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4-20】全球“金融风暴”之下,武汉医药商业逆市吸金
全球“金融风暴”之下,国内个别医药商业企业收缩自保的消息不胫而走。而有着“九省通衢”之称的武汉,因当地医药商业频频逆市吸金,备受外界关注,热战一触即发。
继2008年9月方正集团笑纳武汉国药集团,欲“将其打造成国内医药流通企业百强”;10月底,由资本大腕李伟掌门的武汉国中医药,亦传出如愿牵手中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中信资产”),中信资产拟出1亿元人民币注资入股国中医药,助后者“打造全国最大的医药销售网络”并在海外上市。
焦点亿元投向
“国中医药具体会将1亿元资金投向哪个领域或哪个企业,我们也不清楚,我们正在关注其资金投向。”武汉当地一家医药商业公司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由于存在同业竞争关系,一些想做大的当地医药商业正在打探国中医药注资后的动作。
依照国中医药董事长李伟在签约仪式上的发言,中信资产将“以每股0.8元,注资1亿元人民币入股国中”,国中医药获得注资后将实践自成立之初确立的企业发展愿景——打造全国最大的医药销售网络,构建公众健康药物支持系统,通过资本市场的杠杆作用,横向联合各区域性公司,纵向构建医药市场新型产业链,实现中国医药行业商业模式的升级。
10月31日,记者试图从中信方面弄清此次注资的具体资金使用方案,中信资产相关人士未正面回复,仅向记者表示,“我们签有保密协议,等办了手续,你可以去工商查询”。
值得注意的是,国中医药方面高调宣布自己已经通过在资本市场的提前布局,打通了海内外融资通道。“我们现在正处于和国际资本市场对接的‘最后一公里’路程,预计在一年左右将海外上市。”李伟如是说。
有当地人士向记者指出,几个月前,国中医药在武汉召开产业发展大会就引来投行人士的关注,“国中医药早先的计划是去香港上市”。
卖点国中模式
记者从不同渠道了解到,国中医药海外上市还将陆续有包括德意志银行在内的境外投行资本介入,而引起投行兴趣的,正是其旨在“打造全国最大的医药销售网络,构建公众健康药物支持系统”的“国中模式”。
“从我们目前获得的信息来看,国中医药正联合工业和商业打造一个销售网络联盟,这一联盟将包括原来的武汉市医药公司、市医药集团的资源以及一些中型工商企业,不过具体怎么操作我们现在还不清楚。”当地一位从事医药商业多年的资深人士向记者说道。
而一位已经与国中医药签订加盟协议的商业公司负责人则表示,很多中小型医药流通企业由于缺乏整合上下游资源的有效商业手段,缺乏行业话语权,无法通过企业自身的投入走出企业经营的困境,是“国中模式”给了他们在资本市场发展的机会。
依照国中医药给加盟商勾绘的理想蓝图,在这一模式下,加盟的商业企业有望凭借国中医药的海内外融资和资本运营能力,实现资本增值效益,并使得统一品牌后销售网络由区域化走向全国乃至国际。随着这个模式的全面推广,预计在2008年完成销售收入100亿元左右,2009~2010年销售规模将超过200亿元。而这一模式的实践路径是,通过在全国范围的广泛联合,形成规模经济,在上下游企业获得更大的话语权,锻造集研、产、销整个产业的新型价值链条,利用资本杠杆获得快速发展,实现商业模式的升级换代。
看点热战方兴
“截至目前,已有53家医药流通企业加盟了‘国中模式’,市场覆盖华南、华东、华北和中西部等主要城市和地区。”国中医药方面向记者表示,由于“十一五”规划明确指出将扶持建立5~10个大型医药流通企业,国内医药销售行业各自为战分割市场的经营方式将发生颠覆性的改变,“国中模式”前景乐观。
不过,据记者从武汉部分医药商业公司了解到,目前的“国中模式”尚是一个松散的联盟,对当地大型商业公司的影响暂时还没有显现出来。
“小公司可能会去加盟,但有心要做自己品牌的商业公司不会。而当地九州通以快批为主,以农村市场为主,终端做得规模小,更不会加盟。所以市场竞争有加剧的可能。”有分析人士表示。
据悉,武汉除了有国内最大的民营医药流通企业九州通,武汉国药等多个医药商业公司在当地均有仓库群以及物流中心,实力不容小觑。国中医药与中信资产是否能够踩准政策步点、“国中模式”能否最终在武汉突围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医药经济报)
【案例4-21】专家与企业家共同研讨“金融风暴”中商业的发展
2008年11月13日下午,首都经贸大学首都经济研究所陈及教授和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现代经营研究所所长柴小青教授,受北京市商联会邀请,与北京市各区县商联会和商业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就金融危机对我市商业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和企业如何应对等进行了专题探讨。海淀区商业联合会及会员单位翠微大厦、城乡贸易中心、超市发连锁等企业代表参加了该讲座。
陈及教授认为,由于中国市场尚未完全对外放开,且有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稳定市场,所以不会受到深刻影响,但是,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高达65%以上,在广州、浙江等出口业发达地区,相当规模的企业由于出口量下降而陆续倒闭,造成了失业率上升和社会压力增大。面对危机,国家的主要任务是扩大总需求,带动实体经济发展。为此,我国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放松的货币政策,如下令13个部委限期消费,同时,几乎取消了所有的贷款限制。
北京商业受到的影响在于:对人们心理预期造成的影响,促使消费者捂紧钱袋,未雨绸缪;富人以资产形式存在的财富受影响,使得高档品消费量下降;大型企业裁员使与之有业务往来的小公司受牵连。但是,北京有1300万常住人口和大量的流动人口,有最庞大的政府、公务员消费,辐射周边城市消费,消费基础较好,随着财政政策发挥作用,不利影响会很快抵消。
对于商业企业应对危机的对策,陈教授建言:①减少库存,加大资金流量;②根据经济形势,及时调整商品配置;③加大营销力度,利用价格策略等制造卖点;④抓住成本降低的时机,进行店铺装修改造或投资;⑤关注经济核算,及时发现问题,改善经营;⑥进行员工培训,提高业务素质;⑦裁员以降低运营成本;⑧建立与供应商的良好关系;⑨做好准备,以待时机。
柴小青教授对于北京市商业企业近期的发展前景较为乐观:一方面,2008年1~9月,北京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仍在大幅增长,相比去年同期提高20%,而即将到来的元旦和春节消费高潮也势不可当。另一方面,中央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措施,下拨4万亿元用以保持经济高速行驶。此外,中国与处于这场金融危机中心的美国国情大相径庭,金融传导机制灵敏度较低,所以危机传到中国还有待时日,或许不会到来。
柴教授还从政府出台的十大调控政策中,谈到其将对商业近期发展产生的间接的推动作用: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的举措,将拉动建材、家居等一系列行业的销售;加大基础建设的举措,将解决大量劳动力就业问题;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的举措,将使人民增强对未来收入的信心,从而提高消费信心。
危机,是挑战也是机遇,在热点中冷思考,是这场讲座带给我们的启发。目前,北京市商业布局还不均衡,网点集中于北部和市区,部分区域存在空白点,这是否能成为内资企业新一轮发展的机会,我们拭目以待。
(北京市海淀区商业联合会,2008-11-20,作者:System Master)
【案例4-22】柳州市转变蚕桑发展方式抵御“金融风暴”
今年下半年以来,在全球“金融风暴”影响下桑蚕产业受到较大冲击,国庆节后茧丝价格大幅下跌,更是给以民营企业为主的茧丝绸行业带来了经营困难。2008年秋季广西部分茧站鲜茧收购价跌到每公斤10元以下,龙头企业与蚕农合作组织签订的协议保护价,因企业发生严重亏损,协议也成为一纸空文,致使蚕农栽桑养蚕的信心重度受挫,更使一部分蚕农萌生了毁桑念头。柳州市各级农业部门紧紧围绕提高蚕业经济效益、提高蚕业在大农业中的竞争力为目的,转变蚕业发展方式,利用桑园冬闲时段,推广桑园冬种绿肥(蔬菜)压青培肥地力,大力发展桑枝食用菌,多环节增加农民收入。各级蚕业部门积极为农户解决技术服务、种子供应、产品销售等关键问题,增加非蚕产品收入。目前已在柳城、鹿寨、柳江、融水等县推广桑枝栽培木耳、金针菇、杏鲍菇等食用菌220万袋,预计可增加收入440万元;在融水县推广桑园冬种绿肥(白菜、萝卜等蔬菜)压青培肥地力5000亩,预计可增加收入150万元、减少肥料投入100万元。
(广西农业信息网,作者:柳州市农业局)
【案例4-23】东川再陷“资源泥潭”:死守,还是转型
2008年12月4日,中国北方正在遭受一场罕见的降温,寒流带着降雪正在南移,覆盖中国大部分地区。与此同时,另外一场经济寒潮正在席卷全球。谁也不会想到,美国人不理智的贷款买房行为最终会引发一场全球“金融风暴”。当华尔街的经理人抱着箱子回家待业时,又有谁会想到短短两个月后,这场危机让远在东半球的铜矿工人们失业了。
9月末到国庆节收假,受“金融风暴”影响,全球经济放缓,国内房地产行业的低迷和国内出口订单的下滑导致铜产品需求放缓。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铜价从每吨6.8万元高位滑落到每吨3.1万元。
同样是这天,国际铜价再次滑落,上海铜交所公布数据显示,当日铜价27889.95元每吨,东川涉铜企业绝大部分已经停产。
危机来得如此突然,对于72%的财政收入来源于工业经济,产业单一的东川好似一场严冬,而停产的企业好比冬眠的动物,它们应该躲藏起来消耗多年积累下来厚厚的“脂肪”,还是继续在寒冬里觅食?
东川这个因铜而生,又因铜而兴衰沉浮的地方,它是不是能在这场严冬里找到出路,发展多元经济走出“资源陷阱”,还是继续等待,等待下一次铜价上涨,回落。然后整个东川又跟随上海铜交所的电子报价表起起伏伏……
铜价没落从“天堂”摔到“地狱”
气温的变化首先被海拔3200米的东川区因民镇感受到。工厂里机器设备已经停下很久,集镇也失去了往日的喧闹。刚刚上任的雷副镇长在企业走访了一整天,他想知道这场始于美国的“金融风暴”对这个山沟有多大的影响。
车子蜿蜒行驶在山间,往高处眺望整个矿区一片萧条。往日奔忙在矿山与工厂之间的矿车不见了,少数留下看守的工人在堆成山的矿石堆上点起了废轮胎取暖。“现在工人基本都回家了,只留下少数继续生产或者看守企业资产。”东川区因民镇企业办赵主任说,过去因民镇19家企业能给当地创造3000多个就业岗位,现在只剩下不到1000人了。而且这个数字将伴随着铜价的下跌继续下降。去年创造3亿元净利润的东川民营企业龙头“金水公司”,不得不停止10万吨艾沙炉电解铜项目,停止了新增的房地产项目,并开始了公司成立7年来第一次大规模裁员。
“现在的情形很糟糕,2/3的企业已经停产,剩下的企业也是半停产状态。”办公室里,不断有人将企业和村委会搜集的材料交给雷副镇长。材料显示,工厂正面临全面停产的危险,失业率也正在不断上升,而铜价仍在每吨3万元左右徘徊。
2008年上半年谁也没想到会有年末的萧条。在物价飙升的背景下,国家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仍是“防过热、防通胀”。6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7.1%,全国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8.8%。甚至当长三角和珠三角出口型企业大面积倒闭,房地产走向低迷的情况下,9月初铜价还保持在每吨6万元左右的高位上。预计因民镇2008年工业总产值为7.2亿元,1~10月已经完成了预计工业总产值的83%。
“年初,企业只恨自己产量过低,如何增加产能是它们考虑最多的问题;政府与企业签订经济保增责任状,计算着今年GDP增长幅度,财政收入将要增加多少的问题。10月国庆节收假,铜价犹如自由落体,一下跌到了每吨3万元,好像从‘天堂’掉进了‘地狱’”。“金融危机开始影响到中国出口行业时,铜价的回落是有预感的,但没想到在一个月不到的时间里下滑了一半。”雷副镇长说,每吨3万元的价格已经接近甚至低于企业的生产成本。
10月30日,东川市政府召开紧急会议,通报东川69家企业中,已有40多家停产,另外的20余家已处在半停产状态。区长田文说,如果铜价继续下跌,预计2009年,东川的下岗失业率将反弹到30%以上。雷副镇长担心失业率过高会导致一些社会矛盾的激化。
此时,从制造业到房地产,再到资源型企业,整个经济链受到全面冲击,特别是9月,中国工业增加值仅增长11.4%,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7.5个百分点,为2002年以来的新低。其增速滑落之快,甚至超过了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矿主告诉记者,如今他只能将矿洞封起来,选择停产,留下几个人看厂,其余工人暂时回家等待通知。
2007年底开始实施的宏观紧缩政策发生逆转,货币政策由“紧”转为“适度宽松”,财政政策从“稳健”转为“积极”。进入2008年下半年,全球金融危机逐渐将实体经济拖向衰退,中国出口需求加速萎缩。7月2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明确提出,宏观经济政策从“双防”(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转向“一保一控”(即保增长,控通胀)。8月27日,国务院再次强调了“一保一控”是下半年宏观调控首要任务。而如今国务院常务会议不再提“控通胀”,而是要求实施十项措施要“快”,就是要“迅速出手,争分夺秒,不可贻误时机”。
铜企受伤——是信心丢失还是成本难保?
但冬天迟早要来。因铜而生的东川,一直因铜而兴衰沉浮。“国际铜价一感冒,东川就要跟着打喷嚏。东川始终没有走出资源型经济的陷阱。”早在2007年12月,原因民镇企业办主任王文林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就作出过这样的预言。但当时铜价在每吨5万元至6万元之间波动,高价位下人们投资热情无比高涨。矿产资源的争夺和私挖滥采到了难以控制的地步。“资源是越来越少,人口是越来越多,铜价怎么可能跌呢!?”矿主们对铜价的信心超乎想象。
“第五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美国人希望中国继续拉升人民币汇率!”“中央政府两年内投资4万亿元救市政策正在推进落实。”2008年12月4日,在家中待岗的张金贵手拿电视机遥控器不停翻看各地关于金融危机的新闻,仅仅上过初中,34岁的他已经成为一名小老板,但他最近才一知半解的了解到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上升,将导致进口铜价格下降,继续冲击东川铜矿工业。
张金贵是矿洞掘进的好手,但现在矿山停工后,他将手下20多个工人送回了家,自己却整天抱着火炉无所事事的等待着。“前几年最好的时候我每个月至少要进账好几万元,现在不知道情况怎么样了,如果铜价继续这么低,我们只能回家了。”张金贵不知道自己要等待多长时间,他走过窗边拉开窗帘看了看外面,依然是迷雾一片。
12月4日,大面积的降温天气覆盖了大半个中国,气候炎热的东川温度骤降了8到10摄氏度,在高海拔地区出现了道路冰凝,但这并未能阻止金水公司因民矿点副总经理罗太宽一早离开矿山,他要赶到区上参加一个紧急会议,因为上海铜交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铜价再次下跌至每吨27889元。情况似乎正在恶化,继续生产肯定亏损,但停工的话,这剩下的400名职工怎么办?
“东川两家公司是支柱,金沙公司是国有股份制的龙头企业,金水公司是民营的龙头企业。由于它们的生产流程和环保设施相对规范,加上原材料价格和人工工资偏高,每生产1吨铜的成本价就在4万元左右。”因民镇企业办赵主任说,现在少数几家企业仍在继续生产,但产量已经降到了过去的1/4。“大量的矿山停产,我们现在的矿石原料最多能维持一个月。”金水公司办公室赵主任说。
其实,多数提供矿石原料的采矿企业早在铜价跌破成本之前就已经停产。“我觉得主要还是信心的问题,大家习惯了铜矿的高利润,有的企业在离成本价还有500元的时候就已经停产。”东川东瑾矿业公司唐云才副总经理认为,铜价将会在一个低位上保持一段时间,2009年还将持续在低位调整。
其实选择停产的多数矿主不存在债务问题,“资源放在山肚子里又不会变少,如果在现在的价位上冒着风险将有限的资源开采后,今后怎么办?”一名矿主说,其实现在铜并没有发生滞销,只要生产出来还是能卖出去。而现在每吨3万元左右的价格,只要适当提高矿石入选品位,加强管理的话还是可以找到利润空间。
市场警醒——结束暴利,回归理性
东川区政府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其5年来跨越式的发展:2002年至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由8.18亿元增加到32亿元,工业总产值由8.2亿元增加到115亿元,年均增加21.4亿元;财政总收入由0.8亿元增加到9.7亿元,年均增长65.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2.9亿元增加到19.5亿元,年均增长46.4%。到2007年,东川地区生产总值比2003年翻了4倍,人均年收入相比2003年翻了3倍,这个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5年来中国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但这一切都与铜价持续5年的高位有关,产业单一的东川借助这一优势完成了第一轮资本积累。
东瑾公司唐副总经理说,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矿主们积累了不少的资金,也扩大了东川铜矿采、选、冶的规模。东川创造了数以百计的千万、百万富翁,也成就了一批优秀的民营企业,这些企业正逐渐成为东川经济支柱。资源热不仅仅在东川,中国资源型企业在今年上半年一直处于扩张状态。东川企业在国内甚至非洲都有投资。“我们的主业还是矿产品开采到粗加工,在‘金融风暴’来临之前已经开发了两个楼盘。”金水公司办公室赵主任说,该公司成立于2002年10月,到目前旗下有8家子公司。2007年创造了23亿元的总产值,上缴利税达2亿多元。
依靠资源型经济支撑的东川,在这个大背景下显得力不从心,刚刚经过了连续5年跨越式发展的东川必须面对又一次严冬。一家国内研究机构认为,预计金融危机将使中国今年的铜消费增速放缓至7.5%,明年的精炼铜消费增速将进一步放缓至6.1%,而2007年,中国的铜消费增速为13.4%。有分析师指出,中国房地产行业的低迷和出口订单的下滑导致铜产品需求放缓。
“对于东川目前的资源情况,还有现在原材料价格来看,我觉得铜价在4万元一个金属吨属于理性的价格。”金水公司办公室赵主任说,目前铜价已经下跌到每吨2.7万元,只有那些资源好,负担轻的企业能够在这个价格上继续生产。而东川这样的老矿区,多数矿产属于深部开采,成本很高,但是生产原材料并没有降价,这直接导致了很多企业亏本运转。
“铜价8万元一个金属吨就是天价了,这不符合市场规律。”东瑾公司唐云才说,面对眼前的“金融风暴”,公司除了部分裁员,降低员工工资外,正在进行采选技术上的升级改造,加强各个环节的管理,以降低成本。“过去大手大脚惯了,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基本都是乱扔,生产中耗能也基本不考虑。”唐云才说,通过管理、生产、节能方面的不断提升他们发现,铜价在每吨3万元左右时公司依然可以创造微薄的利润。
这样的情况同样被东川区委的领导看在眼里,在一次会议上,一名领导斥责东川少部分矿主缺乏责任心,铜价还没跌到成本价就停产带着一家人到国外玩去了。“各级干部与企业冷静分析当前形势,企业要树立信心,稳定队伍,收缩战场,守住阵地,有效投资,控制成本,加强管理,稳中求进,积极应对。”在东川区委、区政府关于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中提出发展以房地产开发,旧城改造为主的东川城市经济。
“企业这些年积累了一些资金,资金链上还不会出现问题。但是生产成本过高是现在最大的弊端。”东瑾公司年产600吨铜的生产线停产一半,另外一部分进行了节能改造。现在最糟糕的是铜价下跌了,但是原材料却没有降价。采矿用量最大的炸药需要13元每公斤,而选矿用的各种原料也没有降价。“市场价格我们没法干预,我们用量最大的炸药其实价格并不高,主要还是中间环节的收费太多。”唐云才说,现在市场还处于调整期,价格不稳定。多数企业已经向政府提出控制原材料价格,特别是取消炸药中间环节的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