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公司黑带
1506500000032

第32章 孙大伟:星巴克的中国教父 (1)

星巴克在财富全美500强中排名(2002年)

排名 公司 收入(单位:百万美元)

550 星巴克 2,649.0

身材高大、已经55岁的孙大伟有些耳背,说话也是慢条斯理,但你就此判断他会反应迟钝,那就大错特错了。事实上,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惊讶于星巴克的快速蔓延。一个我行我素的中国人试图用咖啡豆来挑战人们的生活习惯。

曾任美大星巴克咖啡有限公司总裁的孙大伟,是美国星巴克咖啡国际有限公司特许经销商,负责星巴克在华北地区的连锁经营,1999年1月在北京开了第一家星巴克,大获成功,随后几年时间里,绿色星巴克迅速占领北京、天津街头,现在已经开到第三十多家店。虽然星巴克的连锁店无所不在,认识孙大伟的人却很少。甚至,许多人对星巴克(Starbucks)也感到陌生,但在北美市场,星巴克却是拥有27年历史,全球连锁店达五千家以上的连锁系统,星巴克于1992年在美国上市,如今,股票价值早已超过当初的十倍以上。除此之外,中国星巴克所带来的冲击远不止于此,它所创造的“第三空间”,已经成为职场人群在家庭、办公室之外的一个重要去处。一些知名时尚杂志会在这个空间投放杂志,而精明的保险界销售人员甚至敏锐地把握了这种特征,在星巴克里发展客户。

“心太软是我最强也是我最弱的一点。”喜欢侦探小说,也喜欢二月河《康熙大帝》的孙大伟如此自我评价。但星巴克的异军突起,一路攻城略地,却让人感受到孙大伟强势的一面。出生在天津的孙大伟,经历异常简单,但职业生涯却和连锁业关系紧密,从麦当劳、硬石到星巴克,都被孙大伟经营的红红火火。

2003年6月份,孙大伟辞去总裁职务,改任公司顾问。但是,作为星巴克的中国教父,从无到有,孙大伟依然功不可没。

与星巴克的首次会面

孙大伟长着一头已开始变得花白的头发,这显然和工作劳累无关,他总喜欢说自己“不是一个很典型的商人,不是工作狂的那种,喜欢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每天工作也能享受工作”。

要想了解孙大伟的策略,即他所说的星巴克在产品和服务上的精益求精——从同时出售产品和服务转向以提供服务和体验,你就必须回溯到几年前,甚至二十年前,国际连锁业正在蓬勃发展的时候。

80年代初,孙大伟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家公司做程序设计员,一次,他陪一位在麦当劳工作的好友到芝加哥汇报工作,进而得以接触麦当劳总部。这次偶然的接触使孙大伟对麦当劳的运营模式和管理制度产生了兴趣,并做了认真研究,认为麦当劳很有发展潜力。

1984年,孙大伟第一次把麦当劳开到了台湾,在孙大伟的主持下,麦当劳开到70多家,后来,孙大伟把这些店卖掉转营其他行业。1993年,孙大伟在台湾开了硬石迪厅(HARD ROCK CAFE),硬石也是世界性的连锁店,颇有摇滚气息。在经营“硬石”两年后,孙大伟把店卖掉,开始把目光瞄准内地。

在做了一些考察后,孙大伟想到了做研磨咖啡。当时孙的思路是“如果我想参与这个行业,就要找最好的”。孙大伟选择了星巴克。美国星巴克咖啡公司成立于1971年,原本只是西雅图派克市场(Pike Place Market)內的一家小咖啡店,直到1987年,星巴克还是一家只有五间店的小公司。情況一直到星巴克的现任总裁霍华德.舒尔茨(Howard Schultz)大胆引进意大利四处林立的咖啡吧及意式研磨咖啡,情况才有所改观。直到1996年5月,星巴克才开始在国际市场上发展特许经营。

孙大伟初次来到西雅图星巴克总部时,星巴克全球战略正在酝酿,国际部只有两个人。孙大伟向他们描述了一下中国的诱惑,“我向他们介绍了中国的市场、中国的年轻人、中国的经济成长。近20年当中,中国经济发展应该是世界上最快的一个地方,中国发展得这么快,年轻人也很多,世界上的时尚的事情能吸收很快,这是个很好的时机。”

孙大伟和星巴克总部谈了一下开店的计划,在1998年签了一个合作意愿。随后从国内选出24人到美国学习,进行理念、选址选项、仓储配送等的培训。到了1999年1月11日,星巴克在中国大陆的第一家开在国贸一层。

观察一下星巴克的中国布局图,先是把星巴克香港和广东的代理权授予了香港美心集团,把台湾和江浙沪的代理权先后给了台湾统一集团,把北京、天津为主的中国北方地区的代理权授予了由一家风险基金公司创立的北京美大咖啡有限公司。

首要任务是专业

在孙大伟的眼里,咖啡不只是咖啡,它是一种引诱,香味是咖啡引诱的第一印象,“实际上,对咖啡感觉的90%都源自嗅觉。舌头只能品尝出4种基本味道:甜、咸、酸、苦,真正的香味只是附在这4种基本味道中的千万种细小元素。”

这股近似偏执的咖啡香味一直弥漫在星巴克那间位于汉威大厦6层的办公区间里。每天早上9点半,星巴克员工都会聚集在一起,进行一次15分钟的咖啡座谈,介绍一些咖啡知识、一些咖啡的特性、咖啡的研磨等。孙大伟甚至要求星巴克员工,如果认为这杯咖啡还差一点点不到水平,员工有权把它倒掉。在一些星巴克店,每周会有一些关于咖啡的知识培训,从水开始讲,咖啡粉和水的比例、咖啡豆的新鲜度、水的热度、研磨的粗细等,都会给进行一些解释。讲解员甚至会给顾客讲解,咖啡果摘下后,怎么取豆,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方法,有的是晒干了取出来,有的地方是干洗咖啡果。

孙大伟还会建议“不要使用直接烹煮的过滤式咖啡壶,因为沸著会使咖啡产生苦味。”这种吹毛求疵的作风是星巴克成功的关键?事实并非如此简单。

孙大伟有两项决策为星巴克带来了丰厚的回报。首先是选址,孙大伟说:“选地点,对我们很重要。地点选不好,就完蛋”。到现在为止,星巴克在选址上比较成功。孙大伟认为的选址标准有二:一、选择人流多的地方,比如商场、写字楼等。二、在中国找市场,除了找人流外还要找有钱的人流,要找到有钱人聚集的地方。这一点非常有趣,至少,在北京,寻找有钱人聚集的地方,可以从星巴克那个绿色的标志寻起。他们分布在国贸、中粮广场、友谊商店、丰联广场、嘉里中心、新东安商场、建威大厦、丽都假日饭店、百盛商场、当代商城、贵友大厦、故宫、东方广场、王府井东堂、赛特大厦、盈科中心、阳光广场、甘家口商场、盛福大厦、旺市百利家居广场、雅诗阁公寓等。

其次,注重培训。在孙大伟看来,注重培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我们所承诺的事我们必须做到才能增加别人对我们的信心,如果培训这一环没做到,就很难谈到成功”。在星巴克里,每个店员被称为合伙人,对他们的栽培和辅导训练是星巴克培训的一个特色。星巴克的“学习旅程”,是所有新合伙人在就业头80个小时中都要上的课程。从第一天起,新合伙人即熏陶在星巴克的这种价值和基本信念体系之中。经过核心训练,新合伙人会具备在店内各个工作岗位初步为顾客服务的技巧,如理论技巧、商品销售技巧、店内设备维护保养技巧等,对一些具备领导才能的人,则会增加一些领导技巧、现金管理,楼层管理等的培训。星巴克现在共有四个区经理,26个店长,区经理通常要送到北美总部参加培训。

“星巴克可以买全世界最好的咖啡,以星巴克的方式烘烤。”孙大伟声称星巴克的咖啡器选的也是最好的,他现在力争把制作咖啡的人变得更专业。孙大伟把自己对连锁经营的理解浓缩为3个P:人(people)、产品(product)、利润(prof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