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伟民的一席话犹如一瓢冷水,浇醒了姑娘们。然而,毕竟松驰下来的神经重新紧起,不是一句话就能立竿见影的。早已打顺手的日本队此时越战越勇,比分一路领先于中国队。直到15∶14中国队落后日本队一分以后,中国姑娘才恢复了正常状态……
在这千均一发之际,郎平还是郎平,三锤定音,拿下了最后一局。
3比2!
中国队以七战全胜的战绩,赢得了中国排球史上第一个世界冠军。当袁伟民率领中国女排全体成员登上了最高领奖台,面对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和庄严的《义勇军进行曲》时,姑娘们情不自禁地流下激动的泪水……
这是多少代人的梦想啊!
若干年后的1984年,当我第一次目睹中国女排在洛杉矶奥运会上战胜美国队过后,看到姑娘们泪流满面的情形时,我感到非常惊异。那时候,我能理解美国姑娘的哭泣,但我不理解赢了球的中国姑娘为何也要哭?她们应该笑才对呀!当我真诚地说出这句心里话时,我周围的那些城里人和准城里人一个个带着嗤之以鼻的表情,嘲笑着我的无知……我没敢和他们争辩。我很自知之明:我是一个刚刚告别那个不由我选择的偏僻故乡的农材人,我是一个刚刚来到这个更加不由我选择的陌生城市的农村人。那时候,我心灵深处顽固地觉得城里人见多识广……多少年以后,当我洗心革面地成为一个依然没有达标的城里人时,我渐渐地才明白了庄严的国旗下:
她们的泪水和含义。
其实,我又一次地说出了心里话。
在这之前,我无次斗争自己:在这个到处充斥着虚伪的世界里,我不要太实在了。我最好的角色就是一部中国排球史。但是,面对真诚的球迷,我必须实地说,1981年还我是个偏僻乡村里的中学生。这一年,我才知道我活着的世界上有一个叫郎平的人。我之所以知道她,不是因为她和中国女排拿了世界冠军。那时候,对于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的我来说,冠军的意义还不如一张大饼管用和实惠。郎平之所以走进我的视野,是与我的一个同学订了一份《语文报》有关。我深刻地记得郎平在《语文报》上写了一段鼓励我们的话,而且,字写得非常漂亮。于是,我就记住了她。
若干年以后的今天,当我决计用报告文学的样式来反思中国女排时,我忽然记起了这个细节。但是,我无数次反躬自问:这个细节是否在本文中有它存在的必要?可是当我看到美国主教练塞林格先生聘请电脑专家研究郎平时,我恍然顿悟:这个细节恰恰佐证了塞林格为什么处心积虑地聘请电脑专家研究郎平的真正原因所在吧!毫无疑问,能够走进偏僻山村里的郎平和中国女排,怎能不叫世界排坛研究她们呢?
这一点,我是事后诸葛亮。
然而,当美国女排主教练塞林格先生还没有聘请电脑专家的时候,袁伟民率先想到了这一点……当中国女排凯旋归来的时候,就在她们通往人民大会堂参加盛大庆功茶话会的路上,忧患的袁伟民忧患起来了。他对身边的郎平说:“想过没有,下一步该怎么办?”
“这还用说,要准备明年的世锦赛呗!”郎平不加思索地说。
“对呀!从现在起,就应该想这个问题,而且要想得深想得透才能准备得好。如果陶醉在这些天的庆功活动中拔不出来,明年的世锦赛可能就要翻船……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呀!”
郎平不无钦佩地点了点头。然而,袁伟民的话中话,绝不仅仅是明年的世锦赛。因为21岁的郎平毕竟还是一个孩子,她以及中国女排全体队员能在荣誉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吗?
现在,他和中国女排好比攀在悬涯绝壁上的人!
袁伟民没有像若干年以后马俊仁那样,到处给全国人民作报告,顺便也卖他的“秘方”。经过短暂的休整以后,袁伟民将这支世界冠军集结到郴州训练基地,开始了更加严酷的训练。袁伟民知道,中国队员不是靠良好的身体条件赢得世界冠军的,而是靠付出超人的代价练就出日臻完善的技术,占住了排坛鳌头。过去,中国女排拼别人,现在,世界各强队为了拼掉中国女排,都在研究和对付中国队。如果我们技术上没有创新,要想折桂来年的世锦赛冠军,那是空想。为了明年的世界锦标赛,袁伟民决定:还是从思想作风和技战术上锤炼这支队伍……
应该说,参加1981年世界杯的各个队伍,除日本队以外,其他队的技术还远没有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相对而言,中国队介乎日本队与美国队之间的状况。中国队赢美国队靠的是顽强作风和比她们更加完善的技术。中国队赢日本队靠的是先天条件的优越。如果日本队有一个“郎平”,本届世界杯冠军非日本队莫属……现在,大赛结束了,各个队的差距都暴露无疑,接下来各队都有针对性地训练。如果美国队在技术上再完善一点,中国队要想在明年的世锦赛战胜它,那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中国女排必须在技术和作风上再一个台阶!
明标明确了,训练也就了针对性。有一段日子,袁伟民反复看世界杯赛上中国女排的比赛录相,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查找她们存在的问题。他发现郎平扣球的线路缺少变化,落点不够刁钻;他发现和郎平打对角的张蓉芳遇到高大队员防守时,往往不能将球扣死;他发现孙晋芳在一传没有到位的情况下,二传的落点过于单调;他发现周晓兰和陈亚琼中路的三号位缺乏有效的攻击力……这些存在的问题怎样克服呢?袁伟民没有像后来的马俊仁那样从动物身上获得灵感,而是将男子排球的先进打法,有机地植入中国女排队员身上,突出一个“变”字。只有变化,才令对手琢磨不透。
能不能让郎平多加强跑动?
能不能让身材不高的张蓉芳加强腕部旋转?
能不能让孙晋芳也像男子那样“背飞式”传球?
能不能让周晓兰和陈亚琼后排插上在三号位打时间差?
还有发球上的变化……
解决这些技术上的问题,对袁伟民来讲并不难。最让他棘手的是,队员中慢慢滋生一种可怕的骄傲自满情绪。由于中国女排获得殊荣,一些队员也被全国人民受宠若惊地爱戴,有点儿功高盖主的感觉。虽然她们还不敢不听袁伟民的招呼,但在一些日常生活和训练中,不自觉地流露出自己比别人特殊……而这些特殊又让袁伟民难以启齿。人都是有自尊心的。譬如:人家挑一个大苹果,你就狠训她一顿,容易让年轻人受不了。袁伟民没有在琐碎的生活上给她们下不了台。他忍着,他要让这些“疖子”熟了,再挤它。
这“疖子”终于在一次训练中露了头。
如果这件事搁在别人眼里,或许忍一忍也就算了。但袁伟民不!当他看到那名运动员在训练中因为一名替补运动员不小心碰了她一下顿时气恼地搡了人家一下时,袁伟民严厉地吹响了哨声,杀气腾腾地走到球场中央,点着那名运动的名字,以杀一儆百的口气警示全体队员说:“球场碰碰撞撞本来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人家碰你一下,你就来脾气!怎么能这样对待自己的队友?她虽然是替补队员,但你作为主力队员就更要谦虚谨慎……在我们排球队这个集体中,每一个人都应该懂得怎样摆正自己和大家的关系。如果不会摆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就搞不好团结,就不会打胜比赛。排球是一个集体项目,不是哪一个人的冠军!”
为了让那主力队员能够找到北,袁伟民不仅在细小的生活中严格要求她们,也在训练中百般刁难她们。好长一段时间里,那些威风八面的运动员突然在袁指导眼里变得啥也不是了,甚至还不如刚刚入队的新队友得到袁指导的赞赏多。这一点,郎平和张蓉芳的感受尤为强烈。
关于袁伟民怎样苛刻要求主力队员,我不想做更多的细节性描写。早在若干年以前,有人做过详备的述说。说句心里话,我已经乏味了这种书写方式。我之所以这样津津乐道地告诉读者别人早已咀过的话题,是因为我接下来的叙述让我无法绕开它们。聪明的读者也许看出了我努力的动机?
袁伟民是一个出色的教练。
不错,你猜对了!
但我同时也要告诉你,袁伟民还是一个很有运气的教练。他的对手塞林格缺少的也许就是袁伟民的那种运气吧!
1982年9月,第9届世界锦标赛在秘鲁揭开战幕,虎视眈眈的美国队一下飞机,主教练塞林格就对记者说:“美国队来,是拿冠军的,要尝尝世界冠军的滋味。”确实,无论是技术还是战术上,美国队都比一年前世界杯赛上的那支队伍成熟得多。尤其是高大的海曼和克洛克特的高点强攻,让任何一支队伍感到头痛。这一年里,在中美女排多次互访的比赛中,美国队对中国队的战绩略占优势。遭糕的是,中国队在分组抽签时又偏偏和冤家美国队抽在了一组。因此,在塞林格看来:美国队只要在小组赛中战胜中国队,以小组第一的身份进入半决赛,避开另一组肯定以第一名身份出线的日本队,进入决赛再碰中国队,冠军必夺无疑。他知道:中国队打日本队比美国队打日本队要轻松得多……
决赛的结果,果然按照塞林格的如意算盘进行的。小组赛中,美国女排以3∶0战胜中国女排。以小组第一的身份对阵第二小组的第二名秘鲁队。中国队则迎战老冤家日本队。然而谁曾料想:不被看好的秘鲁队,继小组赛中战胜日本队以后,又在夺争决赛中,竟然以3∶0战胜了强大的美国队……也许塞林格真的被日本队主教练小岛孝治给愚弄了。赛前,小岛孝治称:他要根据第一小组的排名,决定日本队在半决赛中的对手。言下之意,日本队愿意在半决赛的对美国队。由于小岛孝治的烟幕弹,让塞林格搞不清秘鲁队战胜日本队究竟是实力所为还是人为的缘故。塞林格当然相信后者。哪知?没被看好的秘鲁队一上来便给她们迎头以痛击。措手不及的塞林格俨然像一个兵败如山倒的将军,痛苦地接受了现实。
相反,不管下半区的对手是谁?中国女排进入决赛没商量!在半决赛中,她们以3∶0战胜了日本队,接着又以3∶0结束了“黑马”秘鲁队,夺得了她们排球史上第二个世界冠军!
赛后,塞林格不无抱怨地说:这不公平!如果我们多掌握一点秘鲁队的情况,冠军的归属应该是美国女排,而不是中国女排。遗憾的是,世上没有卖“后悔药”的,塞林格先生只能来日方长了……有意思的是,两年以后的洛杉矶奥运会上,中、美、日三国女排真的重演了第九界世界锦标赛那一幕。也许上帝真的认为这一次不公平,也许上帝有意要考验考验中国队……决赛中,美国队如愿以偿地站在了中国队的对面。这是美国队首次在国际大赛上与中国队在决赛中相遇。赛前拥有高科技手段的美国人,甚至在运动员入口处的电视屏幕上,模拟出塞林格教练、格林、海曼和克罗克特等四人挂着金牌的头像。
他们和她们都认为:她们一定能赢。
遗憾的是,这毕竟是一次模拟!
1982年秘鲁世锦赛结束后,由于美国队在半决赛中大意失荆州,意外地输给了秘鲁队,从而失去品尝世界冠军的滋味。对此,美国队主教练塞林格博士一直耿耿于怀。回国后,针对中国女排的技术特点,他特聘请一位名叫吉迪恩·艾里尔的电脑博士,对美国女排进行“电脑训练”。吉迪恩·艾里尔博士动用了高技术手段,通过采集大量中国女排比赛的录相,然后经过电脑综合处理,根据中国队员的不同起跳姿势和习惯动作,分析和计算出中国队可能采用什么样的战术和球的落点线路……
据说,这玩艺很神!
中国女排当然没有电脑专家。那时候,全国人民也没有想到这玩艺;那时候,全国人民无不在想,中国女排已经夺得两大赛事的桂冠,能不能在两年后的洛杉矶奥运会上再过一把瘾,实现“三连冠”……为了让全国人民过一把“三连冠”的瘾,袁伟民抓住1983年世界排坛无重大赛事的契机,对中国女排进行大换血。孙晋芳等一大批1976年入队的老队员,集体退出了国家队,一些很有潜力的年轻运动员走进了这个光荣的集体。1983年的中国排坛已不再像袁伟民组队之初那样窘迫了。由于中国女排问鼎世界杯,在中华大地上掀起了一股“排球热”。那个年代的球迷们,对每一位中国女排队员姓啥名甚家住哪里身高几尺体重多少?如数家珍。我说不好中国女排什么时候被中国球迷抛弃的!好像一夜之间他们集体移情别恋于中国足球……
多少年后的今天,每当我听到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广告节目中,那句关于号召全国人民关注中国排球——曾经给我们带来激情与欢乐,敬请关注中国排球——的广告词时,心里便泛起一股难以名状的伤感。
袁伟民时代的中国女排是何等的风光呀!
那时候,谁要是不关心女排?全国人民就要上升到政治的高度来认识他,把他与不爱国联系在一起;那时候,中国女排的每一场重大比赛,中央电视台都要现场直播,后来发展到一些无关痛痒的比赛,宋世雄也要到现场,为全国人民解说。宋世雄不去,全国人民一千个不答应一万个不答应。有人说,因为有了袁伟民和他的中国女排,宋世雄才成了名人。也有人说,是宋世雄的一张嘴,让全国人民喜欢上了中国女排……不管怎么说,那时候的中国女排是老百姓茶余饭后最愿意谈论的话题。
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不能没有中国女排!
袁伟民当然知道中国女排在中国百姓心目中的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