

芒儿觉得阿冲是个比较成熟的男孩,而这正是芒儿小小烦恼的地方,芒儿知道自己总是很天真,什么都不懂,被大家看成小孩子,芒儿也想成为一个大人,可是她又喜欢天真的快乐,怕自己知道的太多,烦恼也会多,所以总是在这两者之间犹豫,自己是由着天性一直单纯下去,不理那些烦恼事呢,还是努力了解别人所了解的,学会人情世故,学会圆滑处世呢?芒儿问阿冲,是天真好还是成熟好?芒儿不知道,其实她想这些,正是她在一步步走向成熟的表现呢,她在想自己的将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了。阿冲跟芒儿讲,每个人都要成熟的,绚烂归于平淡,真正成熟的人不会想这些问题,那样的成熟看起来会让人觉得同时也是天真。阿冲告诉芒儿不要为这种问题太烦恼。

两个人就这样交谈,不觉到了教室熄灯的时间,阿冲回家去,芒儿则抱着书回宿舍,一路上,芒儿想着他们的谈话,决心要和阿冲做好朋友,而且要帮助他,不能这样一直伤心下去。

跟书一起带回宿舍的是两个人随手写的一纸交谈,和阿冲教给芒儿的一种信纸的叠法,那是一片枫叶,小小的,被芒儿小心地拿着,阿冲说,那是他女朋友教他的。

芒儿再看到阿冲的时候,感觉不再是那个阴郁,难以接近的阿冲,似乎多了一份理解的默契,两个人从此熟稔起来。渐渐地,阿冲周围也有了不少朋友,他们都把他叫做大哥。阿冲做大哥很卖力,不管谁要他帮忙,他都一副义不容辞的样子奔前跑后,有时候别人还没开口,阿冲就已经把事情揽过来,忙活去了。

因为阿冲的缘故,芒儿也和这些人熟起来,常跟他们一起玩。一起骑车出出时,阿冲有时会让芒儿坐在前面,芒儿掌舵,阿冲踩车,两个人合作得很默契,遇到下坡,车子加速,风吹起头发,人也跟着象要飞起来,于是,空洞的桥下,大家的笑声久久地回旋着,好象有多么令人高兴的事似的。初冬的第一场雪下罢,一群人踩着薄雪走去阿冲的家里玩,在路边,阿冲和另一个男孩丁挽着芒儿的胳膊教她滑雪,小小的身子在这两条结实的臂膀的牵扯下居然真的滑行起来,走在后面的则是那一帮瞧着他们笑的朋友,这样的感觉真让芒儿觉得自己是个被大家宠爱的小女孩,心中无比温暖而快乐。

在芒儿眼里,阿冲的确象个大哥,很义气,同时又很会照顾人,也许是因为他本来的性格就有些细腻吧,阿冲在一些小事上比其他男孩都细心温柔,女孩子跟他在一起,总是被照顾得很好,让人觉得很安心。芒儿一直梦想有这样一个保护自己照顾自己的大哥,所以越发喜欢跟他们在一起,因为其中有阿冲。

渐渐地,芒儿同阿冲交往越来越多,两个人经常谈心。阿冲虽然有了那么多朋友,可他们从来都只是玩伴,对于阿冲的事,他们都知道,可似乎谁不敢去触及阿冲的内心,只有芒儿,你知道,她是很擅于做个好听众的,阿冲可以把心里的任何话不保留地倾诉给她,久了,似乎就养成了习惯。

现在,表面上阿冲已经溶入班级的大家庭里,可实际上,阿冲那帮人虽然玩得很好,却只是一个小圈子,他们跟大部分的同学之间有一个若隐若现的分界。尤其是阿冲,总有些不羁和傲气,有时候他会在班里放肆地玩笑,打闹,有时候会在上课时给老师来个小插曲,捣捣乱,大家对他就都有些不满。而这背后是他心里深深藏着的忧伤和失落,因为他找不回他自己了。这些都是别人看不见的,所以很多人不喜欢阿冲,觉得他太怪。

可芒儿知道,芒儿也为此很烦恼,芒儿试图让周围的人多了解阿冲一点,但似乎没什么成效。其实阿冲外表越不在乎,心里却越是受伤,阿冲太敏感,不能跟同学相处好给他又增添了一道看不见的伤口,所以他越发地迷失在伤感的回忆和沮丧中,外在的表现也就跟着越来越出格。芒儿很担心,阿冲一直这么沉溺下去,那他就完了。

芒儿其实就象她的名字,外表很柔弱胆怯的,内心却有着古怪的思想,只要是她自己的想法,都坚定得很。这一点往往是周围的人所不了解的,因为别人眼中的芒儿是个脾气柔顺,天真不懂世事的小女孩。

而芒儿决心改变阿冲了,不要他那么悲观,不要他那么颓丧,她帮他建立新的信心。芒儿知道阿冲他需要别人的目光来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所以他会为朋友两肋插刀,毫不考虑自己,为的只是有人赞他一句够义气,叫他一声好大哥。所以阿冲常常为了那帮朋友,不是跑这里,就是跑那里,为了义气,逃课去瞎逛,逃课去打牌,闲聊。这些芒儿并没有什么理由可以干涉的,芒儿所能给的只有做朋友的真诚,关心,鼓励。芒儿上课渐渐不跟舍友们坐一起了,总是有意无意地一个人坐,旁边的座位空着。虽然没有过清晰的决定,芒儿心里其实知道,这座位是她留给阿冲的,她希望阿冲进了教室看到她身边的空座会坐过来,好好听课,这样也许会让阿冲脱离那些喜欢上课聊天的哥们,放点心思在学业上;芒儿去图书馆自习,也开始为好几个人占座位了,有阿冲的,也有他们这几个好朋友的。有时候阿冲会坐过来,上课时忍不住要跟芒儿聊天时,芒儿就使劲瞪他一眼,让他听课,这样的时候阿冲上课也还满老实的,听讲,记笔记,不过也有时候阿冲到别的地方去,这时,芒儿就会隐隐地有些失望,担心他是不是又趴桌子上睡觉了呢,还是又在跟什么人说话,走神呢,一节课总免不了回好几次头。

这样的日子渐渐过着,芒儿时时惦记着阿冲,可阿冲却好象悠闲自在得很,好象渐渐把伤心事都忘了,平时就是玩笑呀,玩呀,功课从来不记心上。阿冲常常会央求芒儿给他作业抄,芒儿总是凶巴巴地不肯给,要他自己做。要不就问他哪儿不会,宁可花半小时讲给他也不肯让他5分钟就抄完,这样的争夺不一定是芒儿会赢,有时候芒儿吵累了只好给阿冲作业本由他抄去,有时候阿冲很听话,芒儿要讲,他就听,听完了总是很感激地望望芒儿。这时候的阿冲是很可爱的。老实下来的阿冲象小孩,不会隐藏自己的感情,特别坦白,看他的眼睛就总能知道他的情绪。芒儿对他的好,他知道,所以他就让芒儿也知道他的感激,芒儿很欣慰自己的努力对别人真的有帮助。

转眼期末到了,各门功课都已讲完,剩下就是复习准备考试。天气冷,好多人干脆就不来学校了,呆在家里复习,这样,芒儿就很少见阿冲出现,毕竟是第一个学期,大家还都不知道大学的考试到底怎么回事呢,一个个如临大敌,知道阿冲也会挺看重这次考试的,芒儿倒也放心。芒儿还是不爱去自习,每天就是躲在宿舍里一遍听音乐一遍看书,效率倒也满高。不过要是一两天都没看见阿冲的影子,芒儿还挺有点惦记,心想到底他是不是在复习功课呢?不会又跑到什么地方放松去了吧?想了想就觉得还是阿冲在学校好,大家一起看书比较有气氛,他才不会开小差。不过想是这么想啦,该看的书芒儿还是乖乖看自己的。

阿冲的学号太靠前了,是班里的No.1,每次考试都坐在第一排第一个,考试前连个跟他说话的人都没有,看着总是怪可怜的。等着发试卷的时候他总百无聊赖地四处看,看到芒儿时,芒儿也不知道怎么搞的,总觉得那眼神就好象跟自己求助似的,不由地有一丝担心。看到阿冲远远地孤军奋战,芒儿唯有在心里默默祝愿,相信他那么聪明,好歹又抱了阵子佛脚,怎么说过关应该没问题的。

下一门就是高数了,其实这门课芒儿也是怕怕的,她不爱数学,考试也总是凭上课的那点基础和一点小聪明混个不上不下的分数。这回不敢怠慢,音乐也不听了,一心一意地啃起书来,正用功呢,听见有电话找她,赶忙去接,原来是阿冲求救来了,他实在对付不了高数。芒儿听了只说句我这就来,回去拿了笔记。

匆匆忙忙冲到阿冲家里,阿冲正端着热气腾腾的锅往桌子上放,原来这天是腊八节,阿冲请芒儿来喝腊八粥呢。端着阿冲盛好的一碗香喷喷的八宝粥,想起在家里这一天妈妈也是这么煮一锅腊八粥来吃的,不知他们这个时候今天是不是也在吃呢?离开家有半年了,直到这时候才突然又感受到家的气息,勾起家的回忆。望了望阿冲,阿冲正得意地看着她:

“我昨天晚上煮了好几个小时呢,这锅八宝粥从头到尾都是我一个人做的。”

“真的吗?……煮得真好吃呀。”芒儿微笑着吃了一勺,“阿冲,你也吃呀。”说完芒儿就趴在桌上猛吃起来,怕阿冲看见自己眼里的感动。

吃完了粥,两个人开始复习功课。一张桌子,芒儿坐一边,阿冲坐对面。说好了有问题才准说话,可阿冲好象总定不下心好好复习,老做小动作。芒儿看在眼里,便放下书来考阿冲的程度,这才发现不得了。阿冲的基础实在太差,这一个学期根本就没怎么认真听课,高数自然是一塌糊涂,费了半天口舌,芒儿发现根本不是说给阿冲解答几个问题就能解决的,而是她必须要给阿冲从头讲起!心急不得,只好慢慢来,拣最基础最重要的东西给阿冲恶补吧。现在的目标说实在话,及格就万事大吉了,哪里敢想什么好分数?

就这样,芒儿讲得艰难,阿冲听得也颇为费劲,内容太多,午饭也来不及吃,随便找了一点东西填肚子。一路讲下去,两个人谁也不敢分心。不知不觉天黑了下来,拉开灯,看看表,都六点了,一本书就剩下不多的十几页,芒儿这才发觉好累呀,伸了个懒腰,看看阿冲,两个人都觉得收获多多,不由满意地舒了一口气,剩下的简单啦!

阿冲爸爸妈妈回来了,芒儿一见,好和蔼的长辈,一点都不让人拘束,见了芒儿就要留她吃晚饭,说芒儿是外地人一定没吃过北京的锅贴。于是这边小屋里芒儿继续给阿冲上课,那边厨房阿冲爸爸妈妈忙活着晚饭,芒儿偷眼瞧瞧阿冲,心想阿冲有个多么幸福的家呀。等到他们结束了复习,那边饭桌也摆好了,等着他们。

吃过了饭,芒儿要回去,阿冲去送她,临出门拿出一件仔服交给芒儿,说晚上太冷了,一定要芒儿穿上。走去车站,阿冲说,谢谢你给我补功课,我,我一定影响你自己的复习了。黑暗中,芒儿亮晶晶的眼睛望着阿冲,笑嘻嘻地说,哪里呀,给你讲了一遍,比我自己看可记得清楚多了。阿冲说坐公共汽车吧,晚上安全点,到学校打个电话告诉我,把芒儿送上了车。芒儿抓住身上又大又暖的衣服,是阿冲的,看着车下的阿冲,心想,只要你肯用功,只要你肯让我这样给你补习,我怎么会不乐意?

考试终于结束了,芒儿在等着回家。这么久了,芒儿这也想,那也想,每天心里满满的,可惟独没有想过家,真到了该回家的时候了,突然发觉她还是很想那个生长了十几年,从没离开过的家的,定的火车票是一天后的,可芒儿竟觉得自己等不了,呆在宿舍里,发现自己已经孤零零一个人,别人都走了,那种感觉好可怕。

她实在忍受不下去了,就去打电话给阿冲,一开口竟好象要哭出来,阿冲也着急了,说我马上过来好不好?不等芒儿说同意挂断电话就往学校去找芒儿,见到芒儿可怜兮兮的,突然发觉原来这个每天快乐无比,一点心事都没有似的女孩,这个总是小大人一样爱讲道理,挺坚强的女孩,其实也还是个小女孩呀,会想家,还会哭鼻子?于是不由分说就把她带出去,逛北京的夜景,吃北京的小吃,一直走出了大半个北京城。芒儿也真是小孩子脾气,刚才还那么伤心,一听见阿冲给她讲笑话,吃到小吃,立刻忘了一干二净,笑逐言开起来。

玩了一晚上,两人也都累了,阿冲执意送芒儿回去,站在公共汽车里,芒儿抓不住扶手,总是东倒西歪地那么好笑,阿冲看了,大气地拍拍自己的胳膊,“来,抓这儿!”抓着阿冲的胳膊,果然,安稳多了,芒儿一点也不觉得车在晃,更不担心会摔倒了。阿冲说,明天别担心,我们去送你好不好?

第二天,阿冲真的带了七八个好朋友一起到学校里来了,充饥的,解渴的,连芒儿火车上打发时间的报纸都准备了。一伙人浩浩荡荡奔向了火车站,看到这么多人送自己,芒儿又满足,又兴奋,心也安稳下来,不就是十几个小时的火车么?想起来好象没什么好怕的。所以芒儿信心满满的上了车,想着阿冲和同学们,就这样回到了家。

从昨天傍晚开始,天下起雪来,纷纷扬扬,飘在天空,飘向土地。有雪的日子总是特别的安静,也是特别的明朗,我不由想那里是否也下雪了呢?是,我承认,我也在想那里的人。喜欢下雪吗?心里问。一定喜欢的,唉……我在幻想什么呢?什么都不会发生的,明知道那些莫名其妙的想法都是不可能的,偏偏会想呢?总是在假设,假设!倒是你自己要小心你的态度哦,站稳脚跟,坚定自己,不要想什么。我们是好朋友,不是吗?相互关心,相互帮忙,他就象一个大哥,有这样一个好朋友不好么?

可是,梦究竟有没有含义呢?我不知道。阿冲呢?他梦到了我,可为什么还要来告诉我呢?奇怪,我在别人梦里会是那么温柔么?

阿冲打电话来了,告诉我梦见他哭了,我给他擦眼泪。是的,我会的,可他,他会在我面前掉眼泪吗?他只是太需要别人的关心和安慰了吧。他怎么可能喜欢我呢?我不会因为这个梦就在意的,我不希望他为此费心。他已经失去了一个,即使可能,我怕也没有这个勇气,因为,这样我给他带来第二个打击的可能性太大了,也许会沉重,也许会毁了他。因为我知道我现在只是欣赏他某些方面,喜欢他是有的,但从来没有想过会是别的关系。不过为什么我会看那么清楚?为什么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的?这是悲哀的所在。

不,目前,谁都不能这样做,我多么希望他能快快改变自己,变得充满活力,做一个快快乐乐的,努力向上,有希望的人啊。

寒假结束,一回校,芒儿就听到坏消息,阿冲有功课不及格,心一沉,想:完了,辛辛苦苦好不容易恢复的一点信心就这么毁于一旦了么?再见阿冲,果然越发变本加厉起来,上课更是吊尔郎当,说起话更是旁若无人,他就是这样,总是妄想用外表的不在乎掩饰自己。

他退缩了,芒儿想。所有鼓励的话都不起作用,芒儿费尽口舌,告诉他,已经发生的事情谁都改变不了,况且只是一次挫折,唯一的办法是更加努力,证明自己能取得好成绩,这才是改变过去的办法。你懂不懂?要是你怕了它,那你就永远陷进去出不来了!阿冲点头,“我懂,可我做不到。”,黑色的眼睛充满了悲哀和无助。

阿冲给别人帮起忙来更是“奋不顾身”了,芒儿忿忿地想,阿冲,你不要傻了,他们只是给你一些甜言蜜语,他们称你一声大哥换来你给他们跑前跑后,可你的成绩不及格跟他们一点关系都没有,他们不会为你担心,也不会为你难过的,又不是他们自己被当。你一无所获,凭借别人的看法来企图证明自己的存在,你太傻了!把这些话都告诉阿冲,阿冲说我都知道。每次跟芒儿谈话,阿冲都把他最伤心的事,最深处的想法告诉芒儿,芒儿也总是尽力地安慰他,看到他听到鼓励变得有信心一点,总是相信自己的努力不会白费的,总有一天他可以振作起来重新成为一个大家喜欢又能干的人,阿冲他很聪明的。

就这样,上课芒儿还是有意无意地帮阿冲占座位;没课的时候,芒儿要是能成功地让阿冲自己做作业,情愿自己浪费一点时间;阿冲不高兴的时候就用开朗的性格感染他,阿冲所有的一切,芒儿都在默默地注视,关心着。芒儿知道说教会使人反感的,所以总是希望用自己的行动让阿冲知道,其实他不必灰心的,他有真诚的朋友,有无论任何时候都信任他,理解他,帮他的朋友。

可是这些努力的成果总是那么稍纵即逝。阿冲上课跟老师斗嘴,下课跟同学吵闹,自习常常跑得没影了,都不知他去了哪里?芒儿经常只看到那个熟悉的书包扔在桌上,坐一个晚自习的时间也没等到阿冲回来看书,打牌,喝酒对阿冲是常有的事。有时候教室熄灯还不见他,芒儿只好帮他把书包背回去,打电话去他家里,人也不在,担心了好久,也不过是阿冲去找老同学喝酒去了。

芒儿也时常会觉得灰心,觉得累,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得到的总是打击。可是芒儿到底是很理想主义的吧。她认为世上所有的人都有好的一面,他表现得不好,只是说明生命里好的一面被某些性格里弱点或者恶给掩盖住了,而芒儿所相信的是,只要有足够的毅力和关心,就一定能用自己的好激发别人内心的好。所有人都认为阿冲是个怪人,承认阿冲有那么一点和别人不同,大家都跟他保持距离,不喜欢跟他交往,可芒儿不,芒儿知道他为什么会是现在的样子,知道阿冲他人很好,不是坏人,他有很多优秀的性格,他是太缺少希望和信心才变成这样的啊。每当芒儿灰心时她就会想,不能放弃,假如你都放弃了,任凭阿冲自生自灭,谁能预料到后果呢?要是阿冲从此一蹶不振呢?你不可以,相信阿冲吧,至少他会感受到你的帮助吧?他不是因此而常对你有感激之情么?所以你不能灰心,只要坚持下去,阿冲一定能够振作的。

班里的同学看芒儿跟阿冲的眼光越来越有些怪异,觉得他们俩的关系不同寻常,可又不能确定他们是不是在恋爱。芒儿感觉到了,可是芒儿不在乎,她只是在想,怎样能帮助阿冲,只要阿冲会好起来,别人的误解算什么?能使一个人不再浪费他宝贵的青春不比什么都重要?芒儿就是这么想的。有时想到阿冲最初堕落的原因,他的失恋,芒儿心底竟会有一丝怜悯和一丝冲动,心想假如付出我的柔情能让他摆脱过去,那么我就这么做有什么不可以的呢?这真是一种傻乎乎的牺牲精神。芒儿还没想对方要不要呢。

一边是繁重的课业,一边是无止的付出换来的一次次失望,还有同学们的眼光,虽说芒儿是屡败屡战,可芒儿她不是个机器人呀,她也会累,她会沮丧,她的努力一次比一次艰难,她觉得自己的力量好小哦,更何况连这点力量似乎也在不断地消失。即使是这么坚持着,即使是阿冲分明感到了这种坚持,可是他,他还是没有任何可以让芒儿得以安慰自己的改变!

天,有时候芒儿自己象被陷进了一种胶着体,无边无际,不管怎样挣扎都不能挪动一分一毫,浑身一点力气都没有。只想假如就这样昏睡过去,什么都不想了反而好。可是芒儿又不能不想。悲观时的芒儿意识到,改变一个人是多么困难的事啊,你以为你给的帮助对别人就是好吗?你这样想,人家还不接受呢,凭什么呀?我的事要你管?人往往会产生这样的感觉藉以卫护自己的缺陷,这就是惯性,那么人又能奈其何呢?可是芒儿仍是不肯就此放弃努力,她不甘心,在这样的反反复复中,到底哪一方最后胜利呢?芒儿不知道,也不要知道,芒儿说不如让它自己作出决定吧。不管结果如何,继续努力也许会有比较让人满意的结局呢?

努力,努力,眼看着阿冲混迹于无所事事的一群人中,芒儿发现自己已心力俱疲,图书馆里,隔着张桌子芒儿望着阿冲那双眼睛,唉,总是那么一双略带忧郁的眼睛,芒儿甚至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想说的只好用眼神告诉他,救救你,也救救芒儿吧!芒儿恳求着,芒儿的信念真的这么容易被打破么?可阿冲却还要求芒儿帮他个忙,也许是买烟一类的事情。这种事,又是要麻醉自己,芒儿好厌恶!所有的郁闷在一刹那爆发出来,眼睛怔怔地盯着阿冲,不满一下子发泄出来。可是多么奇怪呀,阿冲没有反驳,望着芒儿,满是悲伤的神情,让芒儿那么莫名其妙的是,轻轻的,他好象在说:我爱你,然后就沉默了,是什么?是什么?芒儿觉得自己听错了,可又分明那么清楚的感觉到是真的。芒儿睁大了眼睛,人却木了,分不清自己身在何处,一时间不知怎么是好,竟然如同没有听见一样。要做什么?芒儿不知道,到底是不是自己搞错了。是要问一个明白还是要装做糊涂,这不是芒儿所能选择的。

芒儿也不知道后来怎样离开的,总之芒儿试图追问阿冲,企图判断阿冲说的是什么,可是芒儿没有得到答案。一个人,芒儿不停地想不停地想,要是她能清楚地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会多好啊。一直一直以为,阿冲的爱护和关心是因为自己的年幼和孤单,事情怎么会在片刻之间变了呢?怎么可能呢?想不通为什么,回到宿舍,芒儿脸色那苍白,同屋的人吓一跳,“芒儿,你怎么啦?病了?你的脸色太难看了。”,芒儿说不出话,费力地摇摇头,爬到床上去,灯熄了,漆黑的夜,在别人的梦里,芒儿的眼睛就这样望着床板,一夜无眠。

这以后的一个星期里,每每芒儿用目光探询阿冲,希望得到一个答案,都徒劳而返,也越发找不到阿冲。然后两个人好象成了陌路,走得远远的,阿冲也对芒儿变得礼貌而冷淡起来,让芒儿吃惊!阿冲开始常常当着芒儿的面对别的男生开她的无聊玩笑,肆无忌惮地,芒儿不反击,只是沉默。走开去,她的心却痛得要命,她怎么也想不清楚是怎么回事,难道就这么莫名其妙?难道他们已经不是好朋友了么?一直信赖的阿冲,你怎么可以对芒儿开这种玩笑?别人开,芒儿明白,可阿冲不应该开她的玩笑呵。芒儿企图跟阿冲问个明白,可换来的却是阿冲的冷淡和不知所云,这让芒儿受伤了,可连受伤的原因都不能知道,芒儿该怎么办呀。芒儿憔悴着,每夜每夜地睡不好,饭一点都吃不下,胃痛!心痛!芒儿想,一定是要死了,想找一个人倾诉也找不到,没有目的地奔跑在马路上,却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一个疗伤的栖身之所。芒儿拼命地对自己说,不行,不能再让别人看我这样下去了,至少让大家看到正常的样子吧。坚持,坚持,不要伤心,不要发脾气,不要再强求什么,是你自己自讨没趣,怨不得别人,别问为什么了,就这样。

芒儿想,阿冲,他已经不把你当朋友了,谁也不能强迫是不是?芒儿在心里狂喊:阿冲,你不懂,你不懂!我只是,不知道该怎么做。

接下来的日子,芒儿渐渐平静下来,跟阿冲的相处也渐渐和与别人的相处没什么不同了。偶尔上课坐在一起芒儿也无所谓了。两个人也不说话了,变得都极有礼貌。

英语课两人是同桌,阿冲不小心搬座位碰了芒儿,疼得芒儿差点叫起来,他看着芒儿半天不说话,突然问芒儿:“你相信我不是故意的吗?”芒儿说我信。阿冲说:“告诉我现在还疼不疼?”芒儿摇了下头不理他,然后就看到阿冲在桌上写台词:Love means you don't have to say you are sorry ever。芒儿想,不是写给我的吧?不管。可还是不知不觉心又软了下来,偷偷注视阿冲,他的眼眸极小,却是奇奇的纯黑,不说什么,却总是让人感觉到他在关注你,在了解着你的思想,他懂你想什么,却只让眼睛告诉你,坐在阿冲身边,芒儿闻到他身上淡淡的气息,看到他乌黑的头发,突然好想伸出手去,触摸他的头发,轻抚他的额头,心底这一丝渴望如何也抑制不住,可还是生生给堵了回去,芒儿好奇,如果自己那么做了他会躲开吗?居然觉得有些好笑。

想着想着,芒儿警觉,难道自己对阿冲到底有所不同了么?傻子呀,原来当他是好朋友,是因为他理解她,关心她,保护她,现在?不要收集那些莫须有的证据告诉自己,他喜欢你?那他就不会那么嘲弄你了,他不是个你值得付出的人,何况现在连朋友都做不得了,你对他并没有爱的成分啊。不是吗?

内心的波澜,芒儿很知道怎样不会影响自己,看书,上课,自习,和同学在一起,一切还是正常,偶尔想想还是有些怅然,对阿冲究竟是怎么回事想弄个明白。直到有一天,芒儿走进图书馆,看到几个同学都说笑,便问他们有什么好笑的事情,他们说:“我们怂恿阿冲去追一个女生呢,你看呀,他正在那边跟人家说话呢。”芒儿望了望,是的,恍恍惚惚觉得自己好象看不清了,听着旁边的人兴奋的声音响着,“阿冲挺喜欢她的,哪用我们说,乐得屁颠屁颠地就去了。”芒儿这才明白原来是真的,脸上还笑着,一双眼睛便清清楚楚看见心里的那个自己轰然倒下,不复清醒,整个人也失了重量,飘飘摇摇地就要从椅子上浮起来,几乎按捺不住。五脏六腑立刻被人硬生生扯了去,却分明没有疼痛,只象是打了针麻醉剂,看起来完好无损,只是心里头血留个不住。芒儿暗自嘲笑了自己一番,哦,不就是这样么?你,你还以为是什么?芒儿独自笑着自己,知道她再也回不到从前的日子,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她自己。

日子慢慢过去,转眼夏天又到了,芒儿的日子充实起来,过了好久有同学问起来,“芒儿,你那时候跟阿冲是怎么回事呀?”芒儿说那时候我们是好朋友,朋友送了口气,“我们都说,好担心你呀,想芒儿怎么会和这种人在一起?”芒儿没说什么。芒儿的记忆好象已经少了一部分,曾经的事情仿佛只是个没有内容也没有意义的梦吧,连自己都不知道藏在心里的哪个小角落里呢。偶然的一次,阿冲问芒儿,“你是不是打算创造一个奇迹来着?”

“是,不过我已经放弃了,我已经明白世界上并不是所以的事我都可以做到,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象我的想象一样可以看得很清楚。”芒儿很平静地说完,笑了笑,道声再见走开了。

有时候回忆被勾起,在不那么分明的记忆里,芒儿觉得很感激这段经历,也感激阿冲,芒儿没有觉得自己做的不对。因为这些,芒儿有了很长一段时间思考很多严肃的问题,知道了一些自己原来并不清楚的,自己要遵守的原则,看世界看人眼睛似乎亮了许多,芒儿发觉时间是那么快,有那么多的东西要学,有那么多问题要思考,有那么多快乐要品尝。

芒儿和阿冲变做了两个世界的人。

迷茫的十七岁无意中溜走了,芒儿的日子一天一天快乐地过着,梦结束了,芒儿永远也不知道阿冲究竟有没有跟她说过那三个字,内心深处芒儿认为是自己搞错了,可是有和没有对芒儿都已经没有意义了,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