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了解自己行为的人,一定是难以办成事情。
拿破仑·希尔认为,无论从事什么生意,都属于特定的行业,因此作为生意人,了解各行各业的发展趋势,有助于你建立自己的事业,假如你能预计到某个行业的变动对将来的影响,就能抓住赚钱的机会。
怎样才能了解自己办事行为是否正确呢?首先要学会察势观情。举例来说,数年前,社会尚未普遍流行名牌,而最早引进一系列名牌产品的公司,都以有系统的宣传手法推广产品,后来终于成功。这就不能不佩服该公司的独到眼光。
趋势是受多方面的因素影响的。如社会风气、经济、家庭结构、人口、个人喜好等等。
现在“只生一个”的计划生育政策,令出生人口相对减少,但以儿童为对象的行业并没有因此而受影响。
相反,由于父母重视自己的“唯一宝贝”,许多行业,如玩具、儿童服饰等更加火爆。
家庭结构多由一父一母加一子女组成,女性已不再如数十年前般的安于本分,在家里当其贤妻良母的角色,她们大多数与男性一样,有一份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业余托管的服务需求甚殷。
置身于电脑业爆炸增长的年代,对任何人来说,认识电脑,学习电脑语言,是刻不容缓的事情,于是,教授电脑的学校正不断增加,并趋向于更加专业化。
每一项新科技的出现,皆因有此需求才应运而生,如自动提款机的出现,是银行顾客不愿意浪费时间排队轮候而产生的。对银行方面而言,自动提款机减轻了出纳员的工作量,亦方便了顾客存款及提款,一举两得。
以上所说的,都是近年来一些社会现象,可从中看到某些行业的发展趋势。当然,不能尽窥所有行业,但最低限度必须了解本行业及相关行业的情况,才能找到创新的构思,这样也就能从自己从事的行业中脱颖而出,成为生意中的佼佼者。由此看来,办任何事情都必须通过察势观情的方式,了解什么事情适合自己,从而确定自己做事的正确行为。
办事离不开信息,没有准确的信息,一定会盲目行动。卡耐基认为:“努力去获得别人的信息,是一种办事之技。这就需要有敏锐之眼!”这句话,说得极有道理。
克拉司雷,原先是一家路边小商店一天只能挣几毛钱的小伙计,后来拥有了自己的克拉司雷汽车公司,成为美国最大的汽车公司之一。
他究竟用什么方法,使全国人民都青睐他的汽车呢?
克拉司雷说:“像我这样依靠千万个主雇的满意而得到事业上成功的人,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将这千万个主雇看成是一个主雇。如果某个人的建议和意见,与我们的事业有关,那么就应认真听取,谨慎从事,尽量地使他满意。长此下去坚持这样做,就会有成千上万的人对我们满意。将整个营业对象设想成一个人,这一点没有更深奥的意义,而在当时却能决定你事业上的成功。”
众所周知,克拉司雷平常很注重研究他的主雇的趣味和需求。他挑选一个典型的主雇作为对象,以他的观点、虚荣心、习惯、道德及嗜好等,计划自己的事业,实施自己的工作及努力方针。
克拉司雷清楚,对付一群人的人,无论是商人或是工程人员、教师或管理员、编辑或作家、银行家或实业家,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所要感应的人群,常常是一片朦胧的、变化多端的形象。因此,我们中间无论哪一位,要想以千万人为对象进行小单元的研究,清楚地想出一个应付的方案来,实际上是不太可能的事情。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被自己的需要及兴趣所左右,而不能真正地考虑到别人的需要和兴趣。所以,如果你不能将千万个人当作一个整体来研究、观察,那么,对于你所要领导的人群,你终将不能了解。
为了避免这类错误的发生,克拉司雷将他的一切决策设立了一个简单的标准,即以一个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男子和女子来代表他的全部主雇。
一位很有名气的广告家,也曾用同样的策略成功自己的事业。他在自己的办公桌上陈列了各种人的照片,以代表他所要应付的几种典型的人物。这样,他的思想才会常常集中在别人的种种兴趣和需求上,而不至于拘泥于自己的意向上。
《纽约日报》的著名发行人斯特朗曾经说过,他怎样将所有的读者作为一个“横截面”,依照其收入的多寡分为四级,然后派十个人分别与四千个代表这一级别的男女进行个别交谈,征询他们喜欢什么、《纽约日报》应注意哪些方面的材料等等。将这些人所谈的内容进行分析总结,然后依照结论采访和写作。如果他不这么做,他的报纸也许只适合他们自己,那么这份报纸是永远也得不到公众欢迎的。
在战争中任联军司令的法国名将福希,当他从军官学校毕业出来的时候,他并不像其他军官那样被分配到繁华热闹的城市去工作,而是选择了太勃斯这个不起眼的小城区。因为在这个城区里各个种族的法国人常来参加热闹非凡的赛马节,他可以从容观察他们“特殊的气质”。这位将军在他的毕生的事业中始终致力于对人的性格的研究,这对他用不同的策略指挥不同个性的下属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位研究者评价说:“他对各种各样的人物心理状态的感知、他对各种典型人物的了解、他的驾驭众人的策略、他与下属融为一体的才能,可以说与他的伟大的军事天才不相上下。”
另一种获取别人意见的方法就是深入公众之中。
葛洛奇,这位早年的新闻记者,后来成为《波士顿邮报》的发行人及大股东,就是利用这种方法取得成功的。
在他担任《波士顿邮报》的编辑时,他常常混杂在市区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或者漫步在石阶旁,或者驻足稍息在旅店、商场的大厅里,敏锐地静听人们的谈话,了解读者的心理和嗜好,并以此确定他的编辑方针。
大凡成功的人,都是这样运用不同的方法去观察、研究他所要影响的一些人,然后按照他们的心理需求去满足他们。
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人对自己的主人忽视了潜心的研究。哈佛商业学校校长童翰认为这点是许多人事业上不成大器的重要原因之一。他说:“在我们从事的商业界中,的确有不少似乎充满了才华的人,他们工作勤奋、对主人的旨意从不打折扣,他们自己坚信是很热心地服务于自己的公司的。他们的这种勤奋及忠诚在一定程度上也获得了上司及主人的好感,并提升他们做自己手下的管事或领班。但是,他们就是不能再一次地超越自我,其前程也永远止足不前了。”
为什么呢?
童翰接着说:“最简单的理由就是因为他们对于每个问题常常是依照他们自己所熟悉的那一局部的办事立场来解决,他们根本没有想到考虑全局或以公司主人的立场去解决。他们也从不将自己置身于公司主人的位置去设想:主人为什么这么想?他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我的想法与主人的差距何在?如果我真的处于主人的位置,对于这类事情我又该如何去处理?这就是这类人的问题的症结。”
从前做过报童,后来成为美国万国协会主席的布来希也说过:“在我所做过的许多事业中,帮助我最多的是依照我上司的办事习惯去做我的事,因为我知道虽然我想步出众人的行列,但当时我的能力还不及我的上司。我熟悉我的上司,在我做每件事的时候,我的每一个举动,每一个欲念均模仿上司的,并赶在他之前。我常常比他早到办公室,帮他做一些预想到他肯定会做的事情,以此证明我脑筋的敏锐。就这样,经过不断地自我锻炼,终于使自己成熟了。”
有些不明智的人可不会这么做。甚至在向自己的上司请求提升或者加薪时,也完全忽略了主人的观点。他们或许会说:我在这里服务好几年了,我想我一定能够做些较好的事情;或者我家里又添了人口,我希望能增加一些生活费用;或者你给某某人加了薪水,我们俩是一道开始工作的,我不明白你为什么不给我也加一点?
如此等等。这些话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打动老板的心,但绝不能引起老板提拔他的感觉。
相反,能时常顾及老板意向的人,并在实际中不断超越自我,在他要求荣升以前,他的老板早已有这种念头了。
所以,驾驭人的整个秘诀就在于探索别人的意向,并将它时刻牢记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