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上火”的凉茶:解密加多宝和王老吉的营销之战
14909400000035

第35章 后记

营销人很喜欢说一句话:商场如战场。

可是,就对战争案例和营销案例的研究对比来看,人们对战争案例的研究更为客观和严谨,而对营销案例的研究则相对要主观和随意许多。

其中的原因也很简单。战争案例的研究,后来者往往可以获取很多详实的第一手战争记录。但想要研究营销案例,获取第一手资料的难度是非常大的。有多少研究者能获取可口可乐、娃哈哈、加多宝等公司内部的营销方案,并参与营销决策呢?

营销理论错了,最多是损失金钱和时间;作战理论错了,代价则是千千万万无辜的生命。因此,战争研究者对战争案例的研究,比营销爱好者对营销案例的研究,要认真和负责很多倍,对很多作战细节也都不放过。即使是在成百上千年之后评价某个战役,研究者也都能设身处地地从当事人的角度来出发。

对此,营销行业的研究者们实在应该深刻反思。

特别是最近这10多年来,国内营销界渐渐形成一种风气,用某个单一的营销理论,去论证一个营销案例的系统性成败。而且这些评价者本身,很多并不真正了解某个行业、某个产品,也没真正研究透某个营销理论,甚至缺乏营销的系统知识和实战经验。某些所谓的营销理论专家,常常采用囫囵吞枣式的点评,有些还带上了教条主义色彩。

研究战争案例和古今中外的战争史,常常可以从中得出一些对营销战有启发的理论原则和营销作战形式。本书中营销作战的指导原则,也大多都是从一些经典战例中得到启发而来的,直至今日,战争案例仍值得大家深刻研究,并吸收其中的战略思想而用于营销作战。

在《基业长青》的作者、世界级管理大师吉姆·柯林斯的新书《选择卓越》中有一章《先发射子弹,后发射炮弹》,其中所谈到的观点跟我们所提倡的营销游击战思想如出一辙。

虽然我们跟柯林斯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行业来开展研究的,但却所见略同。子弹相当于游击战,炮弹相当于阵地战。柯林斯总结出了几个关键结论,因篇幅有限,我们只摘录部分,有兴趣的读者可以阅读其原书。

第一,相比于大的飞跃式创新和预测天赋,“先发射子弹,后发射炮弹”(可以理解为先打游击战,后打阵地战)的方法可以更好地解释卓越公司的成功。

第二,一颗“子弹”是一个低成本的、低风险的、低误差的测试或试验。卓越公司利用子弹,以实验的方式确定什么是真正可行的。基于实验的结果,他们会将资源集中起来,然后发射一枚炮弹,确保获得大的回报。这也就是积小胜为大胜,先通过游击战积累作战经验,然后通过运动战、阵地战等正规战获得更大胜利。

第三,炮弹分为两种类型:校准炮弹和未校对炮弹。校对炮弹就是已经得到实验证明的,是很有可能成功的大赌注。发射未校准的炮弹意味着公司在没有实验证明的情况下,投注了一个失败概率较大的重注。这与本书中“没有准备和把握,尽量避免打阵地战”的观点不谋而合。

在本书的创作过程中,首先要感谢原加多宝凉茶元老、多宝营销咨询公司首席顾问曲宗恺,《糖烟酒周刊》的宋正觥、高振林,以及《糖烟酒周刊》杂志社的大力支持。正是他们的努力不懈,挖掘出了关于加多宝的大量宝贵资料。

也许在若干年后,我们回过头看,这些文字将会显得更弥足珍贵,因为这对于中国饮料界乃至整个中国营销界,都有极其独特的、不可磨灭的价值。

百年之后,我们都化作尘土,但是这些文字,却可以青史永留。

也感谢在本书写作过程给予帮助的众多企业、个人,为了避免挂一漏万,这里就不再累述具体的名称和名字了。

也把此书献给我的母校——成都理工大学,以及众多恩师。当年,我毕业时的心愿,是希望自己能为母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增添些微的荣耀,让师弟师妹们能更加喜欢市场营销这门学科,让他们能更有信心地从事市场营销的相关工作。

最后,此书也献给我的祖父和父亲、外公和外婆,希望他们在另一个世界,可以平静地活在当下,远离尘世的喧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