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秦岭论语
18809700000052

第52章 惜别魏巍

那个写过《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作家去了。

魏巍,一个前辈作家的名字,是和他的代表作的名字一起,曾经给予我们以情感的享受和思想的滋养,并给予我们文学的力量和写作的操守。魏巍曾经从延安一路走来,建国初奔赴朝鲜战场。他深入战士们中间,经过3个月的采访,被许多感人场面所打动。回国后便夜以继日地伏案疾书,急于将所见所闻准确真实地告诉读者,从采访本上的20多个故事中遴选了最感人的3个细节,写出了文艺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在1951年4月11日《人民日报》头版发表后,毛主席批示“印发全军”。于是,“最可爱的人”成了志愿军的光荣称号。

第一人称进入作品,通讯特写逐渐开始“散文化”。魏巍的朝鲜通讯选材严、开掘深,格调激越奔放,有浓厚的抒情性,成为具有一定艺术魅力的美文。在散文研究领域,有学者把魏巍的《依依惜别的真情》与茅盾的《白杨礼赞》、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冰心的《樱

花赞》作为抒情散文的范例,其特征是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他是一位颇负盛名的军旅作家,其长篇小说《地球的红飘带》、《火凤凰》、《东方》三部曲洋溢着饱满的热情,文字朴实优美,擅长把叙事、写景、议论、抒情融为一体,深受读者喜爱。魏巍作品中鲜明的艺术风格,阐发了先进的文学理念与深邃的文化内涵。有人说他是位红色作家,他曾自豪地说自己是从里到外通透红,写作和思考就是从人民利益出发。他一生始终是一名战士,在

文学上毕生追求的是文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谁是最可爱的人》入选中学语文课本,影响了数代青年人。

50年代初,纪实性的通讯、报告、特写,在散文创作中占有绝对的分量。当时创作的两大主题,一是对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描述:陕西有李若冰表现柴达木盆地石油勘探的散文,以及柳青有关农村合作化的特写;另一主题是表现朝鲜战场上英雄行动的通讯报告:巴金、刘白羽、杨朔等都有这方面的作品发表,其中,魏巍的创作影响最大。魏巍当时的写作,显然提高了通讯报告在当代文学中的地位。丁玲在反驳有人以为魏巍的作品“虽然写得好,不过只能说是通讯,算不得是文学作品”时,提出了衡量“文学价值”的当代尺度:今天我们文学的价值,是看它是否反映了在共产党领导下的我们国家的时代面影,是否完美地、出色地表现了我们国家中新生的人,最可爱的人为祖国所作的伟大事业。这预告了特写、报告文学在当代的重要地位。报告文学、特写在五六十年代,还有多次的创作高潮,如郭小川的《旱天不旱地》,魏钢焰的《红桃是怎么开的?》,黄宗英的《小丫扛大旗》,孙谦的《大寨英雄谱》,穆青等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等,影响广泛,参与了对当时的时代精神的创造。从三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报告文学作为一种顺应政治需要和时代潮流的文体,确实对我们造成深远影响。二千年后,由于新闻媒体的挑战,报告文学可说已经衰落了。今天有一个问题不得不问:曾经感动过我们几十年的报告文学,确实还有其存在的必要吗?

19世纪的晚清,报纸登陆中国,散文与新闻相结合的产物—中国的报告文学才开始孕育。鸦片战争之后,出现了第一批初具报告文学雏形的作品,但只是到了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才明显具备了报告文学的基本特征。“五四”运动为中国的思想、文化带来深刻的变革,报告文学在题材和思想内容上取得了巨大突破。冰心、瞿秋白、梁启超、鲁迅、柔石、谢冰莹和文学研究会的诸作家都积极写作报告文学。到这时,作者们尚没有文体的自觉性,“报告文学”这一名词直到1930年才正式被引进。作为一种介于通讯和小说之间的文体,报告文学以叙事纪实为主体,以报告真相为己任,具有新闻性;又经过艺术加工,以形象反映生活,并饱含作家的思想倾向和情感态度,具备文学性。文革后,报告文学同其他文学品种一样,走过了一段曲折的坎坷路,终于迎来了新时期的曙光。在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历史大转折时期,报告文学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和繁荣,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报告文学专业作家,创作出许多产生广泛而深远影响的优秀作品。从此,报告文学在严格意义上从通讯、特写、游记、散文中独立出来,与小说、诗歌、剧本、散文处于同等的地位,屹立于百花齐放的文学之林。时至今日,应该说,报告文学虽然被平媒和网媒的新闻报道所挤压,失去了大部分市场。原先只有一种报告文学一统天下,现在是纯报告文学、纪实文学和企业报告文学鼎足三分,多元而雅俗兼备,适应各种层次读者需要。不少人将报告文学看作搞钱的一种手段,他们因此糟踏了报告文学的名声。而那些活跃于文坛的作家们满怀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行着艰苦的采访,思索着有关国家、人民的重大课题,从事着严肃的报告文学创作。报告文学首先应不要成为金钱的奴隶,不为五斗米折腰,走出“广告文学”的怪圈,以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以真诚、正直和甘于寂寞,保持自己的操守,坚守着报告文学这片净土,报告文学的继续繁荣与发展就大有希望。

时间过去了半个世纪,魏巍笔下的“最可爱的人”已成为一个鲜明的时代标本,延伸为当今时代英雄、正义、勇气、坚强、善良、公心、责任、奉献的代名词,引领着新时代的精神。惜别魏巍:最可爱的写作,生命力是旺盛的。

《陕西日报》2008年8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