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超级CEO成功哲学课:宗庆后
21789400000027

第27章 宗庆后的“娃哈哈模式”--集权下的开明(1)

大权独掌,开明专制

管理公司如果没有强硬的领导,行政下达上容易出现纰漏。而娃哈哈的“专制”是民主的专制,是民主集中制的体现。宗庆后对这些很在意,并且对西方的某些管理思想并不认可。那一套在外国实行得好,不见得在中国就能施行。宗庆后在管理公司上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模式。

娃哈哈在宗庆后的带领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管理制度——“娃哈哈模式”,这个模式的形成是宗庆后在长期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对于娃哈哈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娃哈哈模式”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制度集权化程度高,基本上企业的大小事情都在宗庆后的掌控之中。

宗庆后的偶像是毛泽东,在上山下乡的艰苦岁月中,《毛泽东选集》是宗庆后不离身的读物,陪伴宗庆后走过了最艰难的岁月。宗庆后受毛泽东思想的影响非常深刻,“农村包围城市”、“避实就虚”、“充分发动广大群众”等思想都被宗庆后活学活用,运用在企业管理当中了。可以说宗庆后民主集中的管理体制也和毛泽东思想有些关联。改革开放的今天,西方管理思想大量进入中国,可是却不能够将西方与中国同等而论,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适合我国国情的方法。

同样,管理公司如果没有强硬的领导,行政下达上容易出现纰漏。而娃哈哈的“专制”是民主的专制,是民主集中制的体现。宗庆后作为老一辈的人对这些很在意,并且对西方的某些管理思想并不认可。那一套在外国实行得好,不见得在中国就能施行。宗庆后在管理公司上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模式。

虽然娃哈哈建有上百家分公司,员工数万名,但如此庞大的企业由宗庆后一人担任董事长和总经理,没有设立董事会,公司的大小政策都要经宗庆后批准后才能够实施。在生产、销售各个领域是通过各个部长管理的,这些职位也统一由总公司来安排。而娃哈哈名下的分公司都不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既没有经营权,也没有资金控制权,权力基本被收归总部,这种隶属关系是很严格的。

宗庆后的这种管理模式在外人看来不很合理,甚至认为宗庆后是一个独掌大权的“土皇帝”。其实宗庆后的目的是为了企业能够快速发展,成为同行业的佼佼者。尽管开始这样的模式有些不稳固,可是多年的风风雨雨都过去了,娃哈哈依旧巍峨挺立,而且效益节节攀高。宗庆后的每一次决定通过后来实际效果的验证都是正确的,公司的发展也使员工得到了切实的利益。大家也清楚,跟着宗总干就是对的,长久下来宗庆后在娃哈哈的地位就愈加巩固,威信也更高了。宗庆后明白,虽然自己有的时候过于专断,但是有时候领导就要表现得果断一些、干练一些,员工对既定的政策措施才会实施得更加有效。

现在的宗庆后表现得依然强势,公司每个月的《销售通报》都要自己亲力亲为,一家大企业的一把手还亲自做这种事情,这在其他企业是很难看到的。宗庆后不管这些,这些都没有布置给下属,而是自己撰写。这样不仅随时能够掌控企业的销售情况,还能在无形中培育起上行下达的作风。这样的风格宗庆后自娃哈哈创建以来就一直保持着。刚创业的时候,办公室买个扫把之类的事都要宗庆后亲自签字,可见宗庆后严格管理的性格。在娃哈哈的各种活动中,各种宣传、包装、广告方案都是宗庆后说了算,设备的引进、生产线的安装、厂房的设计都在宗庆后的管辖范围之内,可以说是一管到底。

对于企业的财权,宗庆后更是紧握不放。公司凡有采购等一系列活动都要宗庆后亲自签字,否则就不能实施。听到这些,大家都会觉得宗庆后太严苛了,缺少现代企业家的自由民主。话可以这么说,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行事风格,不能够一一苛责。改革开放的今天,万象更新,思想自由,我们理想中的企业家或许是李彦宏或者马化腾,思想活跃,张扬魅力。不过反过来想想,宗庆后出生在新中国成立前,青壮年时期经历了阶级斗争、“文化大革命”,宗庆后在创业之初就已到不惑之年,因此他更加谨慎。每一个错误的发生或许都可以打乱他前进的脚步,宗庆后的每一步都是稳扎稳打的,他的商业大厦是他一砖一瓦砌成的,他对他的企业就如同对自己的孩子一般呵护,生怕出现任何差错。

宗庆后管理企业的方式就好比管理军队,纪律严明,训练有素,他就是一军主帅,下达各种命令。他的自信让他更能发挥出自己的才能,事实证明了宗庆后的每一次决策都能取得不错的收获,他是一名称职的统帅。事实证明:一方面,这些年的成绩已经验证了宗庆后的这套模式是行之有效的,否则娃哈哈早就被市场经济的大潮淹没了;另一方面还是上面说到的,不能够一味地把西方的标准搬到中国,中国与西方是不同的,想要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生根发芽,就要从这里的实际出发。

宗庆后在外人看来是“独裁”,可是在娃哈哈内部没有不信服宗庆后的。娃哈哈也不在乎外界的看法,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只要自己能够继续发展壮大,用事实证明自己道路的正确性,也就没有对错之分,而是适合不适合的问题,这便是宗庆后的娃哈哈之路。

民主,集中之后才有力量

宗庆后的“独断专行”是出了名的,前面也提到过,娃哈哈就是在宗庆后的强大手腕下越发地有生命力。在娃哈哈如此大的企业里,宗庆后各方面都要抓,也挺不容易的,既要抓管理,还要管营销,广告宣传也不放过。宗庆后就是娃哈哈的“家长”,他把娃哈哈当作自己的孩子一般疼爱。

要说宗庆后什么事情都要抓,其实有些夸张,娃哈哈那么大的企业需要整体团队的协作才能够运营。宗庆后掌握着娃哈哈全部的权力,但是各部门、各分公司也有很大的自主权,这样的权力分配是一种级别式的,以宗庆后为最高领导人,而下面进行的是权力等级上的分配。而且娃哈哈并非一味的专制,如果真是这样的落后体制,也不会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市场上纵横驰骋。民主和集权只是管理公司的两种形式,它们以合理的方式存在,并且为企业的最终利益服务。

宗庆后在娃哈哈的权威不容置疑,这种权威是在长期实践中产生的,是他对市场形势正确把握的结果。这种权威不是自封的,而是得到了整个团队的信服和支持,大家都围绕在这样一个核心人物周围进行企业的管理。这样能够更好地凝聚一家企业的力量,让大家有劲使在一处。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也是娃哈哈能够笑傲商海的重要原因。

这种体制的存在与民主可以并行,娃哈哈中民主的气氛也是很浓厚的。就好比一个大家庭,大家一起讨论。重大事务的决策和指令都是从下而上,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经过多次商讨决定的,而且这样的决策形成之后还能够在之后的讨论中进行调整和修改。这样的民主管理方法给各级的基层主管留有发挥的空间,也能够激发员工的创造能力,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最终决定权在宗庆后手中,各级主管对宗庆后的感情也是很复杂的。他们是上下级关系,可是却有家人的默契,他们对宗庆后的态度就像是对父母兄长一样。宗庆后在管理企业的过程中是专制与民主的结合,他的许多东西看似是矛盾的,却能够在娃哈哈得到高度的统一,就好像哲学中的矛盾论,矛盾是对立统一的,也是共荣共生的。就是这样的理念,让宗庆后管理公司既能够得心应手,又能够有回旋的余地。

可以说宗庆后是一个领导决策的“两面派”,他总会从正、反两方面来看待问题,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他既有毫不动摇的勇气,也有如履薄冰的谨慎。他的勇气和冒险精神在业内是出了名的,每一次出手都给人意想不到的结果。最初承包经销部,让他在巨额贷款的压力下打了一个彻底的翻身仗,将一个破落的小经销部在数年内发展成为一个蓬勃向上的企业;在兼并杭州罐头厂的过程中,宗庆后顶住巨大的压力,演绎了一出“小鱼吃大鱼”的好戏,让娃哈哈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在“两乐”盛行的中国,宗庆后推出了非常可乐来扛起保卫民族产业的大旗。宗庆后的勇气来源于他的自信,来源于他“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豪情。可是宗庆后的冒险和勇气,并没有淡化他的谨慎。他做起事情来全身心地投入,不会在工作的细节上出纰漏。他的危机感相当强烈,在每一次处理危机的过程中都表现出他的谨慎与细腻。

宗庆后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来影响他人、鼓励他人。在下属出现错误的时候,他勇于承担责任,不推诿和隐瞒。就像周恩来总理说的,缺点和错误的改正要从领导开始,首先领导要自我批评,多放一些责任,问题总是同上面有关系的。宗庆后虚怀若谷,这样才能够使所有员工共同进步,为公司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为了政令通,执行力强,就要树立起自己的威信,宗庆后就像家长一样,保持一家之主的威严。宗庆后的威信在公司中没有人敢挑战。宗庆后树立威信的方式有三个方面:言必信,行必果,信守自己的承诺;与下属保持一定的距离,让员工们有一种仰望的态度;行政决策果断干练,给人信服的感觉。宗庆后在这几方面可以说做得非常到位,让全公司的人既佩服又敬畏。宗庆后的威信无可置疑,可是这种威信并不是高高在上的摆架子。他也不好为人师、妄自尊大,不管是谁,只要意见对,都可以采纳。即使员工的意见是不正确的,也要先完整地听完,再给予解释和纠正。这体现了宗庆后民主集中的思想,尽管可以一人说了算,但他还是广开言路,集中力量办大事,将失误降到最低。

宗庆后看起来有些沉默寡言,似乎不爱交流,可是也要看对象。宗庆后不喜欢一些应酬聚会,那些觥筹交错对他没有吸引力,即使有时候受人邀请也会拒绝。可是宗庆后爱找经销商聊天,跟他们聊一聊产品的特性、市场上的优势、容易出现的问题等,这样的交流让宗庆后感到非常的愉快,不仅可以加强厂商之间的联系,也能够更加了解市场,了解产品在市场上的销路。

宗庆后在长期的实战摸索中,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管理企业的模式,这种模式不是单一的,也不是古板的,而是灵活的、能经得住考验的。企业运作离不开模式,这种模式也是宗庆后能够把公司治理好的重要方法。

娃哈哈给了员工一个“家”

感情就是这样培养起来的,给予都是互相的,宗庆后把娃哈哈当作自己的家,把员工当作自己的家人,所以在娃哈哈工作的员工也不会把宗庆后当外人,自然干起工作来丝毫不会懈怠。

娃哈哈展现的价值观既是现代的,也是传统的,宗庆后以他特有的魅力将娃哈哈构建成为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大家都愿意跟着宗庆后干,都愿意以他为中心,就是因为宗庆后懂人心,将员工的心凝聚在了一起,为娃哈哈这个“大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宗庆后在给娃哈哈配置人才的时候,很少有“海龟”“空降兵”的情况,而是多重用自己本土的员工,这样的成员都是宗庆后打江山或守江山时期的功臣,他们在娃哈哈中兢兢业业,以企业为家,把员工当亲人。为什么大家都信服宗庆后?因为他们觉得和宗庆后没有距离感,因为他们能看得出宗庆后的心是和他们在一起的。在创业初期,宗庆后就和大家吃住在一起,一起下基层,一起跑业务,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都说患难见真情,在艰苦岁月中培养出的感情是最稳固的。欢笑的日子很容易消失在成长的岁月中,而患难之情却能够享用一生。宗庆后不把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位置,而是用一颗平等的心对待下属,你想要得到什么,就要给予什么。宗庆后把自己的真诚给了员工,员工也会和宗庆后交心相处,即使平时看起来没有多少交流,可是那份感情无须过多的言语,而是铭记在心。

难能可贵的是,创业之始就干劲十足的宗庆后,在功成名就之后没有忘本,依旧保持着朴实的性格和平易的风格。当宗庆后坐上中国首富宝座的那一刻,他还是原来的他,朴实、真诚、传统中带有些执拗,以及不变的和员工共进退的心。这些都被员工看在了眼里,这样的老总上哪里找,不把自己当外人,还像长辈一样对待自己,所以员工们都会为他为娃哈哈勤奋拼搏。因为他们了解,为娃哈哈做的业绩也是在为自己做,自己和娃哈哈已经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