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周
星期一
待贾而沽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子罕篇》9.13
【译文】
子贡问道:“假设这里有一块美玉,是把它放在柜子里藏起来?还是找一个识货的商人把它卖掉?”孔子说:“卖掉它吧,卖掉它吧,我就是在等着好买主呢。”
【笔记】
读到这段文字,不得不为当时的那些王侯感到可惜,连孔子这样的人才都得不到使用,可见他们当真是有眼无珠。同时内心中又升起一股为孔子鸣不平之意,可见时运真的很重要。
一块美玉的价值在于什么?在于有人欣赏它。对于一个有能力的人来说,价值体现在哪里?体现在有能够看到他的才能并且予以重任,由此取得出色的业绩。
我经常跟一些企业家们沟通和交流,他们总是在埋怨人才罕见:“有能力的人太少了。”而我接触的很多年轻人则不断埋怨:“为什么总是没有人认识到我的能力呢?”他们中的确有很多不错的人才。这是为什么呢?肯定是企业与人才之间产生了脱节。正如孔子也会“待贾”一般。
所以,对于企业来说,应该在人才选拔方面做更多的工作,以挖掘出那些真正有能力的人,并为他们提供适当的职位,使他们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行动指南】
对于“待嫁”者,应该将自己的能力充分地展现出来,今天不再是一个“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但是一定要记住:不可自欺欺人,否则只会自断前程。
对于企业组织来说,人力资源部门应该在人才评估方面作出更深入细致的研究,以便使真正有能力的人能够得到充分的价值体现。
星期二
逝者如斯夫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篇》9.17
【译文】
孔子站在河岸上,说:“时光岁月就像这样啊!不分白天与黑夜(向前奔流)。”
【笔记】
这是一句颇具哲思味道的话。“川”指河流,“逝者”乃是时光岁月。孔子看见川流不息,油然感慨时光的一去不复返。
现今,我们时常给一些企业管理者讲授时间管理方面的知识,也曾不时用孔子的这句话来加强时间飞逝并且一去不返的紧迫感,然而大多数情况是讲者用心听者无意,所以时间管理出色的人依然寥寥无几。
事实上,对于时间的管理便是对生命的管理、对生命价值的管理。要知道我们所希望做的每件事都需要拥有时间去实施、去行动,因此,如果不能够合理分配时间,将最重要的事情放在最先的位置,我们就会陷入时间不够的状态:永远都有很多事情需要处理,却无法腾出身来行动。
影响时间有效管理的最大敌人是拖拉,总是认为明天还有时间,可明天又将会有明天的事情需要处理。于是事情积压得越来越多,最终根本无法有效处理。
【行动指南】
时间管理是每一位职场人都必须掌握的技能。
时间管理最有效的法则是“要事为先”,首先处理重要的事情。这里面包含的是80/20法则:20%的事决定着80%的成果。因此,每一个人都应该找到自己人生和工作中20%的重点,然后立即动手处理好它们。这样便已经成功了一大半。
星期三
锲而不舍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子罕篇》9.19
【译文】
孔子说:“譬如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就可以成功),如果停下来,那是我自己停下来的。譬如在平地上,即使才堆了一筐土,如果继续下去,那也是我自己前进的。”
【笔记】
现实中这段所讲的那类事件时常发生,很多眼看就要成功的事情却因为犹豫和放弃而半途而废,真是令人痛心。尽管人们时常受到“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坚持到底就是胜利”之类的教导,可惜真正具有“愚公移山”精神的人何其之少。
记得小学时便已经学过《劝学》:“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可惜我们时常在即将到达千里之时选择了放弃。孔子认为放弃永远都是自己的原因,“止,吾止也”,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一种“自我束缚”,在关键时刻自己产生了动摇。很多人正是因为如此而错过了取得卓越成就的机会,而成功者总是那些能够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人。孔子的这段话正是为了教育学生们不要成为半途而废的人。
【行动指南】
任何企业和个人,要成功都必须遵循一项法则:做正确的事,然后坚持不懈,直到成功。
首先,要知道自身是不是在做正确的事,也就是是不是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如果在做一件错误的事,那将永远都不会获得成功。
其次,要坚持到底,任何成功都不可能在一夜之间获得。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差别只有一个:是否锲而不舍。
星期四
后生可畏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子罕篇》9.23
【译文】
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尊重的,怎么会知道他们将来比不上今天的人呢?不过,一个人到了四五十岁还没有获得一定的声望,那也就不足以敬畏了。”
【笔记】
“后生可畏”,的确如此,后来者超越前者的事举不胜举。孔子正是看到了这一事实,弟子中就有令孔子充满敬意的人——颜渊,孔子不止一次地称赞颜渊,并且在一次与子贡对话时,承认自己与子贡都不如颜渊。在《子罕篇》中又曾发出这样的感慨:“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意思是:颜渊是一个从未停止学习的人,每天都在进步,从来没有停止过。这样的人是可畏的,也是可敬的。
当然,孔子也说到了不值得敬畏的人,“四十、五十而无闻”之人。按照孔子的说法,“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到了四五十岁,还“无闻”,的确无法令人产生多少敬意。但是,我们也知道很多人是在晚年才成功的,所谓大器晚成。所以,“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不能一概而论,只能针对常人而言,对于那些特殊之人无法以正常的眼光去评价和判断。
【行动指南】
很多管理者对年轻人都有些轻视,甚至不屑一顾,这种态度是错误的。要知道无论是一家企业,还是一个国家,未来的重任都落在年轻人身上,因此,我们要做的是不仅要尊重年轻人,而且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遇,对他们进行尽心尽力的培养和辅导,使他们早日成为有价值的人。
星期五
不绎不改,无可教也
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未知之何也已矣。”
——《子罕篇》9.24
【译文】
孔子说:“符合礼制规矩的话,能不接受吗?改正自己的错误才可贵。听到符合自己心意的话,能不开心吗?(对这些话)分析一番才可贵。盲目开心而不加思索,表面接受而实际并不改正,(对这样的人)我也没有任何办法了。”
【笔记】
知道自己犯了错误却不思悔改,听从他人的甜言蜜语而不加分析,这样的人可以说随处可见。孔子对他们的态度是什么?是“我也没有任何办法了”。对待这样的人的确是没有什么办法,跟他讲道理也没有用,因为他听了之后也不思改正。听到好话也不去分析对方为什么要说这些话,一旦如此,就会被阿谀奉承的小人、奸人所利用。
对于“不绎不改”,可将它们分开来看待。“不绎”主要针对领导者,做领导的人喜欢听下属和他人的好话。根据我的观察,几乎每一位领导者身边都会围绕着一群甜言蜜语的谄媚之徒,这些人通过好话获取领导者的青睐,从中捞取一己私利。
“不改”则主要针对基层员工,有一些员工,上司指出他的缺点和问题,但从来不思悔改,通常表现为反复犯同样一种错误。对于这样的员工,单纯依靠教导是无效的。
【行动指南】
每一位领导者从今天开始应该做两件事:
第一,认真思考身边的每一位甜言蜜语之人的目的,远离那些目的不良之人。
第二,将屡教不改的员工清除出局。连孔子都没有办法的人,还留在企业内干什么?
第二周
星期一
匹夫不可夺志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篇》9.26
【译文】
孔子说:“可以夺取三军的主帅,但不可夺去一个平凡人的志向。”
【笔记】
这段话通常会令我想起另一句话:“士可杀不可辱。”我总觉得两者旨意有相似之处:三军可夺帅,是可以通过武力来做到的,只要武力超越对方,便可以夺取对方的主帅。但是匹夫之志却不可夺,为什么?因为志向在一个人的内心深处,只要他自身不放弃,任何人都无法夺走。同样,“士可杀”是指你可以终结一个人的生命,但是你无法侮辱一个人的品节。正如革命战争期间涌现了很多革命志士一般,反动派可以杀死他们,但是绝对无法侮辱他们的名节,所以至今他们仍然被后人们敬仰。
但是,今天很多人却轻易被他人和社会夺去志向。我曾经做过一个访谈,访谈的内容核心是关于人生目标和志向,结果大多数人都因为生存压力而放弃了当初的梦想和志向,甚至很多人在从事一项自己很不喜欢但不得不委曲求全的工作。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很简单,因为甘于平庸、得过且过的心态占据着人们的内心。任何一个人只要抱着自身的志向不放,想尽一切办法去追逐自身的梦想,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那些人生的失败者,通常拥有一个共同特征:甘于平庸。所以他们最终也只能够成为平庸者。
【行动指南】
任何人都不应该向命运屈服,无论何时都不应该放弃自身的梦想和志向。一旦你选择了屈服和放弃,那就意味着你选择了失败的人生。
星期二
岁寒方知松柏之节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篇》9.28
【译文】
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笔记】
文人喜欢用松柏表示人的气节。那些意志坚强的人总是能够在恶劣糟糕的环境之下,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展现出与众不同的气节。而松柏也是如此,在寒冷的冬天依然一片葱绿。著名开国元勋、一代儒将陈毅也写过一首关于松树的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欲知松高节,待到雪化时。”他的意思同样是借松树来比喻那些在艰难岁月中依然保持抗争的革命人士。
今天,企业家的意志表现在面对危机时的态度。2008年,当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时,许多企业经营者不敢面对即将到来的困境,携带着资金逃避到国外。青岛甚至发生200家韩资企业经营者集体弃厂而走,置企业的未来和大量员工的生存于不顾。这样的企业经营者是永远都不会成功的。
同样,当企业面临困境时,也是考验员工的时刻。有一些员工会在困难到来之时选择跳槽,而另一些员工却坚持与企业同命运、共存亡。困难只是一时的,当困境过去,留下来的人便将成为促进企业发展的功臣。
【行动指南】
在危机面前,保持坚定、顽强的意志,不仅是企业经营者获得成功的根本条件之一,也是对当今企业经营者的品德和气节的考验。同样,企业遭遇困境也是对所有员工的一场洗礼和考验。
考验员工有一个值得参考的方式:将他们放置到公司最糟糕的部门和位置上去,那些坚持下来的人将成为在企业发展中真正发挥价值的人。
星期三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篇》9.29
【译文】
孔子说:“智慧的人不困惑,仁爱的人不忧虑,勇敢的人不畏惧。”
【笔记】
这段话在我看来,包含着三个问题:知者为何不惑?仁者为何不忧?勇者为何不惧?
“知者”是明智、聪明的人,这些人面对问题时不会胡思乱想,而是对问题刨根溯源,最终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且及时制止和解决问题。所以这样的人不会困惑。
“仁者”是指充满仁爱之人,他们对人对己一个样,做事讲求仁义道德,追求问心无愧,所以从不担心他人的陷害和攻击,生活得无忧无虑。但我认为“仁者”必定还会为一个问题感到忧虑:如何让更多的人成为仁者?孔子便是如此。
“勇者”乃是勇敢的人。对于勇者,我们应该分别对待,一种勇敢之人属于匹夫之勇,这类人“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述而篇》7.11),尽管勇猛,可惜常常结局不好。孔子的弟子中,子路便是如此。另一种勇敢的人则是勇敢出于内心、有勇有谋之人。他们在面对困难和危险之时不是一味盲目,而是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案,然后无所畏惧地采取行动。同时,他们总是按照仁义去做事。孔子所谓的“勇者”乃是“知”和“仁”的“勇者”。
【行动指南】
如果你希望自己所领导的企业取得持久的成功,你就必须努力成为孔子所谓的“知者”、“仁者”和“勇者”。在面对问题时要学会思考,寻找问题的妥善解决方案。为人处世保持仁爱,同时坚持做道德的事,在面临困难时,先谋而后动,行动则无所畏惧、坚持到底。一旦如此,你将取得你所期望的成功。
星期四
人各有志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子罕篇》9.30
【译文】
孔子说:“可以在一起学习,未必可以走上同一条道路;可以走上同样的道路,未必可以坚持同样的立身原则;可以坚持同样的立身原则,未必可以一起权衡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