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上火”的凉茶:解密加多宝和王老吉的营销之战
14909400000034

第34章 谁将是凉茶大战的最后霸主(3)

如果广药和王老吉任何一方只是一心想着进攻,而不考虑防守,很快就会走上末路。谁能够在进攻的同时又及时做好原有渠道、原有产品的防守,谁就把握了主动权,就会先立于不败之地。

目前的局面,加多宝和王老吉谁都不可能在短期内完全战胜对方,只能先维持一个战略相持的局面。如果双方非要同时进攻,只会是两败俱伤。

先做好防守,等到敌人自身出现漏洞,有可乘之机了,再伺机进攻,方能以较低的代价取胜。

那么什么是敌人的漏洞?

有可能是对销售费用管理不严,经销商的费用没有及时补齐,销售人员有贪腐行为;也有可能是销售部急于求成,贪功冒进,招商和上货架是很快,但是市场部的空中传播计划和地面的推广执行跟不上,导致很多地方产品不能动销;更有可能是供应链和产销协调不力,有些地方缺货,有些地方压货过多。

根据运动战的第一条原则“快速机动,各个击破”,敌人的弱点出现在哪里,企业就要快速发现,制定有针对性的方案,将敌军各个击破。

类似的战略相持,以前在康师傅与统一的方便面大战时曾出现过,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可乐大战时也出现过。在中国百事可乐的品牌一直与可口可乐不相上下,但是销售队伍的管理就比可口可乐公司差很远,费用失控,连年亏损。不得已之下,百事全球总部才请来康师傅集团收购中国的百事可乐业务,堵住漏洞。

现在读者应该明白,为什么我们不建议打阵地战,不建议全面出击。阵地战很容易打成互有攻守的持久消耗战,十分浪费企业资源。

虽然可口可乐在中国打赢了跟百事的可乐大战,打赢了跟统一和康师傅的果汁大战,但是在原叶茶项目上,与百事犯了同样的错误:跟康师傅、统一、娃哈哈的茶饮料打成了阵地战、消耗战、持久战,最后也是铩羽而归,无功而返,先胜而后败。

如果全球饮料第一和第二名的企业都难以支撑,那么国内的企业,恐怕没有几个敢说自己能打阵地战和持久战。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何况加多宝和广药之战,简直残酷到杀敌一千,自伤九百九的程度。在2013年的上半年,我们可以看到红罐的加多宝和王老吉,在终端货架上的出厂日期比之前已经旧了很多,很多地方还是2012年的货。两家企业再这样打下去,很可能两败俱伤,会被其他凉茶势力乘虚而入。而大家可能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可口可乐这类外资企业,通过收购一个二线凉茶品牌,慢慢蚕食本土凉茶一线品牌的市场份额。

所以,凉茶大战的第三阶段,我们暂时不方便预测结果。到时谁是战略进攻的一方,谁是战略防守和退却的一方,结论大家可以尽情猜想。

康师傅为什么在国内能打赢统一?

因为康师傅最开始只在中国经营方便面一个品类,非常专注和聚焦。而统一是亚洲范围内的多元化食品饮料巨型集团,志在进入世界500强,跨品类的产品太多,很容易养成“打井”的习惯——每个品类、每个产品同时投入资源,就好比同时挖几口井,但是常常是每口井都挖到离水面还差几十厘米,甚至可能几厘米时就放弃了。

百事可乐本来也是有机会战胜可口可乐,成为全球第一名的饮料集团和品牌的。当年,可口可乐也曾经盲目多元化,收购电影公司、进军水产业,大部分项目都以亏损告终。百事却没有吸取可口可乐的失误,反而自己也开始了多元化,收购肯德基、必胜客,品牌延伸去做体育运动鞋服等,分散了公司的资源和管理层的精力,错失了超越可口可乐的最好机会。

加多宝推出昆仑山雪山水这个项目,有点像百团大战的意思。从战术上看是正确的,但是战略上很值得商榷。如果当年加多宝的管理层不把精力分散在昆仑山项目上,而是用在与广药谈判续约,或者用于收购一个二线的凉茶品牌,也许今天的处境更容易,进可攻、退可守,进退自如,不会像现在这样——华山一条路,绝境求生。

广药手中有王老吉这张王牌、有上市公司的融资优势、有政府的支持……满手都是好牌,可惜打牌的人,牌技不太服众。广药很想用好“王老吉”这个中国第一品牌,立志打造出一个500亿的大健康产业,也把王老吉品牌延伸到了很多品类上,比如延伸在龟苓膏、莲子绿豆爽、润喉糖,甚至想延伸到月饼、咖啡上,而且广药目前已经把王老吉延伸到很多中药产品上,横跨众多品类,有儿童药、感冒药、五官药、清热药、呼吸药、肠胃药等等。

这些,都还不是最致命的问题。

最致命的问题是,广药缺乏对品牌定位和延伸的辩证理解,未来还会不顾后果地胡乱延伸。

广药有否科学、认真地思考过,“王老吉”这个品牌背后的核心价值究竟是什么?将来应怎样围绕王老吉的核心价值来延伸和开发产品?

凉茶大战第三阶段的胜败,并不取决于王老吉和加多宝的品牌谁比谁强,也不取决于渠道谁比谁掌控得好,更不取决于相关各方背后利益集团的博弈。

现在的中国,已经进入了市场化的时代,凉茶这样的行业,更是一个完全竞争的战场。专业化的企业尚且发展得步步惊心,多元化发展的企业,将来会愈发如同走钢丝。

凉茶大战第三阶段的胜败,取决于双方谁能更好地驾驭多元化发展,谁能更早地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转换,谁能更有战略的前瞻性。

很多优秀的企业,只差一步,但是就没能迈进“卓越”这个门槛,倒在门口或者一直在门口徘徊不前。

我们可以列出长长的一串名单。国外的有百事可乐、诺基亚、摩托罗拉、索尼、爱立信、松下、夏普、达能;国内的有健力宝、娃哈哈、中兴通讯、海尔、美的、TCL。广药和加多宝当然也在上面的名单中。加多宝的执行力、营销战术策划等可以说非常优秀,但是其战略规划能力,到现在也并没有展示出很强大的一面。

广药和加多宝本来各自肩负着更大的使命。广药手中有众多的百年老字号品牌,很有机会让中国的传统中医药文化发扬光大,走向全球;加多宝也有能力让凉茶走出国门,畅销全球。

但是现在,因为凉茶业的内战,这些近在咫尺的理想,似乎离国人越来越远。

如果广药与加多宝的相关各方,能平心静气地坐到一起,协商出一条和谐共赢、互利发展之路,实乃企业之利,行业之福,国家之幸。

纸盒凉茶,百亿蓝海

纸盒对加多宝和广药来说,可能涉及的是眼前数十亿甚至未来上百亿的蓝海市场,以及整个营销战的转折点。

但是,简单正确的战略,往往容易被人忽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因身在此山中”。

也许大多数人对凉茶的纸盒没什么印象,因为红罐凉茶太成功了。实际上,瓶装和纸盒凉茶都是接近百亿的蓝海市场。

在瓶装凉茶市场上,和其正以及众多的区域性中小品牌,有性价比的优势,而王老吉和加多宝考虑到红罐的销量,短期内不可能把瓶装的价格降下来,去跟和其正等打价格战,所以瓶装的销量不会太大。

但是目前纸盒凉茶市场上,只有王老吉的绿盒一家独大,晨光、深晖、惠尔康等盘踞在中低端市场,价格跟绿盒王老吉是错位竞争,其品牌力也暂时对绿盒王老吉构不成威胁。

从广药过往的年报以及市场调研分析,纸盒王老吉大概有20个亿左右的销量,这还是因为广药把很多精力都用在大健康产业,延伸做龟苓膏、莲子绿豆爽、固元粥等新产品去了,否则纸盒的销量还会大幅提高。

从年报分析,广药的大健康产业的众多项目,几乎没什么赚钱的。因为按照10%的利润率,绿盒王老吉至少每年都有2个亿的纯利润,药品部分也会有稳定的盈利,而广药一年才盈利4个亿,那可以推断出其他延伸产品都是亏损多,盈利少。

《孙子兵法·虚实篇》中提到:“攻其所必救也。”绿盒正是广药王老吉的一个必救的战略关键点。一旦加多宝推出自有品牌的纸盒,或者收购一个二线凉茶品牌,与纸盒王老吉打价格战、拼渠道、比执行,绿盒王老吉会由于销售执行力、营销策划力等不如加多宝,很快就会陷于被动。就算绿盒的销量不下滑,营销费用也会大幅度上升。

而一旦其他多元化产品不能贡献足够的盈利,前景堪忧,股价堪忧。

反过来,如果广药善于利用绿盒王老吉作为进攻武器,由于目前加多宝还没有大力度推广纸盒凉茶,那么短期内难以组织起大规模的有效反击,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绿盒不断攻城略地,广药在股市中又多了一个利好的消息,股价又有了更高的想象空间。

营销战,充满了哲学的辩证思维;营销的战场上,战况瞬息万变。

媒体今天也许还在报道加多宝的好消息,明日可能就在传播广药王老吉的利好了,一时的成败得失,并不重要。

我更关心的是,王老吉也好,加多宝也好,10年后、30年后、100年后,还有现在这样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吗?

广药和加多宝能够实现从优秀到卓越,能够基业长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