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公共关系理论的发展与变迁
19752100000039

第39章 附录2:近代公关发展历程(1)

众所周知,近代公共关系起源于美国,因此本文约略介绍公共关系在美国兴起的过程,及领风骚的几位人物。颇有一些书籍已把公关历史仔细介绍过,不过并不深入,并且大都从学术研究着眼,把公关分类、分期叙述,再把代表人物归类,并把人性趣味的部分(最有趣的部分)漏掉,使得公关史读来生硬无趣。因此笔者特地析辨公关发展历程的特色及人物,说过的名言,办过的案子,使公关史读来像读小说那样有趣。为什么要介绍这一段历史?因为了解公共关系发展的历史,有助于了解真正的公共关系,也可以从演化的过程中,看出近代商业的发端,更有助寻思新闻、宣传、公关、广告的分际与化合。

因缘际会宣传取胜

最早从欧洲到美国打拼的移民,其实就是早期“宣传”的牺牲者,因为他们抵达美国后立刻明白,亚美利加实在不是他们当初在欧洲时所听说的那样遍地黄金,但已来不及了。“宣传”(propaganda)这个词见于17世纪的罗马教会,当时用在传教上,是一种单向、有目的、有组织的传播。这种强力放送的方法始于十八九世纪,有人说美国人就是因为上过宣传的当,因此特别怕这个词。美国开国元勋之一的富兰克林,就是一个天生的宣传家,他曾组织运动,成功地把当时英国在美国课征的“邮票税”取消,而英国国内倒是好久以后才取消这项税捐。这些早期移民很快就掌握了宣传的手法,并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报纸、传单、小册子和演说,激起讨论,鼓吹独立,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

史载第一个有正式职位的公关人是Amos Keridall,他于1830年左右受聘为杰克逊总统处理新闻及相关工作,职称是新闻代理(press agent)或宣传人员(publicist),也就是现代白宫新闻秘书的滥觞。大约在同时,B.H.Day在纽约首办《纽约太阳报》(New YorkSun),要价只一分钱(penny press),当时其他的报纸都要六分钱一份。由于《纽约太阳报》报道各色生动的小道消息,有大量民生消费广告支撑,所以可以压低价钱,价钱一低又增加了报份,因此生意鼎盛。铁路的开通也促进了报纸的流量与销量,报价也就低到人人买得起的地步。这时新闻的需求大增,机器制造的商品量大而价廉,商业勃兴,行销大盛,演艺事业也萌芽,正是宣传人员大显身手的年代,而这种性质的工作也大鸣大放,那时相关法律尚付诸阙如,正好让有才华的人优游发挥。

在这许多宣传高手中,有一位叫做Barnum的马戏班主在公关史上留了名,虽然毁誉参半,但没有人能否认他的宣传长才及敏锐的新闻嗅觉。为了招徕生意,Barnum把一个瞎眼又没了牙齿的黑奴捧红,说她161岁,一手带大美国开国元勋华盛顿。她被告知一再向观众重复华盛顿砍樱桃树的故事,并说:“我养育过他!”这可把观众乐坏了,马戏班生意大好,并且因为故事很耸动,所以得到不少免费宣传,Barnum还用各种笔名假装读者投书讨论,使得这个议题一再被炒作。等到这位老妇人死后,解剖的结果,证实她大约只有80岁,Barnum表示惊讶,冷冷地说:“天底下没有坏的宣传”,然后开始下一波的宣传。Barnum的马戏班里还有暹罗(连体)双生子、侏儒将军、巨人等他一手捧红的人物,马戏班经营得非常成功,甚至还到英国女王御前表演过。

霸气冲天众怒难犯

19世纪后期,连政治人物也注意到媒体宣传的功效,而受益于工业革命大量生产的商业巨子,也开始聘用宣传专家代劳。不过,早期宣传人员受雇于企业时,被告知要规避媒体的时候,远超过要接近媒体的时候。规避真相报道,可谓当时生意人统一的心态,而商业巨子财大气粗,更从来没有把民众看在眼里过。当时纽约中央铁路局长的儿子William Vanderbilt,在被记者问到为何取消从纽约到芝加哥的火车时,坦言这段路线就是因为不赚钱而取消的,记者反问民众觉得这条线很实用,难道没有把民众的福祉考虑进去时,Vanderbilt不耐烦地说:“该死的民众!”(The public be damned)一语道出许多巨子的心态,这种心态,终于给大亨和他们的生意带来了麻烦。

19世纪末,政府和工人团体开始对日益坐大的企业进行反攻,而企业反击的方式,就是雇用媒体代理,并且发现善用媒体可以促进行销。铁路业大约在19世纪70年代开始聘用媒体代理。此时企业持续壮大,贫富日益悬殊,导致1890年国会通过《反托拉斯法》(Sherman Antitrust Act),禁止独占、垄断或任何破坏自由贸易精神的合约和拓展,各种公会也纷纷成立,誓言和资方争取权益。

1889年,刚成立的西屋电器公司首创公关部门,为的是要和爱迪生通用电器进行一场交流电和直流电的大战,西屋公司要提倡交流电,它的对手甚至搬出处死罪犯的电椅,证明交流电有致命的危险。结果西屋公司大胜。1903年,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开始聘用宣传服务,目的在宣扬政府无权管制公用事业;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总裁Theodore Vail在那个年代的年报里,率先使用“公共关系”一词。汽车大王亨利·福特也渐渐认识到公关的功能,并发现一些“仔细设计的活动”(staged events),如赛车,有助于行销汽车。这时广告也开始兴盛,刚开始时广告、公关不分,企业在登广告的同时,几乎都要求免费的新闻版面,使得编辑室非常反感。可以想象那时候的纽约有如原始丛林,法律尚不完善,水手、妓女、绅士、淑女、机会、欲望、冒险、上流社会、下等酒馆、生意开发……充斥在一个人挤人的都会里,大家都有移民的拓荒精神,都想早日成功。

20世纪初,一群正义的新闻人出了不少书,暴露企业不为人知、冷血赚钱的秘辛和肮脏污秽的一面,使得群情大哗,巨子的形象跌到谷底。这就是新闻史上有名的“扒粪时期”,新闻及宣传的重要渐为人所知,企业巨子亟须一种和新闻界打交道的新模式。

都市丛林适者生存

IVy Lee适时出现,他是牧师的儿子,普林斯顿大学的高材生,哈佛大学法律所的中辍生。辍学后他到纽约找事,在报社工作。IvyLee报道了不少银行、财金新闻,发现自己在这一方面颇有长才,遂辞去工作,成为一名自由新闻工作者——宣传人员。他发现很多时候民众是因为不了解财金专业而误会了企业,既然自己不是专业的新闻人,没有那种凛然的正义,又不甘做企业的传声筒,却又有解释复杂的情况、达成共识的能耐,于是决意做个桥梁,处在企业与民众之间,做沟通的工作。也许是牧师的家教使然,他常深思一个问题:企业对外秘而不宣的态度,是对的吗?不可以改吗?如果某事是企业错了,就该老实承认。1904年,他和朋友在纽约开了全美第三家公关公司一一帕克和李(Parker&Lee)。美国第一家公关公司宣传局(Publicity Bureau)于1900年开在波士顿,哈佛大学是其客户之一,专司募款和校友联系事宜;第二家于1902年开在华盛顿,政治人物多聘用之。但Ivy Lee的公司只开了四年,因为他的合伙人仍满脑子旧式一面倒的宣传理念,他俩已无法共事。 Ivy Lee后来又开公司,客户不少,但有两桩案子使他声名大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