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辈的老人都已过世,我按记忆找到了舅舅的家,可是,到了之后,我心神有些恍惚,当年我在家时,舅舅刚结婚,舅舅的新房当时是村里最大最亮堂的,怎么就找不到了呢,眼前的房子破旧,矮小,农具家具没有秩序地随意堆放,我好像都找不到落脚的地方,只有墙上挂着的像框里的年轻时舅舅的相片才真切告诉我这是舅舅的家。舅舅外出了,从屋子走出一个英俊的小伙子,是舅舅的翻版,不用说这就是舅舅的儿子了,他有些腼腆地说道还是新房子里去坐吧,新房在河东。我们才知道他是刚新婚的新郎,舅舅给他与新娘盖的新房是河东村里最新开发的地段。走过故乡的河,我才发现原来在记忆中流淌着的故乡的河早已干涸,只剩泥堆积的河床,上面又积满了各种生活垃圾、牲口的粪便,给人一种破败肮脏的感觉。我的心被什么刺痛了,我问,这河怎么没水了,原来这里河水潺潺,河两岸杨柳依依,时常有大姑娘、小媳妇在这里洗衣,夏季更是热闹的,有好多光屁股的娃娃在嬉戏打闹。表弟说这些年水土流失,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三年没下雨了,河水都干了。
来到表弟的新房,这房子又是我记忆中舅舅的新房了,高大、宽敞、明亮,还有一个宽大的院子。院子里停着的摩托车、屋子里时兴的家具、电器、婚纱照让我感到家乡的百姓确实富了,可是不知怎么我心里还是有些酸酸涩涩的,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过了一阵,外出的舅舅回来了,老远他就喊出了我的名字,在老家时,舅舅是最心疼我的,当时家里孩子多,他经常弄些花生、柿子什么的零食悄悄给我,所以我特别依恋他,时隔十几年再次看到他,我好激动,可是走近,我又有些迟疑,这是当年英气逼人的舅舅吗?怎么这么老,这么瘦小?时间是多么不近人情啊!泪水在我眼里打转。
听说我们回来,所有的亲朋好友都来了,热热闹闹地挤了一院子,女人们在屋子里帮表弟媳妇做饭,妈妈和年长的亲友拉家常。我拉着爱人的手走出去找当年姥姥住的地方,四周的房屋除了新建的,大多已破旧,一些老人坐在自家的门前聊天,很少看到年轻人,二表弟告诉我年轻人都往城里走了,他自己在威海打工,这次也是回来度假的。我问,你以后还会回来生活吗?他笑着说,这里太落后了,和城里比,好像该有的也都有了,可是生活质量不一样,我回不来了!一样的风,一样的雨,可是人已回不到从前。
中午吃饭的时候,和我们一起来的城里的司机怎么也不肯吃,后来见盛情难却才勉强干啃了一块馒头,菜就不肯吃了,他的表情说出了他的心里话,他是嫌脏,是啊,水是从很远的地方引来的,洗菜的盆里不是很多水,让他看见了,我无法责备他什么,只是心里一阵阵疼痛,不是为了别的,只因我爱着的家乡人依然过着过去的日子,在我心中,我多希望我所深爱的亲人和家乡所有的百姓过着和我们在南方海滨城市一样好的日子,甚至是更好的日子,可是没有……
在家乡的时间不长,我们给过世的老人上坟烧香,和亲人用已不那么地道地家乡话拉家常,在村子里寻找记忆中的痕迹。
我们要走的时候,村里好多人送我们到村头,已经做爷爷的舅舅老泪纵横,拉着妈妈的手不让走,我也忍不住泪流满面,最后我们还是在亲人依依惜别的目光中离去。
当我回望,我发现他们一直站在那里目送我们,当他们的身影逐渐变为一个小点时,我再次控制不住地泪流满面,心灵深处响起一首忧伤的歌: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我的心充满惆怅,不为那弯弯的月亮,只为那今天的村庄还唱着过去的歌谣……
你是上苍最完美的恩赐
作为母亲写孩子,难免会有偏爱,哪个母亲对自己的孩子不是偏爱有加。我真是不能脱俗的母亲,说到儿子,总是情不自禁地欢喜。
小小顽童,几多可爱
以前与我一起上班的同事都会清晰地记得每到快下班时,楼梯口就会传来一声兴高采烈的喊声:“妈咪,我回来啦!”这声音那么响亮又是那么雷打不动的准确,随即就会蹦进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那就是我疑似“多动症”的儿子。
儿子小时候小嘴不停、四肢不停,不知他哪来那么多的精力,总要以不停地运动来表现他的存在,好像他一静下来世界就会忘记他。在幼儿园里,儿子不到一个星期就成了“名扬全园”的调皮蛋,因此,老师同学都记住了他。在家里,楼下的邻居真是深受其“害”,由于他不分时间地用小板凳开汽车,在隔音较差的老房子里,楼下邻居就时不时要上楼来“抗议”。从那以后,只要他一捣蛋,我们就拿“楼下伯伯来了”吓唬他,他才能安静几分钟。
上了小学一年级,他全然不顾你深入浅出的各式教育,我行我素,上课时不时地站起来走走看看,没有一点儿“组织纪律性”,在老师面前,出身人民教师的我真是脸不知往哪儿搁,家里人认真剖析,觉得遗传基因应当说不是问题,父母两个都不是热闹好动之人,这变异就不是我们能把握的了,只好叹息一声,摊上这样一个“小坏蛋”,也只好听天由命了。
一到三年级,小家伙成绩平平,老师对他从未有过好脸色,记得有一次,语文老师说是上门家访,把我们可吓坏了,一定是做坏事了才让老师上门家访,我们在家里备茶、备水果,恭候老师大架光临,还好那天平时严肃有余的老师给了我们很大的面子,没让我们太为难。
小家伙在绘画上有点儿天赋,走到哪儿见到什么都喜欢画下来,有点像绘画日记。5岁时到了香港,画了无数高楼大厦、各色汽车,还老三老四地评论:香港交通比较发达。
从香港回来后,儿子画了许多画给幼儿园老师看,老师大喜,推荐他参加了全国少儿绘画大赛,拿回了一个“双龙杯”铜奖,算是给了我们一点信心。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儿子小学三年级时转学到了厦门师范二附小,入学测验,语文60多,数学70多,校长对我们说,只能试读半学年,如果不行就退学。为了选择一个好的教育环境,我们交了两万元的择校费,如果退学,两万元可是打了水漂了,形势逼人,我们再三交代他要好好学习,否则只能没书读了,他听了,保持着以往的风度,不紧不慢地说:我尽力而为吧。在我们紧张地期待中,儿子期中考试成绩终于到了中上水平,期末考进了年级前十名。
有的老师说上课只要是没人能回答上来的问题,问他准行!小学四年级起,儿子就帮助老师给同学上电脑课,老师电脑坏了就找他修。
数学老师疼爱地说:这孩子不是天才,是奇才!
儿子的学习成绩是上来了,但体育却无法达标。认真分析原因,一是小家伙较胖,运动协调能力差;二是老人在身边太宠,平时生怕他磕着碰着,不让他出去运动,没有机会锻炼。我们首先让他在精神上重视体育,告诉他不重视体育的后果。
我们给他制订了长期锻炼计划,到处帮他找教练,特别是连续三个暑期都安排他参加游泳培训班初级、中级、高级的强化锻炼,培养了他对体育的爱好,他的身体素质得到很大提高,体育课成绩也上去了。
初三毕业,儿子顺利地考取了厦门双十中学。这是一所百年老校,它的校训是“勤毅信诚”,站在双十中学枋湖新校区,望着还没彻底完工的校园,儿子双眼亮晶晶地对我说:我要和新校区一起长大。
开学仪式上,双十中学老校友、一位清华大学毕业生做了报告,感谢母校给予自己的栽培,儿子悄悄地对我说:妈咪,以后我也要像他一样回来做报告。
在开学的第一次班会上,老师让所有同学上台讲一句话,儿子不知天高地厚地对着全班同学(要知道能考进“双十”的都是精英)说:以后我会是这个班的第一名!(儿子入学成绩只是班级的二十几名)虽然儿子对未来的高中生活充满向往与信心,但他要面对的困难可不是说一句豪言壮语那么简单。
首先他要面对的就是寄宿生活的不适应,独生子女的娇气让他无法安心于封闭式的寄宿生活,不到两个星期,他就自作主张地请假准备在家自学,打电话发短信给父母表示他的不满,说无法与新同学交往,“双十”中学直升的同学对他们这些外校考进来的同学很不客气,他无法融入他们的圈子。
他用英语写道:环境快把我逼疯了,我想我是坚持不下去了,从此我再也无法有快乐的校园生活,但我会尽力,这也是唯一的方法。
如果放任他这样下去,他将来怎样才能面对纷繁的大千世界呢?
我们先把他逼回学校,然后让他自己去一一面对面前的困难,并告诉他一个人只有让别人认识到你的价值,才能得到尊重。
半学期过去了,他的成绩进到了年级前三十名,是班级第三名。一学期过去了,他的成绩是班级第二名,年级第十三名。我们考虑他在普通班可能没有了竞争压力,想让他转到实验班,这样可能推进会大一些,谁知他说要在班级拿了第一名再走,后来他终于拿了第一名,转到了实验班。
他的信心恢复了,与同学也相处得很好。有一次,他住的宿舍停电了,好几个宿舍的同学都邀请他,他感到了同学的友爱与温暖,开始享受他快乐的高中生活。
意志坚定,勇闯难关
实验班集中了双十中学的尖子生,每个实验班的学生都必须参加竞赛组,他选择了奥林匹克生物竞赛。相对于其他科目,生物奥赛不是双十中学的强项,而且这届生物奥赛起步较晚,而与双十中学齐名的一中已准备了一年,距离竞赛只有不到一年的时间,是随便应付一下还是努力争取出成绩,应付一下可以保证其他课程不受影响,认真对待可能就要影响到其他科目的成绩,而且能否出成绩还是个未知数。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这都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有一天,他打电话说他请假了,我以为是他身体不适,要休息几天,他却说他要请假两个月,学生不上学算什么学生?我们都想不通,打电话与老师沟通,老师也不安地说,这样做非常冒险,家里大人一商量决定逼他回去上学。
可是平时性情温和的他一下子坚定起来,表示他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要不就退出竞赛,按部就班地学习,要不就拼一回。他说:七个月要完成大学生物的所有课程,基本上是一个月两本书,没有特别准备,没有任何可能会胜出,我想拼一回,你们怎么就不支持呢?最后,我们投降了,表示支持。他详细地做了学习计划并与老师和家长沟通。
接下来的日子,他认真按照计划一步步地去做,每次测试都是“双十”第一,但是“双十”第一并不能说明什么,因为生物在“双十”不是强项,以往省生物竞赛的前十名基本都会被一中夺走,他能在这次搏出位吗,我们心里是七上八下的。如果不能,这些日子的努力与付出都没有意义了,最重要的是时间浪费了,高中时间可是“一日千金”啊!
考验的时刻到了,全省初赛,他获得了全省第五,厦门第二,接下来又要进行实验比赛,从小没有做过家务的他动手能力相对差些,他按照老师的要求,买了虾、海蚌、马铃薯等材料,对着书本刻苦地练习。复赛结束了,在5000名学生中他取得了第四名,获得全省奥林匹克生物竞赛一等奖并获得了加分与保送的资格。
青葱少年,阳光心态
比赛取得了如愿的成绩,赞美声如雷贯耳。生物组的老师问他有什么好经验,没想到他笑着说:我运气好!如果一定要讲什么经验,就是人品好才能运气好!
人品好才能运气好?生物老师点着头说:看来这句话要作为我们生物组的座右铭传下去了。
作为一个好学生,人们往往会把他当成书呆子,儿子也是爱书如命的,到了新华书店就忘了时间。小学时到了书店还记得把经理的电话抄下来,时不时打电话问一下:最近有没有进新书啊?老三老四的样子,俨然把自己当成大人了。
可是把他当作书呆子就大错特错了。
有一次外出吃饭时,同桌有个男孩子是他同年级的同学,席间一直在说笑,还对我说:你儿子口才不行。儿子笑而不答,当大人们谈到社会上重大事件这一话题时,他开口了,口若悬河地与大人对话,在座的都是事业有成的商人与官员,他们目瞪口呆地说:这孩子思想太成熟了!那个同学后来心服口服地向他讨教学习方法,他毫不保留,认真地当起老师来。过了许久,那位同学的父亲看到我,千谢万谢说是他的孩子用了儿子教的学习方法后,成绩进步很大。
儿子从小就很宽厚,从不为难他人。对于再喜欢的玩具,如果价格太贵,他就会懂事地说:太贵了,我们不要!
儿子生性慷慨善良。他有一个好朋友,父亲出事了,家里靠母亲一个人抚养,生活拮据可想而知,他时不时地用自己的零用钱接济他,邀他和自己一起合作参加电脑比赛,获奖时,他把奖状原件给了同学,复印件留给自己。我很欣慰,所谓“舍得”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懂得“舍”,才能真正地“得”。
很多孩子在学习中害怕别的同学超过自己,不愿意帮助他人,而他好像永远想不到这点,总是热心地帮助别人,看到同学成绩上去了,他好得意地向我表功。而对于比他成绩好的同学,他也由衷地表示佩服。
由于阅读量大面广,各方面的知识又能融会贯通,他对各种事物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文章也写得老到,很有鲁迅的风格。实验班有一个习惯,每次作文拿出几篇范文让同学们投票选出班上最好的文章,他时不时地能拿到最高票,他很开心地说:同学们都问我是不是读了很多鲁迅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