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素简清欢
21907900000003

第3章 踪迹(3)

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暮春之夜,泉州城南门外钱坡村几位族长相邀到对山(当地人称紫帽山为对山)苏夫人姑座前上香,祈求保佑本村所有上京赴试的举子功名成就。众人心怀虔诚、跪地叩拜,忽然传来一阵清脆悦耳的少女笑声,令人疑惑。众人抬头四顾,杳无人踪,但见苏夫人姑慈颜笑容盎然,座前长明灯爆出一朵璀璨的火花。几位族长恍然悟到,应是今年春试钱坡举子榜上题名,苏夫人姑所以欢笑。果然不出所料,当天皇榜高悬,泉州一府“五中三苏”(五个姓苏的举子,三个中了进士),钱坡村叔侄同榜登料。当“一榜双进士,叔侄共登科”在京传为美谈时,谁料一些名落孙山的无赖却借机发难,以主考受贿、考场作弊为由,联名上告,闹起“文案”风波。一时朝野上下众说纷纭。“五中三苏,举子上告”一事,传到万历皇帝耳中,皇上心中不免疑惑。为了平息这场“文案”风波,辨清是非曲直,万历皇帝诏示内侍,传钱坡叔侄明日御前应考。第二天,皇上驾临早朝,黄门官奉旨,宣考官领钱坡叔侄上殿见驾。皇上当殿出题亲考,先口试联对赋诗,叔侄俩均对仗工巧,诗意深远。笔试以“文案”破题答辩,双双各抒己见,一挥而就。黄门官当众宣读,百官听得心悦诚服。万历皇帝夸奖道:“可堪状元才,何况双进士。”当殿御赐“奉天敕令”圣旨牌一座,钦点进士及第,恩准衣锦还乡。想到这个故事,殿堂上那俯视众生的女神便在我眼前幻化为聪明伶俐、活泼可爱的女孩了,我想,当她看到今日国运昌隆、百姓生活安居乐业的盛景一定会不时地发出欣慰的笑声吧!

走出正殿,我来到了“梳妆楼”,百姓是最质朴的,谁的心里有他们,他们就敬重谁。他们知道那个花容月貌的女孩,为了普度众生,不惜舍弃自己如花的年华,而二八少女,哪个不爱美呢?他们修建这个“梳妆楼”是为了更好地祭祀心中的女神,表达对她的敬爱。庙左侧的报恩堂,里面供奉着苏夫人姑父母之神位。中华民族是最讲究孝道的民族:“百善行,孝为先”“孝父母,守伦规”。苏六娘从小孝顺父母,是孝敬长辈的典范,修建这个报恩堂,告诉后人要学习苏六娘孝顺的品德。苏六娘在家对自己的父母孝顺有加,在外经常帮助乡亲做好事,她识文断字又懂医术,附近百姓有什么病痛找她都能药到病除,老百姓对她十分敬重。不仅如此,她还具有特殊的禀赋,能知未来,料祸福。5岁时她在晒谷场上能用把谷粒摆出龙凤鸟兽,活灵活现,鸡鸭都不敢来偷吃;她还可以给龙凤点睛,一点龙凤便腾飞而起,村里人都说她是仙女下凡。

就是这样一个仙女般的女孩,却有着不一般的志向。苏夫人姑出身贫寒家庭,从小被卖与蒙家为童养媳,但她并没于屈服于命运,大胆地跑回了娘家。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苏六娘十六岁了,蒙家逼婚更紧了,数次派媒人到家里催促,苏六娘十分确定自己身负的使命,十六年来第一次拂逆了父母之命,她非常坚定地对父母说:“对山可移,我志不移。”她留下七绝诗一首:“溶溶月色浸清秋,鹤御翩翩此日游。一点灵光何处寄?万年烟火紫山丘。”然后拜别父母,便如泥塑般仙逝而去。第二天,众乡亲护送灵柩至紫帽山麓。忽然,系棺的四条绳索齐断,灵柩却似有人抬,转了一个方向,然后轻轻着地。与此同时,天色大变,雷电交加,风雨骤至,众人只得暂时到一边避雨,过了一会儿,雨停雾散,晴天重现。众人出来探视,灵柩着地处已有一处蚁冢,众乡亲就在蚁冢处建庙以纪念苏六娘,同时也祈祷她保佑百姓富裕安康。如今,在正殿的后山蚁冢圣坟地,数十棵古树呈半月形拱绕坟地,树枝叶蔓向内倾斜舒展,树根向外伸扎,自然撑起一片绿荫,为坟地遮风蔽日,堪称奇迹。

“驱倭荡寇显精忠,护国安民不世功。巾帼英雄千载敬,殿前烟火耀长空。”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匪邓茂七叛乱,泉州太守熊尚初战死于磁灶古陵坡,叛兵乘势驱赶,军民涂炭,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有一日,忽然刮起了一阵东南风,白昼如夜,神兵从天而降,素旗飘扬,上有“对山苏六娘”五字,叛兵闻风丧胆,望风而逃。万历年间,倭寇大肆进犯当地百姓,烧杀劫掠,无恶不作。此时,神兵再次从天而降,一举击败倭寇,百姓又过上了太平的日子。奉命平叛将军陈懋得知此事后,上奏朝廷,成化元年朝廷册封苏六娘为“护国卫生夫人”“衍圣崇福”,谥号:贞烈。苏六娘被册封为“护国卫生夫人”后,四乡五里特别是苏氏宗亲,感其威灵显赫,先后或在宗祠里,或另建分庙供奉苏夫人姑神像。苏夫人姑备受乡人与海外侨亲的尊崇,到庙拈香顶礼膜拜者络绎不绝。正因为苏夫人姑来自民间,信男善女前往敬拜祈福,如同与一位智者商讨事情,在他们心中,苏夫人姑是可亲可敬的家人,是他们美好生活的保护神。如今,苏夫人姑庙已是闽南独具特色的著名古刹,每逢苏夫人姑圣诞,这里都要举行盛大的庙会敬祝千秋。当地百姓上供做敬、舞狮弄龙,风光热闹胜似春节。“传闻利泽至今在,已死犹能效国功。”苏六娘从凡人走向佛坛,也从传说中走进了百姓的心里。

参观了苏夫人姑庙,我更理解了为什么这方百姓如此敬奉苏夫人姑了。苏夫人姑端庄贤淑、勤劳善良、矜孤恤寡、孝顺贞烈、爱民护国,集君子之德的刚正、仁勇、智慧、包容及女性的温柔、幽静、善良与纯洁为一身,是中国妇女理想的化身,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老百姓爱她、敬她,又像对亲人一样亲近她,亲切地唤她“阿姑”“夫人姑”,那声声的呼唤倾注了多少深情厚谊!我回到护国殿再次仰望苏夫人姑的塑像,我想问问她,从普通女孩到万人膜拜的女神这中间有多少艰难的路要走,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她?一个豆蔻年华、朝气蓬勃的少女如何肯舍弃父母亲人,是什么样的神旨在召唤她?保家卫国、福佑百姓幸福安康,这本是男儿的志向与伟业呀,怎么就寄于这秀丽娇俏的女儿身呢?苏夫人姑自然不会回答我,她那安然的笑容仿佛在说:有爱就有一切!是啊,苏夫人姑心中有了对百姓的大爱,她就能做到“纵使身止诸苦中,如是愿心永不退。”转身时,我仿佛听到殿堂中传来了一声轻笑,抬眼前望,灿烂阳光中是生机盎然的和美世界!

世外桃源云河谷

有人把永春的云河谷称为闽南的九寨,我却以为云河谷更接近于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世外桃源“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云河谷有着世外桃源离世绝尘的清远宁静。这是一个长条形高山峡谷地,河谷纵深3.5公里,巍巍群山翠色横流,林立奇石秀拢天地,恍惚间,就令人坠入了一派浓烈的清幽里。民谚曰:“外山山外山,云河河上河。众神忘归处,遗有摩崖刻。”

秋日下午,洁白的云朵飘过蔚蓝高远的天际,犹如大海里缓缓而行的白帆。凉爽的秋风,穿越林间山谷,摇摆着树枝,是山中季节转换向着悠悠时空的告知。

我们沿着曲曲折折的步云桥蜿蜒向上,在窄窄的近乎被绿叶遮蔽的路上穿行,有种探索未知世界神秘的兴奋感。清碧的泉水叮咚作响,踏着古典的步子,和着大山音律,一路向着我们奔腾而来,她尽情地高歌着:“我来自浩瀚的天际,无论怎样,我都将快乐向前!”泉水波光粼粼直晃人眼,繁星般的蜻蜓在水面上飞上飞下,五颜六色,犹如纷飞的礼花;阳光照在缀满山花的枝叶上,五彩的蝴蝶跳着缤纷的舞蹈,引来清泉的阵阵喝彩。偶尔一两声雀鸣和断续的蝉声,更有一种“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悠”的意境。两边的高山,凹凸相向,犹如两幅巨大的绿色屏障,我们就如走进了一幅大自然制作的画屏中,绿意氤氲的气息从参天林木的枝叶上发出,贯透新鲜的光束,直抵人的心底。

沿着盘转的栈道,景致不同的绝美的山水画依次展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由层层叠叠的各色奇异树木形成的一幅幅浓墨淡彩、风格有异的水墨画,连绵起伏的山脉,静谧而又庄严地向着云天伫立着,初秋的山色呈墨绿色,因山林的湿气形成的云雾在半山间冉冉升腾、环绕,偶尔能见到一朵似云非云的雾,为这一幅天然的水墨画更添几分仙气,恰似古诗所写“幽雨轻灵叩玉垒,倚天山脉黯春威。雾环墨绿悠然意,入画烟云紫气飞。”而身旁翠绿的竹子是山中的君子,潇潇洒洒、仪态万方地迎候着八方来客。沐月潭流水潺潺、波光潋滟,小鱼翩跹水中,悠闲自在;翡翠池潭水婉约含蓄、清幽凝重,宛如镶嵌在山崖上的一块碧玉;龙爪瀑布在宽阔的石板上不安地翻腾着,奋力撞击着四周的安宁,那可是久困石板下的巨龙在倾诉压抑的心声?七夕桥是牛郎织女永恒不变的爱情见证,是天上人间同奏的浪漫旋律;巨大的神龟却以雍容的气度与明月、繁星一道静静地听着亘古不变的涛声,它与天河浑然一体,完整、宏大。离山顶的云河瀑布越近,水声就越来越大,渐渐地,能看见一条波涛汹涌的银带,以恣意的性情在涯际飞舞,向世间展示它万流归宗的磅礴气势!

顺着半藏半露于绿荫之中的木栈道拾级而上,听着风吟鸟鸣,宛若隔世,路是沿溪而上,慢慢地深入谷中,只见四面的山越来越高,山上的植被呈原始森林状态,郁郁葱葱,植物种类繁多,静静地长在高大的丛林之间,彰显大自然带给人类的自由与飘逸之美。正是午间宁静的时刻,我的心驾着无忧的扁舟,漂流在禅意深深的幽谷中。

漫山的古木藤萝织成一道屏障远远地隔断了世间的烦琐与劳碌,我痴痴地沉醉在这飞岩、云瀑、清泉、绿树、彩蝶、灵草充盈的恒久的美丽之中。在无限的美好中,我顿生感激之情,感谢大自然的造化,是他以手中神奇之笔,在永春这块丰饶的土地上,涂抹出了一个不凡的人间天堂,让世人有福饱览云河谷无法藏匿的美景。

我的身心承受着大自然创造之霖,那遍野的绿意与清幽似一抹柔媚秋云,在我心灵构筑了一个清澄洁净的意向空间,闭上双眼,草木的芬芳、奇异的花香、流水的潺潺、虫鸟的鸣唱在梦中绽放出五彩缤纷的花朵。

我以更充实的心灵融入天地万物之中,更深的情愫感知了天地的庄严,自然的伟大。

云河谷,我走近了你,你拥有了我!

云乡梦境嵛山岛

心底响着穿越千年的呼唤,引我不辞辛苦来掀你的面纱;梦里应着前世的盟誓,让我跋山涉水来践你的约,嵛山岛,我来了!见到你,我始知你的别名“福瑶列岛”是那样的名副其实,王母娘娘的瑶池只能坐落在这块福地;见到你,我始知世间真有栖凤游鹤的仙境;见到你,我始知有一种美是可以倾情相属、以身相许的。

人们告诉我,你的美在于海上有岛、岛上有山、山中有草、草中有湖,我说你的美不仅在于旖旎清丽的自然风情,更在于你有一种云乡梦境的意境美。从三沙镇坐了二十分钟的船,登上岛,发现你是如此独具魅力,首先让我惊叹的是你至今还是人迹杳至的无人区,没有一般景区的石雕木刻、游人题字,也就没有了噪耳的喧哗与人为的雕凿,山水随亘古而来,保持着千年不变的静谧;景致出自唐诗宋词,不吟不唱也自成辞章。空山幽谷静穆无语,只凭默契去意会;幽邃靖深的是一种韵味,全凭禅心去领悟。嵛山岛,我忍不住地想问你,你历经了几世的孤寂,修炼成了今世的柔和静美?

嵛山岛位于福鼎东南海域,是闽东第一大岛,岛上翠峦绵亘、峻岭参差,让人惊叹的是这里漫山遍野的不是松柏,不是杨柳,除了少量婀娜有情的相思树,洋洋洒洒无边无垠的全是青草!铺天盖地的草和草丛中出没有山羊,让人疑是进了“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塞外风景,而天际间的那股清韵又不是“天苍苍野茫茫”的大草原所能拥有的。嵛山岛的草是大气的,你看她们青葱柔韧的身姿是那样的恣情率性、气定神闲,毫无小草的卑微自弃。作为个体,她们是优雅妩媚、婉约轻倩的;聚在一起却是生机盎然、浩浩荡荡的。嵛山岛的草又是有灵性的,他们在蓝天白云下,大地怀抱里你攀着我,我搂着你,密密实实地构成了与生俱来的恬淡隽永,当人们面对这万顷碧峦瑶草,五脏六腑中的浊气一扫而空,眼里心中唯有充满禅机的空灵的清丽。

嵛山岛的草之美还体现在她嫣润的绿。那柔柔的嫩绿,是清朗、轻盈的,让人一见,禁不住怦然心动、心驰神往,脑海里必然浮现辛稼轩诗句:“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宜游?宜睡?”微风拂来,像是奏响了舞蹈的乐曲,草儿齐整整、妩媚媚地舞起了一片片绿云,那绿云随风脚到处,会跳出有序的舞蹈方阵,随风急缓,舞步也时急时缓,像一出曼妙的歌舞,使人不得不醉,我醉了,醉倒在一片碧波绿海中。于是软玉温香的嫩绿拥我入怀,伸手握住的是满掌盈盈的绿;吐纳的是丝丝清馨的绿;转身碰触的翻腾流转的绿;张开双臂,拥抱的是一怀缠缠绵绵的绿。醉在这鲜活舒展的绿色中,绿色穿透我的躯体,覆盖了心灵中被红尘沾染的其他色彩。绿色醉梦里,不再眷恋做一个有情有欲的尘世中人,而愿化作一株汲日月之精华、承天地之灵性的小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