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论语》管理日志
14911000000028

第28章 九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2)

第三周

星期一

言忠信,行笃敬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卫灵公篇》15.6

【译文】

子张向孔子请教如何才能够行得通。孔子说:“讲话忠诚信实,行为恭谨认真,即使到了蛮夷之地,也行得通啊。讲话不忠诚信实,行为缺乏恭谨认真,就是在本土本乡,又怎么能够行得通?站着的时候就好像这几个字排列在眼前,坐在车中就好像这几个字展示在车前的横木上,这样才能够行得通。”子张将这句话写在了衣带上。

【笔记】

“言忠信,行笃敬”在前面的文字中已经反复强调,对于本章,我最感兴趣的是“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这是一种时刻牢记的方式,而子张更绝,干脆把这几个字写在了衣带上,这样就可以随时提醒自己。

的确,人无信不立,行不敬不可能有什么好结果。所以我们必须将“言忠信,行笃敬”六个字牢牢记在心头。可是,我们的记性总是会跟我们开玩笑,在关键的时候总会遗忘。还是有很多人讲话不守信,行为不认真恭敬。或许最好的办法就是学习子张,把这六个字写在衣带上。

【行动指南】

讲话一定要保持忠诚信实,做事也一定要严肃认真。如果你担心自己会忘了这句话,那么你应该将它们张贴在办公室中最显眼的位置,最好头一抬就能看到。

星期二

正直如矢

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卫灵公篇》15.7

【译文】

孔子说:“正直啊,史鱼!国家治理有方,他像箭一样正直;国家治理无方,他同样像箭一样正直。君子啊,蘧伯玉!国家治理有方,他出来做官;国家治理无方,就把自己收藏起来。”

【笔记】

也许是受到孟子的影响,我对人生始终抱以积极的态度,对那些“邦无道则隐”之人没有什么好感,而且我认为孔子夸奖他们也并非出于真心,为什么?因为他更喜欢那些“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人。因此,相对于蘧伯玉,我更喜欢史鱼。

蘧伯玉只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在条件好时出来做官,情况变得恶劣时便退出,隐居起来。这样的人是对人民不负责任,国家治理无方时,往往正需要能人志士对社会进行改革,以改变人民糟糕的生活。史鱼则与蘧伯玉不一样,他是个异常正直的人。在国家治理有方时,他说话做事公正、公平,在国家治理无方时,他同样如此,这是需要勇气和魄力的。我们都知道无道的昏君通常听不进下属正直的劝诫,要保持公正,通常需要冒死进谏。历史上死于这样的人很多,如商周王时期的比干等人。由此可见,史鱼是一位为了公正而愿付出自己性命的人。

【行动指南】

如今管理者与下属是平等的,因此,正直如矢变得很简单,我认为每一位下属都应该做到这一点。为什么?因为当上司作出错误的决策时,指出他的错误是对企业的发展负责。

星期三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卫灵公篇》15.8

【译文】

孔子说:“可以与一个人交谈而不与他交谈,会错失人才;一个不值得交流的人却与他进行了交流,这样就会浪费言语。明智的人不会错失人才,也不会浪费言语。”

【笔记】

要么错失人才,要么浪费言语,这是我们在管理过程中时常犯的错误。——我们离“知者”距离尚远啊。

人们通常喜欢与那些善于言谈的人沟通和交流,可是通常那些善于言谈的人往往巧言令色,不足以信赖。然而,我们却总是会被他们所迷惑,最终不但浪费了言语,还对他们委以重任,最终给企业带来不小的损失。

而一些不善言谈、时常沉默的员工通常是兢兢业业、认真对待自身工作的人,因为他们不善言辞,我们时常忽略他们,失去与他们沟通和交流的机会,因此,错失他们。很多人或许会认为有才华的人应该主动表现自己、主动寻找和把握机会。我想告诉所有的管理者一句话:你是企业的管理者,企业的发展与成长首先是你的责任,然后才是其他人的。因此,选拔人才是你的首要工作。

【行动指南】

不要因为个人的习惯和爱好而错过真正优秀的人才。如果我们无法直观地判断出一个人是否优秀,那就应该采取深入沟通的方式;如果浪费言语能够使我们认清一个人,从而不错失真正优秀的人才,我认为还是成功的。

星期四

杀身成仁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卫灵公篇》15.9

【译文】

孔子说:“志向坚定信奉仁义的人,不会为了活命而背弃人格,宁肯牺牲生命来保全自身的人格。”

【笔记】

这样的志士仁人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涌现,他们为了保全自身的人格,宁死不屈。在他们看来,失去生命事小,失去气节事大。文天祥、陆秀夫等人都是如此。

当今是太平盛世,保持完整的人格无需性命之忧,你或许会因不愿意顺从上司错误的指令而遭到辞退,但是只要你保持正直和具有真才实学,必定能够找到真正适合你的企业和工作岗位。所以,在今天做一个志士仁人已经变得简单得多了。甚至可以说,每一个职业人都应该这样去做,才能够对得起自我、对得起我们的生命。

我始终相信随着社会对一个人的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最终那些不能够坚持自身人格的人必将被淘汰。

【行动指南】

每个人活着都必须有着自身的志向和独立的人格。我们不能够也不应该因为外界的要求和压迫而轻易改变它们,否则我们就成了任人支配的傀儡和玩偶。

星期五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卫灵公篇》15.10

【译文】

子贡向孔子请教如何做才能够达到“仁”。孔子说:“工匠要做好他的事情,一定要先磨利他的工具。居住在一个国家内,要侍奉有贤德的官员,与信奉仁义的人交朋友。”

【笔记】

孔子的三言两语可谓至理名言啊。

首先,我们来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可以说每一个人,只要他还有责任心,就一定希望自己能够做好分内事情,即“善其事”。孔子教导我们要做好事,就必须准备好工具。对于我们这些职业人来说,我们的工具是什么?自然是大脑。无论是工作思路还是工作方法都是由大脑思考出来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磨利”我们的大脑呢?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不停地学习。所以孔子将“学习”作为《论语》第一章的主题。因此,我认为对于企业的每一位员工来说,学习能力意味着他的职业生命力,一个没有学习能力的人是根本无法取得事业上的成功的。

其次,我们来看“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很多人在跳槽之后会说一句话:“良禽择木而居。”这个很重要,如果找不到青睐你的上司,不能够对你委以重任,你的才能就无法得到体现。如果一个人愿意或是喜欢待在没有贤德的上司身边,那只能证明一点:他也是一个没有贤德的人,所谓一丘之貉。同样,看一个人交的朋友就可以判断出他的品格,或许会存在“出淤泥而不染”的人,那也是因为此人与那些“淤泥”格格不入,而非与他们相交甚欢。所以,如果你无法直接判断出一个人的品格,可以先去了解一下他身边的朋友。

【行动指南】

首先,我们要成为不停学习以掌握新的管理思想和方法的人,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够带领企业保持持续的发展。

其次,不与那些没有仁德的企业家打交道,对于那些以不义之道获取财富的人避而远之。

最后,不要与没有仁义道德的人交朋友,同时辞退企业内那些不具备仁义道德的员工。

第四周

星期一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卫灵公篇》15.12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考虑,就一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愁。”

【笔记】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八个字讨论的是战略性的问题。很多人只顾追求眼前的利益,而不去思考未来,这类人通常只会风光一时。同样一些企业也是如此,他们只顾一时一地的利益,甚至为了获取利益,不惜以道德以及消费者的健康和生命为代价,这样的企业必定得不到持续的发展。三鹿乳业便是一个最好的案例。

【行动指南】

无论企业还是个人,如果我们不能够以长远的、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那么,我们就无法到达未来。

而长远的发展必须建立在仁义道德之上,与一个没有道德的人走不远一样,任何缺乏道德的产业都不会获得持久的发展。

星期二

不举贤者乃窃位

子曰:“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

——《卫灵公篇》15.14

【译文】

孔子说:“臧文仲是个在其位不谋其职的人!他明知柳下惠的贤德却不给他职位。”

【笔记】

臧文仲应该是一位有权任命官员的高官。柳下惠是一位贤者,应该有很多人都知道他,因为他不易为女色所动,有一个成语“坐怀不乱”,说的便是柳下惠。臧文仲肯定是知道柳下惠的,而且也知道他的才能和品德,但他却没有任命柳下惠担任一官半职,孔子看不过去,对此作了评价。

“窃位”是什么意思?李泽厚先生说是“偷个位置坐”,我觉得此意虽符合字面理解,但极不通顺。我认为孔子的意思应该是“在其位而不谋其职”,一个人占据着一个职位却不认真履行自身的职责,这样的人就应该是“窃位者”。孔子批评臧文仲我想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与柳下惠同病相怜,柳下惠的贤能无人赏识,孔子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行动指南】

对企业内的每一个员工进行考察,提拔那些有能力高素质的人,不要提拔“窃位者”。

星期三

闲谈误事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

——《卫灵公篇》15.17

【译文】

孔子说:“一群人整天在一起,说一些无关痛痒的事,又喜欢玩弄小聪明,这样就难办了。”

【笔记】

孔子的观察力真是敏锐。那些时常聚在一起闲聊的人当真是做不出什么事来,而且只会生出是非来。这样的人几乎每一家企业中都会存在,他们喜欢躲在公司的某个角落,一起抽烟,并对公司内的人事作不着边际的评价。很多管理者最初对于这些人采取容忍态度,后来发现这些人聚在一起闲聊不但影响他们自己的工作状态,而且还会在企业内搬弄出是非,于是决定对这些人采取规劝和辞退措施。

【行动指南】

对于那些时常聚在一起不谈正事却搬弄是非的人应该采取教化措施,如果屡教不改,只能请他们另谋高就。

星期四

义以为质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卫灵公篇》15.18

【译文】

孔子说:“君子以道义为为人处世的原则,以礼仪为行为准则,以谦逊为表达准则,以诚信为做事准则。这样做真是君子啊!”

【笔记】

这一章又开始讲君子,一共讲了四个方面:质、行、出、成。“质”是做人的根本,“行”是行动,“出”是表述,“成”是履行承诺。

事实上,每次孔子讲到对君子的要求时,我都觉得那应该是作为职业人最起码的要求,本章同样如此。以道义为人生原则,这是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如果你违背了道义,人们将会摒弃你。以礼仪为行为准则,你待人以礼,别人才会待你以礼,在当今社会,可以说无礼就无法立足。以谦虚的语言表达,这也是我们应该做到的,骄傲自满的人不但会轻狂,而且会失去人心。而诚信更是我们每个人在当下立足的根本,一个不足以信任的人,谁还会与之相处?

我们不应该去努力学习做一个君子,而是必须去做到成为君子的这些要求!它们是我们成为优秀职业人的根本和前提。

【行动指南】

将“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这十六个字打印出来,张贴在家里的墙壁上,一有时间便思考一下自己有没有严格遵循这样的原则去做,如果没有则要对自身进行改进。

星期五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卫灵公篇》15.21

【译文】

孔子说:“君子要求的是自己,小人要求的是别人。”

【笔记】

我把这句话当作评估人的标准。当我见到一个人一味埋怨别人而不检讨自己时,我会毫不犹豫地下结论:此人是一个小人。同样,当一个人在问题面前检讨自己的错误,而不是埋怨他人,我通常会结交这样的人,或是对他们委以更重要的任务。

孔子的这句话非常有道理,只有那些要求自己的人才会去思考如何改进,也只有他们才会不断得到进步。小人只知道埋怨和要求他人,从不反思自身,他们这样永远都不会得到进步。所以,任用人才时,只要观察他们在问题出现之后的反应就可以了。

【行动指南】

如果你将这句话运用到管理之中,你将发现这句话的价值超过百万,你将获得最优秀的人才,同时,也将辨认出身边的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