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时期需要非常手段。
——松下幸之助
非常时期就应该有非常的决策和行为,不能循规蹈矩,不能左顾右盼。如此,才能取得不意的收获、不凡的成就,所谓”行非常之事,乃有非常之功”。
1961年,松下幸之助把总经理的位置交给了女婿松下正治。从此,他退居幕后,基本上不再过问公司的日常工作,只是重大决策和个别礼仪活动才在幕后操纵或出来应付。而在1964年8月1日,松下突然宣布要以会长(董事长)的身份代理营业部长(业务处长)职务,并当即走马上任。他的这一举措,立即引起了多方关注,一时舆论哗然。
这种轰动效应,松下是早已考虑到了的,并且也确实为此踌躇过。对于松下这样的举措,别人确实可以有多种多样的猜想:是否耐不得寂寞,意欲重新染指经营?是否感到大权旁落,意欲重操权柄?是否松下电器缺乏人才,连一个营业部长也找不出来?是否松下电器已经濒临绝境,需要高明的医生起死回生?女婿当总经理,自己当董事长兼营业部长,用意何在?这种种可能出现的疑虑以及它所带来的反作用,曾使松下犹豫不定,最后他还是以惯有的气魄采取了非常手段,因为松下的信念之一就是:非常时期需要非常手段。
当时的松下电器,确实处于非常时期。1964年的7月10日、11日两天,松下公司在热海召请松下事业系统的200多家经营公司和代理商座谈,了解他们对当时市场销售情况的看法。与会的经销商和代理商,几乎一致反映当时竞争激烈,经营状况相当恶劣,赔本乃至濒临破产者大有人在。大家把经营恶化的原因大多归在了松下公司的份上,言词、态度极为激烈,大有一拍两散之势。已经退居二线的松下参加了这次会议,对其时的情形很是着急。无疑,这要从营业部入手,而当时营业部长劳顿成疾,正在医院接受治疗。从别的部门调人,新人未必能及时熟悉业务,且也影响原部门的工作;社长、副社长和常务董事又都各有要职要事,忙不过来。正是在这样的非常时期,松下才下决心”复出””理政”。
松下兼任营业部长,深思熟虑之后,大刀阔斧地推出了几项措施,稳住了阵脚。一年多以后,情况得到了根本的好转。在许多同业于不景气中难以自拔的情形下,松下电器仍然保持了相当的营业额和利润额。而这种种绩效的取得,最重要的是松下”屈就”代理营业部长。这一非常的人事安排加强了内部员工的团结,鼓舞了士气,取得了银行、交易客户、经销商、代理商的信任,同时也对其他同业公司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回顾这一经营实例,松下说:“非常时期需要非常手段。非常紧急的时候,如果仍像平常一般慢吞吞地行事,很多事情就可能无法挽回了。非常时期不同于平日,采取非常的应变措施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如此才能力挽狂澜,扭转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