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探索与发展新论
14358300000003

第3章 新闻真实和审美的表达(3)

(二)审美表达的主要体现

新闻的审美多样化和多元性十分突出。它可以从不同的新闻报道角度、选择任何的新闻层面、依据任何的新闻事实、立足于任何的新闻形式和内容等进行不同的审美。

1.真实性是审美的首要条件

事实是新闻的本源,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力所在。新闻的真实除要求报道的人和事物必须真实外,还包括思考、采写、提炼、整理、执笔、改稿的真实,遣词用句、谋篇布局、设句分段,引用证据,题目设计等的真实。因为新闻存在的意义就在于传播,它的真实性必然会作为审美的首要条件:一是为新闻这种体裁的属性所定,它必然要在自我的属性范围之内进行真实的反映或表达;二是有新闻的人和事的真实,才可能有新闻的表现形式和内容的真实,也才有了新闻的传播效果的真实,达到主观和客观真实的统一;三是大众还需要接受除一般新闻报道之外的更多资讯,真实性会影响大众从获知到接受的过程,没有真实性,大众是不可能接受或认可审美的新闻或审美的结果;四是新闻的真实性会反映大众对媒体的公信度评价,影响到媒体自身的信誉与生存环境,没有真实性的新闻,报道再及时性或再新颖性,都不可能引起大众的信任与肯定;五是新闻的真实性自身就包含着丰富的美学功能,属于审美的范畴和审美的重要内容,这样的“真美”是新闻审美的最重要的评价指标之一;六是在当今全媒体时代,新闻的真实性更显重要。新闻信息作为宝贵的资源,在信息化、国际化和网络化催生下,没有新闻真实性基础,就不可能对现代社会和现代人的作为有准确的描述与报道。

2.审美的多元性

多元性审美是新闻审美的一大特征。新闻涉及广泛,题材众多,几乎可以涉及到所有的美学原理或内容,涉及到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等领域,反映的美也无所不有。美学研究的方法是多元的,既可以采取哲学思辨的方法,又可以借鉴当今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伦理学、语言学和文化学等不少研究方法。这样反映在新闻的审美形式与内容的多元性非常突出。无论是美学或心理美学,都已在新闻审美上有相当积极的多元反映。它使人们通过主观或客观的能动发挥,完成感性的认识过程到理性认知的审美过程。从哲学和社会学等分出发,新闻的审美有“真、善、美”著名的审美命题;按语言学、文化学等分类,有新闻的语言、结构、表达、逻辑等的审美;从心理学、伦理学等思考,还有感知、认知、理性、本质、道德、价值等的审美,等等。如此多样的审美,为新闻的多元审美带来了极大的审美空间。这样的多元性审美推动了多样化的审美标准,使新闻的审美具有了系列化的维度优势,极大地丰富了新闻审美的形式和内容,尤其是极大丰富了新闻审美的原则,使之独树一帜,有了优良的审美特性。新闻的审美可以从任何角度、任何层面来进行审美活动,加上新闻领域的日益扩大,审美的多元性已经和其他学科的审美链接互动,成为了美学领域重要的审美内容之一。

3.审美形式多样化

新闻的审美在多元性的影响下,更多具体的多样化的审美表现极为复繁多彩。抓住新闻主题,可以凭借反映时代风采或社会生活的热点、难点、疑点等进行具有重大意义的报道,形成新闻的主题审美;以新闻结构的金字塔、倒金字塔等的谋篇布局,可以进行结构的审美;善于遣词用句可以进行语言的准确、具体、简洁、通俗、生动的审美;注重标题的号召力、感召力、吸引力,突出生动性,可以进行标题精炼与新颖的审美;抓住导语,力求鲜明突出新闻的基本事实,注重意境,可以进行导语的审美;利用消息、通讯、评论的分类,可以进行新闻体裁的审美;以时间推移或空间转换,抓住时间的经纬关系可以进行新闻层次的审美;选好材料,利用背景也可以进行新闻素材的审美,等等。此外,如果仅仅以“新闻美”为题,就新闻的形式审美一项,就可以划分出结构、层面、语言、体裁等诸多的要素组合,形成更多的审美形式或审美命题。在现代新闻网络化与信息化作用下,新闻的多样性形式审美已经不胜枚举,并且内容美将依靠更多的形式美来表现新闻的内在美,使多样性的审美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4.审美中的内容美

审视新闻的内容美,表现之一在于新。新闻的内容新首先要事实新。新闻报道的是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必然要突出新闻规律,表现新闻价值,以新闻的敏感度和及时性来进行新闻的表达。事实不新,旧事新作,或相互转发,你抄我,我抄它,或模糊时间,混淆概念,这样的新闻已经没有任何新闻价值,更难以进行内容的审美;表现之二在于精。新闻事实新还要注意报道的精。没有精炼的组合,没有干净利落的表达,没有经典的要旨提炼,大众读之无味,亦难以有高质量的审美效果;表现之三在于内容的角度美。角度美体现在内容的着眼点或支撑点的推陈出新,会使新闻另辟蹊径,或峰回路转,内容更富有新意和吸引力,增加美感,提升审美价值;表现之四在于内容的表达手段美。新闻内容有不同的表达方法,托物言志、直抒胸臆、正面描写、伏笔照应、渲染人物,等等,都必然与审美产生联系,具有审美的潜质。所以,内容美必然要保证审美的整体效果,深化出更有意义的整体和形象美;表现之五在于内容的人本美。体现人文关怀是新闻审美传播的核心价值之一。新闻些人记事,内容尤其离不开对人的描写和刻画。对人本的审美表现在于对其善良的道德、亲和行为、本质特征、个性特点等进行审美,突出其本质的人本精神,已成为新闻内容审美的一个重要所在。

5.新闻审美的创新

在当今新闻媒体不断发展壮大的新条件下,新的网络媒体不断涌现出来。信息产业已经行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单媒体、多媒体、非语言传播、非语言信号交流、主流媒体、热媒体、手机媒体和微博媒体等新媒体形式已层出不穷。仅在媒介的议程设置中就可以看新闻审美的特征创新:利用新的“知觉模式”,就可以感知到大众对某些报道的感知信度;利用“显著性模式”,突出某个对象的审美,就会引起大众对该对象的明显关注;利用“优先顺序模式”,对一系列报道事件按优先顺序排列进行不同程度的审美,会影响到大众对这些事件不同程度的关注、判断和获取程度。现在,媒体传播的信息量进一步加大,审美出现明显的角色互换、资源共享、信息互动的新特征。扩大传播渠道、创新运行模式、抓紧机遇、拓展空间等创新已经开始不断出现。同时,按照现代写作文本的改革创新,新闻审美的多样、多元、多形式和多内容的审美审美传播影响已越来越大。

此外,利用使用媒体和信息传播来创新新闻审美已开始形成。它表现在:传播者与使用者之间更注重回应互动效果;大众通过媒介的丰富性来获得具体的“社会感”、“社交感”、“人际感”以及“真实感”的体验程度,必然会加快新闻审美的创新速度和创新质量;大众对新闻审美有多大的内容控制与使用作用,可以在传播中获得多少属于自己的独立的自主性信息内容,即自主审美的程度;媒介可以给大众多少愉悦感,使之获得有价值或质量的多样审美娱乐;新闻是否提供比较多的内容独特性与私人性的内含量,给大众以独特的审美见解。同样,针对新闻审美的创新,法国社会学家和法学家塔德提出的“领袖意见”、“S曲线”、“传播中的社会与经济矢量比对”,以及美国学者罗杰斯在其《创新与普及》一书中出的“多级”和“N级”传播模式,等等,都对新闻审美创新提供了多样性参考。

这些新理论和新实践的出现,也为新闻的审美创新提供了新的发展策略和方向:其一,新闻审美的创新要素、渠道要素、时间要素和社会系统要素为新闻审美创新提供了更多操作依据;其二,任何创新都要靠传播来实现的“全媒理论”,为新闻审美的典型性、代表性、创新性和前瞻性进行了有力铺垫,扩展了它的传播和利用价值,使新闻的审美更具有新颖性、启发性、指导性和借鉴性;其三,在信息传播与知识产业已占据社会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媒体运用新闻的审美会结合传播意义协调管理的CMM理论,更加重视审美的自控和包装,由此推动了媒体间的“比较审美”和审美竞争与审美创新;

其四,当今社会劳动力主体成了信息的生产者、传播者和使用者,必然会推动新观念、新思维、新思想、新思想的加速发展,必然要促使新闻审美与时俱进,从整体上提高新闻审美的档次或质量;其五,媒介新传播技术全球化可以创新出更多开放的“网络社区”、信息数字化的“高速公路”、“媒介即讯息”、“冷媒介”、“热媒介”等新媒介理论的实践与探索,为新闻的审美注入了新的活力;其六,新媒体和新美学明显已改变着人们固有的生活方式,人们的审美创新也必然会与新闻的审美互动呼应,审美的多维趋势已经基本形成。

新闻的表达与新闻的审美有着千丝万缕的紧密关系,一直是现代新闻学的两大重要研究体系和应用系统。在当今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对二者进行更深入的探索与研究,无疑会提高新闻的表达与审美的地位和质量,会对整个新闻事业的发展产生更大的积极作用。基于此,进一步加大对新闻表达和审美的课题研究,在理论与实践之上真正有所作为,值得我们去进一步抓住热点、难点或疑点进行更多的探索与研究。

参考文献:

1.孙德宏.新闻的审美传播.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

2.任白涛.应用新闻学.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

3.许静.传播学概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美]梅尔文·门彻,展江译.新闻报道与写作.北京:华夏出版社,2011.

5.李良荣.新闻学概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6.[美]杰克.富勒,展江译.新闻的价值.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7.赵宪章.20世纪外国美学文艺学名著精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