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控股才是王道
14636000000008

第8章 资本狂躁(3)

陈晓加盟国美后,黄光裕及其家族成员对陈晓是相当厚道的,不但安排他与黄光裕同样大小的办公室,连装修都是一样的。黄光裕更换原来的奔驰座驾,买了两辆几百万元的迈巴赫汽车,一辆自己用,一辆送给陈晓。黄光裕并没有在陈晓面前摆出胜利者的姿态,但是否黄光裕越是如此,陈晓心里会越觉得不是滋味呢?这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黄光裕和陈晓之间创造了两个奇迹,一是国美收购永乐,两个“巨无霸”之间的合并成为当年国内最震撼人心的商界故事;另一个是一个老板臣服于另一个老板。老板身份转型为职业经理人,在任何一个外人看来,这都是不可思议的事,但是陈晓却硬是做到了。如果黄光裕没有入狱,陈晓也许会死心塌地为黄光裕服务直到退休。

陈晓“偷情”,张大中愤怒

当陈晓和黄光裕携手出席新闻发布会,高调秀“甜蜜关系”时,张大中怒不可遏。

事后,陈晓回忆起这段往事时称:“那个时候我们(指陈晓与张大中)是惺惺相惜吧,就感觉到中国的民企成长不够快。家电行业比较特殊,假如说家电行业在我们这些人手上能够把它整合成一个巨大的企业的话,那么价值是无穷的。在这个过程里面,我们大伙都接触了很多,包括像苏宁的张(近东)总,包括张大中、黄光裕,还有五星电器的汪建国,大家都有很充分的交流,当然每个人的交流都是单独的,没有完全公开。我们在一起的时候有交流,分别也都有交流,我相信每个人之间都有交流。但是人与人之间的感觉是不同的,或者说距离也是不同的,即便是说感觉一样,那结果会怎么样也并不十分明了,因为还会有很多外界因素去影响你。现在很多人评说这一段,实际上并非像评说的那样具有戏剧性。”

2006年7月,在国美和永乐合并消息披露之后,张大中对陈晓喊话:“大中与永乐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正常推进。目前,鉴于永乐单方面与第三方合作,大中与永乐的战略合作协议有待重新协商。”

10月17日,大中向上海永乐电器发送正式函件,书面通知对方依法解除双方于2006年4月19日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10月18日,大中向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递交仲裁申请,鉴于永乐的违约行为,要求永乐承担违约责任,没收此前永乐支付给大中的1.5亿元定金。10月27日,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向永乐(中国)发出仲裁通告。

面对张大中的挑衅,陈晓端起主人的姿态,回击道:永乐与大中签定的“战略合作协议”不存在任何无法履行的问题。首先,双方“协议”的甲方是永乐(中国)电器销售有限公司,并非永乐香港上市公司,因此,协议甲方主体并不会因香港永乐与国美的合并而改变;其次,永乐与大中在“战略合作协议”中约定,双方有权通过自己的关联公司行使或履行协议,因此,即使国美与永乐合并,一样具备履行合约的能力和权利。

按双方规定,2007年4月19日之前,大中要交合并要求,双方就合并达成一致,这个合并才能进行。但是,大中直到永乐和国美合并为止,没有提交合并要求,于是陈晓由此反过来要求张大中赔偿最多3倍的违约金,即4.5亿元。

张大中一边与陈晓打嘴仗,私底下也没闲着,他偷偷找到了张近东,许愿把大中“嫁”给苏宁,张近东乐坏了,以为天上掉馅饼砸到了自己头上。他没有想到张大中在无退路之际找到自己,只是将自己作为“备胎”,张大中不过是希望以此来抬高大中的出售身价而已。

2007年11月底,家电零售业内普遍传闻苏宁并购大中只是时间问题,早在2007年2月张大中与陈晓闹得不可开交时,苏宁与大中就达成了初步协议,约定收购价格是30亿元。

但令人感到蹊跷的是,到了2007年12月12日晚,苏宁发布公告称终止收购大中。12月14日晚间,国美发布公告称将以36亿元的价格通过第三方收购大中,并且全面接管大中的业务。大中创始人张大中一次性缴纳个人所得税5.6亿元,成为国内一次性缴纳个人所得税最多的纳税人,比2007年度青海省全年的个人所得税税款还多1亿多元。

国美收购大中基本上完成对家电零售业的整合,接下来就是对并购企业进行内在融合。

“巨无霸”凶猛,江湖狼烟四起

陈晓加盟国美后,黄光裕将日常管理的琐碎事务交给陈晓打理,而他则分身去做感兴趣的资本运作工作,希望最终完成对家电零售行业的整合。黄光裕的大气和陈晓的精细,二者合作相得益彰。

回想2000年时,那时候的家电江湖是群雄混战,一线的企业有国美、苏宁、永乐;二线企业有大中、五星、三联商社;三线企业就更多了,哈尔滨黑天鹅、河南通利、广州东泽、陕西蜂星、厦门灿坤、常州金太阳等。除五星电器被美国家电零售业巨头百思买收购外,其余企业全部被国美收购。到2008年黄光裕入狱之前,家电业内国美唯一的竞争对手只剩南京的苏宁,黄光裕此时已可以放胆对外称,收购苏宁只是时间问题。

黄光裕主外、陈晓主内,黄光裕把城池占领下来后,陈晓负责跟进管理。到2008年,国美完成规模扩张,在全国各个地方的布局也已经完成,下面要做的是对门店进行优化,深挖单店的经营业绩,而这是陈晓最为擅长的。国美开始做调整家电产品品类,优化门店的布局等细化工作。

国美确立了在市场上的霸主地位后,黄光裕开始腾出精力去打理地产业务以及他的资本游戏,他要在地产业内复制国美的成功模式。鹏润地产总经理王军曾经对我说过,国美是用资本的方式做地产。经过若干年的发展,黄光裕的地产版图从东北、西南、华中到华东遍地开花,总资产规模达到180亿元以上。

地产、家电两块业务各自发展,黄光裕开始筹划如何打通两个产业。消费者购买住宅之后需要装修,需购买家电和建材,而国美刚好能提供家电。黄光裕开始将国美和鹏润地产捆绑在一起发展,他在自己开发的商品房里,安装国美销售的家用电器。

黄光裕如果后来没有因涉嫌经济犯罪被捕入狱,他很可能还会在其他行业复制国美成功的模式。事实上,黄光裕的兴趣不止在家电、地产和股市上,在其他诸多领域,他都有涉猎,而且规模也很大。2003年11月,黄光裕以作价少于300万港元购入香港证券买卖以及期货买卖牌照开设证券公司,这是黄光裕获取国内证券业务的一部分,黄光裕想借助本地合格机构投资者(QDII)的政策,吸引内地个别以及机构性投资者在香港的证券业务。如果这个想法能够达成,黄光裕的公司就真正做到了产融结合,那么威力将是巨大的。但后来因为香港市场行情不好,到2005年4月,黄光裕出售了鹏润期货和鹏润证券的全部股权。鹏润期货转让价格为1610万港元,鹏润证券的转让价格为3590万港元,总转让价格为5200万港元。当时对外的公开说法是,国美将中止一切非电器类业务。但国美内部人士称,黄光裕因为期货一下输掉了40亿元,急得头发都掉光了。

黄光裕还曾有意与贝尔斯登建立合资公司进军私募股权基金(PE)领域,双方当时拟定的投资金额为5亿美元,其中双方各出资50%。分工大致是由熟悉中国市场的鹏润投资负责项目选择,贝尔斯登则利用其融资结构设计、国际市场经验、管理团队等优势进行运作。黄光裕称基金投资将投向那些已经成熟、具有投资价值的零售企业和行业,如医药连锁、百货、电视购物等行业。与贝尔斯登的合作主要由黄光裕的妻子杜鹃负责。但2007年美国爆发次级债危机,贝尔斯登也未能幸免于难,于是合资基金项目不了了之。而后,黄光裕又酝酿联合美国医药零售巨头沃尔格林(Walgreen)投资药妆连锁门店。沃尔格林是年销售额422亿美元,单店年销售额850万美元,连锁门店接近5000家的医药连锁巨头,如果黄光裕真的凭借资本的力量涉足类似于药妆的产业领域,则必将导致该行业竞争格局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