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站在未来看今天:冯仑商业智慧(商界奇才谈商系列)
2176900000053

第53章 王石:接近完美的“老大哥”

由于他不当老板,结果他跟我们走的路子和遇到的问题是完全不一样的,这恐怕也是万科为什么能超级成功的秘密之一。

——摘自冯仑文章《王石接近完美》

自1993年冯仑结识王石以后,他们就成了好朋友。王石比冯仑大八岁,或许在冯仑看来,王石就是一个“老大哥”,是他的良师益友和学习榜样。的确如此,冯仑曾在多个场合表示,王石是个接近完美的人,他说的那句“学习万科好榜样”至今还被媒体广泛引用。而王石对冯仑这位“小兄弟”的评价也很高。在王石眼中,冯仑是中国地产界的“三剑客”之一,另外两位则是他自己和河南建业的老总胡葆森。通常来说,但凡是房地产行业内的重要聚会,王石和冯仑总是相伴出现的,而且两人还经常一道外出考察和参加活动。

王石是中国房地产界公认的领军人物,在行业内的名声和业绩都很好,曾经得到朱镕基同志的接见。王石的万科创办于1984年,前身是深圳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创办四年之后,通过发行中国大陆第一份《招股通函》,王石募集到2800万元的资金,并以此为资本进军房地产。二十多年里,王石领导万科稳步发展,目前已经成为中国房地产业最大的住宅企业,被称为“中国房地产业的领跑者”。

冯仑堪称是王石的铁杆儿粉丝。冯仑认为,在王石的带领和影响下,万科很好地扮演了中国企业走专业化道路的典型角色,他对万科的最大贡献在于三个方面,一是带出优秀的经理人团队,二是创造了极好的企业制度文化,三是形成了一套专业的价值观。冯仑还是王石的最坚定拥护者。即使在王石处于危机之中,饱受质疑的时候,冯仑也毫不隐藏他的这种拥护,比如2008年王石在汶川地震中的“捐款事件”。在这件闹得满城风雨的事件中,冯仑明确表示了他对王石的理解和支持。他说,王石在早年时也说过很多话,这些话里有些说的并不是很准确,但是后来他做得却很好,比说得要好很多。因此,他是一个说不如做的人。言下之意很明显:尽管王石这样说了,但是在救灾和慈善方面,他会做得更好。后来的事实也验证了冯仑对王石的判断。

在“捐款门”这一负面事件中,冯仑得到的启示是,作为一个企业家,在面对媒体和公众的时候,一定要慎重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因为在特定的场合和特定的时期,媒体和公众对一件事情有特定的期待。在这种时候,企业家的表态要考虑到这种特定期待。

在冯仑眼里,王石俨然就像一个神一样,是最接近完美的人。为此,他曾写过一篇赞美王石的文章,题目就叫《王石接近完美》。在这篇文章里,冯仑总结说,王石非常勤奋。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王石固然是勤奋的,但冯仑所举的事例却令人愕然:因为他看到王石每天都更新博客,所以是勤奋的。其实,除了更新博客,王石应该是“勤奋在别处”的。在原文里,冯仑是这么说的:

我觉得王石非常勤奋,勤奋到什么地步去看看他的博客就知道。每天不管多累,他都要上博客弄两句话贴上。有一次我们去滑雪,累得腰酸腿疼,摔得都没形了,倒下就睡着了,可他还在那儿上网(更新博客)。

其实,他的另一段话倒是能很好地证明王石的勤奋。这段话是谈王石勤奋写作的。据冯仑说,在刚开始的时候,王石并不善于写作,但由于他的勤奋,他坚持每天都写一点,结果到后来就很能写作了,“写作已经成了他的一个强项,他渐渐能写文章,现在写书也不在话下”。

在同一篇文章里,冯仑还总结说,王石是迎着风走在最前面的人,每天都在不停地追逐时代的脚步。他写道:

大家都认为他(王石)不做事,实际上我觉得他做的事情是最多的。一个董事长能够驾驭几百亿资产的企业,董事长一定要站在最前头,他只有看到非常大的广阔世界,才能把这个企业的方向找准,所以他是在前面迎风走路的,他要应对这个社会最复杂的课题,所以他每天都在追逐时代的脚步。

冯仑回忆了曾经与王石一起到美国硅谷考察、学习互联网的往事,借此说明王石决心学习、善于学习的一面。他说:

(从美国硅谷考察)回来之后,他(王石)发狠说弄不懂互联网就辞职,还让我找王功权来一起切磋。几年后,他果然把万科搬到了网上,他自己也成了超级网虫。……他看的书很多,走到哪儿都不停地阅读。他到北京,我们经常会找一些不同专业的人来聊天,用这种方法吸收大量的知识。

关于“冯仑视王石为神”的论断并不是没有根据。就在《王石接近完美》一文里,冯仑表达了这样的意思,而且他还提到,就像毛主席一样,人一旦伟大到没有缺点了,就会被“贴墙上”,王石就快到这种程度了。他先是说,作为一代成功企业家的王石,已经成功地完成了由创业者到经理人、由经理人到企业家、再由企业家到社会企业家的一个完整的转变,紧接着他又写道:

我跟他(王石)开玩笑说:“再往下发展,基本上只有一个前途,那就是贴墙上了。”所谓贴墙上,就是说成神了,没有缺点了。比如毛主席是贴墙上的人,人一伟大就贴墙上,基本上没有缺点了。所以王石是企业领袖中接近完美的一个典型。

那么,在冯仑看来,王石能不能更进一步,成为没有缺点的、能够被“贴墙上”的伟大的完美人物呢?当然有可能,因为冯仑认为王石的成功并没有到尽头,还有很多发展空间。因此,冯仑接着说:

他(王石)的企业会做成全球最大的住宅公司;其次,他一定会成为中国最有社会影响力的企业家,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虽然他在去年《中国企业家》“最具影响力的25位企业领袖”排行里面已经排到了第一,但是考虑到社会对他的期待以及他自己的经历,我想他应该付出更多,还能做得更好。

冯仑不仅在《王石接近完美》一文里赞美王石,而且在他出版的书里也屡屡提到和赞美王石。有人指出,在冯仑的《野蛮生长》一书里,不仅所有的正面典型里都要提到王石及其万科,甚至在几乎每个章节里都要肯定王石和万科。

此外,冯仑还认为王石是一个“公而顾私”的人,性格很真实,而且在对待金钱方面有过人的自律能力。按照传统的说法,所谓“公而顾私”,是指在“兼济天下”的同时,又能“独善其身”。在冯仑看来,王石就是这样一个人,在担负起企业责任和社会责任的同时,也不忘记自己的个人利益。冯仑曾在《野蛮生长》一书里举了一些这样的例子。他说:

他(王石)很明确地说:我非常乐意承担社会责任,行善要尽早,但是我个人该要得要,如工资、奖金,正常该消费的就得消费。我记得有一次碰到一个记者,他问王石:你总是去爬山,为什么不把那些钱省下来办个希望小学?他说这就不对了,我有我的正常消费需要,做公益有做公益的需要,(此外)我还有很多需要,我的需要在我有能力时我都会去做,我不能说我的收入全部都只做这一件事情。所以他不避讳个人的需要。

2006年,王石的工资、奖金和股票期权收入共3000多万,这好像是私,但这只是小私,它的前提是大公。当年万科营业额200亿,利润超过20亿,市场七八百亿。公事办定了,该私的也得私,他性格很真实。但王石的很多钱财由秘书管理,公私分明,每年审计。不少人一当老板,公司里的账就不清不楚。王石参加户外登山活动,自己出钱,或寻求赞助。他把几乎所有拍广告挣的钱都捐了,在他捐第一笔摩托罗拉给的广告费时,他的年工资才30万。王石在金钱上的自律是超越常人的。

不过,在冯仑看来,王石似乎也并不是时时正确和处处正确的,因为冯仑认为王石“作得最正确的一个决定就是不当老板”,其中暗含的语意,也许是说王石不适合当老板。不过,冯仑并不认为这是王石的缺点,相反,他说了,不当老板是王石作的最正确的一个决定,这个决定也是万科取得成功的一个秘密。冯仑对王石的这一段评论也出现在《王石接近完美》一文里。他写道:

我对照其他类似的企业家,还是发现王石身上一些特别之处:第一是很多人不重视、或者没注意到的地方,那就是我最近跟王石说的:“你当时作的最正确的一个决定就是不当老板。”由于他不当老板,结果他跟我们走的路子和遇到的问题是完全不一样的,这恐怕也是万科为什么能超级成功的秘密之一。第二就是他本身一直在想,名和利只能得其一。在中国,得利很危险,若是不甘寂寞,那就得取名舍利。第三个差别,就叫做价值观不同。万科坚持阳光下的价值观,王石把它叫做“阳光下创造财富”。所以万科一直讲不行贿。王石的确不行贿,为什么?原因之一应该是他不是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