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指南】
时刻关注自己的行为举止、对事的态度以及表述方式和言语,管理者的品德、修养与素质都包含在这些方面,一旦你过于轻佻,你的形象由此一落千丈,而你的管理也将因此变得异常糟糕。
星期四
空杯心态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泰伯篇》8.5
【译文】
曾参说:“有能力向没有能力的人请教,知识丰富向知识不多的人请教;有学问像没有学问一般,内心充实看起来却像空虚,被人冒犯之后也不去计较。从前我有一个朋友,就是这样做的。”
【笔记】
本章是曾参回忆某个朋友,看起来这个朋友也应该是孔子的学生,如此谦虚、礼让,很有可能就是孔子最喜欢的弟子颜回。
这段话的重心在于“学习”,虚心求学,不耻下问,并且始终保持空杯心态,维持着旺盛的求知欲望。结合当下来看,我们确实非常需要这样的学习精神。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商业社会,知识和信息的变更速度令人应接不暇。在这样一个状况下,企业要取得持久性的成功,管理者就必须具备超强的学习和适应能力。而阻碍管理者学习最大的障碍是什么?是自得,是自以为是。很多管理者自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经营企业所需要的一切知识,如此一来,他们就封闭起学习的大门。
曾参告诉我们,一个人,无论他是谁,要想不断进步,就必须保持“有若无,实若虚”的心态,也就是现在流行的“空杯心态”,不能够清空自己的杯子,就无法吸纳新的知识,那就永远只能原地徘徊。
【行动指南】
时常清空自己的杯子,吸纳新的知识和思想,使自身不断得到进步和提升,并且将企业的经营带到一个更高层面。
星期五
君子之行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泰伯篇》8.6
【译文】
曾参说:“可以把幼小的孤儿托付给他,可以将国家的命运交付于他,面对重大的危难变故也不能够改变他的操守。这样的人是君子吗?这样的人当然是君子。”
【笔记】
这一章总是令我联想起当今的职业经理人,我们看看这些职业经理人都做了些什么:率领一群下属投奔竞争对手,掌握企业的技术之后自行创业,给予经销网络更大的利益而自行创业并置老东家于死地而后快,带着老东家的各项资源取悦新东家……这类事件还在不断发生。难怪在中国职业经理人体制始终很难完善。
企业家还不是像“托孤”一般信赖职业经理人,如果将一切命运都交给职业经理人,真不知道有几位企业家可以做到?又有多少职业经理人能够胜任此重任?
当然,企业家们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既然用人就不应该怀疑他,很多经理人反戈一击是因为老东家对他根本没有任何信任感,使他们感觉到人格受到侮辱。
总之,中国的职业经理人体制要完善,就必须出现曾参话中的人:可以将一切都交付给他,并且在危难时期保持斗志和方向的人。思科的钱伯斯便是这样的管理者,在思科遭遇危机时,他将自己的薪水降到了一美元,发誓与思科同生死、共命运。如果我们身边也出现像钱伯斯一样的职业经理人,中国的企业还愁无法成为世界领先企业吗?
【行动指南】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我们必须具备君子的品德和使命感,因为我们决定着企业的命运和前程。
第三周
星期一
任重而道远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篇》8.7
【译文】
曾参说:“人不可以没有恢弘的气度和刚毅的性格,因为人生责任重大而路途遥远。将仁作为自己的责任,这个责任还不重大吗?直到死后才停止脚步,这个路途还不遥远吗?”
【笔记】
这又是一句千古名言。“任重而道远”则是每一次被委以重任时领导者爱说的一句话,语气中总是透露出语重心长的味道。与此相近的另一句话则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这里我首先要提示的一点是:几乎所有的学者都将“士”译成“知识分子”或是“读书人”,我认为放在今天很是不妥。在今天,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弘毅”,因为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都需要开创自己美好的人生。
“任重而道远”讲述的是人的一生,只要活着一天,就要以仁德作为自己的责任,直到生命终结。我们要珍惜自己的一生,努力过上自己内心向往的生活,并且严格遵循仁德。
如果将“任重而道远”运用到职场之中,则在一定的职位上,就必须努力做好自己分内的每一项工作,直到离开此岗位为止。
【行动指南】
如今,工作与人生已经融为一体。工作正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手段和方式,因此,珍惜每一份工作,以实现美好人生的态度来面对它,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够获得幸福美好的一生。
星期二
十年磨一剑
子曰:“三年学,不至于榖,不易得也。”
——《泰伯篇》8.12
【译文】
孔子说:“学习了三年,还没有去做官的念头,这是很难得的。”
【笔记】
古时候,人们学习是为了什么?大多数都是为了做官,所谓“学而优则仕”。因此,到孔子那里求学的人大多也是如此,只有颜渊等极少数学生一心求学治德,而不求于做官。
其实,学习之后要去做官并不是问题,问题是很多人没学到什么就开始蠢蠢欲动,自以为已经掌握了做官的奥秘。孔子很厌恶这些没有学问却急着去做官的人,而赞成那些谦虚、务实的学生。记得有一次,他推荐一名叫漆雕开的学生去做官,这个学生非常谦虚,说道:“我目前对做官还没有足够的信心。”孔子听了很开心。所以在这里,孔子说:“学习了三年,还没有做官的念头,这是很难得的。”
三年对于一个求学的人来说的确不算长,我们知道古人动辄“十年寒窗”,一些人为了考取功名,甚至花费了一生的心血和时间。当然,最多的就是我们时常挂在嘴边的那句“十年磨一剑”。“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不经过一番磨炼和学习是无法成就功名的。可惜今天急于求成之人到处都是,很多年轻人毕业刚刚一两年便在企业内钩心斗角,以图迅速得以升职。这样的人即便是一时获得了机会,不久也会因为缺乏应有的工作能力而遭遇挫折。我的经验告诉我:“这个世界没有捷径。人生的每一步我们都必须走过,而且必须是认真走过。”
【行动指南】
无论是经营企业,还是经营人生,有一点近乎真理:“世上无捷径。”当我们急于求成而期望绕过某个艰难的过程,我们便是在为未来埋下更大的隐患。
而今企业家们最容易犯下的错误便是:急于让自己的孩子接替自己的位置。很多民营企业眼下面临二代管理者的更替,子承父业说起来天经地义,可事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很多年轻人根本不具备运作一个几亿乃至几十亿规模企业的能力,而企业家们又急于他们能够迅速上手,让他们进商学院学了一些皮毛便回到企业内执掌大权,这就引发了很多企业出现人心涣散,甚至很多创业元老自行创业的现象。这便是“学习三年便急于做官”的后果。
一个人或是一个企业的成长必须要经历一些必不可少的磨炼。
星期三
邦有道,贫贱耻;邦无道,富贵耻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泰伯篇》8.13
【译文】
孔子说:“信仰坚定,爱好学习,为完成人生理想可以牺牲生命。不前往危险的国家,不居住在混乱的国家。天下治理有方就出来做事,天下治理无方则隐居起来。国家治理有方,贫穷下贱是可耻的;国家治理无方,富贵是可耻的。”
【笔记】
这一段话前后讲了四个方面:第一,为了人生之道,要意志坚定,不断学习,甚至誓死坚持人生理想;第二,选择居所,不去危险的地方,也不去混乱的地方;第三,出仕的原则是,君主清明则出仕,君主昏庸则隐居;第四,知人生进退,在国家有道之时进,无道之时退。
我对于其中的第二点、第三点不敢苟同,或许这也是所谓的“知进退”,但是一旦如此,混乱将永远是混乱,危险也将永远是危险,而治理不善的国家永远治理不善,为什么?因为有才华的人都选择隐居。一旦如此,谁来治国?谁来扭转乾坤?如果一有危险就想着逃避,这能算是君子吗?君子应以天下黎民苍生为己任,所以这两点,我不赞成。
第四点值得玩味。为什么国家治理好的时候,贫贱可耻呢?我们知道政治清明之时,无论是谁只要付出努力就会得到相应的回报,那些贫贱之徒必定是游手好闲之辈,不思进取、碌碌无为,从而导致生存艰难,所以可耻。同样,在整个国家都陷入贫穷、混乱之时,富贵之人无非是两种人:一种是无视百姓生计,只知道一味赚取个人利益的丑恶之徒;一种是阿谀奉承、拍马溜须之徒,昏庸无能的管理者一般喜欢这类人。正直、清明的管理者在国家贫穷之时必定与百姓同舟共济,一起应对困难,所以这些人通常也不会富贵。
【行动指南】
在企业发展顺利之时,谁没有获得相应的发展,谁就应该被淘汰。
同样,在企业陷入困境之时,一味追求个人利益而忽略企业利益的人,也应该将其辞退。否则,他们的存在只会加快企业的死亡。
星期四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泰伯篇》8.14
【译文】
孔子说:“不在那个职位上,便不去谋划相关的事务。”
【笔记】
这句话现今在企业内非常流行。每当问题出现时,追查责任人时,总会有一些人理直气壮地说:“这件事跟我无关,孔子还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呢。”熟读《论语》的人还会加上一句:“曾子也说过‘君子思不出其位’啊。”这并不是笑话,而是实实在在存在的现象。
可惜大家忽略了一个问题,孔子的这句话至少包含两个基点:一,每一个人都应该知道自身应该担负什么样的职责,就是今天所谓的“职责明确”;二,每个人都应该严格履行自身应该履行的职责。如果做到了这两点,你完全可以不去考虑他人的工作和职责,那些跟你毫无关系。
这就对上司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为一个组织的发展是依靠团队的力量。因此管理者就必须根据企业发展的要求将一切工作都安排到具体的人员身上,做到职责明确,而没有一点含糊不清。同时,还要对每一项工作设定明确的标准和要求。否则,出现问题时,责任人便会找到推卸的借口和理由。我一直认为员工的不负责任是管理者管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