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诗歌史简明教程
15629200000046

第46章 中唐后期的诗歌(3)

他曾应博学宏词科试,先录取而后除名。开成四年任秘书省校书郎,调弘农尉;会昌二年(842)中制科,任秘书省正字。大中元年(847),宣宗即位,牛党执政,李商隐被排挤的情况越发严重。至大中十二年去世于郑州前,他辗转于桂州、徐州、梓州多处幕府,流离漂泊,生活贫寒;其间任盐铁推官,游历江南。有《李义山诗集》,存诗约六百首。

二、李商隐的诗歌内忧外患、日益衰落的时代,没落宗室的出身,少年丧父、颠沛流离、仕途多舛的命运,使李商隐形成了易于感伤而内向的性格。在政治斗争中沦为牺牲品,使他更加感到精神的痛苦。但悲剧性格培养了他细腻的情感,他的诗歌往往能深入人心,成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李商隐早期渴望仕进,对政治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他关心现实政治,关注国家命运。他的政治诗忧国伤民,内容深刻,是学杜精髓之所在。长诗《行次西郊作一百韵》写于二十五岁时,开篇就展示了长安西郊农村荒凉的景象:“高田长檞枥,下田长荆榛。农具弃道旁,饥牛死空墩。依依过村落,十室无一存。”又借农民之口,陈述唐王朝从贞观、开元到安史之乱后农民生活的变化,表现唐王朝衰落的历史过程,揭露导致衰落的历史症结。今昔对比之中,最后得出了王朝治乱“在人不在天”的政治见解。在《安定城楼》中,“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鸳雏竟未休。”可以看到诗人报国的热情和对国家命运关注。

甘露事变发生后,李商隐作《有感二首》、《重有感》和《曲江》等诗,对宦官专权加以痛斥,对国家命运表示担忧,言辞悲愤激切。如《重有感》:“玉帐牙旗得上游,安危须共主君忧。窦融表已来关右,陶侃军宜次石头。岂有蛟龙愁失水,更无鹰隼与高秋。昼号夜哭兼幽显,早晚星关雪涕收。”当时文士多慑于宦官的势力,不敢正面反对他们。李商隐却显示出难能可贵的胆识,为国家安危呼喊,呼吁诛讨宦官。这样的勇气来自于他的爱国热情,也源于他的正直不阿。

李商隐好写咏史诗,或借古讽今,警诫荒亡,或凭古抒怀,宣泄怨愤。如《隋宫》: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写炀帝之荒淫奢靡,联想到死后情景,讽意鲜明,引人深思。《富平少侯》诗中,“当关不报侵晨客,新得佳人字莫愁”,含蓄地讽刺唐敬宗耽于女色而不事朝政。还有的借古人之遭遇抒怀才不遇之愤懑。如《贾生》:“宣室求贤访重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一方面借讽汉文帝不识贤任能而抒发对唐君一心求仙、渴望长生的批判,一方面在对贾生怀才不遇的惋惜中寄托了对自身际遇的慨叹与愤懑。

作为咏物诗大家,李商隐在作品中多托物寓意,抒发人生感慨。如《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他以蝉自喻,借蝉之悲鸣唱一己之心声,表现诗人身处险境而不改高洁的志向。《回牡丹为雨所败二首》中,以被雨所败的牡丹自比,表现心中伤痛。《高松》一诗借“出众木”抒己之抱负,用松之幽姿表己之气节。

奠定李商隐的文学史地位的是爱情诗。这些诗数量不多,却代表着他独特的艺术成就,卓然成为大家。这些诗有写给妻子王氏的,《荷花》表达婚前之恋慕,《夜雨寄北》抒发离愁别恨,《正月崇让宅》感叹悼亡之思。《夜雨寄北》以一联“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慰相思之苦,语浅情深,为后人传唱。另一部分则写给他所追求或怀恋的其他女子。这类作品多名《无题》,或取篇首两字为题,尤以《锦瑟》一首最称绝唱。诗中意象朦胧,用语隐晦,因而诗之本事已难考。他以平等的态度,以纯情的眼光写爱情、写女性。“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表现男女双方的情投意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表现对爱情无悔的追求,执着的奉献;“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表现对逝去情感的怀念和怅惘悲哀。他的爱情诗格调高雅,用语精当,缠绵悱恻,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三、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和影响李商隐善于学习古人,集众家之所长,他学习杜甫的沉郁顿挫,学习李贺的幻想象征,又吸收了齐梁的绮丽文风,形成了深情绵邈、沈博艳丽的总体风格。他善于经营意象,一改传统诗歌意象清晰的特点,善用色彩秾丽、神秘诡谲的朦胧意象表达复杂曲折的情感,给人“味无穷而炙愈出,钻弥坚而酌不竭”的审美享受。“云母屏风”、“金翡翠”、“绣芙蓉”、“红烛残花”、“凤尾香罗”等意象,既有目眩神迷的视觉效果,又有彷徨、凄迷的感伤色彩,使诗歌充满了朦胧的氛围,体现出多义性的特点。

李商隐是唐代用典最多的诗人,针对史事、神话、传说,或活用,或反用,或对用,表情达意,构成沈博绵邈的诗风。《旧将军》用李广难封的故事为李德裕功高被贬鸣冤;

《隋师东》借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和王濬谎报军功而邀赏的典故,从正反两方面讽刺讨伐李同捷的藩镇虚报战功、进退自传的行为;《南朝》活用徐妃半面妆嘲梁元帝独眼的故事,讥讽苟安于半壁江山的君主。但李商隐用典往往过多且流于深僻,晦涩难解,以至后人称其为“獭祭鱼”。

李商隐的诗歌重炼词造句,巧于构思。少量写景抒情诗纯用白描,语言质朴动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无一字雕饰而成为千古绝唱。更多的抒情诗语言华靡精炼。“四海秋风阔,千岩暮景迟”(《陆发荆南始至商洛》),形容词的炼造,使诗的意境更为开阔。他还善用叠字增强诗歌的节奏感。“隔树澌澌雨,通池点点荷”(《肠》),叠字的运用,方显雨之淅沥荷之俏皮。

李商隐乐府、五七言古诗、律绝均有佳句,其中七律寄托遥深,深婉清丽,意味隽永,成就最高,是为绝唱。清人吴乔云:“唐人能自辟宇宙者,惟李、杜、昌黎、义山”

(《西昆发微序》),是十分中肯的。李商隐诗对后世影响深远,自晚唐韩偓、吴融、唐彦谦,北宋西昆派、王安石、黄庭坚,以至于清代,学义山者代不乏人。义山诗无论在题材内容上,还是用典隶事上,或者风格审美上,都为后人提供了学习的典范。

张祜、许浑

张祜和许浑均与杜牧交好,他们善作律诗,在中晚唐之际的诗坛上有一定的特色。一、张祜张祜(792-854)字承吉。郡望南阳(今属河南),长于姑苏(今苏州),后迁丹阳(今属江苏)。举进士不第。性格狷介,数次入幕,皆不就而去。

张祜多作山水诗与友朋酬唱,语调明丽,情感真挚。《题润州金山寺》中“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一联动静结合,意境悠远,是脍炙人口的佳句。他每遇山水僧寺,均有题咏。《题孤山寺》:“不雨山长润,无云水自阴。断桥荒蘚涩,空院落花深。”孤山的荒寂由此可见。此外,杭州、苏州、无锡、镇江一带很多寺院均有他的题诗,颇多佳句,如“河流出郭静,山色对寒楼”(《江城晚眺》),“晚潮风势急,寒夜雨声多”(《夕次桐庐》),“地盘山入海,河绕国连天”(《登广武原》)。陆龟蒙称其诗“善题目家境,言不可刊置他处”(《和过张祜处士丹阳故居》)。张祜的山水题诗,语词清丽,然内容稍显浅薄,且篇末多失之踬。

张祜还以宫怨诗闻名。其《宫词二首》其一云:“故国三千里,深宫三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前两句写宫女离家之远,入宫之久,时间和空间的双重视角相互衬托,不言悲已悲,不言怨已怨。后两句中,宫女听到悲歌《何满子》,引发心中悲痛,难以自已,痛哭于君王面前。全诗取材独特,力写宫女哭诉青春远去家园难回的悲痛,不同于传统宫怨表达色衰爱弛、深宫怨恨的题材,内容新颖,感情真挚,被广为传唱。张祜诗中与杨贵妃有关的有十三首之多,但没有一首是传统的政治题材,而是偏重于写玄宗与杨妃的情爱。张祜的这类诗立意独特,艺术成就较高。

二、许浑

许浑(791-858)字用晦,原籍洛阳,居丹阳(今属江苏)。大和六年(832)举进士。任当涂、太平令,以病免,又起为润州司马。大中三年(849)前,以监察御史使南海。官虞部员外郎,又刺郢、睦二州。因在润州居于丁卯涧桥,故有《丁卯集》,存诗四百余首。

许浑存诗均为律绝,无一古体,与杜牧有诗唱和。其最有成就的是怀古诗,多用七言律绝,即是受到杜牧的影响。其诗格律圆熟,对仗工整,用词讲究,形成“缜密”的风格,也与杜牧风格类似。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金陵怀古》等。其《咸阳城东楼》:“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沈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诗中借“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表现秦汉繁华已为陈迹,只留下飞鸟鸣蝉还在绿芜黄叶之间。末句“故国东来渭水流”,自古及今,叹秦汉之不再,吊古伤今,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金陵怀古》云:“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英雄一去豪华尽,唯有青山似洛中。”其凭吊金陵,抒发了对古今兴亡、繁华落尽的无可奈何之感。他的诗虽然在手法上类似杜牧,但是缺乏杜牧的眼光和对现实的关注,也没有刚健雄壮的气势。他追求的是对现世的逃避,因此诗歌内容贫乏,诗境不够开阔。但他能自成风格,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受到杜牧的推崇。

许浑酬唱诗中也有佳作。如《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以红叶青山之艳丽反衬离愁别绪之凄清,以乐景写哀情,备添其哀。以日暮中风雨衬别后心情的凄迷,韵味深长。

“江南才子许浑诗,字字清新句句奇。”(韦庄《题许浑诗卷》)他以七言律绝见长,格律严谨,对仗工整。然其诗反复咏叹个人境遇,追求闲适生活,难免流于单调且缺乏底蕴,故后人又有“许浑千首湿”的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