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兴通讯:全面分散企业风险的中庸之道
19733900000007

第7章 决胜CDMA(1)

5000亿元转机

真正的转机来自CDMA。

2000年年中,两条相继出现的新闻,将一个巨大的通信市场,突然呈现在处于冬天前夜的电信设备厂商面前:6月,中国联通在纽约、香港两地成功上市,筹集资金总额达到了56.5亿美元;7月中旬,长城电信公司及其运营的CDMA网络正式划归中国联通。这两条消息意味着,此后CDMA在中国将获得强有力的资金和运营支撑,从而必定会带动中国CDMA产业进入实质性的启动阶段。有人预计,仅设备市场,在此后的5年中就将超过5000亿元的规模。

这对中兴无疑是一个极大的利好消息:在GSM仍然没有突破的情况下,能否较好地把握CDMA的机会,对中兴希望借助移动通信进行转型的战略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何况,当时在全球范围内CDMA的商用程度也并不很高,朗讯、北电的CDMA规模也都不大,全球大概只有2000万CDMA用户。这有一个好处,就是无论从技术优势还是市场份额来说,全球的厂商基本上处于同一个起点。作为中国厂商,还有两个先天的优势,一是更加贴进客户需求,二是在人力和制造上具有成本优势。

但是,竞争依然非常激烈。无论是以中兴、华为为首的国产设备厂商,还是以摩托罗拉、朗讯等为首的国际通信巨头,都希望从中分得一杯羹。摩托罗拉和朗讯在此前的CDMA商用试验网中,就与运营商展开了合作,提供了系统设备。

但是,在比拼价格、服务之外,无论是国外厂商还是国内厂商,都碰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联通建设CDMA有两个选择,一是采用比较成熟的第二代标准,即CDMA Is 95(第二代窄带CDMA系统)标准,一是采用技术更加先进、但还没有实现商用化的C13MA 2000 1X(第2.5代CDMA系统)标准。如果将宝押错,将会被迫退出竞争。国外厂商前期的商业化经验主要是95标准,华为则将重点放在技术更为先进的CDMA 2000 1X标准上。中兴应该把宝押在哪一种标准上呢?绝大多数员工和一部分管理层认为,应该采用和华为一样的标准,但中兴高层最后认为联通会最先从CDMA IS 95标准人手,因此决定将中兴的重点放95标准上。这就意味着,无论联通做何种选择,中兴和华为这一对在国内厂商中力敌势均的竞争对手中只能有一个赢家。

好事多磨

决定命运的时刻很快就来临了。联通成功融资后不久即表示,将在过去试验网时期已经采用95标准的地区之外,采用CDMA 2000 1X标准,并且迅速进行了首期建设的招标。

这个消息无论是对于中兴还是华为都很意外。对华为来说,“宝”固然押对了,但是招标来得太快,而产品还没有研发出来,原因是内部对于究竟是重点做CDMA还是一竿子插到底直接做3G,一直存在分歧,摇摆不定中影响了研发进度。

相反,中兴“宝”押错了。不过中兴做事历来留有“后手”,尽管决定把95标准当做重点,却仍然没有放弃2000 1X标准的研发。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资金和人力上对95标准的侧重和倾斜,必然会导致2000 1x标准的进展速度减缓。“噩耗”传来之时,2000标准还处于打通电话的实验阶段,即使打通电话,离产业化也还有2/3的工作量,至于开出实验局甚至是商用局,则更加遥远。但95标准就不同了,1999年11月,中兴CDMA移动交换系统研发成功,2000年6月,CDMA基站系统开发成功,1999年便在深圳和云南开出了几家实验局。可以说,中兴在95标准方面已经有了一些优势。

如果在联通的采购中失败,一切努力将付诸东流!在中兴员工看来,这次事件将成为侯为贵第一次的决策失误,在他们眼里从来都料事如神的侯总,看来也并不是神仙!

但他似乎并不打算就此服输,而是敦促属下快马加鞭进行2000标准的研发。

短短数周之后,形势发生了变化。

由于中兴、华为的缺席,参与竞标的都是国外的厂商。由于是新技术,又缺乏一家国内厂商从价格方面进行竞争,致使报价大大超出了联通的预算,结果,这次招标被国家有关部门否定了。这无疑为中兴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更让中兴人激动的是,不久之后,联通宣布首期的网络建设将采用95标准,首期采购预算可能达到200亿元!命运的天平倒向了中兴一边。原因是联通在考虑了技术和经济上的风险后认为,当时窄带CDMA(CDMA 95)技术更为成熟,价格也正处于最佳时期,而CDMA 20001X技术则可能要等到2002年才能进入最佳境界,而且从CDMA 95到CDMA 2000将是平滑过渡,不会过多浪费原有的投资,而这是GSM所不能够做到的。

此时,中兴已经心中有底:联通有照顾民族通信产业的心理和压低成本的需要,引入国产厂商参与竞争是必然之选。而国产厂商真正推出成熟产品的只有中兴1家,入围是肯定的了,剩下的只是数量多少的问题。当然,中兴一点也不敢怠慢,第一期中标的数量将直接影响到以后的份额。

2000年12月,中兴将原来隶属于移动产品事业部的C13MA产品部独立出来,成立了专门的CDMA事业部,下设市场支持部、计划部和用服部,并开始在全国组建市场体系。

真是时来运转。就在联通首期招标前夕,中兴CDMA移动通信系统获得了信息产业部颁发的入网证,成为当时国内惟一的全套CDMA系统入网证。

中兴志在必得。

惨烈的价格博弈

2001年1月,联通招标开始。

每家厂商在入围之前,都必须经历三个步骤:第一步是测试,第二步是联通领导到所有厂家巡检,看看厂商是不是真正有商用能力,第三步是到北京做技术澄清。中兴为此组织了最强大的团队,专门负责每一场“考试”,结果全部顺利通过。3月份,联通最终确定了6家厂商入围,分别是朗讯、北电、摩托罗拉、三星、中兴和爱立信,诺基亚、西门子和阿尔卡特等国际巨头没能入围。

最后一关是到北京参与竞标,这一关将直接决定每家能从200多亿元预算的蛋糕中切到多大一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