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论语》管理日志
14911000000027

第27章 九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1)

第一周

星期一

闲时勿言他人是非

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宪问篇》14.29

【译文】

子贡时常评论他人的好坏。孔子说:“子贡已经是贤人了吗?要是我就没有这闲工夫。”

【笔记】

子贡是个聪明人,自然有聪明人特有的毛病——喜欢评论他人。孔子对他的这个毛病可不太喜欢,劝告他还是把时间花在学习上,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再说自己也没有好到哪里去嘛。

像子贡这样爱好评价他人是非的人在当今社会可谓数不胜数,他们一有空余时间就会对他人展开评价,东家长,西家短,甚至捕风捉影。企业内存在这样的人常常会造成内部不团结,员工们相互猜疑,协同力极其薄弱。

【行动指南】

对于那些喜欢讨论他人是非的员工,要及时给予提醒和警告。最重要的是让他们明白一个道理:一个真正优秀的人是不会轻易对他人横加评论的。

星期二

不患人不知,患己所不能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宪问篇》14.30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卫灵公篇》15.19

【译文】

孔子说:“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要担心自己没有能力。”

孔子说:“君子担心自身没有能力,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

【笔记】

在《论语》的开篇,孔子便说过:“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两章则对其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人不知”是因为人家还不了解你,很多人会因为人家不了解自己而恼羞成怒,但是孔子却劝告我们不要生气,而是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人家不了解你?”答案很简单:因为你的能力还不够。当你具备足够的能力和影响力,全天下的人都会了解你。例如孔子,只要上过学的人,没有一个人不知道的。因此,我们不应该担心别人不了解我们,而是应该担心自己的能力。

同时,这还是一个良好的学习方式。一个人要有效学习有一个前提:意识到自身的不足。——意识不到自身不足的人是无法吸收新知识的。

【行动指南】

要让下属和同事了解你,你就必须拥有出色的工作能力和业绩。如果你还不能够获得他人的尊重和敬仰,那么请回过头去寻找自身的不足之处,然后努力改正和提升自己。

星期三

贤者之智慧

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

——《宪问篇》14.31

【译文】

孔子说:“不事先怀疑别人欺诈,也不预先猜测别人将会失信,但是又能够及早发现这些状况,这样的人便是贤人!”

【笔记】

我们爱走两个极端:一是过于信任每个下属,对他们委以重任之后,不问不顾,直到问题无法掩盖之时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二是不信任员工,在事情还没开始之前就开始怀疑他们的能力,从而不断干涉员工的工作,最终导致情况混乱,职责模糊不清。

在孔子看来,我们都不是贤人。贤人是如何做的呢?首先,他们不会过于信任某个人,他们拥有完善的监测措施,总是能够及早发现下属所存在的问题。其次,他们绝对不会事先就怀疑一个人的能力,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但是一旦发现下属的确不能够胜任某项工作时,他们一定会采取措施,甚至是临阵换将。

【行动指南】

优秀的企业管理有两个前提:良好的监控和充分的信任。

良好的监控可以预防问题的产生,一旦出现问题,管理者应该立即采取措施,以防问题扩大。充分的信任是员工们以积极主动的状态投入到工作之中的保障。谁也不希望在一位不信任自己的管理者手下干事。

星期四

有才无德,勿用

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宪问篇》14.33

【译文】

孔子说:“千里马不是称赞它的力气,而是称赞它的品质。”

【笔记】

本章以马喻人,揭示了孔子的用人观。“骥”是对良马的称谓,但是称赞一匹马不是因为它的力气,而是因为它的品质。恶马力气也很大,奔跑的速度可能不下于千里马,但是不服管教,时常失去控制,这样的马只能导致糟糕的后果。

用人同样如此。读到本章时,我总会想起当今企业家们所遵循的用人原则:有才有德者放手使用,可是德才兼备的人少之又少;有德无才的人放心使用,但是这类人常常因为能力不足引发问题的情况不时发生;无德无才的人直接不用,这一点似乎没有什么疑虑;无德有才的人限制使用,这一点很是值得商榷。世界第一CEO韦尔奇,最初也是采取这一态度,但是在实践中他发现有才无德的人通常会为企业带来异常糟糕的后果,最终决定对这样的人采取放弃处理。在有才有德的人相对罕见的情况下,大多数管理者舍不得放弃有才无德之人,但是问题的产生正是因为管理者在取舍时所做出的错误决定。

【行动指南】

人品永远是评价员工的第一项准则,没有品质,能力越出色就可能导致越糟糕的后果。

如果找不到能力与品德两者兼备的员工,那么,我们应该选择品德出色的人进行系统的培训和辅导,使他们成为有德也有才的人。

星期五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宪问篇》14.34

【译文】

有人说:“以恩德回报怨恨,这样如何?”孔子说:“那么以什么来回报恩德呢?应该用公平公正来回报怨恨,以恩德回报恩德。”

【笔记】

我们形容一个人心地善良,时常会用一句“以德报怨”。但是孔子对“以德报怨”并不赞许,或许他认为大多数人只是口头标榜自身,在行动上根本做不到。因此,孔子认为“以德报怨”有些过分了,如果一个人能够做到“以直报怨”就非常不错了。同时,如果你“以德报怨”,那么,你将用什么来回报他人的恩德呢?

将本章放在我们生活的现实之中,会发现其中颇有深味。在企业中,我们听到的大多是管理者利用手中的权力公报私仇,所谓私仇必定来自平日的怨恨。这样一分析,我们便会发现孔子的高明之处:一个人的可贵在于受到别人的冲撞和怨恨之后,在评价对方时依然能够保持客观中肯,以事实为依据。可是到底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呢?

【行动指南】

不要将个人的恩怨带入企业的经营之中,一旦在管理中掺杂个人情绪,通常会使得判断失去公平、公正,最终失去的将是员工们的敬重和信任。

第二周

星期一

不怨天,不尤人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宪问篇》14.35

【译文】

孔子说:“没有人理解我啊!”子贡说:“为什么没有人了解老师呢?”孔子说:“不埋怨老天,不怪罪别人,广泛学习世间的知识,进而理解人生的真谛。了解我的,大概只有老天了!”

【笔记】

“怨天怨人”已经成为今天人们共同的特征。几乎每一个人在遭遇挫折和失败时,总是会不断埋怨或怪罪他人,推卸责任。但是,我们都知道任何失败和挫折都不会因为“怨天尤人”就会自动消失,所以,这些人至今还活在平庸和失败之中。

孔子认为每个人都不应该“怨天尤人”,而是应该学会自立,寻找自身的原因。他采取的方法也很简单,那就是学习。通过学习,从而明白人世间的一切真理,领悟人生的真谛。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行动指南】

企业经营者也会陷入“怨天尤人”,尤其是在发生经济危机的当下。然而事实上,危机同时也意味着机遇,每一次危机之后总会涌现出一批杰出的企业家。这些人不会因为外界环境的恶劣放弃自己的理想,而是努力寻找这一时代的机遇,把握住新的突破点,从而获得发展。

每个时代都会拥有每个时代的机遇,成功永远属于那些“不怨天,不尤人”的积极主动的人。

星期二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宪问篇》14.38

【译文】

子路在石门过夜。早上守城门的人问他:“你从哪里来的?”子路说:“我从孔家来的。”守门者说:“就是那个明知道行不通还一定要去做的那个人吗?”

【笔记】

孔子一生的理想都是恢复礼乐,值得庆贺的是他基本做到了,至今我们都生活在他的恩赐之中。但是在当时的人们看来,这简直是不可能的事,而孔子始终坚持,所以连一个守门人都知道他在做一件不可能实现的事。

我们也经常听到长辈和朋友对我们说:“那是不可能的!凭你的能力根本无法做到。”这种劝说使得很多人失去了创新的勇气和魄力。但是,在对历代成功者研究之后,我们发现几乎每一个成功者都是打破了当时的常规,创造了在常人看来不可能的成果。

或许,在今天,我们缺少的正是“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勇气。

【行动指南】

你想带领你的团队创造奇迹吗?如果你想,那么从今天开始,打破一切常规!在常规思维的束缚下,你永远都成不了优秀的管理者。所有杰出的管理者都是那些明知道不可能却去改变答案的人。

星期三

修己安人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宪问篇》14.42

【译文】

子路向孔子请教怎么样才称得上是君子。孔子说:“修养自己,严肃认真地对待自身的职责。”子路问:“做到这样就足够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使别人感到安乐。”子路问:“做到这样就足够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使百姓们能够获得安乐。可是这一点,连尧舜也是很难做到的事啊。”

【笔记】

人人都想成为君子,可是怎样才能称得上是君子呢?孔子在这里给出了答案,但是孔子对君子的评价也是分层次的。最基本的层面是“修己以敬”,如此看来,今天的所有职业人都应该成为君子才对,为什么?因为一个职业人不能够修养自己、谨慎处理好自身的工作职责,就是不合格的。再高一层的君子是“修己以安人”,这里的“安人”应该是让身边的人感到安乐,而不是让全天下的人感到安乐,否则就不会有后面的“修己以安百姓”一说。“修己以安人”应该是针对管理者的,管理者一定要能够使下属快乐地工作,并且为他们的生活提供一定的保障。最高层次的君子便是“修己以安百姓”,这是针对帝王所言,可是很多人即便是做到了帝王的位置,也不一定能够做到“安百姓”,让天下百姓都安居乐业,这是历代帝王的理想,可是真正实现的微乎其微。尧舜尽管让百姓们感觉到快乐,但是由于时代相对落后,人们仍然存在着很多忧患,所以孔子说他们也很难做到。

【行动指南】

每一位管理者都应该做到第二个层次:修己以安人。通过提升自身的品德和修养,不断改进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技能,使得下属们能够愉快地投入到工作之中。

星期四

戒速成之心

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宪问篇》14.44

【译文】

阙里的一个少年前来传达信息。有人问孔子:“这是个求上进的小孩吗?”孔子说:“我见他占据大人的位置,见他与长辈并肩而行。这不是一个求上进的人,而是一个急于成名的人。”

【笔记】

年轻人最爱犯的错误莫过于急于求成,阙里的这个孩子也是如此。可是急于求成的年轻人大多欲速不达。最终要么感叹生不逢时,陷入怀“才”不遇的自怜自哀,要么误入歧途。孔子不反对年轻人的狂放,但是反对他们急于求成。因为他知道急于求成的弊端。

我们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也会发现一些急于求成的人,他们为了获取上司的青睐,往往不假思索就应诺了一些事,然而自身根本不具备相应的能力,最终只能导致结果更加糟糕。对那些急于求成的人,管理者应该保持慎重,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直到他们意识到欲速则不达的道理之后,再委以重任。

【行动指南】

如果自己也有速成之心,尽力戒掉。速成之心不但无益于我们的发展,而且容易将我们带入歧途。

星期五

无为而治

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卫灵公篇》15.5

【译文】

孔子说:“什么也不做就能治好天下的人,大概只有舜了吧?他做了什么呢?以恭敬的态度坐在王位上罢了。”

【笔记】

《易经》乾坤二卦都说到了无为而治,在《乾卦》“用九”中爻辞是这样写的:“见,群龙无首,吉。”为什么群龙无首却吉呢?这就是无为而治。因为君王任命了优秀的人才,每个人都可以担当起自身的职责,每个人都做得非常出色,也就是“出现群龙各司其职”,这样一来,天下自然可以大治。很多时候天下混乱正是因为君王不懂得任用贤才和授权。《坤卦》“六五”中爻辞“黄裳,元吉”说的正是舜帝“垂布衣而天下治”。

所谓无为而治,并非什么都不做,而是什么都已经做好,这时方才可以“恭己正南面而已”。很多人认为无为而治就是什么都不干,这是一种误导,如果不是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以及做到什么程度,那么放任不管只能导致混乱,绝对不会使天下得以治理。

【行动指南】

无为而治是每一位企业家向往的境界,但是无为绝不是什么都不干,而是在什么都准备好的基础上才放手让他人去执行。

要做到无为而治,就必须做到三点:第一,人人都知道自身的工作职责;第二,人人都能够胜任自身的工作职责;第三,这是最重要的一点:人人都能够严肃认真地完成自身的工作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