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大事的时候,我就算百分之一百的清楚,我也一样召集一些人,会合各人的资讯一齐研究。因为始终集思广益,避免百密一疏。这样,当我得到他们的意见后,看错的机会就微乎其微。当各人意见都差不多的时候,那就绝少有出错的机会了。
——李嘉诚
干大事业的人,一方面要有自己的主意,另一方面还需要能够听取别人的意见。李嘉诚虚心坦诚,不但善用身边的人,而且极会利用其他与之合作者的智慧。人的强大不在于提升自身智慧,更重要的是会凝聚众人的智慧。
广泛听取他人意见
虽然李嘉诚有时会在一些自己认为是关乎原则的问题上坚持己见,毫不让步。比如20世纪80年代,风云不定,很多人都猜测长实系公司会迁离香港。当时的和黄行政董事李察信在这一问题上是坚持要迁册,但是李嘉诚却坚持留在香港。
李嘉诚说:“讲得最激烈的时候,我讲过一句:‘如果要迁册,你们问问有没有办法迁走李嘉诚主席,没法子的话,请你们以后不要再提迁册了。’”最终,李察信因与李嘉诚产生重大分歧而辞职。到今日,长实并没有迁册海外,李嘉诚以行动和庞大资金为中国和香港注入信心。
李嘉诚坚持不迁册,不是固执己见,是因为这是一个原则问题。在其他一些问题上,李嘉诚是能够广纳博言,听取别人意见的。
接替李察信的仍是一个英国人——马世民。马世民未正式加盟前,李嘉诚就与他在“看好香港前途问题”上形成共识。马世民上任后,把和黄搞得风生水起。1986年,马世民向提出立足香港、跨国投资的策略,李嘉诚颇为赞成。于是,和黄、长实以及李嘉诚私人由此开始了大笔投资海外的惊人之举,引起世界经济界的瞩目。
广采博纳,吸取众人的好主意,这便是李嘉诚超人智慧的源泉。
《明报》记者在一次采访中问李嘉诚:“您的智囊人物究竟有多少?”李嘉诚说:“有好多,凡是跟我合作过、打过交道的人,都是智囊,数都数不清,比如,你们集团的广告公司就是。”这位记者大感惊奇,不知李嘉诚此话从何而来。
原来,当初李嘉诚在发售新界的高级别墅群时,曾委托《明报》旗下的广告公司做代理商,这家广告公司便派人去别墅现场察看。广告公司的人见到这些高级别墅已全部落成,确实十分漂亮,颇具欧洲的典雅风格,又不失中式的豪华。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四周的道路还没修好,而且恰好这天下大雨,走起路来泥泞不堪。
李嘉诚这些日子很忙,也没去看过,知道已建成了打算立刻发售。广告商到现场查看过之后,向李嘉诚提议:能不能稍迟些日子,等路修好,装修好几幢示范房之后再正式出售?这样不但售得快,售价也可标高。
李嘉诚马上按照广告商的建议去办,效果果然不错。后来在修建大坑龙华花园时,李嘉诚接受了这一经验教训,在发售前就修好路,还在四周种植上了美丽的花木,楼卖得更是出奇的好。
举贤不避亲
李嘉诚善于听取员工下属的意见,只要他认为提出的意见对于公司的发展有利,他就会认真考虑。同样的,对于他的儿子的意见,只要他认为是对的,也一样能够采纳。
1986年,世界博览会在温哥华举办。落幕之后,各国的临时展厅或拆卸或废弃。旧址为靠海的长形地带,发展前景良好,地皮为省政府的公产,可以较优惠的价格购得。
生活在温哥华的李泽钜,以他土木专业的眼光看好这块地皮,将可发展综合性商业住宅区。于是,他积极向父亲建议,理由如下:
一、地址周围都已发展,社区设施、交通,已有良好基础;
二、温哥华这一区域,和一般大都会不同,并无高架公路,市容自然美观;
三、位处市区边缘,有市郊的好处而无市区的弊端,无论往返市中心或近郊,同样便捷;
四、位置临海,景色怡人,而海景住宅当然金贵些;
五、对温哥华的风物景致,他本人有感情。
就商业考虑而言,最后一项,未必实际,但李嘉诚接受了儿子的构思宏图。李嘉诚同意了儿子的“狂想”,认为最后一点尤显商业眼光。
说这是“狂想”,一点不夸张。整块地皮,大致相当于港岛的整个湾仔区外加铜锣湾。迄今为止,香港有哪个地产商,在这么开阔的地段发展浩大的综合物业?这在加拿大建筑史上,也将是开天辟地头一遭儿。
投资浩大,非长实集团所能承担。于是李嘉诚拉他同业好友李兆基、郑裕彤加盟,与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旗下的太平协和公司(李嘉诚占10%股权)共同开发。决策为各大股东(李嘉诚个人及集团占50%股权,另50%为各股东分占),具体操作为李泽钜。
1988年,新财团以32亿港元巨款投得世博会旧址发展权。
但在1989年3月,正在进行平整工程的地盘内,发现了一张措辞吓人的“告示”,上面写着:“加拿大同胞们,请制止癌症扩散。醒来吧!否则太迟了!政府出卖我们,鼓励华人渗透,买光我们的土地,提高我们的税。中国人口超过十亿,正像野火般蔓延!我们的前途呢?我们下一代的前途、文化和机会呢?倘若我们不制止这种癌症的扩散,我们的孩子将一无所有!政府辩称这是有利于国家,怎样有利呢?中饱他们的私囊而已!谁得益呢?可以打赌,不是我们!看看中国和西藏发生了什么事,如果我们想维持一个民主国家,现在站起来,为着你们的权利团结起来,否则太迟了!”
把中国大陆十亿人口和香港财团的稳步发展计划扯在一块,自然难以理喻。但加拿大政府当时以宽厚的待遇,锐意吸纳香港资金和人才,则属事实。
“他们似乎完全看不见我也是加拿大公民,他们反应太过激烈。”李泽钜气愤而又无奈。
据传媒报道,当地人排外,还与李泽钜的另一宗生意有关。世博会旧址以太平协和的名义签约之后,李泽钜将另一家公司的200多个新公寓直接在香港发售。消息传回温哥华,当地传媒大肆渲染,引起本地人的不满,他们质问省政府:将来世博会物业是否又卖给香港人,让这里演变为华人的天下?
省督林思齐博士为平息民怨,要太平协和保证,在这块极优惠的地皮上兴建的物业不会只在海外发售,必须优先向当地人发售。这意味着兴建的物业将不可先期在香港卖好价钱。加拿大地价楼价低廉,这是公认的事实。
李泽钜当即从滑雪胜地韦斯拉赶到温哥华。他的身份,仅仅是太平协和的董事;他的外貌,还是个未出校门的学子,给人不成熟的感觉。李泽钜求见省督林思齐,问他:“如果世博会发展搁浅,你会明白意味着什么?”
林思齐是1967年香港“左派动乱”移民加拿大的,对香港的事再清楚不过。李嘉诚在香港的号召力,足以使流入加拿大的地产投资缩减至2/3,更会使在香港移民潮中的受益省——卑诗省,落在其他省后面!
省督说服省议会,对李泽钜的要求做出让步,许可世博会物业将可同时在香港和温市发售——这实际上是以向香港市民发售为主。省议员透过传媒向市民说明利弊关系,称华裔移民是温市建设的和平使者,要善待他们。
风波平息,工程继续上马,这就是后来定名“万博豪园”的庞大商业住宅群。这一项目也使年轻的李泽钜一战成名。
人的智慧不会无穷无尽,江郎也会才尽。即使是超人和天才,终究也是人,也有力所不及和大意疏忽的事。如果能够广采博纳,融会众人的智慧,凡人也是可以成为超人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也只有集众人之智慧,方能避免不必要的错误,成就大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