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探索与发展新论
14358300000002

第2章 新闻真实和审美的表达(2)

6.表达的重要节点

任何新闻报道都有鲜明的报道主题和目标。新闻真实的表达除注重真实性、时效性等外,它还要注意表达的倾向性、导向性、形象性等。倾向性,即传播媒介在报道中或明或暗的特定的政治立场,或记者通过新闻事实暴露出的思想倾向可能对大众造成的某些影响。考虑到实际的政治需要和报道者的政治利益得失等,表达必然要决定事实的取舍,突出表达的政治倾向性。它还要注意在表达中的指导性,发挥积极工具作用,对大众生活、工作、环境、社交等进行必要的指导,或具体对大众的要求、期待等作出回答。它还要注意表达的趣味性,即人们生活、工作等的新体验、科研的新突破、人们的情爱取向、百科性知识普及等不少带有寓教于乐的富有趣味与轻松色彩的内容表达。

真实表达的重要节点还在于它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课题探索与实践层出不穷。在现代知识经济社会中,信息化、网络化和国际化已经作为新型的生产力,新闻真实表达的手段、方法、模式、原理、规律都会因此而不断发展创新。现代媒体发展,使表达的模式更新、表达超前,绩效突出已经越来越明显。此外,依据现代写作创新原理,以现代应用文为代表的“现代模式化写作系统”和以文学作品为代表的“审美独创系统”将构成现代写作文本的两大系统。在两个系统所产生的两大门类中,文学作品之外的一切文种归于现代应用文之中,就可能打破新闻原有的记叙、议论文、抒情、说明等的各自表达的界定或表达模式,表达系统更独立,要素表现更个性,重要的节点也会越来越多。

二、新闻审美的表达

新闻审美是人们认识和把社会和自然形态所形成的一种无功利的,具有相当形象感、情感度和愉悦性的关系状态。新闻的审美表现是在人们情感、理智、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基础上,所体现出的追求美好、把握真理、向往自由和互动发展的认知,具有强势的美感和聚合力。新闻的审美表达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包括建筑、音乐、舞蹈、服饰、陶艺、饮食、装饰、绘画等等。

(一)审美表达的重要元素

新闻审美表达是对事物外在审美特性的直观性感知和内在的一种体验。在感性直觉和理性直觉中,前者是对事物美与丑的直接反射;后者则融合了理智情感内容,是一种理性化、情境化的直觉表现。它们密不可分,互动性极强,共同反映了对美的理解和把握程度。

1.审美的直觉性

新闻审美的直觉包含三层含义:第一,审美感受的直觉性表现在直接性和直观性上,即通过感官愉悦,不需要去考虑或审视对象形态,不需要理智的思考和逻辑判断就可以获得美的愉悦和美的感觉。这种对美的欣赏可不加思索进行判断,就可以得出美或不美的结论,整个审美过程自始至终都是形象的具体的,在直接的感知中,直觉性和直观性表现一直贯穿于对新闻美的整个认识过程中,也贯穿于一切新闻的形态中;第二,在直觉作用下,新闻审美的审美对象产生的美感具有整体美和形象美,不是孤立地表现某些局部的美或细节的美。这种感知不同于逻辑思维的方式,它给人以瞬间的理解或把握,那种“相见恨晚”的感知带来人对理想和现实的理性认知,从而产生新的领悟。在整体性认知对象的基础上,人的直觉性还会导致人自我的主动性并在美的整体上扩展,发现更多的局部或细节的美,增加对美的理性把握;第三,这种带有艺术性的新闻审美直觉与科学理性逻辑判断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本质相同在于都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深入正确的把握。直觉从理性阶段前的低级感觉到形成高级的认识阶段的直觉和科学性逻辑判断,都会最后通过一个曲折复杂的认识过程而形成,都存在理性的逻辑判断,可以客观地反映新闻报道的本质方面。二者区别在于,直觉性更多通过感性认知,依靠一些经验积累和悟性,以潜在的方式不自觉地达到美的理性认知。新闻审美的直觉性是能够认知把握美的内涵去获得美感和真理的必要形式。直觉性在美的欣赏中,促进美感产生和认识过程,是审美意象的再造过程,也是最终获得美感的必要过程。

2.情感性的审美

审美情感是指人对客观存在的美的体验和态度,包括人的生理、理性因素与人们所积淀的一些普遍因素。审美是一种喜悦和愉快的感情体验。新闻的情感性审美以审美的认识判断为基础,是构成审美的要素之一。它不同于带有物质性的,直接单一的,不需要审美的评价就可以获得的生理机体的舒适感觉。新闻审美的情感性表现出精神的愉悦和一切的情感表现有关,属于精神的范畴,不是情欲性或物质性的简单发泄。作为一种高级的精神活动,新闻的审美可以在新闻的形式和内容中获得强烈的情绪感染,可以在新闻的传播中过获得理性的感知。新闻的审美情感作为一种精神的不是物质情高级活动,包含着丰富的理性因素。在强烈的情绪或情感活动中,它可理解到审美对象的深刻和鲜明,不是靠简单的抽象概念通过复杂的逻辑过程来获取的。情感性从感性到理性地接受某些新闻形象,审美才可能得到理性的概念或观念,并利用新闻的形象来提升审美的形象思维,再通过这样的思维得到审美的具体结果。没有新闻的情感性就没有新闻的确切审美,也就没有新闻的客观美感,新闻则难以成为有价值的好新闻。形象是诱发情感的直接对象。审美的情感体验必须要依靠新闻的具体形象来实现,并且情感的多样性可以引发不同的审美反映,最终达到人的感性直观统一的情感体验,在对新闻作品的肯定、欣赏、赞美中获得艺术般的享受。新闻审美情感性在心理活动中还可以引发审美的悲剧性感知和理性认知,会出现不同的审美趋向和审美效果。新闻的审美对象极其丰富,情感性的表达也会多种多样,会使情感性的表达更有审美价值和吸引力。

3.审美的愉悦性

新闻的愉悦性就是在阅读或观看新闻作品时,给人的一种令人感觉良好的,令心理或心情等活跃的正面情绪。新闻审美的愉悦源于人的本质反映或力量,表现出对一种狭隘的超越,是一种审美的形式。新闻的崇高或鲜明的形象总会给人不同的喜悦,带来不同的兴奋感和追求感,使人或赏心悦目,或心情畅然,或感受倍增,或慷慨陈词等。这样的愉悦在个人身心的聚化表达,非常容易激情骤来,瞬间突发,也可以潺潺流水,婉婉流畅,左右逢源。新闻的愉悦性审美有个性化的特点:无个人的功利性却有社会的功利性;无物质的功利性却有精神的功利性;有情感的陶冶性而没有情感的独占性;有愉悦的审美感而没有愉悦的自私感。新闻的审美愉悦还表现在对新闻形式或内容表现形态的愉悦、对报道效果的愉悦、对新闻引起的想象、感知的愉悦,以及对新闻链接的其他事物的产生的某些愉悦。

新闻的审美的愉悦和感官享受存在着巨大的区别。感官的快适等不等同于美感,更不等同于新闻的审美。人一旦进入到审美活动,就超越了现实领域,进入到理想的境界。实际上,审美领域没有限制,任何对象都可以进入审美的领域获得审美的正价值或负价值的评价。新闻审美的愉悦性紧紧依靠感觉与心灵的沟通与互动,在体验中通过情理统一,去掉狭隘的功利和纯粹的生理满足等欲望来实现。这样的审美愉悦才可能由此及彼,实现真正意义的审美。

4.审美的距离感

任何审美总是存在着审美的距离。这就是通常讲的“美感距离”,即审美者和审美对象存在的一定的间隔。新闻审美同样如此。没有亲身经历采、编、写的过程却可以通过新闻作品获得审美效果,就在于大众利用新闻报道作为审美主体,可以在媒体和自身的距离上感知美的多样启发。对审美主体保持的“距离美”可以增加审美印象和更多的审美感觉。这为审美效应的特征所决定。审美距离太近,就很容易被美的白璧微瑕所影响,对审美对象产生“不过如此”的感觉,审美则常常会“以一概全”出现“象腿就等于大象”的审美结果。反之,审美的距离太远,则会延缓或减弱美的感觉,难以准确清晰地观赏到审美对象特点特征。这样的审美朦胧迷离,似是而非,达不到审美的真正效果。新闻审美的距离感也因为审美者的个体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审美心理。审美心理在思想意识作用下,会对审美做出不同的反映:心理距离的“距离质量”不高,面对新闻的报道可能就会随意看看,习以为常,没有更多情感投入,没有审美情趣铺垫,产生不了感染或共鸣,可能就会对新闻形象的审美随意贬低,随意夸张,或简单理解,得不到审美的效果,甚至出现功利欲望,把审美视为一种个人的占有。

5.审美的综合性思考

新闻审美特征带有综合性。人在利用新闻获得审美体验的时候,还往往要受到新闻固有的其他特质的影响,审美过程因而并不单一。审美所涉及到的新闻要素很多,主要有新闻美的阶级性、真实性、导向性、形象性、感染性、社会性、新颖性和适度性等。大众在进行审美的时候,同样也受到以上要素的深刻影响,并在这些影响之下实现个人的审美需求。没有以上审美综合性要素的职配或参与,任何审美活动都可能是不全面的,或不深刻的。新闻审美的综合感悟还表现在新闻审美的持续性和创新性。所谓持续性,就是新闻审美存在持续审美的过程,即只要有新闻就会有审美;所谓创新性的审美,就是在审美活动中不断吸收新的审美思维、新的审美观念、新的审美功能和新的审美原理,进而促进新闻审美的表现和审美的质量。对新闻审美进行经常性的综合性思考具有相当的积极意义,可以综合性地提高对新闻审美的质量,增加审美的形式和内容,拓展审美的范畴,在整体上把握审美的要旨和审美的全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