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造物先造人
17340300000084

第84章 下雨撑伞式理论

有经验的经营者就在不早不晚,雨下起的一刹那,适时”将伞张开”。

——松下幸之助

松下常以”下雨撑伞”来比喻企业的经营。关于这一点,曾有过一个故事。

1966年,日本经济新闻社的一位记者采访松下。记者问:

“松下先生,据我社的统计,松下电器的税前利润比上一年增长近五成,达到120亿日元,居日本六大企业之首,请您谈谈公司的业务为何得以高速增长吗?”松下顺口反问记者:

“要是天要下雨,您会怎么办?”

记者回答:

“当然要撑伞了。”

“不错,遇上下雨就得撑伞,这是人们的常识,也是企业经营成功的规律,不过人们往往对身边经常发生的事情缺乏注意罢了。所谓秘诀,就在这里。”下雨撑伞是简单不过的常识,那么是不是说人人都会经营了呢?当然不是,”撑伞”的时机是难点所在。一是伞不可撑开过早,二是不要雨下在前伞撑在后。前者徒劳无益,后者蒙受雨淋之苦。关键在于适时,有经验的经营者就在不早不晚,雨下起的一刹那,适时”将伞张开”。”未雨绸缪”固然会让人们减少损失。但那是中策,而非上策。它要人们在下雨之前就做好准备。这对于抗御自然灾害是必要的,而对商业经营亦必不可少。

松下以企业融资来加以说明。

企业需要资金扩展业务,应尽可能挖掘潜力调动内部资金,并及时收回合作企业的欠款。在此基础上资金犹有不足,才考虑向外拆借,需要多少借多少,做到尽可能适时适量,这叫做”雨来撑伞”。如果不是这样,动辄向外贷款,或是款齐了工程并未适时开工,那就是”未雨先撑伞”。请想一想,借款除需支付本金以外还要付利息的,这种非生产性的开支是企业绝对应加以避免的。还有一种情况更糟,那就是项目开工资金远未到位,边开工边四处化缘,甚至停工待料、待款,那就叫”雨已下而未开伞”,公司的损失就更大。

作为企业经营者,”未雨绸缪”并不可取,那是要造成资金闲置的;”雨下起来而未开伞”,也不可取,那要造成人力、物力投入后的闲置。比较而言,还是”下雨撑伞”好,是为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