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振伦
我村一百多户,有土地二十三顷四十亩,风俗纯朴,乡里和睦,嫁娶互有馈赠,凶丧互致吊唁,守:望相助,男耕女织,户户勤俭,丰年可家给人足,欠年吃糠咽菜亦无冻馁之虞。每当春秋收割的时候,与邻村联合守护,各村以白灰把“公看大秋”写在墙上,丰收后,也往往演戏相庆。有一年蝗螟为灾,则联合驱打,田边挖沟埋之。我村有路灯会,往往参加邻村赛会,又以积木为灯,或方或长,大小不一,可组成多种图样,大受邻村赞誉。村东北宋村有吹打会、纸扎组,应酬婚丧祝寿。我村有菩萨庙,有宋刻一佛二菩萨及十八罗汉造像,重修于明正德间,又有明代石刻玉皇大帝像及明代壁画。1928年破除金丹道迷信时,全县捣毁佛道像,我村尚保留,“农运”(土地改革)中才遭到摧残。崔家屯有拳社,大寺王家庄有少林班及锣鼓会,西董村有五虎班。这些会社每值春节往往凭着邻村会首一纸红色“拜帖”就应邀表演,为群众服务,分文不取。
村中有药王庙传颇灵异,阴历三月十八大会,有清代善男信女所赠绸木匾额,亦于1928年拆除。陈伯居镇有自古以来相传的供奉天妃的奶奶庙会,每年立夏日打醮,举行水陆道场,游神赛会,展览出庙中旧藏水陆佛道像,届时商族俱集,人山人海,热闹非常。此镇在我村东北四里,会期我村倾巷往观,母亲每给我二三枚铜钱作零用,每次合不得花费,仍袖还了母亲。我二姑家在我村西北十二里的独水张家庄,每年正月斋戒大醮,披露古代帝王画像、十二阎君神像和水陆各道鬼众,香客交铜饯一二十文的香钱,即可吃一次素斋餐的煮粉条汤。端菜者以木盘托素餐八九碗,送到善士桌上,飞跃而送,一碗不倾,人称其技巧。
我村每届岁杪,就有锣鼓队打着太平鼓,到各庙中神前上香添油,走过四五遍,就快到家家户户起五更、更新衣、相互拜年的时候了。唯本年丧亲者闭户晏起,以示哀悼。有两家失和、断了来往者,只要拜个年就顿释前嫌,和好如初了。
在民间逢年过节、婚丧嫁娶或喜庆之日,往往请宋村吹打会演奏,虽以唢呐为主,更以管、笙、笛、板胡伴奏,也有吹歌,通行的有《高山流水))、《平沙落雁》、《丹凤朝阳》、“百鸟朝凤》、《满江红》等曲。至于打花鼓、耍龙灯、踹高跷更是广泛流行民间。我在新河南宫看过的品类不少。
河北之民好侠尚武,农民“带刀而锄,带剑而樵”,所以崔家屯传习的国术外家拳,有苌拳、少林、三皇炮捶等种。西董村的五虎化桩表演赵匡胤一条杆棒过五虎桥打天下的故事,还公演着“太祖拳”。庙会时多应聘出演。打花鼓有许多名堂花样:单手打、双手打、左右开弓、上下开弓、盘头盖顶、海底捞月、龙飞凤舞、蜘蛛卷帘等等,快慢有节,姿态万千。最流行的是龙灯会,姿态多种,如盘龙九柱、钻柏洞、过桥、上桌、滚绣球、上老杆。狮子舞也很普遍,有打滚、抖毛、舔舌、搔痒等文舞;武舞,又有戏珠、跳跃、跌打、登高、腾转、踩球、钻火圈。高跷有双拐、单拐,又有扮演戏中人物,如:帝王将相、才子佳人、鲍老、妇孺。春节后有来农村吹糖人、绑条埽、灌锡器、打铁者。
又有演猴戏,唱布袋戏(即“傀儡戏”)的。来得很早,会被认为是丰年之兆。城召村遇到旱灾,抬出三官庙的龙虎山张爷、水帘洞李爷两位龙神的泥像,游神赛会,由男巫(俗称“马子”)向两位龙神求雨,有时远至境内釜阳河的源头邯郸神麇山下黑龙洞,祷神赐雨,得雨后也演“谢雨戏”。
每当丰收以后,春冬两闲,经常邀请武强河北梆子班演出,以“四百吊”(以九八制钱为一百枚,穿为1缗,名之日吊)的高价招来。
戏剧是改良风俗的工具,寓教于乐。清末民初流行于直隶南部者有四弦、乱弹、梆子,梆子最流行。其锣鼓响亮,音调高亢,在不甚远的距离内都可听到。这些“野台子”戏,一日三开箱,白天演折子戏,夜场多全本。冀中的武强班也是在小天地的戏台上能表现天地间的大舞台。伶人六七步如行九州四海,三五人可做万马千军。演戏前,先在广场上以木架板为坐南朝北的前后台,覆之以席。前面以容男子观众,旁有马道,以绳隔为左右厢,以容女席。后为神棚,供天地之位及雨神,并招待贵宾。台上左右有执事两会首席,代寻人者唤呼姓名。有一次,有寻张家庄张八场及邢彦村韩昌者,执事高呼“张家庄丈八长,邢彦的还长的,请到台前来,有人找你!”观众大笑。戏台上布幕上下场门高悬“出将”、“人相”布帘,中帘悬“逢场作戏”四字。台上左右柱,有黄纸墨书对联,乡间文人一般写作“三五步走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也有戏写“愿听者听,愿看者看,听看两便”;“说好就好,说歹就歹,好歹只演四天”。
剧目由会首决定,点戏者必备赏钱及粉条酒肉以犒伶人。剧题不外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小如丫环之类,表扬忠孝节义,取材于小说演义,历史故事。戏的内容,如人生悲欢别离,而多以圆满团圆结局。但禁演伤风败俗的“粉戏”及恐怖的《游地狱》之类的荒诞情节。武强班所演的剧目,就记忆所及,有《二进宫》、《双别窑》、《大登殿》、《沙陀国》、《三娘教子》、《杀狗》、《杀庙》等等,“戏子”(演员俗称)粉墨登场,挂须涂面哭笑打闹,装模作样,各尽其致。此班生旦净末丑角几俱全,扮演维妙维肖,深入人心。演《杨家将》时,班主(俗称“掌班”的)自饰佘太君。其演员最负盛名者有旦角“小白娥”,所演《蝴蝶梦》(俗称“大劈棺”),我至今犹有深刻的印象,佘音在耳。
在天津投考北洋大学(俗称“西沽大学”)时,曾观金钢钻、小香水的“杀庙”(《秦香莲》,河北梆子剧中之一幕)。至北京后,天桥犹有演河北梆子者,而京剧尤盛行。老生喜汪笑侬的《马前泼水》、马连良的《男起解》、麒麟童豹《跑城》。1927年春,北方因连遭军阀内战之苦,灾情严重,北京《顺天时报》征文救灾,我撰《赈灾管见》,得稿费二十六元,请同学崔金诏吃饭、看戏,在大栅栏庆乐戏院看高庆奎新排的《文天祥》,赏其爱国剧及唱腔高亢。1932年又尝观香河郝寿臣(辅仁大学郝德元之父,河北香河人,解放后曾任京剧学校校长)新排的《荆轲传》,铜锤花脸独树一帜。也喜衡水侯喜瑞的《盗御马》,赏其侠义气概。于四大名旦之一的阜城苟慧生由梆子班而习京剧,演天真热情少女,尝以所得赈灾,嘉其义行与技艺。南宫尚小云则喜其刀马旦技艺及好事革新。
都多次观其剧。也欣赏昆弋班武生饶阳侯永奎的(《林冲夜奔》。友人说我是河北人,故独喜这几位演员,哩或然欤?
我村每逢年节,有开赌场抽头者,祖父提倡禁赌,特购置一套锣鼓,供村人娱乐,还嘱家人习武术,作春节表演。又雇工制作花炮,正月十五日在房上发放,三乡五里都可望见。有一次除夕五更放了“十响一咕咚”的万头花炮,这是复盛隆生意最好的一年。
新河县长,清末有傅澄源、陶俊,都公正廉明,为人民所爱戴,有去思之感。至民国军阀混战时,官吏心存五日京兆之心,或横征暴敛,人民恨之刺骨,刘备达是臭名昭著之贪官污吏。北伐后有张凤瑞者,是民政厅长严某之戚,善于做官,只知应酬上级指示,不办实事。每接省府命令,马上复文,不说已委某人抓紧办理,就说已拟定了计划,克期进行。上峰不察,列考绩第一,不及二年即升到大县沧州知县。1927年我修《新河县志》时,他着我:书成之后,把他列为新志监修官。我说你若参与编辑的计划或赞助募款,虽是旧例,但也可行。结果他无所作为,我也未把他这好名好利、庸碌的县官之名署在新志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