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兴通讯:全面分散企业风险的中庸之道
19733900000059

第59章 “前”“后”通吃

由“后”向“前”的可能性

未来电信业的价值链根据运营特点的不同,很有可能分成三个部分:一是系统的运营服务、比现在中国电信等运营商业务稍窄;二是内容提供;三是系统的提供。

由“系统”中兴向“系统+服务+终端”中兴的转型,难度可能丝毫不亚于向软件、服务和解决方案的转型。从针对传统的运营商核心系统提供软件、服务和解决方案来看,意味着中兴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再往市场后端延伸,面向的客户仍然是运营商和部分企业客户,相对来说服务对象比较集中。而如果转向“系统+服务+终端”则会涉及到电信领域的各个层面,这样,中兴不但要面对运营商、企业等商用客户,还要面向普通的电信消费者(未来可能还要加上一个内容提供商市场),这是中兴向市场前端的拓展。

向后端延伸其实就是转向软件服务,上一章我已经介绍了中兴这方面的进展情况,现在我们在来分析一下中兴往前端拓展的可能性。

其实,当中兴在1998年进人手机领域时,就已经进入了一个与过去完全不同的领域——终端消费者领域。

一直到2003年底之前,中兴在做手机时采取的仍然是做系统设备的方法,面向的其实只有一个客户——运营商,因此,它不必大量做广告,也不必建立强大的销售渠道。这条差异化的道路本身没有什么不妥,但它终究是一种过于单一的手段,与其他同类竞争对手如TCL、波导相比,中兴目前真正市场化的营销还有差距,因为TCL、波导这些厂家在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的情况下,仅凭营销创新就做到了国产手机数一数二的地步,自然有过人之处。中兴如果要想打入终端消费品领域,它面临着一个很重要的选择:要么继续保持在研发和制造上的天然优势,为运营商定制能够提供各种新业务的廉价终端,要么深入到终端市场中去,树立品牌,建立分销渠道,开辟一个全新的战场。

向左走,还是向右走

第一种选择是继续与运营商捆绑,将低成本战略坚持到底,这对于中兴的挑战是:这种天然的成本优势能坚持多久?在国外厂商越来越多地把研发和生产转移到中国的情况下,当充足的供给使中低端利润进一步受到挤压时,中兴的管理水平能够持续支持低成本运作吗?如果所有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么,中兴就可以完全不必像其他手机厂商一样去做广告,而只需将手机作为系统的一个延伸去对待就可以了。

第二种选择的前提是,中兴必须去建立一个强大的品牌,以支持其攻人中高端市场。目前中兴似乎有意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自从2003年年底请来国际功夫巨星李连杰担任代言人以来,中兴手机已经投人了数千万元的广告费用。据说,从2005年下半年起,将由当前追求产品的性价比转向追求个性化。手机事业部在2004年以来已经作了一些调整,比如对市场体系按照手机市场的特点一分为三,分为渠道部、终端部和品牌部,还聘请了专门的品牌咨询公司。除此之外,在中兴网络事业部下也成立了一个终端产品部,专门研发各种针对固定网络开发的新型终端,以替代传统的固定电话。

要走通第二条路,以目前的条件来看,中兴要做的事情还很多:一、尽快做出抉择,集中力量于这一条道路上。二、引进专门的手机专业人才,因为现在中兴手机部门的人士大多是搞系统出身的,不解决这一点,很难在手机这个开放竞争的领域大有作为。

两条道路孰优孰劣,我们不好判断,但从中兴对手机寄予的厚望来看——2008年的目标是手机与系统各占销售额一半——将有一场硬仗在等着中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