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外文学名作导读
18265900000016

第16章 中国现代文学(7)

(又一张钞票)小顺子谢谢。胡四(点点头)走!(对福升)回旅馆。(扬长走出)〔福升后面跟着,小顺子也随出去。翠喜(送到门外)明儿来呀,四爷!明儿来呀!(忙回屋内)黑三(野兽似的盯着小东西,低低地)过来。你跟我到这屋子来!(指左面小屋)〔小东西无力地走了两步。黑三(走到小东西面前,拉她)走!翠喜(抱住小东西)黑三,你别打她!(哀求)这不怨她,你别打她!黑三你别管!翠喜黑三,这孩子再挨不得打了。黑三(一手推倒她)你他妈的,去你个妹子的吧。〔翠喜叫一声,摸着她受了伤的手。黑三走!(拉着小东西进屋,把门关上)翠喜(忽然想起自己的孩子,跑到左小门前,敲门)开门,黑三,我的孩子在里面。开门,开门。〔里面不应,黑三诅咒着,鞭子抽在小东西的身上,小东西仿佛咬紧了牙,挨着一下一下的鞭打。翠喜(慌急,乱打着门)开门,开门!你要吓着我的孩子。我的儿子!〔孩子开始哭起来。翠喜(不顾一切地喊着)开门,开门,黑三。我的宝贝,你别怕!妈就来!〔抽打声和小儿哭声闹成一片,外面有许多人看热闹,小顺子跑进来。翠喜(疯狂的样子)你开门!(乱打着门)你开门!黑三!你不开门,我就要喊巡警了。小顺子黑三,外边有人找你。〔黑三开了门,提着鞭子出来,一脸的汗。黑三(回头向左小门)这次先便宜你小杂种。〔翠喜立刻跑进屋里,屋里一片啼哭和抽咽声。黑三(向小顺子)谁,谁来找我?小顺子旅馆来的人。〔外边有小铃声。〔半晌。黑三干嘛?小顺子说金八爷有事找您。另一个声音见住客!没有住客的见住客!黑三走!(向左旁小门)你出来!出来!〔小东西很艰难地走出来。黑三(用鞭子指)这一次先饶了你,外面有住客,你去见客去。你今天晚上要是再没有客,明天早上甭见我。听见了没有?〔小东西低头走出。小顺子您走啦,明儿见。〔黑三走出去。小顺子三姑娘,出来吧,瘸子可等急了。你快出来见见他吧。〔翠喜由左小门走出。翠喜唉!这是什么日子!(下)外面伙计的声音落灯啦!落灯啦!外面叫卖的声音(寂寞地)硬面饽饽!硬面饽饽!〔木梆一声一声地响过去。另一个声音(低声地叫出花名,因为客人们都睡了)宝兰,翠玉,海棠,小翠。〔小顺子把灯熄灭,由抽屉拿出洋蜡头点上,屋子暗下来。〔小顺子正要出去,小东西缓缓地走进来。小顺子怎么样,挂上了么?〔小东西低头不语。小顺子(摇摇头叹一口气)那你一个人先睡吧。小东西嗯。小顺子(安慰她)去……去他的!明天是明天的,先别……别想它。〔老远翠喜哭着嚷着。一个男人的声音你走不走?你走不走?翠喜的声音你打吧!你打吧!你今天要不打死我,你不是你爸爸揍的。小东西这是谁?

小顺子三姑娘——翠喜。她……她……她男人打她呢。(由窗户往外看)可怜!三姑娘也是苦命,丈夫娶了她就招上了脏病瘸了,儿子两个生下来就瞎……瞎了眼,还有个老婆婆,瘫在床上,就靠着这儿弄来几个钱养……养一大家子人。〔翠喜哭哭啼啼地走进门。小顺子三姑娘怎么啦?翠喜好,我跟你回去!今天我就跟你回去!回去咱俩就散,这日子还有什么过头?(叨叨地进了左小门)小顺子(望她进门)唉!〔翠喜抱着孩子由左小门走进来。小东西你走了?翠喜(抽咽地)嗯,妹……妹……妹子,(一字一咽地)刚才,刚才,那个住客……你,……你,你挂上了么?〔小东西不语。——小顺子(摇头)没有。翠喜(一手摸着小东西的脸)苦……苦命的孩子。也……也好,你今天一个人在我这个床睡吧。省得我在这儿挤。半夜里冷,多盖着点被。别……别冻着。明天再说明天的……你自己先别病了。……落在这个地方,……病了就更没有人疼,疼了。〔小东西望望她,忍不住,忽然抱着翠喜大哭起来。翠喜(心酸地掉下泪,将她拉在身边)妹……妹子,你……你,你别哭。我……我走了。我明天……一大清早,我……我就来看你。〔小东西抽咽。翠喜我走了。小东西嗯。小顺子我也歇去了。(对小东西)睡吧。

小东西嗯。〔翠喜和小顺子同下。外面一个人的声音落灯啦!落灯啦!〔木梆声,舞台更暗。外面叫卖的声音(凄凉地)硬面饽饽!硬面饽饽!〔小东西忽然立起,从床底下摸出一根麻绳。她睁着大眼,失了魂一般走到两个门的前面,一一关好,锁上。她哆嗦起来,鼓起勇气走到屋子当中。移一把椅子,站在上面,将麻绳拴在横梁上,成一个小套。小东西(低声,咽出两个字)唉,爸爸!(她将头颈伸进套里,把椅子踢倒)叫卖的声音(荒凉地)硬面饽饽!硬面饽饽!〔小东西挂在那里,烛影晃晃照着她的脚,靸着的鞋悄然落下一只。〔舞台渐暗。——幕落《日出》以30年代某大城市一家豪华旅馆和三等妓院——宝和下处为活动背景,围绕交际花陈白露,展示了各种人物及他们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反映了上层社会的罪恶与腐烂,下层社会的贫困与痛苦,预示着黑暗势力的即将崩溃,只有劳动者才能带来光明。第三幕以宝和下处为活动背景,集中展示在黑暗社会势力下,下层社会人们的贫困与痛苦,重点刻画翠喜和小东西的悲剧。在这两个被侮辱被践踏的女性身上,作者不仅写出了她们所遭受的非人的痛苦,体现出对她们命运的深切同情,而且发现了她们金子般的美好心灵及内心深沉的愤怒和反抗。翠喜的善良、对家庭的责任、对小东西的关爱、对卖淫制度的愤慨,小东西的不肯就范,以死抗争,作者透过表象恢复和发现了她们作为人的价值。同时,通过翠喜和小东西的命运,也预示着陈白露的过去与未来。作品采用了横断面的描写方法,人物结构独特,冲突尖锐,对照鲜明,写实象征交相辉映,语言富于动作性,塑造了性格各异的鲜明的人物形象,是继《雷雨》之后的又一成功之作。

【思考练习】

1.分析陈白露、翠喜、小东西三人之间的关系。

2.间述《日出》的象征意义。田汉田汉(1898—1968),原名田寿昌,湖南长沙人。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剧作家,创造社发起人之一。从小酷爱戏剧。1916年到日本留学,1922年回国。创办南国艺术学院、南国社,创作了大量剧本。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积极参与组织左翼戏剧家联盟并任负责人。抗战爆发后,组织上海戏剧界救亡协会,从事抗日宣传和进步戏剧活动。建国后任全国剧协主席等职。田汉作品富有鲜明的时代感、强烈的革命激情和浪漫主义精神,创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咖啡店之一夜》、《获虎之夜》、《名优之死》、《年夜饭》、《月光曲》、《秋声赋》、《丽人行》、《关汉卿》等。

名优之死(第三幕)

〔大京班后台。〔左宝奎正扮《打鱼杀家》里的大教师。对镜戏做打架的姿势。〔新闻记者何景明上。从后捏住他的手。他动也不能动了。何景明怎么这一点本事也没有?左宝奎有本事就不做“大教师”了,您老。——哦呀,何先生!请坐,请坐。怎么老没有到后台来玩儿。何景明这一晌报馆里的事忙,前些日子到广州去了一趟。……刘老板呢?……左宝奎他刚上,一会儿就下了。何景明他得罪了谁?怎么我在火车上见有人在报上骂他呢?左宝奎您看见哪一个报骂他?何景明这种无聊的报纸多得很,我也记不起名字了。左宝奎是怎么骂的?何景明说刘老板现在的玩意儿不比从前了,又不肯卖力气。……左宝奎你以为他骂的对不对?何景明我是知道刘老板的,不用说了。左宝奎何先生,咱们都是刘老板的好朋友,不是我说句袒护他的话,骂刘老板脾气不好,可以;骂他运气不好,更可以;可不能说他的玩意儿不好。说他不卖力气吗,那更加冤枉,我顶佩服刘老板的地方就在这一点,顶替他值不得的地方也在这一点。——就是他对玩意儿太认真了。因为认真所以他无论什么戏不肯不卖力,也不肯太卖力讨好观众,你看他外表一点也不火,但是骨子里他使了全身的气力,一下来里衣总是潮的。他近来身体不好,医生劝他休息几个月,我也劝他带起凤仙儿走动走动,可是因为他欠债太多,一时走不动,又因为合同关系,老板一定不放他走,所以他总是带着病上台,一上台他又是一样的卖力,像今天这样他还唱双出哩。我劝他说:“刘老板马马虎虎过了场就得了,犯不上这样卖命。”

他说:“宝奎,咱们吃的是台上的饭,玩意儿可比性命更要紧啊!”像他这样把玩意儿看得比性命还要紧的人,外边还要骂他不卖力,他要不要气得病上加病呢?何景明可是捧凤仙儿的好像很不少哇。左宝奎可不是。谁不愿台下人缘好啊,老板也挺希望凤仙儿成名的,可是她一成名就跟臭肉一样给苍蝇钉上了。老板被这事都气病了哩。何景明我好久不到后台来,究竟怎么一回事?难道报上说凤仙同一个什么姓杨的——左宝奎(急止之)嘘。〔刘凤仙同杨大爷上。刘凤仙唷,左老板,辛苦辛苦。左宝奎辛苦辛苦,你打哪儿来?刘凤仙家里来。左宝奎咖啡馆里来吧。刘凤仙别瞎说了,先生上了么?左宝奎上了。(见杨大爷,故作惊状)哦,杨大爷,老没见了,您好吓?杨大爷这坏蛋!前天不是还见过的吗?左宝奎对,咱们前天还见过的哩,只有一天没有见,怎么好像长远没有见似的,这真叫“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杨大爷,您昨天怎么不来。您每晚来捧我,昨儿个我特为着您演了一出《化子拾金》,您没有来,您猜怎么着?我演的简直不得劲儿了。您昨天上哪儿去了?杨大爷(得意地)昨天我同她上吴淞去了。刘凤仙(扯杨大爷)没有的事。昨天不是待在家里吗?杨大爷(含糊)哦,不错,待在家里的。何景明(一直望着他们,低声问左宝奎)难道那……是真的吗?左宝奎咳,何先生,世界上的事在我们小丑的眼睛里面看起来,也没有什么真,也没有什么假。〔内生唱“摇板”:“他本江湖二豪家,大战辽寇也有他,蟒袍玉带不愿挂,弟兄双双走天涯……。”何景明刘老板的味儿真够,他好像改了词儿了。

左宝奎是啊,他时常把一些不合适的词儿给改了,台底下年轻的观众很欢迎,守旧的先生们就不大赞成。坏蛋们就利用这些不明白的老先生们来反对他,说他不守规矩,破坏老戏。何景明是啊,听说还有人恐吓过他,有这事吗?左宝奎怎么没有,还说他跟共产党来往,要拿手枪对付他哩。可是老板没有向他们低头。何景明行。刘老板总算一条硬汉子。告诉他不要害怕,支持他的人也多着哩。左宝奎是啊,老板也时常得到年轻人的信,他给我看过好几封。……〔内唱:“昔日子期访伯牙,爹爹交游也不差。一叶渔舟往前驾……(生)猛抬头!晚江上一片红霞。”左宝奎老板要下了。杨大爷(对刘凤仙)你得赶快扮戏了。刘凤仙是吓。阿蓉打水来。杨大爷(接过阿土送来的晚报。得意地指给刘凤仙看)瞧,戏照登出来了。念念这篇特写,你简直快红得发紫了。刘凤仙(媚笑)还不是您捧的吗?杨大爷这也是你的运气好,碰上了我。左宝奎对呀,凤仙儿要不是碰上了杨大爷,这会子恐怕还在那儿当小丫头,挨太太的揍呢。刘凤仙(生气)左老板这是什么话!这个前后眼儿非罚你不可。左宝奎罚,该罚,该罚。(拿出四毛钱来)阿福,快去买点什么东西来。阿福买什么东西好呢?杨大爷两毛钱良乡,两毛钱长生果。〔萧郁兰扮桂英扶刘振声扮萧恩上。阿福下。刘凤仙唷,先生,辛苦辛苦。〔刘振声点点头。萧郁兰老爷子休息会儿吧。刚才圆场的时候我担心您会摔倒。刘振声郁兰,谢谢您照顾。(一面接过阿蓉的手巾拭汗)萧郁兰(笑着)客气什么呀,女儿不应照顾爸爸吗?刘振声(有感)你不讨厌我这个爸爸?萧郁兰哪儿啊,能跟您配戏我太光荣了。快休息会儿,回头还有一出重头戏哩,(扶他坐)老爷子您有病,以后别再演双出了。我去换行头去。(她下去了)何景明刘老板,久违了,辛苦,辛苦。(伸手)刘振声(如发现亲人似的急握手)哦,久违了!好久没有见,我当您也忘了我哩。何景明哪有的事。您近来怎么样?听说您身体不大好。刘振声还好。谢谢您关心。何景明您得保重保重。……要是能够休息的时候,简直就到什么地方休息几个月吧。我陪你上青岛去,好不好?刘振声何先生您知道咱们学上了这个玩意儿的,一辈子就没有过休息的时候,好像命中注定了——他非得唱到死的那天不可!何景明您别把人生老朝着悲观的方面想。

会有一天这世界变了,唱玩意儿的也翻了身,该唱的时候尽情唱,该休息的时候舒舒坦坦地休息。刘振声真有那么一天吗?何景明真会有的。刘振声那太好了。那太好了。可是现在这日子怎么过下去呢?〔此时杨大爷一直挨着刘凤仙细语。〔左宝奎一直不安。杨大爷(好像在商量衣料)你还是要件红的呢?绿的呢?刘凤仙是料子不是?还是粉红的吧。可是我又喜欢花的。杨大爷那么,回头我叫泰丰给你送几匹花绸来随便你拣得了。〔刘振声愤然作色。何景明(对刘振声)您上次的信上不是说要上烟台去吗?刘振声一时还走不动。(但听得杨大爷的话气极了,意殊不属,以拳击桌)左宝奎(见机)杨大爷,谢老板在找您呢!(推去)杨大爷那么,我一会儿就来了。(由左下场)〔内白:“晓得了,有请师父。”〔管场:“左老板上了。”〔左宝奎急下。〔左宝奎在内白:“好吃好喝睡好觉,听说相打我先跑。徒弟们什么事?……”何景明我好久没有看见你的戏了。今天很巧,碰上你的双出好戏。刘振声看看戏吧。阿蓉带何先生到前台去,关照案目一声。何景明那么回头见。刘振声(点头)回见。〔何景明下。〔刘振声与刘凤仙对看。刘振声(愤怒的沉默)忘恩负义的东西!出卖自己的东西!刘凤仙我怎么出卖了自己了?刘振声你自己想一想。〔刘凤仙哭。〔杨大爷匆匆上场。杨大爷(独骂)左宝奎这个坏蛋,有什么谢老板找我!

(急到刘凤仙前,见她哭)凤仙,你怎么哭?你为什么哭?(望望刘振声)难道谁还敢欺负你吗?〔刘凤仙愈哭。杨大爷你说什么人敢欺负你?哪一个杂种敢欺负你?刘凤仙没有人敢欺负我,是我自己心里难受。杨大爷刚才好好的,谁让你心里难受来着,快说!刘振声(击桌)什么东西!杨大爷(勃然)哈!你骂谁?刘振声我骂你!杨大爷你认得我吗?刘振声我认得你,你是浑蛋,你是孬种,你是我们梨园行的仇敌!杨大爷你敢骂我?我……(伸出手杖要打刘振声)刘振声我不但是骂你,我还要揍你。(气极了,抢过手杖,很熟练地给他一推)杨大爷(摔在地上)好。你敢打我……好。……〔内四小教师白:“此话怎讲?”大教师白:“凑胆子走。”〔左宝奎听得声音匆匆上,后台闻声者同上,拉住两人。杨大爷(再起要打)好,你也打我。……你这东西。好大的狗胆。看你还敢在我们这码头唱戏。左宝奎(急劝止)有话好说,怎么动手动脚的,老板快上了,我们台上的人,犯不着和人家争台下的事,还是爱重自己的玩意儿吧,好的玩意儿是压不下的!刘振声好。(立归平静,勉强登场)杨大爷好。好的玩意儿是压不下的。

(欲下)〔刘凤仙拉着杨大爷的袖,杨大爷将刘凤仙一摔,急步下场。左宝奎真是怎么闹的。〔大家紧张。〔内唱:“昨夜晚,吃酒醉,和衣而卧。”左宝奎凤仙!你真能够离开你的先生吗?刘凤仙(自捶其胸)我不是人了,我不是人了。〔内唱:“稼场鸡,惊醒了梦里南柯。”左宝奎(注意听刘振声的唱腔)嗳呀,刘老板的嗓子气坏了。刘凤仙(担心)怎么办?〔内唱:“二贤弟在河下相劝于我。他劝我,把打鱼的事一旦丢却,我本当,不打鱼,家中闲坐。怎奈我家贫穷无计奈何……”左宝奎好。〔大家很担心地听,仍有人叫好。大家安心。〔刘振声唱到“清晨起开柴扉,乌鸦叫过。……”嗓子忽哑。〔台底下有人叫,倒彩连起。“好呀!”“通!”“滚下去!”之声。〔内:“嗳呀,不得了,刘老板倒了。”〔后台的人都一齐拥到前台。

〔一时大家把面如白纸的刘振声扶到后台他的戏房。刘凤仙先生,先生!左宝奎刘老板,刘老板!经理刘老板,刘老板!众刘老板,刘老板!〔何景明急上。何景明刘老板呢?……(见刘振声)刘老板,振声!振声!〔内闹声大起:“打死那喊倒彩的人!”“哪来的混账东西!”“打死这批坏蛋!”〔经理急奔下。何景明振声!挣扎呀!挣扎呀!你犯得着这样牺牲吗?〔萧郁兰戏装赶来。萧郁兰老爷子,老爷子,你怎么啦?怕他们干吗?咱们跟那些坏蛋干到底。挣扎呀!挣扎呀!〔刘振声慢慢有些转动。刘凤仙(哭)先生!先生!只要你转来,我以后随你把我怎么样!先生呀。——〔刘振声略睁眼睛望着大众,及见刘凤仙不觉泪下。好了,好了。众好了,好了,气转过来了。〔经理又奔上。挤进来看的更多。“怎么样了?”“怎么样了?”“好了,好了。”杨大爷(悄步上见刘振声,得意地)刘老板,你好呀。你可认得我?刘振声我认得你,我们唱戏的饶不了你!(挣起举拳头欲击之,但心脏已弱,不能支持,倒下了)

〔萧郁兰盛怒地走近杨大爷,抓住他的胸襟。杨大爷萧小姐,别开玩笑。萧郁兰谁跟你开玩笑。你这流氓头!你这丁员外!(打了他一个巴掌)群众打呀,打呀!杨大爷怎么,你敢打人,你这小娼妇!抓到巡捕房去!(与萧郁兰互相抓着同下)左宝奎老板,老板,你怎么样了?何先生你是懂得医道的,你快来摸一摸脉吧!〔何景明握着刘振声手腕,一直不响。(同声)怎么样了?怎么样了?何景明(暂时紧张的沉默。猛然地叫出来)振声?难道你一代名优,就这样下场么?左宝奎老板,老板呀!难道我们活在台上的也要死在台上么?你瞑目吧,我们跟那些鬼东西没有完!刘凤仙(良心发现地哭出来)先生呀!只要你醒转来,我什么事都依你。我一定听你的话。你你……你难道不给我一个忏悔的机会吗?先生呀!〔杨大爷又悄悄上来,走近刘凤仙。杨大爷凤仙,走吧,(低声)车子在后面弄堂口。〔阿福匆匆买花生米上。阿福(见状呆然,问)刘老板怎么样了?〔众不答。刘凤仙(不理,仍握刘振声)先生啊,先生啊。杨大爷凤仙,走啊。阿福(明白过来,无限气愤地走近杨大爷)怎么,是你把老板给气死了!?杨大爷把他气死了怎么样?你也想进巡捕房吗?〔阿福举起花生米、良乡栗子向杨大爷掷去。〔全后台的人站起来向着杨大爷。杨大爷溜下。刘凤仙(一直不理会别人,摇着刘振声,伏在他身上哭)先生,先生,先生啊!你转过来吧!——闭幕

【提示】田汉写于1929年的三幕剧《名优之死》,刻画了一代名优刘振声的反抗性格及其悲剧命运,剧中主角刘振声因女弟子刘凤仙与捧角杨大爷恋爱,终日与杨出外花天酒地,不顾艺术之修养功夫。刘愤恨而兼嫉妒,神经已有些失常,又被杨登报诬蔑,名誉大受损失。一夕将出台演戏,杨某又来撩拨凤仙,刘振声与凤仙争吵受气,出场唱不成声,闻台下喝倒彩,当场昏厥,抬进去也就不救了。这出剧以京剧名角扮戏之特别戏房为背景,剧中人物均扮作京剧演员,可谓戏中有戏。其形式之新奇,色彩之绚烂,情调之沉郁,在新式话剧中,实别开生面。据田汉说,刘振声这个人物是以晚清著名京戏演员刘鸿声为原型的。作者很熟悉戏曲界的情况,故能在逼真地描写京戏艺人生活的基础上成功地塑造出刘振声的形象,表现了他同流氓杨大爷之间尖锐的矛盾和冲突。剧本步步深入地描写了杨大爷愈来愈猖狂的流氓行径,刘凤仙愈来愈显著的堕落,以及刘振声愈来愈强烈的反抗性格;通过主人公刘振声悲惨的死亡,向社会提出了激愤的控诉。《名优之死》是一篇旧时代艺人苦难生活的实录。全剧手法洗练,风格沉郁,是田汉戏剧作品中的优秀之作。

【思考练习】

1.戏剧冲突的关节眼在什么地方?是否具有合理性?

2.刘凤仙这个人物身上具有的多重特性对刻画人物有何意义?

3.阅读《名优之死》全剧。闻一多闻一多(1899—1946),原名家骅,字友三,湖北浠水人。著名诗人和学者。童年时就爱好诗词与绘画。1913年进清华学校,1922年赴美留学,专攻绘画,课余研究文学、戏剧,深受西方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影响。1925年回国一直从事教育工作,并致力于古典文学研究。他是新格律诗的倡导者和新月诗派的领袖,主张诗歌的“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对我国新格律诗的探索做出了贡献。1946年7月因支持和参与进步活动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主要作品有诗集《红烛》、《死水》以及著作《楚辞补校》、《唐诗杂论》等。一句话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这话叫我今天怎么说?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等到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

【提示】这首诗选自诗集《死水》,作于1925年回国以后。作者在国外对祖国的热切期望与回国以后所看到的现象,形成了强烈的冲突,感情上产生了巨大的反差,使他对现实社会强烈不满,对祖国的贫困落后深感痛心。但他并没有消沉,而是热切盼望中国能有一个大的变革。这首诗就是诗人对黑暗旧中国的揭露,对理想新中国的向往和赞颂,充分表达了诗人对民众革命的信心和深厚的爱国主义思想。诗中大量运用引喻和暗示的手法,反映了当时中国政治的黑暗,民众革命的力量和声威,以及诗人对理想中国的坚定信念。诗末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一唱三叹,突出了主旨,强化了感情。全诗形式整齐,语言自然平易,节奏感强,体现了新格律诗的“三美”原则。

【思考练习】

1.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找出诗中具有隐喻意义的词语,并指出隐喻意义。

3.找出诗中的反复句,并说明其表达作用。忘掉她忘掉她,像一朵忘掉的花!那朝霞在花瓣上,那花心的一缕香;忘掉她,像一朵忘掉的花!忘掉她,像一朵忘掉的花!像春风里一出梦,像梦里的一声钟;忘掉她,像一朵忘掉的花!忘掉她,像一朵忘掉的花!听蟋蟀唱得多好,看墓草长得多高;忘掉她,像一朵忘掉的花!忘掉她,像一朵忘掉的花!她已经忘记了你,她什么都记不起;忘掉她,像一朵忘掉的花!忘掉她,像一朵忘掉的花!年华那朋友真好,他明天就教你老;忘掉她,像一朵忘掉的花!忘掉她,像一朵忘掉的花!如果是有人要问,就说没有那个人;忘掉她,像一朵忘掉的花!忘掉她,像一朵忘掉的花!像春风里一出梦,像梦里的一声钟;忘掉她,像一朵忘掉的花!

【提示】《忘掉她》这首诗是闻一多在他的小女儿去世后写的作品。在闻一多的诗作中,这首诗的风格基调是不大多见的。全诗写得哀婉凄切,诗人不断地给自己说:忘掉她,忘掉她,但正是难以忘记才不断地说要忘记。在回旋往复的咏叹中,诗美层层展开。作者将她比拟为一朵花,要像忘掉一朵花一样地忘记这个伤痛。诗人还说给自己,“她已经忘记了你,她什么都记不起”。这是多么哀伤的一种自我劝慰。

【思考练习】

1.诗人为什么要用“忘掉的花”来比拟“忘掉她”?这样比拟有什么好处?

2.你试着依照以上的格式,找到要表达的核心诗意,写一首回旋往复的诗。

3.为什么诗人不断地说要“忘掉她”?它表达了诗人一种怎样的情绪?

徐志摩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新月派”代表作家。曾留学美国、英国。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等校教授。曾主编《晨报》副刊和《新月》、《诗刊》等。徐志摩的诗受唯美主义影响,格调明朗,形式活泼,有一种轻柔明丽的风格。但有些诗刻意追求形式,诗秾艳而神秘。主要作品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和书信集《爱眉小札》等。雪花的快乐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扬,飞扬,飞扬,——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不去那冷寞的幽谷,不去那凄清的山麓,也不上荒街去惆怅——飞扬,飞扬,飞扬,——你看,我有我的方向!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飞扬,飞扬,飞扬,——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消溶,消溶,消溶,——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提示】《雪花的快乐》无疑是一首非常能体现诗人飞动飘逸的诗风的作品。在诗里,雪花的精灵,诗人的精灵,五四时代的精灵,竟如此自然天成地融为一体,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诗中的“她”是诗人想像中的情人,这是一种升华了的神圣纯洁的理想的爱情。她更是一种精神力量、理想境界的人格化。这些都显示了徐志摩诗的特点,他执著地追寻“从灵性深处来的诗句”,在诗里真诚地表现内心深处真实的情感与独特的个性。追求主客体内在神韵及外在形态之间的契合。这首诗共四节,与其说这四节韵律铿锵的诗具有起承转合的章法结构之美,不如说它体现了诗人激情起伏的思路之奇。清醒的诗人避开现实藩篱,把一切展开建立在“假如”之上。“假如”为这首诗定下了柔美、朦胧的基调,使其中的热烈和自由无不笼罩在淡淡的忧伤里。雪花的旋转、延宕和最终归宿完全吻合诗人优美灵魂的自由、坚定和执著。重复出现的“飞扬,飞扬,飞扬”织出一幅轻扬优美的灵魂飞动的图画。

【思考练习】

1.作者借助雪花这一形象来抒情,这一形象对诗意的表达有何助益?

2.作为一首爱情诗,诗中怎样体现了爱的圣洁性?

3.试以“雨”或“雾”为题,写一首爱情诗。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在梦的轻波里依洄。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她的温存,我的迷醉。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甜美是梦里的光辉。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她的负心,我的伤悲。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在梦的悲哀里心碎!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黯淡是梦里的光辉。

【提示】这首诗写于1928年,是徐志摩的“标签”之作。全诗共6节,每节的前3句相同,辗转反复,余音袅袅。这种刻意经营的旋律组合,渲染了诗中“梦”的氛围,也给吟唱者更添上几分“梦”态。熟悉徐志摩家庭悲剧的人,或许可以从中捕捉到一些关于这段罗曼史的影子。但它始终也是模糊的,被一股不知道往哪个方向吹的劲风冲淡了,以至于欣赏者也同吟唱者一样,最终被这一股强大的旋律感染得情意迷离了。徐志摩最高的诗歌理想就是:回到生命本体中去!早在回国之初,徐志摩就提出过这种“回复天性”的主张。他要摆脱物的羁绊,心游物外,去追寻人生与宇宙的真理。它绝不是“她的温存,我的迷醉”“她的负心,我的伤悲”之类的恋爱苦情。这是一个大梦,一种大的理想,虽然到头来总不免黯然神伤,“在梦的悲哀里心碎”。从这一点上,我们倒可以推衍出《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的积极意义。

【思考练习】

1.细加体会诗歌中往复回旋的主题句,说说它在欣赏者内心起到何种作用?

2.为什么诗人说“黯淡是梦里的光辉”?说说你的理解。

3.“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意绪?

4.讨论:诗歌如何从个人的生活心理体验转化为诗意?

朱自清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祖籍浙江绍兴,成长于扬州。现代著名散文家。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后转入哲学系,开始新诗创作。1925年起任清华大学教授。1931年至1932年曾留学英国。抗战爆发后随校南迁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晚年积极参加民主运动。其散文结构严谨,笔触细致,感情真挚,具有浓厚的诗情画意。主要作品集有《毁灭》、《踪迹》、《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及文艺论著《诗言志辩》、《论雅俗共赏》等。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一九二三年八月的一晚,我和平伯同游秦淮河;平伯是初泛,我是重来了。我们雇了一只“七板子”,在夕阳已去,皎月方来的时候,便下了船。于是桨声汩——汩,我们开始领略那晃荡着蔷薇色的历史的秦淮河的滋味了。秦淮河里的船,比北京万生园,颐和园的船好,比西湖的船好,比扬州瘦西湖的船也好。这几处的船不是觉着笨,就是觉着简陋,局促;都不能引起乘客们的情韵,如秦淮河的船一样。秦淮河的船约略可分为两种:一是大船;一是小船,就是所谓“七板子”。

大船舱口阔大,可容二三十人。里面陈设着字画和光洁的红木家具,桌上一律嵌着冰凉的大理石面。窗格雕镂颇细,使人起柔腻之感。窗格里映着红色蓝色的玻璃;玻璃上有精致的花纹,也颇悦人目。“七板子”规模虽不及大船,但那淡蓝色的栏杆,空敞的舱,也足系人情思。而最出色处却在它的舱前。舱前是甲板上的一部,上面有弧形的顶,两边用疏疏的栏杆支着。里面通常放着两张藤的躺椅。躺下,可以谈天,可以望远,可以顾盼两岸的河房。大船上也有这个,但在小船上更觉清隽罢了。舱前的顶下,一律悬着灯彩;灯的多少,明暗,彩苏的精粗,艳晦,是不一的,但好歹总还你一个灯彩。这灯彩实在是最能钩人的东西。夜幕垂垂地下来时,大小船上都点起灯火。从两重玻璃里映出那辐射着的黄黄的散光,反晕出一片朦胧的烟霭;透过这烟霭,在黯黯的水波里,又逗起缕缕的明漪。在这薄霭和微漪里,听着那悠然的间歇的桨声,谁能不被引入他的美梦去呢?只愁梦太多了,这些大小船儿如何载得起呀?

我们这时模模糊糊地谈着明末的秦淮河的艳迹,如《桃花扇》及《板桥杂记》里所载的。我们真神往了。我们仿佛亲见那时华灯映水,画舫凌波的光景了。于是我们的船便成了历史的重载了。我们终于恍然秦淮河的船所以雅丽过于他处,而又有奇异的吸引力的,实在是许多历史的影像使然了。秦淮河的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么?我们初上船的时候,天色还未断黑,那漾漾的柔波是这样恬静,委婉,使我们一面有水阔天空之想,一面又憧憬着纸醉金迷之境了。等到灯火明时,阴阴的变为沉沉了:黯淡的水光,像梦一般;那偶然闪烁着的光芒,就是梦的眼睛了。我们坐在舱前,因了那隆起的顶棚,仿佛总是昂着首向前走着似的;于是飘飘然如御风而行的我们,看着那些自在的湾泊着的船,船里走马灯般的人物,便像是下界一般,迢迢的远了,又像在雾里看花,尽朦朦胧胧的。这时我们已过了利涉桥,望见东关头了。沿路听见断续的歌声:有从沿河的妓楼飘来的,有从河上船里渡来的。我们明知那些歌声,只是些因袭的言词,从生涩的歌喉里机械地发出来的;但它们经了夏夜的微风的吹漾和水波的摇拂,袅娜着到我们耳边的时候,已经不单是她们的歌声,而混着微风和河水的密语了。

于是我们不得不被牵惹着,震撼着,相与浮沉于这歌声里了。从东关头转弯,不久就到大中桥。大中桥共有三个桥拱,都很阔大,俨然是三座门儿;使我们觉得我们的船和船里的我们,在桥下过去时,真是太无颜色了。桥砖是深褐色,表明它的历史的长久;但都完好无缺,令人太息于古昔工程的坚美。桥上两旁都是木壁的房子,中间应该有街路?这些房子都破旧了,多年烟熏的迹,遮没了当年的美丽。我想像秦淮河的极盛时,在这样宏阔的桥上,特地盖了房子,必然是髹漆得富富丽丽的;晚间必然是灯火通明的,现在却只剩下一片黑沉沉!但是桥上造着房子,毕竟使我们多少可以想见往日的繁华;这也慰情聊胜无了。过了大中桥,便到了灯月交辉,笙歌彻夜的秦淮河,这才是秦淮河的真面目哩。大中桥外,顿然空阔,和桥内两岸排着密密的人家的景象大异了。一眼望去,疏疏的林,淡淡的月,衬着蓝蔚的天,颇像荒江野渡光景;那边呢,郁丛丛的,阴森森的,又似乎藏着无边的黑暗:令人几乎不信那是繁华的秦淮河了。

但是河中眩晕着的灯光,纵横着的画舫,悠扬着的笛韵,夹着那吱吱的胡琴声,终于使我们认识绿如茵陈酒的秦淮水了。此地天裸露着的多些,故觉夜来得独迟些;从清清的水影里,我们感到的只是薄薄的夜——这正是秦淮河的夜。大中桥外,本来还有一座复成桥,是船夫口中的我们的游踪尽处,或也是秦淮河繁华的尽处了。我的脚曾踏过复成桥的脊,在十三四岁的时候。但是两次游秦淮河,却都不曾见着复成桥的面;明知总在前途的,却常觉得有些虚无缥缈似的。我想,不见倒也好。这时正是盛夏。我们下船后,借着新生的晚凉和河上的微风,暑气已渐渐消散;到了此地,豁然开朗,身子顿然轻了——习习的清风荏苒在面上,手上,衣上,这便又感到了一缕新凉了。南京的日光,大概没有杭州猛烈;西湖的夏夜老是热蓬蓬的,水像沸着一般,秦淮河的水却尽是这样冷冷的绿着。任你人影的憧憧,歌声的扰扰,总像隔着一层薄薄的绿纱面幂似的;它尽是这样静静的,冷冷的绿着。我们出了大中桥,走不上半里路,船夫便将船划到一旁,停了桨由它宕着。他以为那里正是繁华的极点,再过去就是荒凉了;所以让我们多多赏鉴一会儿。他自己却静静地蹲着。他是看惯这光景的了,大约只是一个无可无不可。

这无可无不可,无论是升的沉的,总之,都比我们高了。那时河里热闹极了;船大半泊着,小半在水上穿梭似的来往。停泊着的都在近市的那一边,我们的船自然也夹在其中。因为这边略略的挤,便觉得那边十分的疏了。在每一只船从那边过去时,我们能画出它的轻轻的影和曲曲的波,在我们的心上;这显着是空,且显着是静了。那时处处都是歌声和凄厉的胡琴声,圆润的喉咙,确乎是很少的。但那生涩的,尖脆的调子能使人有少年的,粗率不拘的感觉,也正可快我们的意。况且多少隔开些儿听着,因为想像与渴慕的作美,总觉更有滋味;而竞发的喧嚣,抑扬的不齐,远近的杂沓,和乐器的嘈嘈切切,合成另一意味的谐音,也使我们无所适从,如随着大风而走。这实在因为我们的心枯涩久了,变为脆弱;故偶然润泽一下,便疯狂似的不能自主了。但秦淮河确也腻人。即如船里的人面,无论是和我们一堆儿泊着的,无论是从我们眼前过去的,总是模模糊糊的,甚至渺渺茫茫的;任你张圆了眼睛,揩净了垢,也是枉然。这真够人想呢。在我们停泊的地方,灯光原是纷然的;不过这些灯光都是黄而有晕的。黄已经不能明了,再加上了晕,便更不成了。灯愈多,晕就愈甚;在繁星般的黄的交错里,秦淮河仿佛笼上了一团光雾。光芒与雾气腾腾的晕着,什么都只剩了轮廓了;所以人面的详细的曲线,便消失于我们的眼底了。

但灯光究竟夺不了那边的月色;灯光是浑的,月色是清的,在浑沌的灯光里,渗入了一派清辉,却真是奇迹!那晚月儿已瘦削了两三分。她晚妆才罢,盈盈的上了柳梢头。天是蓝得可爱,仿佛一汪水似的;月儿便更出落得精神了。岸上原有三株两株的垂杨树,淡淡的影子,在水里摇曳着。它们那柔细的枝条浴着月光,就像一支支美人的臂膊,交互的缠着,挽着;又像是月儿披着的发。而月儿偶尔也从它们的交叉处偷偷窥看我们,大有小姑娘怕羞的样子。岸上另有几株不知名的老树,光光的立着;在月光里照起来,却又俨然是精神矍铄的老人。远处——快到天际线了,才有一两片白云,亮得现出异彩,像美丽的贝壳一般。白云下便是黑黑的一带轮廓;是一条随意画的不规则的曲线。这一段光景,和河中的风味大异了。但灯与月竟能并存着,交融着,使月成了缠绵的月,灯射着渺渺的灵辉;这正是天之所以厚秦淮河,也正是天之所以厚我们了。这时却遇着了难解的纠纷。秦淮河上原有一种歌妓,是以歌为业的。从前都在茶舫上,唱些大曲之类。每日午后一时起;什么时候止,却忘记了。晚上照样也有一回,也在黄晕的灯光里。我从前过南京时,曾随着朋友去听过两次。因为茶舫里的人脸太多了,觉得不大适意,终于听不出所以然。前年听说歌妓被取缔了,不知怎的,颇设想了几次——却想不出什么。这次到南京,先到茶舫上去看看,觉得颇是寂寥,令我无端的怅怅了。不料她们却仍在秦淮河里挣扎着,不料她们竟会纠缠到我们,我于是很张皇了。她们也乘着“七板子”,她们总是坐在舱前的。舱前点着石油汽灯,光亮炫人眼目:坐在下面的,自然是纤毫毕见了——引诱客人们的力量,也便在此了。

舱里躲着乐工等人,映着汽灯的余辉蠕动着;他们是永远不被注意的。每船的歌妓大约都是二人;天色一黑,她们的船就在大中桥外往来不息地兜生意。无论行着的船,泊着的船,都要来兜揽的。这都是我后来推想出来的。那晚不知怎样,忽然轮着我们的船了。我们的船好好的停着,一只歌舫划向我们来了;渐渐和我们的船并着了。烁烁的灯光逼得我们皱起了眉头;我们的风尘色全给它托出来了,这使我踧踖不安了。那时一个伙计跨过船来,拿着摊开的歌折,就近塞向我的手里,说,“点几出吧”!他跨过来的时候,我们船上似乎有许多眼光跟着。同时相近的别的船上也似乎有许多眼睛炯炯的向我们船上看着。我真窘了!我也装出大方的样子,向歌妓们瞥了一眼,但究竟是不成的!我勉强将那歌折翻了一翻,却不曾看清了几个字;便赶紧递还那伙计,一面不好意思地说,“不要,我们……不要。”他便塞给平伯。平伯掉转头去,摇手说:“不要!”那人还腻着不走。平伯又回过脸来,摇着头道,“不要!”于是那人重到我处,我窘着再拒绝了他。他这才有所不屑似的走了。我的心立刻放下,如释了重负一般。我们就开始自白了。

我说我受了道德律的压迫,拒绝了她们;心里似乎很抱歉的。这所谓抱歉,一面对于她们,一面对于我自己。她们于我们虽然没有很奢的希望,但总有些希望的。我们拒绝了她们,无论理由如何充足,却使她们的希望受了伤;这总有几分不作美了。这是我觉得很怅怅的。至于我自己,更有一种不足之感。我这时被四面的歌声诱惑了,降服了;但是远远的,远远的歌声总仿佛隔着重衣搔痒似的,越搔越搔不着痒处。我于是憧憬着贴耳的妙音了。在歌舫划来时,我的憧憬,变为盼望;我固执地盼望着,有如饥渴。虽然从浅薄的经验里,也能够推知,那贴耳的歌声,将剥去了一切的美妙;但一个平常的人像我的,谁愿凭了理性之力去丑化未来呢?我宁愿自己骗着了。不过我的社会感性是很敏锐的;我的思力能拆穿道德律的西洋镜,而我的感情却终于被它压服着。我于是有所顾忌了,尤其是在众目昭彰的时候。道德律的力,本来是民众赋予的;在民众的面前,自然更显出它的威严了。我这时一面盼望,一面却感到了两重的禁制:一,在通俗的意义上,接近妓者总算一种不正当的行为;二,妓是一种不健全的职业,我们对于她们,应有哀矜勿喜之心,不应赏玩地去听她们的歌。在众目睽睽之下,这两种思想在我心里最为旺盛。

她们暂时压倒了我的听歌的盼望,这便成就了我的灰色的拒绝。那时的心实在异常状态中,觉得颇是昏乱。歌舫去了,暂时宁静之后,我的思绪又如潮涌了。两个相反的意思在我心头往复:卖歌和卖淫不同,听歌和狎妓不同,又干道德甚事?——但是,但是,她们既被逼得以歌为业,她们的歌必无艺术味的;况她们的身世,我们究竟该同情的。所以拒绝倒也是正办。但这些意思终于不曾撇开我的听歌的盼望。它力量异常坚强;它总想将别的思绪踏在脚下。从这重重的争斗里,我感到了浓厚的不足之感。这不足之感使我的心盘旋不安,起坐都不安宁了。唉!我承认我是一个自私的人!平伯呢,却与我不同。他引周启明先生的诗,“因为我有妻子,所以我爱一切的女人;因为我有子女,所以我爱一切的孩子。”他的意思可以见了。他因为推及的同情,爱着那些歌妓,并且尊重着她们,所以拒绝了她们。在这种情形下,他自然以为听是对于她们的一种侮辱。但他也是想听歌的,虽然不和我一样。所以在他的心中,当然也有一番小小的争斗;争斗的结果,是同情胜了。至于道德律,在他是没有什么的;因为他很有蔑视一切的倾向,民众的力量在他是不大觉着的。这时他的心意的活动比较简单,又比较松弱,故事后还怡然自若;我却不能了。这里平伯又比我高了。在我们谈话中间,又来了两只歌舫。伙计照前一样的请我们点戏,我们照前一样的拒绝了。我受了三次窘,心里的不安更甚了。清艳的夜景也为之减色。

船夫大约因为要赶第二趟生意,催着我们回去;我们无可无不可的答应了。我们渐渐和那些晕黄的灯光远了,只有些月色冷清清的随着我们的归舟。我们的船竟没个伴儿,秦淮河的夜正长哩!到大中桥近处,才遇着一只来船。这是一只载妓的板船,黑漆漆的没有一点光。船头上坐着一个妓女;暗里看出,白地小花的衫子,黑的下衣。她手里拉着胡琴,口里唱着青衫的调子。她唱得响亮而圆转;当她的船箭一般驶过去时,余音还袅袅的在我们耳际,使我们倾听而向往。想不到在弩末的游踪里,还能领略到这样的清歌!这时船过大中桥了,森森的水影,如黑暗张着巨口,要将我们的船吞了下去。我们回顾那渺渺的黄光,不胜依恋之情;我们感到了寂寞了!这一段地方夜色甚浓,又有两头的灯火招邀着;桥外的灯火不用说了,过了桥另有东关头疏疏的灯火。我们忽然仰头看见依人的素月,不觉深悔归来之早了!走过东关头,有一两只大船湾泊着,又有几只船向我们来着。嚣嚣的一阵歌声人语,仿佛笑我们无伴的孤舟哩。东关头转弯,河上的夜色更浓了;临水的妓楼上,时时从帘缝里射出一线一线的灯光;仿佛黑暗从酣睡里眨了一眨眼。

我们默然的对着,静听那汩——汩的桨声,几乎要入睡了;朦胧里却温寻着适才的繁华的余味。我那不安的心在静里愈显活跃了!这时我们都有了不足之感,而我的更其浓厚。我们却又不愿回去,于是只能由懊悔而怅惘了。船里便满载着怅惘了。直到利涉桥下,微微嘈杂的人声,才使我豁然一惊;那光景却又不同。右岸的河房里,都大开了窗户,里面亮着晃晃的电灯,电灯的光射到水上,蜿蜒曲折,闪闪不息,正如跳舞着的仙女的臂膊。我们的船已在她的臂膊里了;如睡在摇篮里一样,倦了的我们便又入梦了。那电灯下的人物,只觉得像蚂蚁一般,更不去萦念。这是最后的梦;可惜是最短的梦!黑暗重复落在我们面前,我们看见傍岸的空船上一星两星的,枯燥无力又摇摇不定的灯光。我们的梦醒了,我们知道就要上岸了;我们心里充满了幻灭的情思。

【提示】此文是朱自清早期散文中的名篇。在这篇散文中,作者紧扣秦淮河的“幻影”,从各个角度进行细针密线的描绘和渲染,逼真地表现出当时当地所独具的,又是作者凭着自己的审美情趣所领略的美的境界,并借此抒发了自己的情怀,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茫然苦闷的情绪。阅读此文,我们仿佛进入了一个如诗如画的境界,在灯月交辉、桨声悠扬中领略着秦淮河的风光,沉溺于无穷的遐思之中。全篇形象鲜明,感情真挚,构思精美,“满贮着那一种诗意”(郁达夫语)。鲜明生动的形象来自于作者对事物曲折有致的描绘,得益于对客观事物缜密细致的观察;他常将自己对生活的强烈感受,溶注入他所创造的形象里,增强了作品的感情力量。作者以“桨声灯影”为行文线索,一步步勾画秦淮河的美景,一层层展露自我内在思绪,描写、抒情、议论穿插交融,相互充实,创造了充满诗情画意,耐人寻味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