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大赢靠德
19367200000028

第28章 进德修业,打造个人品牌——修炼职业品德的十项提升方案(2)

2004年2月,在1205队钻井进尺向200万米大关突破的关键时刻,井架立管油壬突然刺漏。井架立管油壬就像人的动脉血管一样,一旦受到损伤,钻井液就不能正常循环。这时井已打到1000米的下部油层,如果不及时修复,不仅迅速突破200万米进尺大关的计划泡汤,还将造成卡钻的严重事故。李新民带领几名技术骨干立即成立抢修小组,迅速查出刺漏原因,马上组织排除故障,可是在油壬旋紧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这时,只见李新民系上安全带爬上井架,双腿盘住槽钢,一只手抓住保险绳,另一只手抡起十几斤重的大锤奋力砸紧油壬。戴手套用不上力,他就甩掉手套,在凛冽刺骨的寒风中一下一下地砸着。20多分钟过去了,油壬终于被砸紧了,钻机开钻了,可李新民的双手已经冻得麻木了。工人们劝他休息一下,可他二话没说,又投入紧张的钻井生产之中。

2005年4月,1205队在大庆油田南一区胜利村钢材大市场院里打井。由于连续几天下雨,加之地面翻浆严重,给搬家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井场上的地面设备,包括活动房、爬犁等都深深地陷在泥水里,挂不上绳套。李新民第一个蹚进泥水里,把手伸到淤泥里,摸索着把一个个绳套挂好。泥水浸透了工鞋,湿透了衣裳,他全然不顾。职工们看到队长如此果断,也都纷纷下到泥水里拖拉设备,使整个搬迁工作赢得了主动,保证了施工的顺利进行。

担任队长后,李新民把全部心血倾注到工作上,坚持常年驻队。有时打井的地方即使离家很近,他仍然与当班的工人一起吃住在井场,共同劳动。特别是每逢节假日,他都尽量安排职工回家休息,而自己盯守在井场上。

2003年5月,1205钻井队安装全公司第一部变频钻机,厂家来人把设备安装完就离开了。没有操作经验,李新民就带领大家按图纸边琢磨边操作。为了尽快熟练掌握操作规程,他一直住在井队,一个多月没有回家。多日见不到他身影的儿子和妻子来到井场看他,他只是利用午休时间领着他们到附近商场买了些吃的,就打发他们回去了,自己又急忙回到井队。

井队做过统计,一年当中,李新民有270多天守在井上,有2800多小时跟班作业。

正是凭借对铁人王进喜实干精神的传承,李新民带领1205队荣获“全国青年文明号”单位、“全国青年文明号十年成就奖”等称号。李新民荣获集团公司“十大杰出青年”、“中央企业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职场中有很多人都渴望赢得成功,获得荣誉,但又不愿意付出自己的努力,这些人都希望工作轻轻松松、一帆风顺,可是天下哪有那么便宜的事?在当今竞争十分激烈的时代,实干不是越来越不重要,恰恰相反,要想在职场中获得成功,必须保持实干的工作态度,要像李新民那样,鼓足干劲、兢兢业业地工作。

现实生活中,败者之所以失败,不是因为他们不具有和别人一样的能力,不是没有人帮助他们,没有人提拔他们,而是他们没有足够的勇气、敏锐的观察力、判断力,更没有苦干的精神。那些成功者则完全不同于失败者,他们只是迈步向前,他们依靠的是主动。现今世界需要但缺少的,正是那些能够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人。

许多人相信掷硬币测运气,而且认为事业的成功也大都这样,但好运气更偏爱那些埋头实干的人。没有充分的准备和大量的汗水,就是遇到成功的机会,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成功从身边溜走。只有踏实苦干、全力以赴,成功才能降临。当然,实干不仅意味着要尽全力完成自己的任务,而且还意味着每天要比别人多做一点。只有这样,实干的意义才算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实干的精神才可以称得上获得了完美的发扬,基于此,成功才能降临到你的身旁。

乐于操心,积极补位

优秀的员工不会“独善其身”,而是乐于操心,心存大局观,以整体组织的发展为标杆,考量自己的行为。

优秀的员工不会“独善其身”,而是心存大局观,以整体组织的发展为标杆,来考量自己的行为。他们会在出色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的同时,去做一些“分外”之事,以使工作流程顺畅。这与足球队员有些类似,看足球比赛我们会发现,最优秀的射手就是最善于捕捉机会的人,他们总能在正确的时间出现在正确的地点。优秀的射手都是会跑位的人。同样,一个优秀的员工也应当是一个善于跑位的人,无论在什么时候,不用上级吩咐,他们总能出现在最需要的位置上。

我们的工作就和一场足球比赛一样,任何时候都可能有意外情况发生,这时候,积极主动的员工就要有想他人所未想的精神,随时有补位的意识。

在沃尔玛,不论你是总裁,还是经理,繁忙时所有人都是店员。美国人平时很忙,购物人数有限,而一到公休日、节假日,人们便涌进购物中心。这时,几乎所有的沃尔玛店面都感觉人手不够,沃尔玛从运营总监、财务总监、人力资源经理及各部门主管、办公室秘书,都换下笔挺的西装,投入繁忙的商场之中,去做收银员、搬运工、上货员、迎宾员……

当今的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企业即使分工十分明确,也可能会有一些意料之外的情况发生,出现一些无人负责的工作。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这些工作,可以判断出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和责任感。有的员工认为这些事和自己的工作职责无关,即使是一件随手可以做好的小事也不屑为之。而有的员工则能够把这些事看做是锻炼自己的机会,主动去做,并且能够脚踏实地做好。最终,前者仍然平庸,而后者却最终登上了职业的领奖台。

张良是一家合资公司的普通职员,他的工作十分简单,负责收发和传送文件。当公司里出现一些突发的事情时,其他员工总是推三阻四,不愿去做,而张良这个时候能够像一个候补队员一样,及时补上去。因为他愿意多做事,从来不叫苦叫累,事情完成得也很好,所以对他的指派也越来越多。有些本来不在他的工作范围内的事,也常常会委派给他。

有些同事开始嘲笑他,说他被老板耍,干那么多事也不增加薪水。张良对这样的议论丝毫不放在心上。他认为杂事多,自己也就有更多的学习机会,能够得到更多的锻炼。至于薪水,等到自己有更多的经验时,自然也会增加。

后来,老板注意到了他,对于他的工作表现十分欣赏。张良接手的工作越来越多,他渐渐变得重要起来。当公司需要派人去拜访重要客户或者是参加重要谈判时,他总是老板的第一人选。终于有一天,公司成功上市,而张良则以董事会秘书的身份成为公司的一个重要员工。

张良的故事告诉我们,坚守职责不是光守住岗位责任就算称职了,因为在企业中我们就是一个共荣辱、共进退的整体,没有孤立的责任,也没有孤立的岗位,每一个员工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都要有一个整体意识,彼此之间相互协作,一旦其他的岗位需要协助时,就要及时补位。

在组织中,职能的闲置或重叠,分工没有落实好,都会导致缺位、错位的现象。有时做一件事需要得到他人的协助,如果分工没有做好,别人可协助也可不协助,那么要做的这件事就很难做了。在工作中,如果有一名员工缺位,那么就很有可能带来等待、停滞等现象,这样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工作的效率。其实,很多组织做事效率不高,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个别人的缺位,一旦某个环节出现脱位,整体工作效率就自然上不去。

所以,组织要提高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需要每一名员工的积极补位。只有在工作中具有积极补位的意识,才可以避免一些无谓的浪费,提高组织的效率,创造更多的利润。

快马加鞭,注重效率

除了忠于企业、善于执行之外,你还要注重效率,并想尽方法达到高效。

有一个人要在客厅里钉一幅油画,请邻居来帮忙。油画已经在墙上扶好,正准备钉钉子,邻居说:“这样不好,最好钉两个木块,把画挂在上面。”这个人觉得邻居的话有道理,就请他帮着去找木块。木块很快找来了。正要钉,邻居说:“等一等,木块有点大,最好能锯掉一点。”于是便四处去找锯子。找来锯子,才锯了两下,邻居又说:“不行,这锯子太钝了,该磨一磨。”这个人家里正好有一把锉刀,他就把锉刀拿来了,却又发现锉刀没有把柄。为了给锉刀安装把柄,这个人去附近的一个灌木丛里寻找小树。要砍下小树时,他又发现他的那把锈迹斑斑的斧头实在不能用了。他又找来磨刀石磨斧头,可为了固定住磨刀石,必须得制作几根固定磨刀石的木条,为此他又去寻找一位木匠。然而,这一走,就再也没见他回来。邻居再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在街上,帮助木匠从五金用品商店里往外抬一台笨重的电锯。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像故事里的这个人一样,看上去总是埋头在解决一些当务之急,然而实际上却是在做一些无效的工作。作为一名员工,如果你也总是像故事中的这个人一样整天忙忙碌碌,做的却是一些无关紧要、不痛不痒的事,那么很遗憾,我们只能说,你的工作效率实在是太低下了,因为你做的工作都是无用功。

我们也很难想象一位不注重效率、总在做无用功的员工会得到上司的认可,会得到升职和加薪的机会。而从员工的角度来说,若想得到升职和加薪的机会,最可靠的路径就是“尽量满足上司的终极期待,让自己成为最理想的员工”。这就意味着,除了忠于企业、善于执行之外,你还要注重效率,并想尽方法达到高效。

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除了上述无用功的案例,还有很多效率低下的例子。例如有些人只知道一味地例行公事,而不顾做事的实际效果。他们总是采取一种被动的、机械的工作方式。在这种状态下工作的人,往往缺乏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工作中不思进取,敷衍塞责,总是为自己找借口,无休止地拖延……

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做事高效的例子。例如有些人做起事来注重程序,注重目标,他们在工作中往往采取一种主动而积极的方式。他们工作起来对目标和结果负责,做事有主见,善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他们工作起来积极主动,专注于自己的目标,工作中出现困难的时候会积极地寻找办法,勇于承担责任,无论做什么总是会给自己的上司一个满意的答复。

某企业的一位服务秘书接到服务单,客户要装一台打印机,但服务单上没有注明是否要配插线,这时,服务秘书有三种做法:

1.开派工单。

2.电话提醒一下商务秘书,是否要配插线,然后等对方回话。

3.直接打电话给客户,询问是否要配插线,若需要,就配齐给客户送过去。

第一种做法,可能导致客户的打印机无法使用,引起客户的不满;第二种做法,可能会延误工作速度,影响服务质量;第三种做法,既能避免工作失误,又不会影响工作效率。

显然,第三种做法就是一个高效做事的例子。

一个做事没有效率的人要么被自己的团队淘汰,要么会拖累整个团队在市场中被淘汰。相比之下,一个注重效率的人则永远不会被人群淹没,他甚至可以帮助自己的团队在战斗中出奇制胜。这样的例子在商界中可谓数不胜数。

一个真正高效的人不仅仅会让自己的工作更省时,更轻松,而且还会为自己创造许多一生难求的机遇。

比尔·盖茨只用一年的时间就为IBM的个人计算机设计出了一套流畅的应用软件,从而为微软公司大展宏图打下了根基。

周杰伦只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就写出了15首歌,最终被吴宗宪从里面挑选出8首为他录制了一张专辑,周杰伦从而迈出了踏入歌坛的第一步。

……

看看我们的周围,你可以发现,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都没有发挥出自己全部的价值,有的人整天不紧不慢,或者与人聊天,或者开着QQ打发时间,一副怡然自得的样子。其实,日子也就在“无聊”中虚度了。相比之下,有的人做事总是追求高效,接到一项任务时,总是要求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马加鞭地完成,由此取得了非常大的工作业绩,也使得自己在组织内的升迁一路畅通。

这个世界上最缺乏的,就是后者这样注重效率的人。这对你,是不是会有所警示呢?

满腔热忱,激情四射

激情是自信的创造者,是胜利和成功的利器。

国外有所知名大学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对1960年到1980年毕业的1500位商学院学生进行研究。这些毕业生被分成两组,第一组是一群想先赚到钱,然后才去做真正想做的事的人。第二组则是一群先追求他们真正感兴趣的事,认为以后财源自然会涌现的人。1500名接受调查的学生,想先赚到钱的第一组占83%,有1245人。甘冒风险追求个人兴趣的第二组占17%,有255人。20年后,两组共产生了101名百万富翁,其中只有1人属于第一组,有100人属于第二组。

研究报告的撰写人布洛尼克在结论中说:“绝大多数致富的人都是因为心底深埋激情且不断行动的结果……他们所谓的‘幸运’来自他们对自己所喜爱的领域的无限的激情。”

只要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稍微留意一下,便不难发现激情的神奇力量,以及它对我们工作的方向性和根本性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